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返回文章

公共住宅

MVRDV建築事務所最具代表性的阿姆斯特丹WoZoCo老人集合公寓利用懸挑手法,讓陽台有如飄在半空中,創意且實務的設計,顛覆大眾對於社會住宅的想像。

 

公共住宅

MVRDV建築事務所最具代表性的阿姆斯特丹WoZoCo老人集合公寓利用懸挑手法,讓陽台有如飄在半空中,創意且實務的設計,顛覆大眾對於社會住宅的想像。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台大城鄉所副教授黃麗玲:建立公共住宅的制度,才是關鍵

+2
+2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台北公共住宅政策,除了建築面,尚有需多營運及社會面議題必須討論,長期關注社會住宅議題,也參與台北公共住宅政策討論的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黃麗玲副教授,與La Vie 分享目前國外的營運模式、以及台北又正面對哪些挑戰?

 

未來台北市計畫成立「住宅處」及引進「住宅法人」制度,由法人機構專責營運,進而在聘用人才或經營運作上,都無須依照公務機關運作,才能提供創新服務及快速效率,來面對未來大量的公共住宅管理議題。但除了引進住宅法人制度外,未來如何達到收支平衡、閒置空屋是否可成為公共住宅提供來源、應該如何混居、高密度的集合住宅該如何管理,皆是台北公共住宅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延伸閱讀】公共住宅在世界,他們這樣做!

 

創意前行的社區營造

公共住宅若要能順利推動,如何打造公共住宅內的社區意義,建立起社區的情感與共識,始終是「混居」能否成功的關鍵,社會學領域的引入,就很重要!黃麗玲說: 「這就要有social program。我自己所了解的公共住宅方案還沒談論到那麼細,這件事情需要跨局處合作,例如社會局或文化局都應該整合討論。」

 

如何混居?如何讓公共住宅社區融入周邊社區,韓國及日本的兩個案例尤其讓她印象深刻!韓國社會住宅有針對新移民的開課方案、在約有兩成住戶為獨居銀髮族的中溪住宅,甚至提供老年人以結婚為前提的聯誼活動,為彼此找個伴。距離大阪約30分鐘的北芝社區,則是讓公共住宅融入周邊的好案例,過去總是備受歧視的北芝社區,在「北芝生活創造網路」團隊入駐後,由社區住民自行經營食堂,不僅成為社區活動中心,更協助住民創業;由小朋友經營的咖啡店「Kids Coffee」,最初是為了讓雙親忙碌的孩子們能好好吃晚餐而成立,如今孩子們更因經營這家店而產生了自信。過去受到歧視的北芝社區,「現在當地的托兒所還收到其他地區居民的孩子,這是很大的突破。」黃麗玲笑著說。

 

 

Text / 彭永翔

Photo / 許翔、Rob t Hart

via / MVRDV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2月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