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與色彩的融合!DIOR 2019 早春度假系列展現極致鮮明的女性姿態

「每一位女性所體現的是個體也是多重面相:是自己,同時也隱喻著更多如自己般的《她》。有些聲名顯著,有些甚少著墨。而這些《她》或多或少都有纏繞交集的時刻。」

 節錄自 Nicole Loraux* 著《La Grèce au féminin》

 

在墨西哥,有資格參加 Escaramuza* 馬術競技比賽的女騎士,需與男騎士一樣,在現場觀眾面前展現出高難度的馭馬技術。健壯強悍的女騎士,透過身上的比賽服飾如大蓬裙、刺繡、鮮豔色彩,大帽及頭花,呈現絕佳的女性美態;如此鮮明的形象,成為 DIOR 女裝創意總監 Maria Grazia Chiuri 設計2019早春度假系列的靈感以當代視角展現結合傳統與自由的獨特氣質。

 

貼身夾克配上華麗大蓬裙,一條粗腰帶勾勒出纖細高腰線條,為2019早春度假系列定下基調:一系列精美面料,例如極富經典法式風情的印花棉布(toile de Jouy*)經重新詮釋,滿載詩意的生動圖像加入老虎及大蛇等野生動物;輕巧華美的蕾絲摺疊成荷葉邊或裁剪成圓形;黑色橡膠靴與時尚元素形成對比,為鮮紅或粉霧色薄紗裙及 Bar Jacket 增添幾分豪邁。

 

女騎士團結互助的精神,令人想起傳承手作工藝的女工匠,她們共享創作自由及手工製作的樂趣,啟發 Maria Grazia Chiuri 演繹傳統衣料及技術成當代禮讚。神話中美麗強悍的亞馬遜女戰士形象,啟發她構思一種超越性別觀念的運動服輪廓,日本棉夾克配上不同形狀的長褲、裙褲或半截裙,半截裙的百褶細節來自 Dior 先生1948春夏高級訂製服系列發表的 Drags 日間洋裝,搭配 Maria Grazia Chiuri 重新設計的經典 Saddle 馬鞍包、白色或條紋男裝襯衫及黑色細領帶,剛強女性形象躍然而出。

 

設計師亦從智利作家 Isabel Allende 的首部小說、描述不同獨立女性角色的《The House of the Spirits(精靈之屋)》擷取靈感:白裙飾以傳統刺繡和黑色蕾絲製造搶眼視覺,頭戴 Stephen Jones 設計的寬邊草帽,書中描繪的女性形貌在此重現。而本次大秀舉辦地點尚蒂伊(Chantilly)是法國蕾絲工藝搖籃與傳統馬術勝地,為 DIOR 2019 早春度假系列營造時代氛圍。 

 

 

關於Nicole Loraux :

專門研究古雅典的法國歷史學家。她有關雅典歷史的著作《雅典的發明:古典城市的葬禮演說》成為該領域著名的研究文獻。她在性別崛起對古希臘歷史研究的影響有著卓越貢獻,並被形容為傑出的結構主義歷史學家。2007年在巴黎召開的一次會議,深入探討 Nicole Loraux 在女權主義和古典學術方面的貢獻。

 

關於Escaramuza :

傳統的趕集活動源於墨西哥的莊園,工人們總試著展現自己高超的騎馬技術和拋擲繩索的能力,以便凌駕對手之上,最後此項競爭活動演變為一種藝術的展現。隨著莊園制度的瓦解,趕集活動也變成一項稱為“馬術活動”(Charreadas)的正式競賽,其中一場為女騎士專門的比賽Escaramuza,原文帶有“小規模戰鬥”的意涵。在這些賽程中都設有極為嚴苛的比賽規則,通常會根據傳統騎士們的速度,風格和準確度分為不同等級。

 

關於法式印花棉布(toile de Jouy):

法式棉布(Toiles)興盛於18、19世紀的法國,特色是在乳白色的棉布上印上單色印花,田園生活、歷史神話、戰事凱旋、繁複花朵都是常見主題。Toile de Jouy 直譯為來自 Jouy 的布,Jouy-en-Josas(巴黎西南方的小鎮)在18世紀末開始生產此種布料,並網羅當時最優秀的設計師製作圖紋,風靡整個皇室和宮廷,連法王路易十六與瑪麗安東妮皇后都難抵魔力,欽點這個小鎮的工廠為皇室特製布料。Toile de Jouy 更成為此種印花風格的代名詞,常用來裝點室內設計,像是壁紙、窗簾、寢具等。

 

關於《The House of the Spirits(精靈之屋)》:

作者伊莎貝阿言德(Isabel Allende)1942年生於祕魯首都利馬,其詩人叔叔薩爾瓦多阿言德(Salvador Allende)1970年獲智利多數民眾支持當選該國總統,三年後在祕魯軍方所策動的流血政變於總統府內遭槍殺身亡,伊莎貝阿言德被迫於1975年流亡委內瑞拉。1982年,她以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精靈之屋》(La casa de los espiritus)轟動國際文壇,該小說於1993改拍成電影《金色豪門》,由梅莉史翠普主演。阿言德承襲拉丁美洲魔幻寫實傳統、又充滿女性意識的寫作特色,使其有「穿裙子的馬奎斯」的美名。2004年,阿言德被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現居美國加州。

 

關於會場 尚蒂伊(Chantilly):

尚蒂伊是法國瓦茲省的一個城市,以出產極具法國風情的蕾絲花邊而聞名,同時也是法國馬匹之鄉。這裡最著名建築是法蘭西皇家最後的城堡——尚蒂伊城堡。尚蒂伊城堡始建於1358年,屬於文藝復興風格,曾是法國的軍事總部,法國大革命期間大城堡不幸被毀,1885年方重建完成。該城堡另一大特色為全歐洲最大且華麗的馬廄,在18世紀初由當時的王室建築師尚奧貝爾主持建造,整個馬廄建築長186公尺,中心圓頂高達28公尺,比城堡本身更宏偉。

 

via/ Dior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奈良正倉院寶物以時尚之姿重生!「漆胡瓶」瓶身紋樣躍上禮服,篠原ともえ打造可穿上的藝術品

奈良正倉院寶物以時尚之姿重生!「漆胡瓶」瓶身紋樣躍上禮服,篠原ともえ打造可穿上的藝術品

大阪歴史博物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特別展中,出之於設計師篠原ともえ之手的「LACQUERED EWER SHOSOIN DRESS」,以正倉院的「漆胡瓶」珍寶為靈感,讓古代的藝術品在現代以時尚之姿重生。

位於奈良東大寺內的正倉院,建於8世紀中期的奈良時代(710-794),並以聖武天皇生前喜愛的各式藏品為主,包含服飾、家具、樂器、藝術品等各式各樣的寶物,總數約9千件之多。每年秋天舉辦的「正倉院展」,更吸引了眾多參觀人潮。而於6月14日~8月24日在大阪歴史博物館、9月20日~11月9日於上野森美術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 —感じる。いま、ここにある奇跡—(編輯暫譯:-感受.此刻,存在的奇蹟-)」,運用最新數位技術向人們介紹正倉院1300年來的故事,同時深入體會到這些「寶物」的價值。

目前在大阪歴史博物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展,運用最新數位技術向人們介紹正倉院1300年來的故事。(圖片來源:正倉院 THE SHOW)
目前在大阪歴史博物館展出的「正倉院 THE SHOW」展,運用最新數位技術向人們介紹正倉院1300年來的故事。(圖片來源:正倉院 THE SHOW)

藝術家以正倉院寶物為靈感創作

除此之外,此次展覽也攜手東京事變的貝斯手龜田誠治、攝影師瀧本幹也、陶藝家亀江道子,以及以歌手身份出道、現以設計師身分活躍於多領域創作活動的篠原ともえ,從正倉院中汲取靈感,創作新作。特別一提的是,篠原ともえ曾於2022年設計了「THE LEATHER SCRAP KIMONO」,其運用廢棄的皮革邊角料為材,並以動物居住的山脈為靈感,製作出猶如水墨畫般、帶有漸層效果的精美和服。

以歌手身份出道、現以設計師身分活躍於多領域創作活動的篠原ともえ,此次也參與展覽的創作。(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以歌手身份出道、現以設計師身分活躍於多領域創作活動的篠原ともえ,此次也參與展覽的創作。(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篠原ともえ打造可穿戴的藝術品

本次展覽,篠原ともえ睽違3年再次發表了這件新作——LACQUERED EWER SHOSOIN DRESS。在近9千件的寶物中,她選擇了名為「漆胡瓶」的水瓶作為作品主題,其表面覆有花草鳥獸紋飾,散發出強烈的存在感,至今仍啟發著許多現代設計。這件禮服以忠實呈現寶物原貌為核心理念,因此在製作時,也利用高解析度3D數位資料,將鳥首造型的波斯風水瓶,轉化成符合人體比例的設計;為了重現細節,她也將瓶身紋樣逐一手工描摹、轉化為400多個零件點綴在禮服上,並以仿舊處理的黃銅素材,表現經歷千年光陰的歲月痕跡。

篠原ともえ選擇了名為「漆胡瓶」的寶物作為此次作品主題。(圖片來源:正倉院 THE SHOW)
篠原ともえ選擇了名為「漆胡瓶」的寶物作為此次作品主題。(圖片來源:正倉院 THE SHOW)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為了細膩重現細節,她也細心描摹瓶身紋樣,拆解為400多個零件逐一點綴於禮服上。(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為了細膩重現細節,她也細心描摹瓶身紋樣,拆解為400多個零件逐一點綴於禮服上。(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瓶身紋樣躍上時尚禮服

而這件「可穿上的藝術品」從構思到完成歷時約一年,將正倉院古老的寶物昇華成當代時尚,讓人們能近距離欣賞紋樣中所蘊含的細膩表情。另外,製作團隊中也有曾參與 COMME des GARÇONS 服裝製作的安部陽光,視覺呈現則由藝術總監池澤樹負責。有興趣者,也不妨親臨展覽現場,感受寶物與時尚交融的全新可能。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圖片提供、攝影:Sayuki Inoue)

正倉院 THE SHOW
地點:大阪歴史博物館(大阪市中央區)
展期:2025年6月14日~8月24日

地點:上野森美術館(東京都台東區)
展期:2025年9月20日~11月9日

更多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解構時裝秀】Dior 2026早春度假系列:幽魂疊影、多重藝術織就永恆羅馬情懷,回望Maria Grazia Chiuri的9年女性書寫

Dior 2026早春度假系列:幽魂疊影、多重藝術織就永恆羅馬情懷,回望Maria Grazia Chiuri的9年女性書寫

Dior的下一頁現正開啟!六週前甫官宣為新任男裝總監的Jonathan Anderson,確認全權接手Dior服裝部門,成為繼創辦人迪奧先生後,首位掌舵女裝、男裝與高訂3大系列的品牌創意總監。年僅40歲的Anderson,以黃金十年為同屬LVMH集團的西班牙老牌Loewe注入無限創意與藝術深蘊。如今在這動盪的產業環境下可謂Dior全新時代的定海神針,背負萬千期待,25天後將帶來他的入主首作——2026夏季男裝。

最新消息:Jonathan Anderson成Dior新任創意總監

2025年6月2日,Dior正式宣布Jonathan Anderson接下Maria Grazia Chiuri的女裝棒,全面領軍品牌男女裝創作。承迪奧先生之言,「無論是工作或生活,都要充滿熱情地去做!以熱情生活⋯⋯這就是時尚的祕密。」Anderson作為這份熱情的當代傳遞者,將再次綻放Dior世家的非凡光芒。

Jonathan Anderson於媒體專訪中表示,「能夠有機會將Dior的女裝、男裝與高級訂製服系列統整於一個完整且一致的願景之下,我深感無比榮幸。我的直覺是要以品牌援引的精神為指引——那正是迪奧先生本人所奠定的核心價值。」

Dior總裁暨執行長Delphine Arnault則表示,「我深信,他將為品牌帶來嶄新且富有當代精神的創意視野,靈感源自迪奧先生豐富非凡的歷史與其創建的經典語彙。他將與我們卓越的團隊與非凡的工坊攜手合作,將他的創意具體實現。」

LVMH集團總裁暨執行長Bernard Arnault更盛讚,「Jonathan Anderson是當代最傑出的創意才俊之一,他獨樹一幟的藝術語言,將成為Dior邁入新篇章的關鍵資產。」

>> 點此了解Jonathan Anderson的黃金十年時尚履歷。

5月尾聲,Dior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回到自己家鄉、同時為品牌靈感泉源的義大利羅馬,鄭重地向21世紀20年代的時尚界捎來了信。全白封套壓印猩紅的蠟,優雅的黑色筆跡留有其名。在拆信前,眾人已經心照不宣——信封裡是她又酷又深情的告別——對Dior時裝屋,對她一針一線縫製的女權標誌,對這9年時光裡聚合的縷縷藝術靈魂。

右為Maria Grazia Chiuri。(圖片提供:Dior)
右為Maria Grazia Chiuri。(圖片提供:Dior)

2025年5月27日羅馬當地晚間,Dior 2026早春度假大秀在全球矚目下落幕。秀後權威商業媒體《BoF(The Business of Fashion)》即以「Hello, Goodbye」為斗大標題撰文,基本坐實了盛傳已久的Dior換帥之說。不到兩日,品牌正式宣布Maria Grazia Chiuri卸任女裝創意總監。

恰如Chiuri的感言:「在任職9年後,我將離開Dior,懷著無比的喜悅與感激回顧這段非凡歷程。我特別感謝所有團隊與工坊成員,是他們的才華與專業讓我能實現對女性時尚的願景,並與多代女性藝術家展開深度對話。我們共同書寫了一個令我無比自豪、充滿意義的篇章。」彼時,業內倒沒有同Matthieu Blazy、Sabato De Sarno等其他設計師來去時那樣震驚或惋惜,Chiuri的離開是相對歡快而確定的,無論對她個人或品牌而言,下一章早已蓄勢待發。

Maria Grazia Chiuri社群發文。(圖片截取自 Instagram @mariagraziachiuri)
Maria Grazia Chiuri社群發文。(圖片截取自 Instagram @mariagraziachiuri)

如何評價Maria Grazia Chiuri的9年女性書寫?

作為Dior品牌歷史上至今唯一的女性創意總監,綜觀這些年執掌共46個系列,Chiuri首作2017春夏時裝系列中那件胸前印有「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我們都應為女性主義者)」字樣的T恤,事實上便已是其核心信念和Chiuri-Dior時代的最佳破題。

9年時間用來書寫「一個時代」不能說長,卻也不短,能做出創新的空間乃是存在的。然而真要細數Chiuri任期內的設計,除2018春夏系列發表的Book Tote包款、2023春夏系列將Plan de Paris巴黎地圖化為服裝圖騰外,其餘大多都是向迪奧先生和時任總監Marc Bohan、John Galliano等人的經典致敬、復刻或重新演繹,並無太多全然創新的吸睛作品。同時一次次自其他藝術領域援引重要旨意構思秀場,卻仍祭出換湯不換藥的時裝「宣言」,後期不免讓人偶有辭溢乎情,概念大於設計的空泛感受。

2023春夏系列將最早印於絲巾上的巴黎地圖首度立體化為服裝圖騰,嚴格說來亦為對典藏檔案的再詮釋。(圖片來源:Instagram @dior)
2023春夏系列將最早印於絲巾上的巴黎地圖首度立體化為服裝圖騰,嚴格說來亦為對典藏檔案的再詮釋。(圖片來源:Instagram @dior)

不過,與此同時,在「業績」這件如今奢侈品牌必須第一著眼的事情上,Chiuri的貢獻依舊可圈可點,上任頭五年即為高訂部門帶來了超過4倍的營收翻升。Dior總裁兼執行長、LVMH集團總裁長女Delphine Arnault最後所言一點沒錯,「自她加入Dior以來,以其激勵人心的女性觀點與非凡創造力,展現出深具Dior先生精神的設計美學,打造出無數令人渴望的系列。」藝術性自在人心,商品賣得動確實有目共睹。

連同本季,Chiuri在9年任期中共為Dior打造過46個系列,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圖片提供:Dior)
連同本季,Chiuri在9年任期中共為Dior打造過46個系列,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圖片提供:Dior)

2026早春度假系列,一封從家鄉寄出的告別信

品牌發布的新聞稿這樣定調Chiuri的告別作:「此系列是一段關於時光、記憶與藝術交織的自傳式敘事,是一種在『美麗混亂(La Bella Confusione)』中的沉思與重構。」其中所謂美麗混亂,不僅呼應義大利劇作家Ennio Flaiano曾為費里尼經典電影《8½》提出的片名靈感,也可解讀為Chiuri站立於Dior世家80發展的此一節點上,回顧典藏檔案、重要事紀乃至所有曾被引據的文學、戲劇、電影底本等,所進行的混融與重繪。以下將分歷史淵源、系列靈感、場景建構3面向逐一理出混亂中的美麗。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01 義大利何方神聖?從迪奧先生開始的靈感傳承

迪奧先生生前曾用「天堂」讚嘆義大利,並深深著迷於地中海絢麗的色彩、迷人的香氣、流動的光影,以及該地與生俱來的閒散氣息。其自傳留有段文字回憶1951年辦於威尼斯拉比亞宮(Palazzo Labia)的世紀舞會:「那是我此生所見最美的夜晚,也將是唯一。義大利夜色的深宵,使這場夢幻之夜成為永恆的景象⋯⋯」

歷經數任總監,羅馬出身的Chiuri自2016年上任以來愈加深化與義大利的文化對話,從2021秋冬高訂秀前微電影、在南義大利雷契(Lecce)舉辦的2021早春大秀,直至本季系列再度透過秀前微電影和秀場選址,帶領觀眾探索永恆之城羅馬與Dior、與藝術的深刻連結。時光一晃75年,或許將來Maria Grazia Chiuri回憶起這一夜,也能有如迪奧先生那般無與倫比的感受。

此次大秀場景Villa Albani Torlonia古典花園,日暮時分尤體現迪奧先生所述之「天堂」般的光影。(圖片提供:Dior)
此次大秀場景Villa Albani Torlonia古典花園,日暮時分尤體現迪奧先生所述之「天堂」般的光影。(圖片提供:Dior)

#02 秀前微電影:幕落魂不散,影魅幽魂同歡最美之夜

為本次大秀揭幕的前導微電影《影魅幽魂(Les Fantômes du cinéma)》由同樣出身羅馬的導演馬泰歐賈洛尼(Matteo Garrone)執導,並以1961年義大利電影《羅馬幽靈(Fantasmi a Roma)》為靈感,透過一場古老世紀鬼魅與當代時裝模特穿梭、疊身於城市建築前的時空漫遊,向羅馬的多重歷史敘事致意。

工坊為片中「幽靈」打造的古老世紀裝束。(圖片提供:Dior)
工坊為片中「幽靈」打造的古老世紀裝束。(圖片提供:Dior)
頭飾亦經精心雕琢。(圖片提供:Dior)
頭飾亦經精心雕琢。(圖片提供:Dior)

拍攝上聚焦於時裝秀所蘊含的電影語言,交織集體記憶與個人幻想,更特別與Umberto Tirelli服裝工坊合作(註);Chiuri自其典藏中挑選出多套與影史上經典作品有關的代表性服裝,運用象牙白色塔羅塔紗(Tarlatane)重新製作出幽靈般的精緻裝束,召喚著義大利名導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和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筆下角色的靈魂。12分鐘的影像觸及時裝與戲服、真實與虛構之間微妙而詩意的邊界,一如Dior高訂精神所探索的流動地帶。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Chiuri自Umberto Tirelli典藏作品中親選出影史上具代表性的服裝造型,再以塔羅塔紗進行重製。(圖片提供:Dior)
Chiuri自Umberto Tirelli典藏作品中親選出影史上具代表性的服裝造型,再以塔羅塔紗進行重製。(圖片提供:Dior)

註:該工坊由義大利著名戲服設計師Umberto Tirelli創立於1964年,並自與名導盧奇諾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首次合作以來,便專注於延續歷史服飾的製作工法,至今仍於羅馬的工作坊中保有純熟手藝。

#03 秀場選址:致敬時裝秀最初形式,融合表演藝術、戶外空間與瞬時建築

大秀選址於羅馬Villa Albani Torlonia古典花園,沿承文藝復興時期花園中戲劇性的空間構造與透視景觀,整體動線宛如一幕幕舞台的鋪展。由荷蘭編舞兄妹檔Irme與Marne Van Opstal所設計的「靜態場景(Tableaux vivants)」迎接賓客,12位舞者散立其間,重塑巴洛克時期「綠雕劇場(Teatro di Verzura)」的魔幻魅力:交織身體律動與視覺錯置,喚醒空間的劇場性,首先將觀者帶入沉浸式體驗。接續由藝術家Pietro Ruffo以其對「怪誕圖騰」風格的再詮釋(註),於這座別墅園林中穿插裝飾圖樣與象徵角色,進一步引領觀者穿越迷幻之境,回溯羅馬作為電影、劇場、時尚與藝術之都的文化記憶。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註:義大利當代藝術家Pietro Ruffo擅於透過大型裝置藝術,塑造帶有環境感知的視覺空間;並多利用自然風景與人物形象、地圖與星座、幾何圖形與文字痕跡的交疊,構築出具層層開放性的視覺語法。作品足跡遍及威尼斯雙年展及世界各地美術館。

解構服裝——49套時裝、31套高訂,白底黑邊綴以點點猩紅

於是,20世紀活躍於羅馬、巴黎與紐約藝術界的傳奇女性Mimì Pecci-Blunt,成了Chiuri最後一舞的靈感核心。2026早春度假系列時裝暨高級訂製服大秀,便以「想像的舞會(Bal de l’Imagination)」向她曾策劃的華麗化妝舞會致敬,並透過當下時裝語彙重現20世紀的精神面貌與美學風華。

Mimì Pecci-Blunt。(圖片提供:Dior)
Mimì Pecci-Blunt。(圖片提供:Dior)

#01 變奏蕾絲雅韻

「白」作為色彩主調,通過不同材質繪出由濃至淡的視覺層次。開場先行4套套裝式純白訂製服在夜幕裡熠熠生輝,並自第7套開始出現米金、膚金色時裝,雙雙演繹著蕾絲的八百種變奏——時而輕融於面料之中猶如浮雕刺繡,時而化作層層細緻荷葉、抑或聚成簇簇繁盛花朵。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02 渡入男裝語彙

靈感汲取自歷史戲服的背心和闊肩大衣配以透視感輕薄下著,軍裝風格外套因袖口、袋口細膩的黑色描邊更具層次,硬朗的皮革外套與垂墜的鏤空蕾絲裙拼搭成趣,更有飄然流蘇與肅然盔甲同時存在,大至廓型、小至對比元素的交錯運用,皆在中性俐落與女性柔美的張力中尋得平衡,愈發體現Chiuri一貫剛柔並濟的設計美學。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流蘇與盔甲同時存在,完全是Chiuri剛柔並濟美學的「正常發揮」。(圖片提供:Dior)
流蘇與盔甲同時存在,完全是Chiuri剛柔並濟美學的「正常發揮」。(圖片提供:Dior)

#03 致意電影造型

第49套造型尤值得一提,這身帶有立領和紅色排扣的黑色短洋裝致意的是Fontana姐妹為安妮塔艾格寶(Anita Ekberg)在費里尼電影《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中設計的「爭議性」經典造型(註)。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註:此服裝為義大利著名婚紗設計師Fontana姐妹模仿天主教神父教袍所設計,在5、60年代保守的義大利有著對宗教的褻瀆和對性別角色的挑釁意味(女性穿著男性神職服裝),最終經教廷特別許可後才曝光。有趣的讀者可點此連至美國版《VOGUE》看該造型劇照。

#04 多元衣裝共舞

一明一暗的金絲絨禮服昇華極致優雅,幾身雕塑人體線條的禮服恍然之間如有時光與血脈流經。時裝和訂製服並呈的2026早春度假大秀堪比一場法蘭多爾舞(註)般的藝術遊行,每件作品既各自獨立又彼此呼應,呈現多元節奏律動。

註:法蘭多爾舞(Farandole)是一種流行於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開放式社區舞蹈,舞者通常手牽手成一鏈或一圈起舞,具強烈的節日歡樂氣氛。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Dior 2026早春度假大秀並呈49套時裝和31套訂製服。(圖片提供:Dior)
Dior 2026早春度假大秀並呈49套時裝和31套訂製服。(圖片提供:Dior)
晚間謝幕更帶一番神祕戲劇性。(圖片提供:Dior)
晚間謝幕更帶一番神祕戲劇性。(圖片提供:Dior)

來自新聞稿末段:「Maria Grazia Chiuri藉由這場秀,重新構築她心中所屬的羅馬意象,那些角色、風景、故事與神話,在她的設計下重生,並以質疑、夢境、詩意直覺與魔幻寫實交織出一張充滿情感連結與文化共鳴的星辰網絡。」

持以極為完整的時裝秀概念、信手拈來便豐盛到用「混亂」形容的視覺與服飾設計,替這9年空前的女性書寫闔上書頁。Maria Grazia Chiuri的落款既有一種羅馬自帶的鬆弛快意,又令人沒來由地為之激情滿懷。當書頁再啟,也許是繼羅馬Teatro della Cometa劇院修復計畫後對藝術圈的持續獻力?重回目前仍空懸女裝創意總監之位的前東家?或者,我們能期待一個嶄新時尚故事的開展。

(圖片提供:Dior)
(圖片提供:Dior)
羅馬Teatro della Cometa劇院甫由Maria Grazia Chiuri完成修復。(圖片提供:Dior)
羅馬Teatro della Cometa劇院甫由Maria Grazia Chiuri完成修復。(圖片提供:Dior)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