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栽花藝設計師廖浩哲的花草美學「植物是我成長中最美的回憶」

成長在被自然包圍的環境中,廖浩哲小小年紀時便特別喜歡植物。一路由自己摸索而出的花藝創作,不僅是廖浩哲用以表達所思所感的媒介,也蘊含著兒時生活的各種回憶。

 

走進廖浩哲的工作室,難得的冬日陽光,讓滿室植物成為城市裡溫馨的花園。小時候在東勢鎮鄉間長大的廖浩哲,家中就在田的中央,常常能接觸到土壤、果樹,或農作物的花,加上奶奶總會把植物當成玩具讓廖浩哲玩,「所以開始認識植物,奶奶可以說是一位重要的人物。」9歲的時候,廖浩哲偶然認識了東勢鎮一家花店的夫妻,在他們的鼓勵下,便開始在空閒時前往工作,「那時候我的年紀很小,但因為非常喜歡植物,每次就算要走半小時到花店,我也堅持要常常到那裡。」在花店邊玩、邊工作的廖浩哲,小小年紀就已經做起大人的工作,瘋狂投入在花藝世界的他,不論是國小、國中的週末時光,甚至年節都在花店裡度過。「那時都沒在家裡幫忙,反而常常在花店裡忙到最一個才走。」廖浩哲笑著說。

 

從單純喜歡植物到踏入花藝領域,廖浩哲認為花店工作可說是為自己現在的技藝立下很大的基礎。那時在鄉下花店,不僅要整理花材、插花,還要進行祭祀、喪禮等場合佈置,以及製作送禮、入厝、選舉使用的花禮。「而這也是為什麼可以看到很多男性從事傳統花店的工作,因為到場地進行布置的時候,需要搬運大量花材。」而除了花店工作,廖浩哲自己也種植植物,甚至閱讀大量與植物相關的資訊、書籍和雜誌,「這樣的童年,讓我對植物有很高的敏銳度,到後來我常常會以植物去認識一個地方的文化或生態,這使我在藝術創作中也獲益不少。」

 

自然與人為的辯證

因為求學的關係,廖浩哲離開了東勢,大學到台南就讀都市計畫系,大三的時候,便決定讓最喜歡的植物變成工作內容,於是他成立花藝品牌L&F。當時廖浩哲在小小的租屋處接起製作花束、花圈或插花的小訂單,畢業後,來自台北的家具店摩登波麗,委請廖浩哲以花藝布置空間,於是開啟了他的大規模花藝創作。而接下來與美國知名生活雜誌《KINFOLK》合作展覽裝置,以到鄉間採集的尤加利葉,打造符合品牌生活風格的空間設計,更讓廖浩哲的作品正式跨界至空間領域,藝術化的呈現方式也成為個人特色。

 

到了2016年,為了向大眾傳達個人創作理念,並且能延續創作主題,廖浩哲籌畫了第一個個展《ECSTASY歇斯底里狂喜》。靈感來自傳統花店裡的金錢樹,廖浩哲以植物和人造物件的組合,探討人們對於美的期待。「人們常常為了銷售、呈現理想中植物的美感,改變了植物原有的顏色、添加人工的裝飾。」在這場展裡,廖浩哲希望透過植物與人造物件的搭配,讓人再次思考大多數人視為的美感,究竟是美還是不美。而到了第二個個展《Lily, Lily, Human doing》,廖浩哲以百合花為主要花材,並收集為了美觀而被摘除的花蕊,重新創作為藝術品,企圖讓大眾重新審視植物曾被忽略的存在。

 

目前的兩場個人展裡,可以發現廖浩哲的創作主要圍繞在植物與人的關係,特別是使用台灣常見的植物作為創作媒材,以曲折、垂墜,加入人造物件的手法,展現尋常花材的變化性。對廖浩哲來說,不論是花材的選擇,還是造型的呈現,都試圖讓人們重新看見這些時常可見,卻容易被忽略的植物,「這也與我的成長背景有關,兒時喜歡的傳統懸掛彩球,以及花店裡折成圓形的萬年青、綁成辮子狀的金錢樹,都是我用來傳達創作理念的元素。」廖浩哲說。


框架之外的持續創作

目前廖浩哲多半以非常精簡的方式進行創作,「通常小型作品需要半年的時間完成,而大型作品則需長達一年的時間。」需要購買花材或其他材料的時候,廖浩哲便會到台北的內湖花市,以及各地尋找所需的物件。

 

不斷思考如何在商業和個人創作中找到平衡,廖浩哲在未來希望能區別這兩種創作路線,「將傳達花藝創作初衷的品牌L&F封存在最好的狀態,接下來,2018年會以嶄新的品牌,向大家呈現商業性作品。」同時,廖浩哲也會持續創作屬於個人、藝術性的作品,用框架之外的植物面貌,訴說他對於植物與人的觀察。

 

獻給2018年的禮物《溫柔與堅毅》

每年我們都環繞著時間,週而復始地刻畫生活,時間不僅使我們如樹幹堅強,同時也孕育了一顆成熟的內心順應環境,就像樹皮外柔軟的植物細毛和半透明狀的網紗,它們在硬實的樹幹上搖曳分佈,象徵了因時間而茁壯的心靈。此作品以溫柔與堅毅為題,感謝時間賦予每個起點重要的意義。

 

文字:陳岱華

攝影:張國耀

照片提供:Haojhe Liao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張紘齊的藝術養成很奇妙,小時候被畫家外公拎著到各地速寫,培養出對繪畫的興趣;長大後以模特兒身份旅美,走伸展台、拍時尚大片之餘也不忘創作。東方和西方的、傳統和新潮的、藝術和時尚的各種養分,都被他細膩提煉,化為畫中「手指人」奔走的奇異景觀。

歡迎走進張紘齊最新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與「手指人」共同在場,遊走夕陽海岸、歐風小鎮、水泥叢林……各種現實也超現實的平行世界風景,感受其中的愛與詩意。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藝術啟蒙自畫家外公

張紘齊對藝術的興趣源自家庭,他的外公金藩是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影響他接觸藝術的重要人物。回憶起自己的藝術養成之路,張紘齊說:「小時候經常和外公到動物園速寫,在家也常在他的腳邊畫畫。最早是受到外公後期的作品影響,接著接觸他早期在東方畫會的作品;後來進到傳統藝術教育系統,才開始受西方藝術家影響。」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走上國際時尚伸展台,不忘畫家夢

不只台灣的成長過程,國外生活經歷也感染了張紘齊的創作。大學讀服裝設計的他,因緣際會下當起模特兒,更走上紐約、米蘭與倫敦時裝周伸展台,成為國際模特兒圈出名的台灣臉孔。

只是,張紘齊心中仍然有畫家夢。這十年以來,他走秀、拍照也持續作畫,這次《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個展中部分作品便是在紐約完成。工作、生活加追夢,聽起來就累人,張紘齊卻說浪漫,還覺得自己像現代版的格列佛,穿梭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之間冒險。

創造「手指人」做情緒的載體、觀眾的導遊

壓克力顏料和亞麻布,是張紘齊最常用的創作媒材,他用畫筆、調色刀作畫,偶爾也靠手指,用與材料近距離、甚至是零距離的方式,畫出自己遊走於多元文化的探險,傳達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2022年夏天,張紘齊為畫作帶入了靈魂角色「手指人」,他性別流動,擁有指尖般的容顏,長了三隻手指和腳趾,總是穿梭於不同的場景,承載著創作者的情緒和感受。而畫中以紅、黃、藍及二次色描繪的場景,多半源自張紘齊的日常生活,可能是一次有意義的邂逅、可能是一場難忘的夢。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不過話說回來,張紘齊口中「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指的到底是什麼?在旅行的過程中,張紘齊發現,「繪畫的觸覺體驗,常常被文化教育、流行趨勢掩蓋,限制了最純粹的感受。」面對這些被掩蓋、遺忘的感知,他不斷調整心態,也試驗直接以手指作畫的方式,試圖讓繪畫回歸最純粹的狀態,也讓作畫的「體感」極致真實。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登陸奇想會

張紘齊將於台北藝廊奇想會舉辦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透過畫作、捲軸、短篇動畫等不同媒材,詮釋「手指人」的內心情景,及自身的生活故事。

現場作品分為3大系列:「人生的七味粉」匯聚了張紘齊過去十幾年來的生活回憶,以乘載不同觀點的7種畫面表現;「17個階段」透過色彩彰顯遇到各種人、事、物所產生的心情變換;「起源」則聚集了我們身在現實世界,或不曾在意、或錯過的愛和感知。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

展覽期間|2024.06.28 07.14

時間|13:00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50歲拋下25年廣告生涯,決定當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如果你看展不愛高深的論述、謎般的作品理念,只想純粹跟著色彩、線條、空間氛圍感受心緒的流動,那François Bonnel(弗朗索瓦・邦內爾)就是你在找的藝術家!

曾從事廣告業25年,50歲的François Bonnel毅然決然拋開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轉作一名藝術家。他把熱愛的音樂、藝術結合,作畫時讓耳邊的靈魂樂、藍調搖滾、民謠……貼合著畫中一切元素的脈動,用單純而直率的曲線、不對稱圖形、明亮色彩創造質樸畫面。看著Bonnel的畫,眼睛像是吃了冰淇淋,心情也不自覺跟著好了起來。想要感受這股魔力,不妨走進他在台灣的第一場個展《會唱歌的畫》領會。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50歲拋開穩定的廣告工作,當一名藝術家

出身法國的François Bonnel,有位擔任繪畫老師的藝術家媽媽,從小帶著他用手指沾著顏料隨意畫出線條、形狀,培養對藝術的喜好。聽到這裡,你或許會以為Bonnel順應著家庭環境的薰陶,讀美術專科,20幾歲就決定踏上藝術家之路。故事不是這樣發展的。正是因為媽媽從事藝術,Bonnel更懂得成為一名藝術家所需的天賦、機運和過程中的難處,於是他輕輕放下藝術之路,大學畢業後從事廣告業將近25年。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沒想到,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疫,成了Bonnel生命的轉捩點。他本就厭倦日復一日的生活,又正好遇上疫情作為改變的契機,在50歲那年他決定揮別廣告生涯,嘗試做一名藝術家。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毫無包袱,自由實驗媒材、技巧的可能

現居於法國圖魯茲(Toulouse)的Bonnel,日日沈浸於這座玫瑰色古城的藝術氛圍,以即興的方式、融合音樂性發展創作,過程中也不斷探索數位媒體、攝影、拼貼等技巧與媒材。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成為藝術家對Bonnel來說像是一場解放。多虧人生上半場的辛勤努力,50代的他沒什麼現實包袱、更有餘裕全心投入藝術。正是這份餘裕,為Bonnel的繪畫注入純真、活潑、令人毫無負擔的生命力;光是看著,就不自覺被感染。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將音樂轉化為畫作,各個方向看都和諧

Bonnel來說,音樂是日常的必需品、繪畫的養分,他說:「一幅畫作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就像香水或音樂。」於是他聽著各個年代、各種曲風的音樂作畫,用色彩、線條、形狀和構圖,呼應著音符、和弦、旋律與編曲架構;並在構圖時反覆轉動畫布,讓畫作不管從各個角度、方向看,比例都是和諧的,且能看出不同趣味。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以下面這幅〈A Love International〉為例子,它正看像是一顆顆乒乓球在碗中跳躍;側看像是大大小小的香草冰淇淋灑落一地;倒過來看又像是忘了關的蓮蓬頭,水滴滴答答地落下。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幫畫作取名的巧思

說到把音樂融入畫中,Bonnel還有個習慣——用作畫當下正在聽的音樂曲目,為畫作命名,讓畫成為生活的有聲切片。這習慣也被帶到《會唱歌的畫》現場,看展時歡迎到臨窗小桌點播歌曲、為展場變換音樂,從François Bonnel專屬歌單找到與畫共鳴的聲音,跨越時空重回藝術家創作的時刻。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自私的藝術家

François Bonnel笑說自己是位「自私的藝術家」,創作只為了開心,沒有要講什麼大道理,「繪畫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並非為了傳達訊息或哲學,而是簡單沉浸於其中。」這份單純的起心動念,正是讓他的畫作如南法陽光烘乾枕頭般愜意、舒適的秘方。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弗朗索瓦・邦內爾 François Bonnel 在台首個展《會唱歌的畫》

展期|-2024.06.30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