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色經濟推手葛望平:把咖啡渣變黃金

對人友善、對環境友善,歐萊德從小事上體現!從生產的每一瓶產品開始自我要求,在每個環節都重視綠能環保概念。不添加化學色素、防腐劑、塑化劑、化學增稠劑及環境賀爾蒙等有毒化學物質,就連包裝都採用回收材質,徹底的實行綠色企業的宗旨。

 

「我只是單純的覺得,做小事可以改變大環境。」

 

大部分的美髮美妝產品僅取自天然花草植物的精華,卻很少有人會把丟棄的部分回收再利用,甚至變成主要成分,然而葛望平創辦的shan│善髮品卻成功做到了。「喝咖啡是一件享受的事情,但若從環保的角度來看,卻也是一件浪費自然資源的事,一杯咖啡用了很多心力去栽種、採收、研磨到萃取,我們只取其香氣,喝其沖泡的第一杯,但難道剩餘的咖啡渣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嗎?咖啡有天然油脂,可以抗氧化,還能夠防護頭髮免於吹整造成的熱傷害!」於是葛望平與公平貿易咖啡體系的店家合作,回收這些咖啡渣,經過實驗室低溫高壓萃取科技,保留咖啡渣內有效的活性精華及咖啡油脂,成為髮品及清潔系列的主要成分,成功將廢棄物轉變為具經濟效益的綠色產物!

 

透過綠色改造提升競爭力
shan│善是葛望平進入一般消費通路的品牌,歐萊德則是專業沙龍用品的供應商,2002年葛望平創立歐萊德,就是希望以MIT打響國際知名度,除了本土沙龍市場之外,也積極拓展國際據點,到今年2015年已經拓展至32個國家、台灣有7,000家沙龍據點、全球共上萬個銷售據點的佳績,然而對葛望平而言,能真正做到綠色創新和永續環境友善才是他最主要的動力。

 

葛望平本身有嚴重的過敏體質,而父母親相繼因腎臟病及癌症過世,促使葛望平在2006年全面進行「綠色供應鏈」改造,提升綠色競爭力並創造綠色新價值。首先整建廠區,打造一座完全以太陽能、風力發電的綠色工廠,除了電力供給自己廠區使用,剩餘電力甚至還能賣給台電,創造每年百萬元的利潤,而水資源回收系統(雨水、中水、廢水)經過8道逆滲透濾程的純水作為產品使用原料及廠區員工使用水,此外總部周圍種植了60顆樹及10,000株有助於基地保水的植物,設置四座水循環生態池,與池中生物及青蛙們友善共生。

 

碳排放管理系統落實環保減碳政策
在歐萊德綠色供應鏈中最重要的一環是產品製造,運用二氧化碳低溫、高壓、零汙染的超臨界萃取技術,有效萃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但除此之外,盡可能選用歐盟認證的天然有機原料,不添加環境荷爾蒙、塑化劑、甲醛、起泡增稠劑、界面活性劑、防腐劑、不做動物測試等,就連產品包裝都是生物分解材質,在台灣產業對於環保議題仍舊是混沌的2006年,歐萊德究竟如何在商業策略與綠色經濟價值的蹺蹺板上,真正做到落實生態環保,並且創造綠色經濟?「我是唸理工的,我知道數據會說話,所以從企業理念到環保工廠的建置,以及綠色供應鏈改造,我們全做了數據分析。以碳排放管理系統推動綠色供應鏈,從原料來源到工廠製造、運送到消費者使用,乃至於回收廢棄,經過精密計算得知的碳排放量,能更精準的做到減碳及碳中和,水足跡的計算亦是如此。我們希望不只是環保減碳而已,包含水資源及一切的耗能皆能精準的掌控及降低。」葛望平如此回答。

 

互惠互利的綠色永續供應鏈
在歐萊德的龍潭總部,我們參觀整棟綠色工廠,從辦公室到廠區一路走來,隨處可見牆上的排碳量數據、節能及環保認證的設施說明,這座綠建築總部榮獲台灣第一座「EEWH綠建築」黃金級認證,是相同面積的最高等級,通過「綠建築7大指標」,相當重視認證的歐萊德,除了擁有各項國際ISO認證之外,由於產品銷售至歐美,因此也取得多項標準嚴格的歐盟認證、英國碳足跡認證、產品碳中和認證等。

 

今年共接待了972家企業團體的參訪,葛望平認為分享環保工廠的設計建置是他的理念,也藉此與供應商更加緊密連結,攜手共同建立綠色永續供應鏈,包含原物料選用原則、採購政策、綠色廠區建置制度等,當競爭品牌還在琢磨品牌形象和代言人的時候,歐萊德已經搶占先機、擁抱綠色經濟、致力CSR(企業社會責任)永續承諾,形成一個互惠互利的綠色永續供應鏈,葛望平謙虛的說:「我只是單純的覺得,做小事可以改變大環境。」但其實已經開創了不一樣的藍海。「這麼說吧,所有的製程都可以改進,唯一不改的是歐萊德的理念,對環境友善,為下一代永續美好生活而努力。」葛望平在La Vie專訪的末了下了此註解。

 

有些人的堅持在於商業利益及產值創造;但有些人的堅持在於無形的價值,對環境與人的貢獻,而歐萊德的堅持則清晰可見。

 

CREATIVE NUMBERS
 

578,729 Kg二氧化碳減碳量
歐萊德自從2006年綠色總部成立以來,迄今已經減少578,729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種植了52,612棵大樹(約為1.5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收量),減碳成效卓越。

 

1,150棵樹苗
持續推廣造林保育和降低地球排碳速度,歐萊德與台大實驗林合作「6年期造林計畫」環保行動,已種下了1,150棵樹苗,相當於為地球減少了12,650公斤碳排放量,再造綠海家園。

 

13項綠色認證
化妝品GMP認證、ISO 9001國際品質管理認證、ISO 22716國際化妝品優良製造規範指引認證、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台灣EEWH綠建築黃金級認證、英國碳信託Carbon Trust PAS 2050產品碳足跡認證、英國BSI PAS 2060產品碳中和認證、SGS PAS 2050產品碳足跡認證、產品水足跡認證、搖籃到搖籃C2C認證、TIPS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驗證。

 

減少20萬個塑膠瓶使用量
採用生物分解材質環保包設計是歐萊德的公司政策之一,拒用PVC材質,自行研發可重複使用的1000ml環保包,已減36萬個1000ml HDPE塑膠瓶使用,等於年減43,560kg碳排放量。此外,專利10L環保桶則年省約20萬個400ml塑膠瓶。 

 

葛望平
畢業自美國普萊斯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所學的機械工程應用在綠色工廠的設計建置上,從製造到銷售打造一條龍式的綠色供應鏈。歐萊德事業體系外銷全球32個國家,2014年銷售額超過3億台幣,是台灣最具綠色競爭力的典範。


LEARN MORE
什麼是綠建築?綠建築必須具備哪些標準?歐萊德總部是全亞洲第一個獲得EEWH綠建築黃金級認證的廠區,由七大指標展現綠建築的嚴格標準:1.綠化量指標(大於基準值3倍以上)、2.基地保水標準(大於基準值10倍以上)、3.日常節能指標、4.CO2減量指標、5.室內環境指標、6.水資源指標、7.汙水垃圾改善指標。

 


text / 葉靜芳
photo / 陳威文
via / 歐萊德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11月號】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開跑!蒐集100張特色卡牌,解鎖在地小吃、節慶與都市傳說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2025台灣設計展10/1010/26將於彰化登場,開展前先來玩「彰化百寶圖鑑」暖暖身!一機在手就能參與這場線上遊戲,每天抽卡蒐集100張卡牌,解鎖100件關於彰化的大小事,卡牌內容從旅遊地標、經典小吃、文化節慶、都市傳說到在地內梗全收錄,集滿就能趕在設計展開跑前成為「彰化行家」。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動動手指玩遊戲,每天更了解彰化一點

「彰化百寶圖鑑」卡牌共分為10大類型,涵蓋飲食、民俗文化、地標、在地故事等,每張卡牌都以精緻插畫搭配有趣文案,用輕鬆且寓教於樂的方式,帶領玩家透過每日抽卡,每天都更了解彰化一些。此外,「彰化百寶圖鑑」也將有名人現身,包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台通主持人李毅誠、小高潮色計事務所「色長」、小說家吳思宏等,邀玩家收錄「彰化之光」。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百寶圖鑑」怎麼玩?

參與遊戲的方式非常簡單:進入「彰化百寶圖鑑」網站LINE帳號登入輸入玩家名稱遊戲開始!

玩家每天登入就能抽2包、共10張卡牌,完成每日任務(答題、社群貼文按讚、官網踩點)還能再獲得額外抽卡機會,一天最多可拿到25張,逐日將收藏圖鑑填滿。此外,抽到的卡牌都能單張下載,分享到社群成為互動新話題。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參戰第一天就長了幾個小知識,像是鹿港名產「麵線糊」不用碗裝、而是用塑膠袋裝,不必餐具、直接倒進嘴巴品嚐最過癮!還有每年在台灣最古老的水圳——八寶圳——舉辦的「二水跑水節」,號召人們到水圳踩水兼祈福,是全台唯一在水圳內舉辦的節慶。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線下更多驚喜:店家串聯優惠、實體「閃卡」限量推出

「彰化百寶圖鑑」的樂趣也從線上延伸至線下。設計展期間,只要憑抽中的「店家卡」到14間合作店家,就能兌換或小禮物,解鎖更多警喜;前往彰化縣立美術館大會服務台打卡並完成指定分享,則能獲得實體版的「閃卡分享包」,每日限量,兌完即止。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想獲得「實體閃卡」還有另一種方法,那就是在10/26 23:59前集滿「彰化百寶圖鑑」100張卡牌,並前往活動網頁填寫資料,就能參加抽獎,有機會用更具意義的方式收藏屬於2025台灣設計展「(((  彰化行 )))」的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 台灣設計展 —— (((  彰化行  )))

展期|2025.10.1010.26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 10:0018:00/週五、六 10:0020:00

展場|彰化展區(彰化縣立圖書館、彰化藝術館、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市武德殿、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高賓閣)/鹿港展區(鹿江國際中小學、亞太鹿港渡假村集會堂、鹿港公會堂)/彰南展區(田尾公路花園、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展場廢料化身紀念周邊!北美館「TFAM↔REUSE循環計畫」退役軟木系列:3款設計保存感官記憶,以衛星寓意重返日常軌跡

展場廢料化身紀念周邊!北美館「TFAM↔REUSE循環計畫」退役軟木系列:3款設計保存感官記憶,以衛星寓意重返日常軌跡

專為展覽現場打造的布置結構、宣傳旗幟等相關製作物,舉凡獨特尺寸及其上打印的一次性內容,皆使得「重複使用」行之不易。然有趣的是,另一頭的周邊商品開發,同樣仰仗大量設計心力的投入——兩者何嘗不能相互成就?「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正從各展場功成身退的「廢料」中取材,在保留紀念性的前提下二創各樣日常小物,把展中孕育的故事繼續說下去,也提供觀者彷彿能帶走看展旅程一小部分的別致感受。

展覽結束後,堪用廢料如何走入日常?

常設型展覽以外,暫時性材料的汰換確實無可避免。但正因它們的展陳週期通常並不太長,退役時基本上還很新、仍富實用價值,直接丟棄自是不甚環保也相當可惜的。因此,臺北市立美術館自2024年起以「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回應當代永續發展思潮,秉持「Not Just Today, Upcycle for All(循環再造,永續共好)」理念,攜手臺灣設計師和在地製造商,將創意針劑注入展場廢料,活化並續存感官記憶於日常物件之中,創造藝術滋養生活的不同途徑。

「再生設計」與「再造實踐」讓公共記憶持續發光

▍首波循環商品:場館用&供購買的隨行包

首波循環商品回收展覽宣傳帆布及路燈旗布,重新設計為場館寄物專用的「循環觀眾包」與上市販售的「循環隨行包」。繼2024年底發布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限定款後,又隨《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Thomas Demand: The Stutter of History)》陸續推出升級版;接下來將開賣的最新款式則為展期邁入倒數階段的2025熱門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Olafur Eliasson: Your Curious Journey)》限定款。每檔展覽均限量50個,旨在為場內卸除的一寸寸廢棄材料賦予嶄新生命,既體現「可持續」設計精神,亦讓觀眾同步將環保意識帶出場館,換個形式常伴左右。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循環隨行包。(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循環隨行包。(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循環隨行包(已絕版)。(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循環隨行包(已絕版)。(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第二波循環商品:退役軟木系列花器、徽章及坐墊

今年,館方延續計畫宗旨開創第二波循環商品,聚焦2024年《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展覽退役下來的軟木板。該展覽牆面由多面碳化煙燻的軟木包覆,自帶強烈視覺感且具隔熱吸音效果,展覽結束後已挪至包括地下樓《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影院展牆等其他現場重複利用。然而,顧慮此材料易碎、易髒,難以承受長期使用的性質限制,北美館進一步探究如何透過升級再製延長它們的生命週期。最終與同樣著眼永續設計的台灣文具品牌「物外YSTUDIO」及在地永續循環PU製造商合作,歷經近一年的材料分析、再製測試後,回收部分軟木並轉化其原始狀態,將之與環保開放式分子聚氨酯(Polyurethane,PU)泡棉材料融合打碎,成功形塑層次豐富的紋理與溫潤自然的色澤,祭出一系列美感與功能性皆備的文創商品。

《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展場卸下許多經碳化煙燻的軟木板。(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展場卸下許多經碳化煙燻的軟木板。(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顧慮此材料易碎、易髒等特性,北美館與物外YSTUDIO攜手透過升級再製方式延長其生命週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顧慮此材料易碎、易髒等特性,北美館與物外YSTUDIO攜手透過升級再製方式延長其生命週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打造微型衛星,寓意讓廢料重返循環軌跡

細究TFAM REUSE退役軟木系列設計概念,3款商品以未來視角想像宇宙運行,打造循環不息的「微型衛星(Little Satellite)」,讓所謂的廢料如星辰般綻現永續創造的無限可能。首先,軟木花器和軟木徽章兩品項,其碳化軟木外圈本身質地透氣並含天然氣味,另再摻入多彩且有彈性的回收泡棉,能有效吸附精油並緩緩釋放香氛;無論是適合置於起居、辦公空間的管狀花器,抑或可與服裝包款輕鬆搭配出門的圓形徽章,療癒力量即在咫尺之內應運而生。

TFAM REUSE退役軟木系列花器與徽章,結合「微型衛星(Little Satellite)」設計概念,寓意讓廢料重返循環軌跡。(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TFAM REUSE退役軟木系列花器與徽章,結合「微型衛星(Little Satellite)」設計概念,寓意讓廢料重返循環軌跡。(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除軟木主體外,兩款商品亦分別結合環保鋁合金與不銹鋼,彰顯軟硬材質間的反差感;同時選用FSC認證紙材與環保PP袋作成外包裝,兼顧運輸保護與環境友善,用設計向循環致敬。

軟木花器搭配管狀結構,可自由放入各種花材或擴香棒。(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軟木花器搭配管狀結構,可自由放入各種花材或擴香棒。(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且其所有材質組成皆可拆解、回收再利用。(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且其所有材質組成皆可拆解、回收再利用。(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軟木徽章兼具個人配飾與隨身香氛功能,為日常造型增添趣味性和療癒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軟木徽章兼具個人配飾與隨身香氛功能,為日常造型增添趣味性和療癒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最後一款專門提供北美館公眾/公務使用的軟木坐墊,則讓退役材料回流館內、重返日常場景,繼續服務未來更多訪客——恰似衛星在軌道上運行,每一種材料也都找到了屬於自己不滅的循環軌跡。

>> 臺北市立美術館獨創限量循環商品即日起於館內藝術商店「巡藝ART to go」展示,有興趣者可前往現場挑選,或點此線上購買。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