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返回文章

屏東「繫。本屋」從閱讀與味蕾探索人類學

繫。本屋建築外觀

屏東「繫。本屋」從閱讀與味蕾探索人類學

繫。本屋

屏東「繫。本屋」從閱讀與味蕾探索人類學

繫。本屋室內空間

屏東「繫。本屋」從閱讀與味蕾探索人類學

本屋與侍屋分別以鵝黃、天藍色小屋姿態坐落勝利新村

屏東「繫。本屋」從閱讀與味蕾探索人類學

侍屋餐飲空間

屏東「繫。本屋」從閱讀與味蕾探索人類學

求學時從事屏東客家族群研究的孝晴表示,自己回到屏東,其實就是返回當初的田野地。《返田野》不僅是重要人類學著作,更與「繫。本屋」的起源相呼應。

屏東「繫。本屋」從閱讀與味蕾探索人類學

甜酒釀拿鐵,從清酒拿鐵的組合發想,將眷村甜酒釀加入拿鐵中,清爽中帶有層次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90年眷村老屋成書香空間!屏東「繫。本屋」從閱讀與味蕾探索人類學

+7
+7
+7
+7
+7
+7
+7

對於土地的熱愛,你可以做到怎樣的地步?2016年因為對家鄉的愛,徐孝晴與彭巧夫婦倆選擇返鄉,將位於屏東市青島街的眷村老屋,細細翻修,並將書店取名為「繫。本屋」,「繫」除了是連繫、牽引著來店的書迷外,更是與腳下這片土地最美的連結。


在2017年10月正式敞開大門的繫.本屋,以知識交流的紙本書為主,餐飲服務為輔,利用屏東特有的族群文化,讓大家更認識這塊迷人的土地。「你知道嗎?雖然屏東現在看起來沒什麼城市性格,但它在日治時期,因為興建糖廠,吸引各地移民,族群組成非常多元。」繫。本屋主理人孝晴說道。

 

其實,發掘鮮為人知的屏東歷史,讓在地往事被更多人知道,正是驅使孝晴夫婦回屏東經營書店的原因之一。同為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學生,兩人求學時發掘故鄉歷史,這些故事埋藏兩人心中,經過幾年輾轉,最終決定回到家鄉,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幾近湮沒的過去。

 

至於該在哪裡開店拓展理念,最終繫。本屋選擇落腳勝利星村,這個近百年的老軍眷,共有多達71幢110戶眷舍,走過近一世紀的時間,從輝煌到沒落再到重獲新生階段,歷史斑斑的眷村文化或許找不回昔日美好,卻也正在寫下新的故事篇章。而漆著輕柔鵝黃色,承載90年歷史痕跡的繫。本屋,縱然創業過程百折千迴,這趟洄游返鄉的路卻也大步往前邁進。

 

然而,要怎麼把在地歷史、人類學說得深入又有趣?答案是從知識和味蕾雙管齊下。因此,繫。本屋由兩個空間組成,其中「本屋」為閱讀空間,選書以在地歷史與人類學為主;「侍屋」則是咖啡館,提供咖啡、台灣茶、甜點和餐食。

 

特別的是,這裡的飲食可不只是好吃而已:鹹派加入客家、閩南料理常見的老菜脯烘製;甜酒釀拿鐵加入眷村媽媽送來的甜酒釀;同為眷村菜的紹興酒燉牛肉則結合眷村口味與法式紅酒燉牛肉的料理手法,將歷史與創新共煮一鍋。以文字為底蘊、飲食作轉譯,繫。本屋以歷史和人類學,為眾人開了一扇新的觀景窗,從這裡望出去,屏東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活靈活現了起來。

 

文字:郭慧

攝影:張藝霖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