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德國iF設計獎台灣得獎名單!盤點金質獎BenQ、撲克王國咖啡、台中花博展館等12件精彩作品

撲克王國精品咖啡

世界上最負盛名、也為最大設計競賽的德國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頒獎典禮日前於德國莫尼黑落幕,本屆來自52個國家,共計6375件作品參與角逐這個設計界權威的標章,包含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傳達設計、室內設計、建築、專業概念、服務設計等7個項目,由 7位獨立設計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最終公佈得獎名單,頒發給42個國家的1190名參賽者2019 iF設計獎,其中來自台灣的優秀團隊作品有154件獲獎,BenQ 投影機紙塑包裝與LUMI 2.0燈具這兩件作品更榮獲 iF gold award(iF 金質獎),與其他64項作品與概念並列為最傑出設計。

 

自 1954 年以來,設計師、製造商以及使用者用戶一直將iF視為優良設計的標章,累計近4萬4千件作品獲得iF獎項殊榮,本屆評委會主席Fritz Frenkler 表示:「真正具有創新精神和準備好承擔風險的投資者需要很大的勇氣,但並非是要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多樣性,而是在任何設計領域中,使用者都應該得到更優良、清晰和直觀的設計。」本次獲獎作品也於德國漢堡 iF 設計展中展出,在佔地超過 1500 平方公尺的展場分批展示各類別作品。


12件來自台灣的特色作品

 

BenQ投影機紙塑包裝

電子商務物流帶來的污染日趨嚴重,包裝廢棄物正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BenQ 投影機紙塑包裝不必使用額外填充物,也能通過保護測試。內藏的提把節省倉儲及運輸的空間,並大幅簡化開箱步驟。無複合材質的紙塑材料便於回收再利用,並添加防水成分改良易潮濕變形的缺點。

 

LUMI 2.0 智能物件

靈感來自於家具與照明工具,LUMI 2.0 如同檯燈的外觀,融合了 AI 人工智慧以及 AR 擴增實境的技術,同時擁有強大的物體辨識能力,包含遊戲互動、投影、照明等功能,使其得以與人們互動,並藉此進行機器學習訓練,是未來居家親子生活的良伴。

 

包裝設計類

 

撲克王國 精品咖啡禮盒

將種類繁複的咖啡「種類」、「風味」、「產地」、「焙度」及「處理法」,透過撲克牌的分類概念,同時視覺化數據及資訊,使消費者能夠輕鬆、簡單的選擇喜愛的風味。更挑選高密度纖維紙材,杉林廢料的運用,減緩了環境負擔,天然成分環保易分解。

 

砲製金刀

金門823戰役後留下了數百萬枚砲彈,人們收集它們並製造刀子以及金屬必需品。金門縣政府藉由設計具有砲彈形狀的產品包裝,以及風獅神和西式建築的外觀來建立品牌Artillerools,將戰場變為和平之地,讓金門也擁有地方創生的能力。本設計亦獲得2018紅點設計獎。

 

傳達設計類

 

金曲28主視覺

第28屆金曲獎全面開放數位音樂報名,這創舉意味新時代的來臨,也體現了無論載具如何演化,音樂的本質才是靈魂核心。基於這個背景,主視覺以「黑膠、卡帶、CD、移動裝置、未來」五種媒介為題,從服裝與人的關係比喻載具與音樂,打造第 28 屆金曲獎的系列視覺。

 

講幹話

人們常以自身立場而講出浮誇的玩笑話,是臺灣現代人的普遍且特有的「講幹話」次文化,團隊將此特質設計成冊,呈現手法以黑色幽默的反諷形式,搭配幹話語彙和文字編排,使圖像與語文之間產生畫面整體對比的衝突感,強調現代人溝通上的矛盾,傳達台灣當代社會文化現象。

 

女漢子

女漢子為一套關於女性的圖文字典,希望讓大眾加以了解女部首漢字,從中提高接觸者對女性的關注。運用現代感風格插畫,以字典為載體傳達漢字中關於女性在社會中的價值,以及象徵的文化訊息。

 

白字田

「豆腐」不但是人人知曉的食材,更是中華文化之精髓,其潔白的外表下,散發出文人清淡素雅的氣質。 「白字田」目的在於呈現豆腐純淨的外表下,既有的文化與意象,以此目的製作所謂豆腐語彙的書。


室內設計類

 

OUTDOOR MAN

OUTDOOR MAN 是一間戶外用品專賣店,無論從事戶外活動的目的維和,它就像是一個源於生活的本能,品牌 LOGO 由指紋組成流動的三角形,意味著「人」,外型看起來像山、海浪、等高線的意向則指「環境」,店鋪空間設計便延續 logo 設計,開門見山地呼應品牌精神。

 

思維設計

思維設計為隱身於老街廓的辦公空間,保留50年的瓦片屋頂,以實木樑結構搭建,特別開了採光窗,引入日光穿越二樓簍空地板,使簍空花窗延伸光影花紋直達一樓空間。工作區採用鋼筋書架、玻璃、留白......等通透手法連結,呈現出虛實交錯感,跳脫封閉嚴謹辦公室觀念,讓流通感更明顯。

 

Ming leather studio

位於新竹的手工皮件工房,整體空間呈現18世紀60年代英式舊工廠的氛圍,設計規劃上以電影場景處理的手法,牆面上粗曠的仿飾漆、管線裸露卻不凌亂,地坪材質為仿鋼板磚不僅耐磨且耐久性長,穀倉門的設計更呈現英國工廠的將就感,並以開放式的設計,便於進行皮件手作交流。

 

建築類

 

台中花博「The Wheel永續之輪」(四口之家)

2018 台中花博邀請全世界一起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用心傾聽大自然欲傳達的訊息,關懷土地與自然。位於森林園區樞紐位置的展館「The Wheel永續之輪」(四口之家)作為永續家園的示範,從人類生活最基本的「飲食與住居」提出一個可能的生活方案,試圖重新連結與大自然的關係並與之平衡共生。(點次看更多介紹)

 

 

※本文由 大人物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微軟Office圖標新設計!流動線條、明亮漸層營造動態感,呼應人與AI流暢合作的產品體驗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最近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程式,有沒有發現它們悄悄換上了新圖標(icon)?近日微軟(Microsoft)針對旗下10個主要Office應用程式,進行了2018年以來首次的圖標再設計,其保留原版大致架構,融入流暢曲線、鮮明的漸層色調,並簡化視覺元素,透過微小卻精妙的調整,呈現更易辨識、更具彈性和親和力的新形象。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AI如何影響設計?微軟用這組圖標回應時代

電腦上的軟體圖標(icon)雖小,卻是完整使用者體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計精良的圖標,不僅得以將產品/服務功能、品牌識別等要素化繁為簡,更能在使用者心中留下難忘的視覺印象。然而隨科技飛速發展,人們生活及工作模式變動之快,圖標能否貼合時代脈動及使用者需求,也考量品牌及設計者的策略和功底。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上回推出新圖標已是2018年,距今推出的2025最新版已過7年。這期間AI技術發展極快,大大改變人們的工作模式,微軟也從中觀察到使用者對Office產品體驗的期待有所轉變,因此於2023年推出AI智能助理「Copilot」,提供內容協作、跨應用程式整合等服務,盼能透過人與AI之間流暢合作,達到提高生產力、激發創意等目標。時隔兩年再推Office新版圖標,則可視為將「人與AI流暢合作」此概念視覺化的設計行動,藉此反映出AI對設計及產品開發的實質影響。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以「連結」為設計關鍵字

作為微軟Office宇宙中的「串連者」,CopilotLogo以彩色環帶般的視覺,象徵流動、整合、連結等特質,其有機線條及繽紛色彩,也成了Office圖標再設計的一大靈感來源。在新版圖示中,微軟汲取Copilot Logo意象,並以「連結」為關鍵字發展設計,其不僅意指視覺之間相互「連結」所達成的一致性,更體現了微軟Office體系無縫「連結」人與AI及各軟體,所帶來的流暢使用體驗。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弧線 X 曲面 X 鮮亮漸層共組動感圖標

設計團隊秉持「進化,而非革命」的設計精神,不對圖標做大幅調整,而是透過精妙微調傳遞理念。2025新版圖標保留了原版既有的字母區塊,如代表WordWExcelX等,以確保即刻辨識度;並沿用原版大致架構,巧妙做了點「減法」,像是把Word圖標中原有的4個矩形調整為3個,減少視覺上的干擾。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相對容易觀察到的改變在於「線條輪廓」和「色彩」。新版圖標以曲線取代銳利邊角、將形狀邊緣柔化,用曲面代替原先厚重且靜止的形體,讓整體視覺變得更加俏皮可親。用色方面,每個軟體沿用其代表色,像是Word的藍、Powerpoint的橘、Excel的綠等,但色彩變得更加飽和鮮亮,並擅用漸層創造視覺上的靈動感和立體度。透過這組動感又俏皮的新icon,微軟向世界遞出一封邀請函,邀人們打開Office一同激盪腦力和創造。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讓字型成為品牌語言!華康如何與 LINE 打造品牌字態圈?專訪「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設計團隊

字型,不再只是美感裝飾,更是品牌語氣的具象延伸。在企業識別進化的當下,LINE 與華康攜手打造的專屬字體「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成為一場以文字為主體、由視覺延伸至文化的共創實驗。這不只是開發一套字型,更是以華康深厚造字專業為核心,協助品牌構築屬於自己的語感系統,最終讓每一筆筆畫都能承載情緒、說出品牌。

企業字型的角色正在重塑!從過去識別系統中默默無名的配角,逐漸成為品牌語言與文化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當 LINE 決定打造自己的中文字型,選擇與華康攜手合作,這段跨域共創的歷程,既展現了雙方對於語言、文化與設計的重視,也讓我們得以一窺品牌字型背後的技術鍊與溝通厚度。對華康而言,這是一場來自委託方的信任,也是一項從文化語境出發的造字任務。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從語氣到字氣:LINE 如何透過字型延續品牌語言?

LINE 長期經營的視覺體系裡,「Simple & Clean」不只是美學方向,更是一種語氣設定;簡潔、親切、具信任感,是品牌希望在每個使用介面中傳遞的感受;但當品牌逐漸橫跨更多語言、平台與服務,如何讓字型也能延續這份語氣,就成為一項關鍵挑戰。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我們的角色、色彩都已經很有辨識度,卻發現字體還缺一塊拼圖,」LINE 台灣資深設計總監 Kaka 這麼說道。從品牌素材到官方帳號LINE TODAY,每一次出現的文字,其實都在幫品牌說話。「希望創造『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就是為了讓這個語氣,從圖像延續到文字,讓整體體驗更完整。」這樣的語氣需求,成為華康進入設計的起點。字型設計與開發部協理簡亨儒指出:「LINE 的字,不該太銳利、太張揚,而要像品牌本身那樣,溫和而清晰。」於是,華康從筆畫重心、字距配置到筆勢收尾,逐字修正語調,把抽象的品牌印象轉譯為具體的文字節奏。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跨域對話裡的設計共識:語氣是討論出來的

五位來自 LINE 的設計師與華康團隊齊聚一堂,從專業技術聊到個人感受,每一次提問都像是把話題往更深的地方掘進。現場笑聲不斷,也讓人真切感受到這不只是一次合作專案,而是一段愉快而真誠的共創旅程;雙方用設計彼此回應,也在過程中看見專業如何被尊重、被理解,最後成為一種默契。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設計師 Hana 形容:「我們設計師自己在開會,有時候可以為了一個小筆畫討論半小時,甚至聽完別人的意見後又推翻原本的結論。」這樣的過程,對華康來說並不陌生,但難得的是品牌方的積極參與與高度回饋。「很多品牌開發字型是『下單』,但 LINE 是真的『參與』。」華康協理簡亨儒說。除了結構、字距等基礎設計條件,LINE 團隊還會針對非漢字部件進行「許願」,甚至手繪草圖,提出對符號與細節的想像,再由華康轉化成字型語言。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特別是 LINE Seed 繁體中文 是以日文字型為基礎延伸出的繁體中文版,華康需根據繁體邏輯重新調整諸多部件。歐文字型與符號設計師劉芮廷提到:「例如標點符號的擺位,其實在不同的語系裡都不一樣,需要依據繁中的習慣來製作,完成後進行排版檢視時,也還會需要再微調,讓視覺上更舒服。

(圖片提供:LINE)
(圖片提供:LINE)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當字型進入日常,它也走進了品牌的情感記憶

對華康來說,一套企業字型的完成,不在交稿那天,而在它真正被「使用」的那一刻。「其實我們沒有硬性規定大家要用這套字型,但很自然地,同事們就開始用了。」LINE設計經理 Winnie 分享。從簡報到提案、從社群內容到內部文件,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幾乎成了團隊默默選擇的預設語言,也是字型真正落地的證明;尤其在中英混排的環境中,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維持了視覺一致性,消除常見的「語感斷層」。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協理簡亨儒指出:「我們當初就不是做一套華康的字,而是幫 LINE 做一套能說出他們品牌的字。」LINE 設計經理 Oneway 也補充:「我們希望有一天在書店、展場、或某支影片裡,能發現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被使用,讓這套字被聽見。」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那些印象深刻的筆畫調整:一筆一劃都得有理由

LINE Seed 繁體中文 是一套包含四個字重、總計超過五萬字的完整中文字集,背後所耗費的設計與溝通心力,遠比外界想像得龐大。從設計初稿到最終定案,雙方歷經了將近三年的來回,光是進入校對與調整階段,就花了超過半年時間,每一筆都反覆確認是否「像 LINE」。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華康與 LINE 團隊都提到,「雨」、「辶」、「比」、「之」等字的討論特別深刻。像「雨」的四點水,就是一個代表性案例!它以看起來向輕盈的雨滴,有節奏地落下,正如 LINE 在字體上想說的話,不用大聲,但要被聽見,也要被感覺。「辶」這類部首,因應中日書寫差異,也需重新定義筆畫方向與收筆節奏。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資深設計師 Mitch 分享,像「比」這樣筆畫簡單的字,中間那兩橫,一開始做得很平,看起來比較沒精神,後來改成微微上揚,整個語氣才提起來;而只有三筆的「之」也曾讓設計師苦惱不已,「平捺筆彎太多會太可愛,太直又顯得僵硬」。這些細節或許難以被察覺,卻在使用者閱讀時產生潛移默化的語氣感知;也正是這樣的堅持,讓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能被共感,而不只是看見。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終於聽見字型的傾訴

企業字型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與眾不同,而是能否成為品牌語氣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被使用、被感受、被記住。在這段橫跨語系與專業的合作歷程裡,華康作為字型開發主體,不只是回應技術需求,更協助品牌用更有溫度、細膩的方式「把話說好」。這場設計歷程並未在字型上線那天結束,反而在使用與對話中持續延伸。10 28 日即將登場的《華康字型 × LINE 設計論壇》,也將揭開更多幕後細節!從非漢字設計、品牌語氣校準,到技術微調背後的選擇與取捨;論壇不只是分享成果,更是一場設計師與品牌人彼此學習、彼此理解的公開對談。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採訪最後,我們請團隊每人用一句話形容對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 的直覺感受——有人說它「舒服」、有人說「清晰」、有人說「簡單友好」,也有人形容它像一個「會微笑的語氣」。這些答案沒有標準格式,卻恰好說明了字型的本質:它無聲,卻處處牽動感受。

(攝影:Liszt Chang)
(攝影:Liszt Chang)

論壇資訊

品牌字態圈|華康字型 x LINE 設計論壇

時間:2025 年 10 月 28 日(二)14:00 – 17:00

地點:臺北文創多功能廳 D&E 廳(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 88 號 6 樓)

講者:華康字型設計與開發部協理 簡亨儒、華康歐文字型與符號設計師 劉芮廷、LINE 台灣品牌行銷部資深設計總監 柯淑慧(kaka Ko)、LINE 台灣品牌行銷部資深設計師 尹相崙(Mitch Yin)、StudioPros 設計總監 李宜軒

報名請點此

文|邵瀠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