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茂的溫泉天堂!日本大分「Kur Park」在溫泉鄉感受自然木材與光影共舞

建築大師坂茂操刀的溫泉天堂!日本大分「Kur Park」在溫泉鄉感受自然木材與光影共舞

如今走訪「溫泉之鄉」大分縣,則必然不能錯過「クアパーク長湯」(Kur Park Nagayu)複合式溫泉設施,以罕見的自然碳酸泉為號召,來到此地除了能感受鄉村萬壑的避世景緻,還能住進由日本建築大師坂茂所操刀的溫泉天堂!

有「溫泉之鄉」美名的大分縣,2019年邀請建築師坂茂,規劃「クアパーク長湯」(Kur Park Nagayu)複合式溫泉設施的園區建築環境,再加上這裡罕見的自然碳酸泉特色,除了能感受鄉村萬壑的避世景緻,泡在含有二氧化碳、碳酸氫離子的溫泉裡,更有如洗一趟美容森林浴,讓人從頭到腳都療癒,而這正是Kur Park想予人最直覺的感受。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拆解這座溫泉複合設施名稱,「Kur」在德文裡正意味著療養、保養,「Park」則用來形容此處像公園般遼闊寬廣,為了讓每位進到園區裡的遊客能夠在第一時間便能感受到放鬆愜意之感,Kur Park則邀來日本建築大師坂茂操刀園區建築環境,藉由他向來帶有溫潤氛圍的表現手法,利用建築空間創造與人之間的對話,並能夠與周遭大自然相互共存而不顯突兀。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Kur Park共由溫泉步行浴設施「Kur House」、可以享受溫泉悠閒氣氛的旅館「Kur Hotel」,以及能品嚐到當地名產料理的「Kur Restaurant」等三大建築設施所構成,在建築架構上皆以坂茂具代表性的木材與紙建築為主。由四根木管和紙管交錯撐起圓拱型屋頂的「Kur House」,四根圓柱象徵著支持健康的四大要素「吃飯、睡眠、身心護理和保養」,而屋頂以多種木材相互交錯,進而形成能支撐球面屋頂結構的建築樣式,加上半透明建築面板,當陽光灑落時,微亮光線與以三角幾何造型示人,擁有暖質感的環保木材交疊,配上溫泉水中的光影倒映,予人置身大自然裡的體會。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建築大師坂茂操刀的溫泉天堂!日本大分「Kur Park」在溫泉鄉感受自然木材與光影共舞
日本大分「Kur Park」

除了室內溫泉空間外,全長約50公尺的戶外溫泉步道,則能讓你聽著淌淌流水與山中鳥鳴悅耳之聲,近距離享受被周邊山脈與河川壯麗美景環繞的歡愉。而泡完湯,則能夠入住園區內的旅館和到餐廳大啖當地美食,滿足最平凡又幸福的「溫泉天堂」體驗!

建築大師坂茂操刀的溫泉天堂!日本大分「Kur Park」在溫泉鄉感受自然木材與光影共舞
日本大分「Kur Park」
建築大師坂茂操刀的溫泉天堂!日本大分「Kur Park」在溫泉鄉感受自然木材與光影共舞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日本大分「Kur Park」
建築大師坂茂操刀的溫泉天堂!日本大分「Kur Park」在溫泉鄉感受自然木材與光影共舞
日本大分「Kur Park」

「クアパーク長湯」(Kur Park Nagayu)

地址:大分県竹田市直入町長湯3041-1

資料來源|Kur Park Nagayu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本首座木構足球場在福島!傳承千年歷史「式年遷宮」習俗,居民共築311大地震後重生的精神象徵

日本首座「環形木構球場建築」在福島!Vuild攜手在地居民共築311大地震後重生的精神象徵

2011311東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重創福島,隨之而來的核電廠事故更在當地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災後14年,昔日災難記憶在福島轉化為新生的力量——日本建築事務所Vuild與福島聯足球俱樂部攜手,在此打造日本首座木構足球場,建造過程將以當地木材為主要建材,並邀當地居民共同參與,動員社區齊心協力打造福島新地標,共築地方重生與復興的精神象徵。

日本首座「木構球場建築」在福島!Vuild攜手在地居民共築311大地震後重生的精神象徵
(圖片來源:Vuild)

屋頂設計靈感來自「大內宿」江戶時代古宅

新建的福島木構足球場,從外觀到建造過程都非常有趣,並與福島及日本傳統文化有著極深的連結。先來看質樸、富有幾感的木構屋頂,其造型靈感來自福島「大內宿」 一帶古民家的茅草屋頂。這座歷史悠久的小鎮在江戶時代曾是驛站,街區建築至今仍保留19世紀末明治維新前的樣貌,乘載著歷史與文化記憶。

日本首座「木構球場建築」在福島!Vuild攜手在地居民共築311大地震後重生的精神象徵
福島大內宿。(圖片來源:JNTO)

如山丘連綿展開的環形木構屋頂,串起了足球場建築4大量體,場館兩層樓涵納球場、球員休息區、VIP包廂、媒體採訪區、住宿空間等多功能區域。為了做出屋頂每一塊木造結構約6公尺的跨距,Vuild利用數個小截面的木製構件,構築雙曲拋物面的殼式結構,這些「木殼」可以在短向形成懸挑效果,並在主軸方向上達成長跨距;殼體上方再層層堆疊以懸鏈線形式排列的構件,打造似三角形的屋頂結構。

日本首座「木構球場建築」在福島!Vuild攜手在地居民共築311大地震後重生的精神象徵
(圖片來源:Vuild)

傳承「式年遷宮」千年習俗,循環理念貫穿建造過程

建造過程則傳承了日本神宮「式年遷宮」流傳千年的儀式精神。所謂式年遷宮,指的是三重縣「伊勢神宮」每20年依原型重建宮內所有社殿的古老習俗。這麼做有實務及精神層面的雙重考量,一來是考慮到建材耐用年限,另也帶有傳承神宮建造技術與傳統工藝的意味。值得一提的是,當代注重的「永續、循環」理念早已見於先民的生活智慧——式年遷宮所汰換的建材,會轉而應用於神宮內其他設施,或分配給日本各地的神社重複利用。

日本首座「木構球場建築」在福島!Vuild攜手在地居民共築311大地震後重生的精神象徵
(圖片來源:伊勢神宮)

Vuild將策劃植樹造林計畫、木工工作坊、參與式建造活動等,邀居民參與球場建造過程,讓工藝與資源得以在當地流動並形成良性循環。選材與設計細節也體現了循環理念,木材將取自福島當地森林,減少運輸所產生的環境成本;結構構件則強調易拆卸,以便日後重複利用,讓地方資源得以循環再生。這些安排還有另一目的,那就是讓球場所乘載的「復興與重生」美意更為具象且貼近人心。

日本首座「木構球場建築」在福島!Vuild攜手在地居民共築311大地震後重生的精神象徵
(圖片來源:Vuild)

能源自給自足的場館

關於永續理念的實踐,Vulid也透過精算屋頂形體和開口朝向,讓場館內部在夏季時涼爽、通風良好,冬季則可抵禦寒風,藉此降低對冷暖氣的依賴,以節約能源;另搭載雨水收集系統等再生能源設備,盼能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目標。

日本首座「木構球場建築」在福島!Vuild攜手在地居民共築311大地震後重生的精神象徵
(圖片來源:Vuild)

場館落成後將作為福島聯足球俱樂部主場使用,座位預計設5,000席,以體育場來說規模並不算特別大。但業主與Vuild在這件案子裡,要追求的本就不是規模,而是與居民一同建構福島「希望與重生的象徵」,並期盼建築能在達到一定承載量以服務在地球迷的同時,亦保持可親、人性化的尺度,與在地環境和諧共處。

延伸閱讀

RECOMMEND

Zaha Hadid團隊新作!杭州「大運河門戶橋」,以杭州刺繡、錢塘江浪潮為意象的蜿蜒流線橋樑設計

Zaha Hadid團隊新作!杭州「大運河門戶橋」,以杭州刺繡、錢塘江浪潮為意象的蜿蜒流線橋樑設計

由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ZHA)團隊打造,位於中國杭州的全新跨河大橋「大運河門戶橋」正式完工,這座專為行人與自行車設計的橋樑,連結東、西兩邊河岸外,也為面積達80 萬平方公尺的杭州江河匯「無縫城市」計畫揭開序幕!

大運河串連北京與杭州,將黃河、長江與錢塘江接合,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河道最長的人造運河,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商貿與文化命脈。如今,隨著全長390公尺,採用三拱鋼結構建造的大運河門戶橋完工,民眾將能步行上橋身,近距離欣賞令人驚嘆的自然奇景。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蜿蜒流動,以杭州刺繡文化為靈感的建築意象

大運河門戶橋位於錢塘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該河道以「銀龍」聞名,當潮水自杭州灣湧入,浪高可達9公尺;ZHA 以此為背景重新詮釋橋面設計,並從杭州的絲綢刺繡工藝文化汲取靈感,將穿針引線的縫合動作,轉化為建築與結構語彙。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從遠處看,蜿蜒流動的純白橋身設計,宛如絲滑繡線般,將橋與河道巧妙「縫合」在一塊;鋼構拱形結構彼此交織,形成連續循環的動線與支撐,而高架步道與開放式廣場順應地景柔和延展,既能容納大量行人流動,也以優雅曲線呼應錢塘江奔潮的動勢,描繪出具律動感的水岸景觀。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施工期間,為了降低對航運影響,ZHA 透過預製模組化施工加速搭建,精準設定於運河與錢塘江交會的軟土地基,以避免干擾每年超過 10 萬艘經過運河的船舶;大運河門戶橋也體現永續理念,透過數位建模減少材料用量,而就地取材的表面材料則支持在地工藝。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在橋身照明上,並非依賴傳統供電,而是由白天透過再生能源充電的電池供電,進而點亮設置在橋身內的LED光照系統,以柔和光線勾勒橋樑輪廓,也點亮城市水岸的美麗夜景。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大運河門戶橋將作為杭州江河匯區開發計畫中,面積達14.7萬平方公尺的河中公園及濱河步道核心地標,橋樑除了連結東西岸外,也將與居住、商業辦公、休閒文化等空間結合,重新定調現代水岸生活,也將城市與歷史悠久的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重新連接。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圖片©Xue Liang)

資料來源|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