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適逢德國包浩斯學校創立100週年,為了慶祝這個重大的時刻,兩間包浩斯博物館趕在今年開幕,一間是已於4月對外開放的威瑪包浩斯博物館,另一間則是9月8日開放參觀的德紹包浩斯博物館(Bauhaus Museum Dessau)。
德國國立包浩斯學院創立於1919年,一開始的校址選在威瑪,後因急劇變化的政治情勢,而遷址到德紹,並於1926年完成新校舍的建設工程。當時的校舍設計,是由時任校長親自完成,並注入全新的建築思維,以實用、簡潔為原則,大片玻璃立面為其重點設計,呼應了那時開始重視機能的社會風潮。
今年完工的德紹包浩斯博物館,由西班牙巴賽隆納建築設計工作室González Hinz Zabala設計,在與831組參賽者競圖後獲選。本次設計團隊承襲了包浩斯的精神,但以「玻璃製成的冬季外套」與「裝在玻璃信封裡的黑盒子」為設計理念,在建物二樓及兩側以黑色特殊建材遮蔽,一樓仍維持穿透的狀態,既不脫離包浩斯風格,也能讓一些對光敏感的展品,在此獲得妥善的保存。
不過興建這棟博物館的過程中,並非沒有爭議,從選址到設計都曾引起部分質疑。由於德紹包浩斯博物館所座落的位置,並非選在現有遺址的附近,而是位於城中公園,對此包浩斯德紹基金會的董事兼執行長Claudia Perren表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為了避免人流過於集中。設計師González Hinz Zabala也補充,選址於此,將有助於將旅遊人潮帶進市中心,讓整個城市都能分享新的能量。
而這棟造價2800萬歐元的博物館,因未能忠實呈現德紹時期那般全玻璃帷幕的建築型態,也引來一些失望的反饋,但負責此案的設計師González表示,若要100%還原,恐會超支且會對館內4萬9千件展品有所損害。因為如果不在全玻璃帷幕中加裝本次設計重點「黑盒子」,雖然外觀較好看,但長期日曬加上絕緣效果差,勢必會讓館藏展品狀態變差,而且也要花費更多心力調節室內氣溫,如此將會徹底違背了興建此館的初衷。
設計師González說:「我們認為建物按照功能而分區、兩層樓產生極大的反差:二樓以功能導向呼應了20世紀的包浩斯精神;開放、靈活的一樓空間則是身處於21世紀的我們對包浩斯的重新詮釋。我們相信這裡將會吸引包含德紹以外的旅客前來參觀。」
Text/Mei Chiu
Photos/Bauhaus Dess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