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廢棄紗線成瑰麗海洋世界、馬祖藍眼淚!葡萄牙編織藝術家Vanessa Barragão巧手喚醒生態環保意識

專訪/一針一線勾出瑰麗海洋世界!葡萄牙編織藝術家Vanessa Barragão巧手喚醒生態環保意識

從小在海邊長大的葡萄牙編織藝術家Vanessa Barragão,與海洋的連結成為她源源不絕的創作來源,柔嫩的海草、瑰麗的珊瑚礁,一幅幅的豐饒海洋風景,正是Vanessa編織藝術的最佳代表作品。幸運的是,先前我們只能透過國內外報導來認識這位可愛的女孩,這次終於有機會坐下來與Vanessa好好聊聊,究竟是什麼帶領著她走向環保編織藝術領域?

 

初次見到Vanessa Barragão,她就像一道陽光,給人熱情、奔放又溫暖的感覺,迎面而來的笑容更是融化了我們些微緊張的心情。訪談的一開始,Vanessa娓娓道來她的編織創作之路,Vanessa說,其實最初是因祖母的關係才開始接觸編織手工藝,但若要真正去描述最關鍵的轉折點,是在大學修習時尚設計後,更加認識到整個時尚及紡織產業,也才意識到存在於產業中的一些現況,即「快時尚」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Vanessa:快時尚不是我要走的路!

「快時尚」,大多人對這套關鍵詞並不陌生,走過台北繁華街區的櫥窗,每幾個禮拜就會看到截然不同的服飾風景,這些都是為人們對時尚便宜又快速的需求而生,卻成為壓得地球生態喘不過氣的幫兇之一。Vanessa坦言,自己一直對時尚產業缺乏共鳴與連結,尤其是「快時尚」的部分,這也讓她重新開始思考自己該透過怎樣的方式創作出更有溫度且不傷害環境的作品。

 

有鑑於此,Vanessa開始自己生產原料、自己牧羊製作創作時所需要的毛線,逐漸發展出整個創作過程以及自己作品更環保的想法。因此,要說是哪個點觸發了Vanessa對環保領域的關注其實並沒有答案,因為對Vanessa而言,所有過程就像一片片拼圖,從小時候生長環境的海洋、祖母的編織手工藝,到在學期間對時尚產業的心境轉變,缺一不可的完整了Vanessa的創作理念。


 

然而,走上一條與一般人不同的路,背後的辛苦與煎熬肯定不在話下,Vanessa告訴我們,她在創作的過程中其實遭遇過不少困難,紗線的篩選就是最大的難題,「因為工廠廢棄的紗線品質很參差不齊,所以創作時所用的紗線都要先經過篩選和洗滌,這是一個較費時的工程。」

 

此外,一路走來始終是一人團隊的Vanessa,因為作品更受關注的關係,有了更多合作邀約、作品規模也越來越大,使她找了許多夥伴,如家人、助理來幫助他,雖然整個創作過程中省力不少,但她也說,「因為作品中融合了許多細節與技術的關係,需要很多的溝通,才能確保作品真正傳達我所要表達的意象。」當然,不斷創作對Vanessa身體確實是個負擔,「但因為是自己真正喜愛的事物,反而對我在心裡上擁有另外一種舒壓的感覺。」

 

首次來台展出 馬祖藍眼淚入畫

事實上,這是Vanessa的作品首次在台灣展出,更是不少粉絲引頸期盼的一件事情;而展出的地點會選在初衣食午,我們認為是最完美的搭配。從初踏入「初衣食午」的剎那便被整個挑高明亮又寬敞的空間給吸引,陽光在玻璃屋中恣意流動,灑落於Vanessa展演的海洋編織作品上,讓它們顯得格外美麗動人。


 

首先映入眼簾的作品活珊瑚(Living Coral),便是Vanessa特別為了台灣的展出而設計的,其中還融入了初衣食午的店內風格以及植栽,因此可以看到該作品的用色有別於其他作品較剛硬強烈或灰階的顏色,而是使用許多粉嫩的顏色以及大量的綠色,完美呼應了店內通透且綠意盎然的生命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幅編織掛毯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流動的美麗藍色星河,這正是台灣的特色景緻之一:馬祖藍眼淚。Vanessa告訴我們,她在創作這幅作品的同時也對台灣進行了研究,發現馬祖附近的植物性浮游生物使得清澈湛藍的海洋綻放光芒,從空拍照片所呈現的景象來看,就如同她的創作「活珊瑚」一般,浮遊生物隨著洋流呈現亮藍色,讓Vanessa決定透過紗線及環保素材將大自然以及台灣的美景幻化在美麗的編織作品上。

 

創作不止步,世界與我們一直在變!

即使Vanessa的作品目前已被多數大眾所熟知,但「成名」並不是Vanessa創作的終途,就如同在初衣食午二樓展間中的New World新世界所要傳達的「變化」概念一樣,Vanessa不會讓自己的創作中止不前,創作的期間她仍然會到各個國家旅行,而每一次的旅行都像汲取一次的養分,給予Vanessa創作上不同的靈感。


 

有趣的是,New World目前還是個「待完成」的作品,Vanessa說,隨著時間的推進,自己將會學習到不同的技藝,觀賞者也將會作品中看到她在技法的演進,同時呼應到世界一直都在變的概念,因此才將該作品命名為New World,呈現的就是世界版圖的樣貌。訪談過程中,我們也向Vanessa詢問下一塊拼圖將會是哪個國家?Vanessa笑著說,「可能就是印尼了!當初在印尼旅行時看到許多珊瑚礁,是近期我相當震撼的一段記憶,因此下一個特別想進行的區塊就是印尼了!」

 

滿月與潮汐:我們彼此連結並相互影響

如果仔細觀察Vanessa的作品,你會發現所有作品中皆有海洋生物的元素在內,但當天在展區我們卻看見了一幅有別於其他作品的「滿月」。事實上,這幅作品並非與「海洋」完全八竿子打不著,Vanessa向我們解釋該幅作品的創作理念,「月亮的週期深深影響著潮汐,對我而言自己心裡的創作想法會因為週期而有所改變」,Vanessa還說,「雖然不確定這樣的想法是有意還無意的,但我認為自己在滿月時會特別的有創造力。」


 

當然,該幅作品牽涉到的不只是Vanessa自己的創作靈感週期,Vanessa更向我們坦言,其意味著大自然對人類的影響力相當大,也說明我們不該如此耗盡自然資源、恣意的破壞大自然;即使整個訪談過程並不長,Vanessa對環境的善良、善心,卻一直能在話語以及眼神當中感受到她的真心真意,而很顯然的,她將這份心意投注在自己無數的海洋編織作品當中。

 

環保:人們應該更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近幾年吹起環保概念風潮,不少人跟風買起環保袋、環保吸管,但實際上在生活細節方面卻仍然過著浪費的形式。Vanessa真誠的表示,在生活中人們擁有選擇權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我們卻不能選擇我們要待在什麼樣的世界中,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一屏一息都深深影響著自然環境,一旦自然環境超載了,那麼終將把後果還給人類,因此我們應該要與自然和諧共處。


 

訪談最後,我們請Vanessa向La Vie的讀者們傳遞她的環保想法。起初她歪著頭思考了不少時間,並告訴我們「這真的很難用一句總結」, 但我們告訴她,我們相信讀者們會仔細地聆聽她的想法,即使再長也沒關係,屆時她才一字一句的吐露出內心真正想要傳達的意念。

 

Vanessa說,「人們應該更加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該只是因為喜歡而去肆意的購買,透過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我相信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或許大多時候我們會說自己相當環保、對環境很友善,但同時間卻可能追求快時尚,這對我來說,就是不正確的價值觀。」

 

雖然創作大型作品讓Vanessa在身體上感到相當疲憊,我們也問到Vanessa有沒有曾經考慮藉由機器來減輕她的負擔,但Vanessa卻是身體力行的從源頭開始做起環保,除了私下參加過不少環保活動外,她還告訴我們,自己並不喜歡機器創作,因為對她來說,機器就是最大的汙染來源,有能耗問題,「或許我們沒有看到機器產生任何廢棄物,就以為不會造成汙染,但如同電一般,其實這也是一個污染來源,這就是我堅持透過手工創作的原因。」


 

Text:Stephanie Hung

All Images by 初衣食午、Stephanie Hu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張紘齊的藝術養成很奇妙,小時候被畫家外公拎著到各地速寫,培養出對繪畫的興趣;長大後以模特兒身份旅美,走伸展台、拍時尚大片之餘也不忘創作。東方和西方的、傳統和新潮的、藝術和時尚的各種養分,都被他細膩提煉,化為畫中「手指人」奔走的奇異景觀。

歡迎走進張紘齊最新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與「手指人」共同在場,遊走夕陽海岸、歐風小鎮、水泥叢林……各種現實也超現實的平行世界風景,感受其中的愛與詩意。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藝術啟蒙自畫家外公

張紘齊對藝術的興趣源自家庭,他的外公金藩是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影響他接觸藝術的重要人物。回憶起自己的藝術養成之路,張紘齊說:「小時候經常和外公到動物園速寫,在家也常在他的腳邊畫畫。最早是受到外公後期的作品影響,接著接觸他早期在東方畫會的作品;後來進到傳統藝術教育系統,才開始受西方藝術家影響。」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走上國際時尚伸展台,不忘畫家夢

不只台灣的成長過程,國外生活經歷也感染了張紘齊的創作。大學讀服裝設計的他,因緣際會下當起模特兒,更走上紐約、米蘭與倫敦時裝周伸展台,成為國際模特兒圈出名的台灣臉孔。

只是,張紘齊心中仍然有畫家夢。這十年以來,他走秀、拍照也持續作畫,這次《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個展中部分作品便是在紐約完成。工作、生活加追夢,聽起來就累人,張紘齊卻說浪漫,還覺得自己像現代版的格列佛,穿梭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之間冒險。

創造「手指人」做情緒的載體、觀眾的導遊

壓克力顏料和亞麻布,是張紘齊最常用的創作媒材,他用畫筆、調色刀作畫,偶爾也靠手指,用與材料近距離、甚至是零距離的方式,畫出自己遊走於多元文化的探險,傳達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2022年夏天,張紘齊為畫作帶入了靈魂角色「手指人」,他性別流動,擁有指尖般的容顏,長了三隻手指和腳趾,總是穿梭於不同的場景,承載著創作者的情緒和感受。而畫中以紅、黃、藍及二次色描繪的場景,多半源自張紘齊的日常生活,可能是一次有意義的邂逅、可能是一場難忘的夢。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不過話說回來,張紘齊口中「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指的到底是什麼?在旅行的過程中,張紘齊發現,「繪畫的觸覺體驗,常常被文化教育、流行趨勢掩蓋,限制了最純粹的感受。」面對這些被掩蓋、遺忘的感知,他不斷調整心態,也試驗直接以手指作畫的方式,試圖讓繪畫回歸最純粹的狀態,也讓作畫的「體感」極致真實。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登陸奇想會

張紘齊將於台北藝廊奇想會舉辦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透過畫作、捲軸、短篇動畫等不同媒材,詮釋「手指人」的內心情景,及自身的生活故事。

現場作品分為3大系列:「人生的七味粉」匯聚了張紘齊過去十幾年來的生活回憶,以乘載不同觀點的7種畫面表現;「17個階段」透過色彩彰顯遇到各種人、事、物所產生的心情變換;「起源」則聚集了我們身在現實世界,或不曾在意、或錯過的愛和感知。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

展覽期間|2024.06.28 07.14

時間|13:00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50歲拋下25年廣告生涯,決定當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如果你看展不愛高深的論述、謎般的作品理念,只想純粹跟著色彩、線條、空間氛圍感受心緒的流動,那François Bonnel(弗朗索瓦・邦內爾)就是你在找的藝術家!

曾從事廣告業25年,50歲的François Bonnel毅然決然拋開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轉作一名藝術家。他把熱愛的音樂、藝術結合,作畫時讓耳邊的靈魂樂、藍調搖滾、民謠……貼合著畫中一切元素的脈動,用單純而直率的曲線、不對稱圖形、明亮色彩創造質樸畫面。看著Bonnel的畫,眼睛像是吃了冰淇淋,心情也不自覺跟著好了起來。想要感受這股魔力,不妨走進他在台灣的第一場個展《會唱歌的畫》領會。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50歲拋開穩定的廣告工作,當一名藝術家

出身法國的François Bonnel,有位擔任繪畫老師的藝術家媽媽,從小帶著他用手指沾著顏料隨意畫出線條、形狀,培養對藝術的喜好。聽到這裡,你或許會以為Bonnel順應著家庭環境的薰陶,讀美術專科,20幾歲就決定踏上藝術家之路。故事不是這樣發展的。正是因為媽媽從事藝術,Bonnel更懂得成為一名藝術家所需的天賦、機運和過程中的難處,於是他輕輕放下藝術之路,大學畢業後從事廣告業將近25年。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沒想到,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疫,成了Bonnel生命的轉捩點。他本就厭倦日復一日的生活,又正好遇上疫情作為改變的契機,在50歲那年他決定揮別廣告生涯,嘗試做一名藝術家。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毫無包袱,自由實驗媒材、技巧的可能

現居於法國圖魯茲(Toulouse)的Bonnel,日日沈浸於這座玫瑰色古城的藝術氛圍,以即興的方式、融合音樂性發展創作,過程中也不斷探索數位媒體、攝影、拼貼等技巧與媒材。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成為藝術家對Bonnel來說像是一場解放。多虧人生上半場的辛勤努力,50代的他沒什麼現實包袱、更有餘裕全心投入藝術。正是這份餘裕,為Bonnel的繪畫注入純真、活潑、令人毫無負擔的生命力;光是看著,就不自覺被感染。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將音樂轉化為畫作,各個方向看都和諧

Bonnel來說,音樂是日常的必需品、繪畫的養分,他說:「一幅畫作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就像香水或音樂。」於是他聽著各個年代、各種曲風的音樂作畫,用色彩、線條、形狀和構圖,呼應著音符、和弦、旋律與編曲架構;並在構圖時反覆轉動畫布,讓畫作不管從各個角度、方向看,比例都是和諧的,且能看出不同趣味。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以下面這幅〈A Love International〉為例子,它正看像是一顆顆乒乓球在碗中跳躍;側看像是大大小小的香草冰淇淋灑落一地;倒過來看又像是忘了關的蓮蓬頭,水滴滴答答地落下。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幫畫作取名的巧思

說到把音樂融入畫中,Bonnel還有個習慣——用作畫當下正在聽的音樂曲目,為畫作命名,讓畫成為生活的有聲切片。這習慣也被帶到《會唱歌的畫》現場,看展時歡迎到臨窗小桌點播歌曲、為展場變換音樂,從François Bonnel專屬歌單找到與畫共鳴的聲音,跨越時空重回藝術家創作的時刻。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自私的藝術家

François Bonnel笑說自己是位「自私的藝術家」,創作只為了開心,沒有要講什麼大道理,「繪畫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並非為了傳達訊息或哲學,而是簡單沉浸於其中。」這份單純的起心動念,正是讓他的畫作如南法陽光烘乾枕頭般愜意、舒適的秘方。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弗朗索瓦・邦內爾 François Bonnel 在台首個展《會唱歌的畫》

展期|-2024.06.30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