小公司為什麼創新不易?8個建立創新文化的好方法

LaVie 小公司為什麼創新不易?8個建立創新文化的好方法

「創新」是你們公司重要的競爭力嗎?然而,如果你的公司規模越小,創新的能力很可能就越難具備。萬一這件事情是真的,小公司該如何補強自己的創新能力?這項讓人意外的發現,來自企管顧問公司Robert Half Management Resources今年的一項調查。這項調查詢問了來自2000名各種規模的企業財務長,詢問他們員工的創新能力如何。

 

調查結果顯示,規模在20到49名員工的企業中,只有30%的企業表示他們的員工「非常創新」。然而,隨著公司規模不斷增加,這個數字也同步成長。擁有1000名員工的大企業中,有38%的財務長指出他們的員工「非常創新」。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很難有正確答案。《Inc.》認為,部分的原因,可能在於小公司的人手吃緊,如果員工還在為每天所需完成的例行工作掙扎,就很難停下腳步探索新想法。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建立一種讓人才更創新的企業文化,不論對任何規模的公司,都是最重要的事情。甚至,對於資源、人力、競爭武器相對有限的小公司,更是如此,因為創新絕對是關乎存亡的關鍵能力。對於小公司,如何建立創新文化?Robert Half Management Resources資深執行總監Paul McDonald對《Inc.》分享他的8個建議給身處小公司的主管,並寫成「8個在小公司建立創新文化的聰明方法」(8 Really Smart Ways to Create an Ideas Culture in Your Small Business)一文,這8個方法如下:

 

1.留出時間思考
McDonald警告說,陷入日常事務的員工,很難專心於富有想像力的思考過程。他表示:「主管們需要確保員工有時間進行創新思考。」


2.多問部屬想法,並經常這麼做
McDonald認為,小公司的老闆或主管,應該直接向部屬提出「這件事情你有什麼想法?」這類的問題。如果經常這麼做,就會展現出主管重視部屬想法的態度,並且養成部屬準備好隨時與主管討論的習慣。


3.打破常規
打破例行公事,把部屬從日常瑣事中解放出來,是激發人們創意的好方式。McDonald表示:「不要害怕逼迫部屬離開他們的舒適區域。」主管可以試著安排部屬加入跨部門任務、提供不同領域的教育訓練,或是安排來自公司其他部門的導師和員工配對指導。


4.從小處下手
McDonald認為,許多主管或部屬,都以為創新必須是宏偉的概念,或者需要重大的新技術發現。這種想法是阻礙創新的殺手,因為會讓人覺得創新是遙不可及。其實大可不用這樣想。一些最好的創新,往往是那種幅度很小的改進,可是卻對成本或客戶滿意度產生了明顯的改善。他舉例,流程改進就是非常有價值的創新


5.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
McDonald表示,創意並不會侷限在只出現某些特定職務的人身上,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更多創新的方式,這也是工作者在未來最需要的能力。例如,金融專業人士可以尋找新的方法,來加速成交流程,或者使用資料來找出新的成長機會。主管應該確保公司裡的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創新意識」,而不僅僅局限於那些刻板印象中「負責」創新的部門或職務。他進一步指出:「小公司的一個好處就是官僚作風少,各層級的員工更容易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好好善用這一點。」


6.讓工作場所更有趣
當人們喜歡自己的工作時,就會有更強的動力提出新想法。同樣重要的,則是充滿創意並聰明的工作者,更有可能擁有許多工作機會的選擇,他們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工作。如果不能提供他們有趣、充滿挑戰性的工作環境,很可能留不住這些人。


7.如果採用某位部屬的點子,要當作大事來對待
McDonald建議,跟進並且和這名員工及整個團隊一起慶祝。「主管將會強化他賦予創新的價值、以及對部屬貢獻的感激。」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讓部屬清楚知道,主管講「重視創新」是行動而非口號。


8.提供更多的資源
McDonald指出,對於小公司來說,最關鍵的是要提供一定的資源幫助促進創新。這意味著要讓部屬接觸到其他部門甚至是公司外的觀點。這也是大小公司的差別。因為,規模越大的企業,越有可能提供跨部門之間的培訓機會,也更有資源引進外部專業顧問帶進新觀點。


不管如何,適度提撥資源,協助部屬拓展當下工作以外的經驗、眼界,對創新絕對有幫助。

 

Text、Photo / SmartLinkin

「靈界的科學實驗!打開腦洞超感知時代」—— 前台大校長李嗣涔三十年探索,公開虛實空間世界觀

你應該也有過這種經驗,走進某個空間突然頭皮發麻,或是莫名煩躁時,走進寺廟教堂就瞬間平靜,這是怎麼回事?為了搞懂這些說不清的「神秘體驗」,台灣有位教授花一生來探索,期許用科學重新觀測、實驗、再現科學X靈性邊界。

能量科技研究先鋒——李嗣涔博士,用半導體科學家的嚴謹,歷經橫跨三十年的未知靈界探索,近期正式將其畢生研究濃縮成五支免費影片,並完整公開於 YouTube。這不只是研究成果的共享,更像把實驗室鑰匙交給你,你願意接受邀請,踏進這門科學的邊界嗎?

Aqive

這五部影片不是玄學!是能量科學化的台灣里程碑

從用腦波儀捕捉氣功師的 Alpha 波,到發現「手指識字」時竟看見微笑的亮人,整個實驗室像小型科幻現場!

● 實驗證明 「撓場」能超光速傳遞訊息(特斯拉沒解開的謎題)

● 空間會殘留能量記憶(難怪有些房間特別舒服或壓抑)

● 手指識字實驗,實測「藥師佛」字彙現場竟傳出中藥香氣

● 「非主人的投射對話」,開啟與寵物溝通的訊號通道

● 腦波與外星訊號產生頻率共振,人可以與外層意識通話?

Aqive

五堂近乎瘋狂的理性實驗,「迷信?還是迷不信?」重思信仰、知識與超感官經驗的辯證

人本身就是個複雜的載體,對於接觸的資訊很難分辨出哪些是數據、哪些是感覺、哪些是能量。李博士曾言:「是迷信,還是迷不信?」一語雙關地指向人們對「不可見之物」的排拒與渴望——然而無形之中,看不見的,正在變得具象。

台積電會在電腦上放乖乖、過年銀行都會在金庫放發財水,不言而喻的潛意識共同認知,已經默默暗示出,人們對於迷信與玄妙並非不能接受,而是找不到論證虛實的基礎,因此這場能量實驗的公開,象徵著科學X玄學邊界上的轉變,將過去視為神秘不可測的現象,化作理性語言轉譯落地。

Aqive

五支影片,如五扇窗口,各自對應一種感知世界的方式

● EP1 科學氣功|氣功與腦波,氣的存在如何被儀器觀測與紀錄?

● EP2 突破科學的疆界|手指識字與靈界訊息,意識是否能登入宇宙資料庫?

● EP3 靈界的科學|靈性迷思與能量場,我們是否正在錯過看不見的世界?

● EP4 撓場的科學|撓場與空間記憶,為何有些空間讓人特別「有感」?

● EP5 解開到家氣與炁之謎|八度空間的身體之外,是否還有可操作的氣場維度?

Aqive

不只是理論,更進入生活:Aqive 氣機科技|讓能量科學落地成為日常

這些研究成果不只存在於論文與影片中,而是轉化為實用的能量產品——由【Aqive 氣機科技】團隊以撓場理論為基礎,融合東方智慧與西方物理科學,成為世界第一家撓場科技輔具公司,用簡單易用的方式,幫助達到快速淨化放鬆,成為現代人保持覺察、安心信任的陪伴。

 

李嗣涔五堂講座全系列.免費觀看

🎬 https://tw.psee.ly/7rc432

更多認識 Aqive 氣機科技

💁♂️ https://aqive.app/

加入 Aqive LINE@ 獲取最新消息

✉️ https://lin.ee/E0i2NFK

 

集氣・抽神器|能量遊戲7月開打!

跟著台灣奇異博士李嗣涔,一起潛入氣的神秘世界!現在加入 Aqive 能量獵人團,看影片找線索、答題集碎片,就有機會抽中 Aqive 限量能量神器!現在加入 Aqive 官方 LINE@,7月開始一場能量世界的探索遊戲!

活動方法:

① 加入 Aqive 官方 LINE@ → 留言「能量獵人」
② 看1集影片 →獲得1片碎片
③ 集滿3片碎片 → 抽獎限量科技神器!

Aqive 能量贈品:
隨機抽獎,只要過3關即可參加!
✯《晶炁 》3 位  ✯《盒炁 》2 位  ✯《撓定 Vita 》1 位

活動期間|7月開始,將於8月抽獎並於 LINE 公布中獎名單!

▶ 進入 LINE@ 任務入口|lin.ee/E0i2NFK 
▶ 立即觀看五支影片|https://tw.psee.ly/7rc432

Aqive

Miu Miu夏日閱讀計劃,把公園變成文化沙龍!精選女性書寫經典,推出城市限定款書封

Miu Miu夏日閱讀計劃,把公園變成文化沙龍!精選女性書寫經典,推出城市限定款書封

今年夏天,Miu Miu把閱讀變成一場迷人的城市漫遊。在巴黎、米蘭、大阪、香港和北京的花園裡,免費開放的「Summer Reads」活動邀請大家放慢腳步,翻開兩位女性主義先驅的作品,帶動閱讀成為一種夏日陽光下的生活風格。

把城市公園變成閱讀沙龍

Miu Miu Summer Reads今年邁入第二屆,Miu Miu精心挑選五座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園,將它們打造成自由閱讀、沉思與相遇的場所。參加者可以領取特別裝幀的書本,找地方自在坐下,在微風吹拂之中翻頁。

Miu Miu為這次活動特別設計了書封、書籤、金屬書夾與印章,此外也為每個城市設計專屬的色彩和識別標誌,讓參加者不只是「閱讀」,而是擁有一份獨特的收藏。

Miu Miu夏日閱讀計劃,把公園變成文化沙龍!精選女性書寫經典,推出城市限定款書封
Miu Miu為這次活動特別設計了書封、書籤、金屬書夾與印章(圖片來源:Miu Miu)

精選兩本經典向女性書寫致意

Miu Miu一直以來都希望透過不同形式把「女性賦權」的概念帶進大眾生活,而Summer Reads的誕生,也延續了這個理念。今年Summer Reads聚焦於兩位女性主義先驅:法國作家西蒙波娃,以及日本小說家圓地文子。

Miu Miu夏日閱讀計劃,把公園變成文化沙龍!精選女性書寫經典,推出城市限定款書封
今年Summer Reads聚焦於兩位女性主義先驅:法國作家西蒙波娃,以及日本小說家圓地文子(圖片來源:Miu Miu)

西蒙波娃不只是一名哲學家,更是女性主義思潮的重要奠基者。本次選入的作品《形影不離》(The Inseparables),是她去世後才出版的小說,講述她與摯友Zaza Mabille的深刻情誼,以及面對失去的悲傷與自我探索。

圓地文子則以《等待之的歲月》(The Waiting Years)見證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中的壓抑與渴望。她從未接受正式高等教育,卻透過自學累積深厚素養,並以小說、劇作和翻譯打開日本文學新局。特別是她對《源氏物語》的現代詮釋,讓經典走入當代,也強化了女性觀點的存在感。

Miu Miu夏日閱讀計劃,把公園變成文化沙龍!精選女性書寫經典,推出城市限定款書封
Miu Miu Summer Reads活動現場(圖片來源:Miu Miu)

讓思想流動、讓女性的聲音被聽見

除了Summer Reads活動之外,Miu Miu其實也一直試圖透過各種計畫,延展「女性視角」的多種樣貌。Miu Miu創辦人Miuccia Prada曾說,她希望品牌不只是販售衣服,而是創造一個思想流動的空間,讓女性的聲音和經驗被看見。

像是從2011年開始的Miu Miu Women’s Tales短片系列,至今已累積二十多部作品,全部交由女性導演執導,以她們對世界的觀點詮釋內容;而去年在米蘭設計週推出的第二屆「Miu Miu Literary Club」、今年在巴黎和紐約陸續舉辦的「Tales & Tellers」活動,都融合電影、藝術和文學,成為全新的文化平台。

Miu Miu夏日閱讀計劃,把公園變成文化沙龍!精選女性書寫經典,推出城市限定款書封
Miu Miu Literary Club(圖片來源:Miu Miu)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