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發起一場時尚界的革命!」首屈一指永續時裝設計比賽《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總決賽者名單出爐!

「是時候發起一場時尚界的革命!」首屈一指永續時裝設計比賽《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向全球新銳徵件中!

擁有整個衣櫃的質感服裝是每個品味人士的夢想,但在數位時代的今日,「快速」成了這個時代下所追求的目標,不過「快時尚」背後所衍生的龐大浪費與環境污染卻令人望之卻步。

 

當全球暖化、資源枯竭等問題向全人類襲來,環保意識高漲的當前,是時候來點不一樣的時尚話題了!全球最大型的永續時裝設計比賽──2017年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目前正展開前所未有的招募行動,證明時裝界也能擁有一個更永續的未來。

 

由環保非營利組織Redress舉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致力啟發新銳時裝設計師和學生,以最低度的浪費為前提,設計出符合大眾市場的高級時裝。設計師將學習永續時裝的設計理論和技巧,如零廢棄、升級再造和重新構造,同時彼此激發不同廢棄紡織物料的創作靈感。

 

這場「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比賽於2011年首辦,活動聚焦新銳時裝設計人才,不僅受到創意香港的支持,近幾年更不斷擴大參賽資格,接受來自亞洲、歐洲及美國的參賽者申請。即日起至2017年4月3日,來自亞洲、歐洲或美國的設計師可透過官方網站報名,且於同年9月至香港展示永續服裝的作品,就有機會贏得為新興時裝品牌BYT設計升級再造精品系列的資格,產品將於BYT的網路商店及亞洲精品百貨連卡佛發售。

 

比賽申請者必須將永續時裝設計的技術,如零廢棄、升級再造及重新構造融入其設計當中,並運用紡織廢料作為設計物料。完成作品將交由來自亞洲、歐洲及美國的著名人士評審,包括設計師 Christopher Ræburn、Johanna Ho,以及業界權威 Orsola de Castro、李明威和李國權等。總決賽時裝表演將於2017年9月初在香港貿發局策劃之CENTRESTAGE中舉行,屆時也會同步宣布BYT設計獎項及其他獎品。

 

【2017/09/13更新:冠軍出爐】

強烈效果與創新技巧應用在一系列與別不同、偶有驚喜的物料上,不僅讓備受尊崇的評審委員印象深刻,亦令逾 600 名地區性最具影響力的業界人士和要員眩目。 英國設計師 Kate Morris 勇奪冠軍殊榮,表彰了循環經濟的力量,沒有東西可被浪費。 所有時尚系列都是由紡織廢料製成,從婚紗結合軍服,到棄置雨傘與已損壞紗線。

 

Kate 將加入時尚遊戲改革團隊,協助 Redress 結晶品、香港新興可負擔奢侈品牌 BYT 打造一個時尚系列。其首個升級再造時尚系列,是由前「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得獎者設計,並於連卡佛和巴尼斯紐約(Barneys New York) 出售,以展現亞洲作為時裝潮流的主導之同時,也展示了全球奢侈品消費者更注重道德的改變。

 

Kate 說:「本人相信時裝界已到了關鍵點,而我亦想參與這場改變的一部分。為大眾設計出美麗的可持續物品是我的夢想。在這場比賽中獲勝,感到高興的是我將能為更美好的未來做出貢獻。」

 

Kate 的獲獎時尚系列將於亞洲首屈一指的精品百貨連卡佛展出,這是一款與技術相結合的明亮而俏皮的針織品系列,並運用了零廢棄、升級再造和重新構造這 3 種設計技巧。作為評審委員的連卡佛首席品牌官 Joanna Gunn 表示:「支持年輕新晉人才是連卡佛的承諾一部分,我們很高興能夠與下一代設計師一起支持『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和促進可持續時裝的事業。」

 

其他主要獎項:

2017 年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第 2 名得獎者是 Lia Kassif,她將獲得由著名可持續時裝設計師 Orsola de Castro 負責的量身打造啟導計劃。

 

2017 年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特別獎是香港獨立唱作歌手盧凱彤選出,並由 Lia Kassif 再次鷹奪,將為盧凱彤創造一件於公開活動中穿著的可持續演出服裝。

 

Redress 繼續為時裝界的積極變革創造風潮,而現在已增加至 23 個歷屆參賽者可持續品牌,共同改變時尚面貌。2018 年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將與主要贊助創意香港,於 2018 年 1 月初展開,並首次真正開放全球予,接受世界各國的申請。

 

「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準決賽者名單出爐

Redress 在5月2日宣佈24位入圍準決賽者名單,而這24位準決賽者隨即面臨國際評審團的審核,並從中選出終極十強,將帶同其一共6件的減廢時尚系列來港參加9月份的時裝週。

 

《BoF 時尚商業評論》編輯總監及亞洲評審之一 Queennie Yang 表示:「諸位才華洋溢的設計師對可持續時裝的熱情讓我感到非常高興和讚嘆。當中幾位設計師在創新方法及尋找可持續性與商業之間的平衡表現出巨大的潛力。當消費者購買服裝後真正願意持續穿著、不會在使用數次後丟棄,才能真正達成可持續時尚。」

 

Redress及BYT創辦人兼董事長丁潔絲說明:「時裝界是時候發起一場革命,從教育、設計、採購以至商業方面都不能怠忽。再不採取行動的話,屬於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的時裝及紡織界將令環境問題失控及惡化,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我們正透過「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及BYT,促請時裝界把現時面對的問題轉危為機。她補充:「如果再不尋求新的營運模式,將無法在現今劇變的時裝界中生存。

 

此外,「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最近也推出了《可持續時裝教材套》,預計發放到全球教授時裝課程的教師手上,教育新一代設計師如何在設計過程中減少浪費,深受業界歡迎。Redress更在亞洲各地舉辦了多場「時尚學院」,特別集中在中國及印度兩大成衣及紡織品出口國,同時透過網路,向更多人傳遞永續時尚的概念。

 

Redress 宣佈十位「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總決賽者名單


2017年5月25日-香港- 作為全球最大型可持續時裝設計比賽的主辦機構,Redress今天公佈十位2017年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總決賽者。這十名才華洋溢的設計師是從破紀錄 、來自46個國家的報名人者中精選出來。他們現將展現 Redress以減少時裝界的紡織廢料為本的使命 ,於今年 9 月在港舉行的「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總決賽時裝表演中,向全球觀眾証明他們有著減廢的能耐。瀏覽 www.ecochicdesignaward.com/finalists查閱十位總決賽者的簡介。


Redress 創辦人丁潔絲表示:「我們相信下一代能為時裝創造新未來。現已看到設計師對減少紡織廢料的敏感度大大提高,同時也走向循環時尚系統的懷抱,這不僅可改善環境,亦能創造就業機會。創意是變革的主要動力,而 2017年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總決賽者則成功展現這一點。」

 
Redress 為本屆比賽,借用了超過80間國際時裝院校合作夥伴的強勁網絡,展開最大型尋找全球可持續時裝設計新星的搜索。當中包括代表三個主要地區:美國與歐洲為兩大成衣進口國,以及全球最大服裝出口國的亞洲,預測它在時裝零售消費方面的趨勢將日益上升。「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專注於培育可持續新晉設計師以促進循環經濟,即使現在時裝零售業務放緩,但也可為未來的可持續時裝潮流做好預備。
 
十位總決賽者將在現居地開始製造合共六件的時尚系列,以用於9月的總決賽時裝表演,當中有多名設計師已與工廠和品牌建立合作夥伴的關係,可直接獲得紡織廢料 。屆時將宣佈得獎者,而紀錄片《時尚先鋒 Frontline Fashion 第二季》亦將展開拍攝,追蹤設計師的參賽旅程。通過可供設計的多種紡織廢料流,包括服裝樣品、布料碎屑、和服與結婚禮服等二手成衣,總決賽者將展示紡織廢料也可是有利可圖的市場潛力。僅在中國,推測二手回收的市場價值可高達600億人民幣。


所有總決賽者將與贊助商國泰航空一起前往香港,並入住香港朗廷酒店,讓他們擁有豪華住宿的體驗。第一名得獎者將加入新興升級再造時裝品牌 BYT ,為其打造一個升級再造時尚系列,該系列將於 BYT 的網上商店及亞洲首屈一指的精品百貨連卡佛發售。第二名得獎者將獲得一個由時裝設計師兼 Estethica 及時尚革新 (Fashion Revolution) 聯合創辦人Orsola de Castro 領導的啟導計劃,以推動設計師的可持續時裝設計事業。瀏覽www.ecochicdesignaward.com/prizes 查閱獎項詳情


時裝企業持續發展聯盟 (SFBC) 主席兼國際評審委員李明威說:「全球時裝人才將雲集於港,出席『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具影響力的一週教育性活動,而此時裝展出更証明了香港作為亞洲領先時尚中心的吸引力,以及其中心位置是帶動全球時裝界產生影響力和正面變化的完美之選。」


2017年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

亞洲

1. 吉田絢子,日本                        
2. Amanda Borgfors Mészàros,瑞典
3. Candle Ray Torreverde,菲律賓
4. Claire Dartigues,美國
5. 宋怡萱,中國內地                                                      


歐洲及美國

1. Joëlle Van De Pavert,荷蘭
2. 洪威宇,中國內地
3. Kate Morris,英國
4. Sarah Devina Susanto,印尼
5. Lina Mayorga,美國

 

認可時尚人才

眾準決賽者當中,還有一名設計師的傑出申請獲得肯定。2017年度「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人氣大獎,是由觀眾於為時四周的投票期內選定,並由以色列設計師 Lia Kassif 奪得此殊榮。她的參賽設計草圖在全球觀眾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其設計將軍服與盈餘婚紗結合,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成衣對以色列年輕人來說是具特別意義的,由此形成強烈對比。Lia 將獲得由 Bloomsbury 提供、Stuart Walker 撰寫的《The Handbook of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副本一份。

 

 

關於 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

可持續時裝設計比賽「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是由 Redress主辦,致力於啟發新晉時裝設計師及學生,以最少浪費為前提,設計出符合大眾市場的時裝。設計師將學習到可持續時裝的設計理論和技巧,如零廢棄、升級再造和重新構造。整個比賽讓新晉時裝設計人才成為焦點,並為這些新生代設計師建立一個時尚減廢的平台。「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於2011年啟動,於過去六年亦不斷擴大參賽資格,現接受來自亞洲、歐洲及美國的申請。

 

關於 Redress 

Redress 是一個環保非營利團體,通過舉辦各類型項目、倡議及運動,致力減少時裝業的浪費,旨在改善和教育時裝業減少負面影響,擴大時裝業對社會和環境的正面影響,走向一個更永續的未來。

 

關於BYT 

BYT是以永續方式營運的新興時裝品牌,為Redress十年以來專注推動永續時裝的結晶品。BYT有幸跟「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歷屆參賽者兼設計師 Kévin Germanier 聯手創造品牌設計,以升級再造與永續物料,於亞洲製作並以負責任的方式生產,為一眾時裝消費者帶來以設計先行的道德服裝和飾品。

 

Edit / Diane Tang

via /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

當時尚跨越性別:《時尚單品全圖鑑》揭開領結、無尾禮服與華麗搖滾的文化革命

左圖:佛萊迪.墨裘瑞,國家展覽中心,伯明罕,1984。右圖:安迪.沃荷,Time Life 雜誌。(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追溯這些我們早已習以為常或無限憧憬的單品起源,就是在追溯一段由男男女女、流行文化、浮華與深沉交織而出的時尚史。這麼做也是在這個時尚變得如此輕佻的時代裡,重塑衣著的價值。藉由讚頌時尚單品與美麗外表,我們最終禮讚的是每個獨特的靈魂。

衣物間的必備單品:蝴蝶領結

蝴蝶領結的歷史和領帶息息相關,兩者都源於男士以絲巾裝飾頸部的喜好。17、18世紀,貴族們喜愛以蕾絲領或領帶點綴服飾,有些人認為蝴蝶領結就是19世紀結合這兩者而誕生的。

極致黑領結

領結的流行與19世紀的丹迪(Dandy)風密不可分。工業革命時期的新貴與權貴們都把領結視為優雅和品味的象徵。隨著無尾禮服(菸裝smoking)的流行,領結更成為男士晚宴著裝必備的配件。據說現代的無尾禮服搭配蝴蝶領結的設計是Pierre Lorillard為James Potter參加紐約州的Tuxedo俱樂部舞會特別打造的。James Potter的驚豔亮相開啟了「black tie」的時尚傳奇。

不分晝夜

依舊是在紐約,1924年,領帶製造商Jesse Langsdorf推出一款全新設計的領帶,與當時普遍流行的領結完全不同。當時,領結既是晚宴上優雅的配件,也是辦公室職員的日常裝束,隨處可見。

既幽默又性感

銀幕上的領帶也能展現滑稽感,成為卓別林、勞萊與哈台等喜劇大師的服飾配件。另一方面,女星瑪琳.黛德麗和凱薩琳.赫本也帶上領結,挑戰性別界線。而在男性身上,領結又展現不同的魅力,隨著佛瑞.亞斯坦的舞姿律動,隨鼠黨(Rat Pack)的輕佻傲然,或隨詹姆斯.龐德的從容優雅,演繹出誘惑與高貴等不同氣質的雙重戲碼。

衰退與復興

1960年代,領結變得過於傳統、保守且陽剛,光芒逐漸黯淡。這時的它更多時候出現在喜劇角色和宅宅的怪咖技客(geeks)身上,被世人嘲弄、邊緣化。然而,到了2000年代,設計師Tom Ford將復古的氣概帶回時尚舞台,重拾領結的榮耀。

左圖 :一對男女,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43年。右圖: 經典緞布蝴蝶領結,Tom Ford。(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左圖 :一對男女,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43年。右圖: 經典緞布蝴蝶領結,Tom Ford。(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經典設計:無尾禮服

早在1962年的首個高級定製系列中,Yves Saint Laurent就把原本屬於男性服飾的長褲穿到女性身上。雖然他並不是第一位讓女性穿上長褲的設計師,但他的貢獻在於讓長褲變成女性衣櫥中再平凡不過的選擇。

走出吸菸室

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選擇將男性的無尾禮服(又稱菸裝,Smoking)帶入女性時尚。他在當年的秋冬系列中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見的大膽選項:穿上這件男性衣櫥中最具格調的服裝。無尾禮服原本是在吸菸室中穿的服飾,象徵男性的陽剛與權力結構,同時也是女性的禁區。

權力遊戲

Yves Saint Laurent打破傳統規範,在1960年代這個正在重塑社會規則的時代,他主張女性有權選擇穿上無尾禮服!他認為女性穿著無尾禮服不是一種抗爭,而是自然而然的權利。在他手裡,原本充滿爭議的長褲成為新的誘惑密碼。他反對將無尾禮服視為女性模仿男性的工具,積極賦予它優雅與自信。透過他設計的風格,女性和男性擁有平等的姿態。這不是一場性別的對立,而是時尚與權力的對話。

開啟副本

馮絲華.哈蒂是第一位訂購Yves Saint Laurent無尾禮服的女性,然而,當時的女性尚未準備好自在地接受褲裝,因此其他高級定製時裝的顧客並沒有立即跟進。直到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推出成衣副牌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後,無尾禮服才找到它的市場。雖然是同一年發生的事,但因為品牌改變客群,轉向更年輕、更獨立的女性,提供價格相對親民的無尾禮服,時尚潮流就改變了。

新女性時尚

Yves Saint Laurent的女裝無尾禮服經過改良,以更貼合女性體態的修身剪裁展現魅力。它顛覆了傳統時尚的定義,讓女性的中性氣質自然流露卻又不失性感。女性真的需要模仿男性穿著才能感受到力量嗎?答案是否定的,但她們可以把男性的時尚領域變成自己的遊戲場。

夏綠蒂.蘭普琳(Charlotte Rampling ),1974年。(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夏綠蒂.蘭普琳(Charlotte Rampling ),1974年。(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風格的誕生:華麗搖滾

雖然華麗搖滾只風靡了短短幾年,1977年後就被龐克風取代,但它的影響力仍不容忽視。這股風潮讓原本隱匿於地下文化的造型與符碼躍上舞台,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跨性別裝扮不再局限於小眾,音樂也成為極致華麗與誇張表現的天地。

重新定義性別

華麗搖滾本質上是一種玩世不恭的音樂風格,與1960年代充滿社會與政治訴求的搖滾不同,它在1970年代前半葉捨棄沉重的議題,轉而全心頌揚明星文化,以閃爍的亮片、華麗的羽毛圍巾和誇張的厚底鞋打造視覺震撼。這股風潮主要由來自英國和美國的男性樂團引領,甚至影響到非洲,在尚比亞衛生出融合放克與搖滾的zamrock(尚式搖滾),搭配誇張的大帽飾增添特色。華麗搖滾用極具戲劇性的方式,重新定義性別表達與舞台魅力。

由Marc Bolan領軍的T. Rex樂團引領了這場風潮,掀起了一場介於丹迪主義與歌舞劇場間的審美革命,宛如華麗炫目的視覺盛宴。男性化了妝,穿上閃耀且貼身的衣物,長髮飄逸。這種風格不在意俗氣與否,只有幽默與浮華的極致展現。華麗搖滾大膽挑戰1970年代英國社會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顛覆傳統的男性形象,甚至帶著一絲挑釁意味。例如大衛.鮑伊毫不掩飾地公開自己的雙性戀身份,甚至穿著裙裝亮相。這場美學叛亂席捲而來,嚴苛的道德堡壘只能在它的光芒之中逐漸崩解。

紐約娃娃樂團(New York Dolls ),1970年左右。(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紐約娃娃樂團(New York Dolls ),1970年左右。(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出版日期|2025/06/21

作者|海莉.愛德華-杜雅丹 Hayley Edwards-Dujardin

這是一張時尚界的寶藏地圖,帶你認識那些永遠不會退流行的經典單品。本書精選了 78 件經典服飾和60件改寫時尚史的創意設計,一次帶你看懂潮流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收錄超過280張精美圖片與資訊圖表,帶你用最直覺的方式了解每個單品的歷史背景、設計亮點,甚至是它們如何影響了當時的社會文化。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時尚迷必備工具書:《時尚單品全圖鑑》全面剖析,從牛仔外套、泡泡裙、解構主義讀懂衣著背後的故事

左圖:山本耀司1981年秋冬成衣系列。右圖:片場上的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內華達州(Nevada),美國,1960年。(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有些服裝打破了時間的藩籬,也有些成了走上伸展台和高級訂製的不朽神話,都講述著設計師們的奇思妙想,以及對夢想和潮流的追求。

衣物間的必備單品:丹寧夾克(或牛仔外套)

「藍色已成為這個世紀後半葉的經典色調,賦予所有人與事一種獨特的色彩。它的流行無可撼動,未來也將繼續如此。」——克里斯蒂安.拉克魯瓦(Christian Lacroix)

述說丹寧夾克的歷史,就是探索靛藍染料的故事。丹寧布(牛仔布)的起源與藍色密不可分,這種顏色結合堅韌的面料,成為全球勞動階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到了20世紀,這件藍色的服飾更成為時尚界的經典單品。

Trucker Jacket的誕生

Levi’s在20世紀上半葉推出了多款丹寧夾克,但真正定義今日丹寧夾克風格的,是1967年的Type III款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Trucker Jacket。這款夾克以修身的設計和兩個高位口袋為特色,成為現代丹寧夾克的代表。從1930年代電影中的牛仔,到1950年代的叛逆青年,甚至是瑪麗蓮.夢露都穿過這款夾克。不過要一直到嬉皮運動興起,它才真正風靡街頭。

MAKE LOVE NOT WAR

嬉皮擁抱丹寧夾克,又賦予它全新的意義。這款夾克成為美國文化的旗幟,既象徵著深植於社會的刻板印象,又述說對體制的反抗,更是傳遞標語與信息的載體。

叛逆到底

丹寧夾克曾是反主流文化的代名詞,穿梭於社會、電影與音樂之間。70年代的龐克、法國的搖滾狂熱、80年代的青春偶像,以及後來的嘻哈、油漬搖滾(grunge)和電音,都賦予它新的意義。革命的、多變的與超越邊界的丹寧夾克不靠邊站,反而選擇將各種文化串聯起來,成為反叛精神的時尚象徵。

左圖:塞吉.甘斯柏、珍.柏金與凱特.貝瑞,巴黎,1969年。右圖:經典丹寧夾克,Wrangler。(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左圖:塞吉.甘斯柏、珍.柏金與凱特.貝瑞,巴黎,1969年。右圖:經典丹寧夾克,Wrangler。(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經典設計:泡泡裙(舞會皇后)

「我們始終在追尋逝水年華。」——克里斯蒂安.拉克魯瓦(Christian Lacroix)

人們常說,1980年代是巴黎高級訂製時裝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第一個則是在1950年代。1980年代的這十年間,經濟繁榮帶來了財富的積累,富裕階層渴望展現自己的奢華生活方式,時尚風格因此變得浮誇而張揚。

從博物館到時尚

在成為時裝設計師前,Christian Lacroix曾夢想成為博物館館長或戲服設計師。他對戲劇、歷史與藝術的熱愛,深深影響了他的設計風格。他先是為品牌Patou工作,而後在1987年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在那個物質生活豐富、無憂無慮的十年中,他逐漸嶄露頭角。他的風格與1980年代那些出門就像參加華麗舞會的富家女一致。

時光的記憶

Lacroix的設計深受過去華麗風格的影響,他喚回17與18世紀的古典美學,以緊身胸衣搭配蓬鬆、甚至誇張的裙子。他的靈感來源根植於他的故鄉亞爾與普羅旺斯,這片土地與卡馬格的風土賦予他的設計鮮明的色彩、繁複的圖案與靈動的印花。他的模特兒宛如行走的故事敘述者,在伸展台上演繹華麗且如戲劇般的時尚場景,將伸展台變成一場視覺盛宴。

十年風華

Christian Lacroix的設計充滿懷舊風情,但卻從不守舊。他的作品完美詮釋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金錢至上,奢華無罪。那是個晚會和雞尾酒會不斷的年代。1970年代遭到摒棄的華麗裝束在這個十年重新綻放。在晚宴禮服與雞尾酒會穿搭之間,Christian Lacroix找到了完美平衡,以短版的小外套搭配蓬蓬裙,那層層疊疊的裙襬令人想到宮廷禮服的招搖。

Lacroix的經典

1980年代是一個極致浮華的年代,誇張的墊肩、纖細的腰身,以及Christian Lacroix經典的泡泡裙都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設計。這種裙子優雅又帶點叛逆,正好展現那個時代的輕盈無憂氛圍。它像是社交派對上的焦點,在舞池裡旋轉,魅惑人心又耀眼。Christian Lacroix讓這種沉睡的美重新煥發光彩,燃燒出更為炙熱的生命力。

左圖:費.唐娜薇,紐約,1981年。右圖:迷你裙,Christian Lacroix。(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左圖:費.唐娜薇,紐約,1981年。右圖:迷你裙,Christian Lacroix。(圖片來源:《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風格的誕生:反時尚「解構主義」

「我覺得完美是醜陋的。我希望在人類創造的事物中看到傷痕、缺陷、混亂與變形。」——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

哲學家德希達在1960年提出「解構主義」的概念,用以指涉這個時代對既有規範與傳統的推翻與重塑。然而,要等到1989年,時尚評論家Bill Cunningham在一篇文章中首次將「解構」一詞用於描述服裝設計,並特別指向Martin Margiela的作品時,這個詞才真正用在時尚領域。

東方哲學

時尚的解構美學真正誕生於1970年代末,由三宅一生、山本耀司與川久保玲三位日本設計師共同開創。他們深受自身文化影響,從讚頌歲月痕跡與不完美魅力的「侘寂」(wabi-sabi)中汲取靈感,並借鑒將裂痕轉化為美感的金繼(kintsugi)藝術,挑戰傳統服裝結構,改變了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審美概念。

外在實踐

解構主義的支持者以不對稱的剪裁、深邃的色調為服裝基礎,甚至穿著大膽展露破損、破洞與未收邊的衣物,這些都是曾被西方時尚厭棄的「瑕疵」。這種刻意的不完美,吸引了那些將穿衣視為思想實踐的人,他們選擇拋開1980年代的炫目奢華,以黑色為載體,映照對外在符號的抗拒。解構主義引發的,不僅是一場審美的革命,更是一場關於時尚話語權的顛覆,使「反時尚」成為當代時尚語言的一部分。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時尚單品全圖鑑:78件經典穿搭設計與百年時尚傳奇》

出版日期|2025/06/21

作者|海莉.愛德華-杜雅丹 Hayley Edwards-Dujardin

這是一張時尚界的寶藏地圖,帶你認識那些永遠不會退流行的經典單品。本書精選了 78 件經典服飾和60件改寫時尚史的創意設計,一次帶你看懂潮流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收錄超過280張精美圖片與資訊圖表,帶你用最直覺的方式了解每個單品的歷史背景、設計亮點,甚至是它們如何影響了當時的社會文化。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