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江賢二:回顧展》集55年創作大成!台灣廟宇、古典樂、台東金樽海岸成畫筆下靈感

江賢二:回顧展_展場圖 ©北美館TFAM

創作長達55年,半世紀的藝術時光卸載了一些內心惆悵,也裝載了每個時刻所帶來的不同能量。年近八旬的台灣當代藝術大師江賢二,首度受台北市立美術館(後稱北美館)舉辦個展,《江賢二:回顧展》梳理各個創作階段的心境轉折,也讓人得已近距離好好看看大師筆下的創作世界,以及背後那各自精采的生命故事。

展覽由藝評學者王嘉驥擔任客座策展人,概覽藝術家從1960年代至今的抽象創作歷程,包含旅居歐美30年、1999年返台到2008年至台東定居,其遷徙移居的生命經驗,引導藝術家逐步開創風格迥異而視覺語彙多元的系列作品,從單一沉穩到多彩繽紛,多達200件作品皆於回顧展中完整呈現。

江賢二:回顧展_展場圖 ©北美館TFAM (1)

生命歷程牽動創作流變

不同地區的文化與氣息,在江賢二的藝術創作中留下深刻印記。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自學院學成的年輕藝術家遠赴巴黎、紐約。異鄉追尋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創作與生活現實無可避免地拉扯,因而留下許多色調深沉的作品。早年江賢二刻意將畫室窗戶全部封起,在阻絕自然光的狀態下完成畫作。

江賢二:回顧展_展場圖 ©北美館TFAM (10)

江賢二1990年代返台期間,意外在過去熟悉的故鄉廟宇遇見不曾留意的創作靈感,作出《百年廟》系列,成為藝術家返台後的第一批代表作。早年旅外期間,江賢二在巴黎創作了《巴黎聖母院》系列。若與回台所作《百年廟》系列相比,兩者皆運用深沉的畫面捕捉宗教殿堂的精神體驗,藝術家透過藝術性的創作觀點,跨越文化與信仰的隔閡、點亮動人的靈性光源。

1. 巴黎聖母院_1982
江賢二,《巴黎聖母院》,1982

2. 百年廟_1998
江賢二,《百年廟98-22》,1998

2000年起,江賢二的創作續有發展,如往返加州照料親人期間發展出的《銀湖》系列即是一例。策展人形容《銀湖》系列的具體印象與抽象轉化,營造出「如海、如鏡、如雪,亦如星雲」的壯闊畫面,抽象構圖將似寫景又似寫意的景象熔冶於畫面中,讓觀眾彷彿親臨藝術家的心湖,隨著藝術家的心神波瀾晃漾。

3. 銀湖_2007
江賢二,《銀湖07-08》,2007

江賢二在2008年遷居台東,藝術家的畫布乍然綻放繽紛色彩,創作出《比西里岸之夢》系列、《金樽》系列。定居台東之後,在金樽海岸的天光、海潮、濤聲召喚之下,藝術家封閉多年的窗終於啟開,像是台東秋天黃昏,金色海面上,閃耀著一層一層的橘紅色光線,成為《金樽/秋》的創作靈感;如今江賢二開窗作畫,畫面中閃耀出過去時期所不曾見的光彩。藝術家人生流轉於風光逕異的各方,都在其畫布上灌注了創作的能量。

5. 金樽/春_2019
江賢二,《金樽/春》,2019

6. 金樽/秋_2019
江賢二,《金樽/秋》,2019

看見古典樂盛宴的抽象畫

藝術家江賢二從年輕時期就熱愛西洋古典音樂,在他各個系列的創作中不乏向經典樂曲致敬的作品,觀眾在畫面與作品名稱中都能看見線索。諸如巴哈、孟德爾頌、德布西、荀白克等知名古典音樂家和他們的樂曲都曾經是江賢二的創作母題。其作品畫面中最為人所稱道的色彩層次與不受顏料堆疊影響的透明感,都是藝術家從音樂當中尋得的靈感。藝術家自述:「不知不覺間受這種音色透明感的影響,特別是弦樂那種一層一層交織、音色一層又一層的鋪展。後來我的作品用色也傾向一層又一層的透明感。不管日後我的作品看起來似乎是黑暗的、陰森的畫面,它的色彩一定還是很透明的,沒有混濁不清的感覺。」

策展人王嘉驥談起藝術家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形容他是一位「老文青」。古典音樂不只是他從事創作的元素,更是他日常生活的精神養分。本次展覽209展間展出最新創作《金樽/淨化之夜》,採用立體結構回應早年向荀白克致敬畫成的《淨化之夜》,神秘的旋律呼應了當年藝術家充滿「虛無、悲愴,失落與找尋」的年輕心境。

江賢二:回顧展_展場圖 ©北美館TFAM (12)
江賢二,《金樽/淨化之夜》,2020

如今,相隔55年作成的新舊作並呈於一室,在作品的對話之中看見江賢二對藝術無盡的探索與始終如一的初衷。展場在藝術家的巧思之下響起樂音,引領觀眾沉浸在視覺與聽覺的多重美感體驗。

江賢二:回顧展_展場圖 ©北美館TFAM (13)

克服挑戰順利開展

本次展覽梳理藝術家55年的創作歷程,展出超過200件作品,對於策展人與館方展覽團隊均是重大挑戰;尤其開展籌備期間遭逢疫情升溫,順利開展實屬不易。館長林平特別感謝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還有各界藝文友好單位的支持,在面對艱困挑戰的時刻,群眾一同為藝術努力的精神彌足珍貴。

江賢二:回顧展_展場圖 ©北美館TFAM (6)

江賢二:回顧展 Paul Chiang: A Retrospective

展期:2020.03.28-2020.06.14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1B及二樓2A、2B展區

照片:臺北市立美術館及藝術家提供

via 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屏東落山風藝術季開展!日本插畫家打造街道藝術作品、海口沙灘集結10件戶外藝術裝置等亮點整理

2024屏東落山風藝術季開展!日本插畫家打造街道藝術裝置、沙灘展區集結10件戶外藝術裝置等亮點整理

2024落山風藝術季以「在海邊的人」為題,邀請來自台、日、印尼、美國共19個藝術團隊,推出26組作品,從海口港、看海美術館到海口村落,打造5大展區,展期自2024年12月20日起至2025年3月2日止。

冬日強勁的落山風為屏東車城帶來特殊的景緻,也吹起海口人面對大自然的韌性與勇氣。此次落山風藝術季以「在海邊的人」為題,呈現村落「柔韌」的生活哲學,同時帶人們發現生活與藝術在此共生。

2024落山風藝術季邀集各國藝術家從海口村落的生活、飲食、環境中汲取靈感,創造出與這片土地共鳴的藝術創作;同時,居民和遊客也受邀參與這場生活的體驗和旅程,無論在沙灘上、美術館內、村落巷弄中,甚至踏進旅店空間,將能體驗到海口村落與落山風、與海共生的生活態度,沉浸於悠閒的藝術光景之中。

5大展區亮點

① 看海美術館:《海湧之境》打造2個沈浸式光影主題

《海湧之境》是一場沉浸式的視聽體驗,帶領觀眾穿越風沙與巨浪的情境。展覽分為兩個章節,第一章節以強勁的風捲起細沙,展現自然的洗禮與力量;第二章節則轉向海洋的無邊深處,鯨魚躍動、飛魚穿梭、巨浪洶湧,透過光影與聲音演繹人與海的共生關係。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② 沙灘展區:集結10件戶外藝術裝置

此展區邀集世界各地藝術家,以其獨到視角,將對海洋的無限想像與深厚情感,透過多元媒材與形式,打造出10座獨具風格的藝術裝置,將海濱轉化為一座充滿詩意的藝術殿堂,在落山風的季節裡於海口海濱交相輝映。

沙灘展區  詹維欣|有海的夢(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詹維欣|有海的夢(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禹禹藝術工作室|逐浪而居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禹禹藝術工作室|逐浪而居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周柏慶|20bpm(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周柏慶|20bpm(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豪毅|望-穿-海(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豪毅|望-穿-海(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木子一十一|漂浮的岩層(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木子一十一|漂浮的岩層(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景區  吉井宏|浜辺を渡る風(穿越海灘的風)(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景區 吉井宏|浜辺を渡る風(穿越海灘的風)(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鄭元東|風的種子(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鄭元東|風的種子(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大岩奧斯卡|巨大章魚家族(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大岩奧斯卡|巨大章魚家族(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廷晉|流放(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廷晉|流放(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③ 街道展區:《海口50人貨櫃展》匯集4組街道藝術裝置

由日本插畫家山內庸資策劃的展覽,捕捉50位海口村民的微笑,透過貨櫃展、咖啡舖FACE SHOP Cafe與巨型雕塑,呈現這座漁村的樸實人情與生活故事。每一抹笑容背後都是一段動人的生命故事,讓觀眾感受到海口獨特的文化魅力。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女の子と(風城的女孩和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女の子と(風城的女孩和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海口50人貨櫃展(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海口50人貨櫃展(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人々 (風城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人々 (風城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猫(風城的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猫(風城的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小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小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④ 村落展區:《反響定位展》4件藝術裝置

在廢棄的漁村廢墟中,捕捉記憶與當下的交織瞬間。角文平、市川平等藝術家運用聲光裝置與影像,讓廢墟的每一面牆壁、地板與窗戶都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這裡,時間彷彿凝滯,過往的聲音重新浮現,廢墟成為記憶與情感交匯的舞台。

村落展區  角文平|人工湖(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村落展區 角文平|人工湖(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村落展區  市川平|バオバブ プランテーション (倒立的樹)(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村落展區 市川平|バオバブ プランテーション (倒立的樹)(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⑤ 兩大藝術旅店:墾丁長灘休閒飯店與Hayata 紅柴。居打造6個藝術房空間

兩大藝術旅店以「藝術融入生活」為理念,將每間房間打造為私人藝術展館。從青山夢的《巴冷公主的故事:百步蛇與首長的女兒》、到峇岦嵐偲的《蔚藍之森》,旅人不僅能欣賞藝術,更能融入其中,將每一次停留都轉化為深刻的文化體驗。

藝術旅店  角文平|登攀と漂流(攀登與漂流)(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角文平|登攀と漂流(攀登與漂流)(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青山夢|バレンの物語:百歩蛇と首長の娘(巴冷公主的故事:百步蛇與首長的女兒)(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青山夢|バレンの物語:百歩蛇と首長の娘(巴冷公主的故事:百步蛇與首長的女兒)(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Eko Nugroho (埃科·努格羅)|SPACE OF LOVE, CARE AND SHARE (愛與分享的空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Eko Nugroho (埃科·努格羅)|SPACE OF LOVE, CARE AND SHARE (愛與分享的空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Abeyuka. (阿部有加)|The Wonderland of Underwater (不思議海世界)(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Abeyuka. (阿部有加)|The Wonderland of Underwater (不思議海世界)(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吳騏57|海被窩(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吳騏57|海被窩(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峇岦嵐偲・旮札涅蘫|蔚藍之森(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峇岦嵐偲・旮札涅蘫|蔚藍之森(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2024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
展出時間|2024.12.20-2025.03.2 
五大展區|看海美術館、村落展區、街道展區、沙灘展區、藝術旅店(長灘、紅柴居)
導航地址|屏東縣車城鄉海口路1-12號
室內展館|10:00-18:00
戶外亮燈|17:00-20:00
更多詳情,可至藝術季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原物創意、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20年前的紐約中央公園,佇立著綿延數十公里的橘紅色門框,透著光的布幔在雪地中飄揚。這個在當時為市民帶來震撼感受的作品,出自藝術家組合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如今,壯觀的七千多座大門雖不復見,卻在即將開展的《The Gates與紐約未竟之作》(The Gate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for New York City)中能夠身歷其境體驗!

「包裹」世界的藝術家夫妻檔

藝術家夫妻檔克里斯多珍妮克勞德有著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巧合背景,克里斯多出生於保加利亞、珍妮克勞德則出生於摩洛哥,兩人於1964年遷居至美國紐約。

克里斯多在求學時期學習繪畫、雕塑、建築與裝飾藝術,認識珍妮克勞德後,兩人於1961年首次合作,於德國科隆港打造戶外臨時藝術作品《Stacked Oil Barrels and Dockside Packages》。自此之後,兩人便一直合作無間,持續創作各項公共藝術與室內裝置作品。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兩人在世期間,於全世界各地進行許多宏大的藝術計畫,最著名的便是以帆布「包裹」著名地標的系列作品,巴黎凱旋門、巴黎新橋、雪梨海岸、柏林國會大廈都曾參與其中。除此之外,還有大型地景藝術作品如《Running Fence》、《Surrounded Islands》、《The Umbrellas》、《The Floating Piers》、《The London Mastaba》等。

延伸閱讀:2021被包裹的凱旋門!盤點藝術家Christo and Jeanne-Claude遍佈全球的8件地景藝術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L'Arc de Triomphe, Wrapped》,2021,巴黎(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Surrounded Islands》,1983,邁阿密(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The Umbrellas》,1991,美國與日本(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20年後,重現中央公園的7500道門

《The Gates》為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於2005年為紐約中央公園所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該作品在全長37公里的步道兩側,架起多達7,503個橘紅色門框,並覆蓋上同樣色調的布料,為這座地標性的公園帶來嶄新意象。適逢《The Gates》創作20週年,紐約藝術中心​​The Shed策劃《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The Gates與紐約未竟之作》展覽,以新世代的技術與媒介,為觀眾重現二十年前在中央公園的感受。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The Gates》,2005,紐約(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該作品在全長37公里的步道兩側,架起多達7,503個橘紅色門框(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展覽的第一部分聚焦於《The Gates》本身,展出克里斯多的一系列相關作品,包括素描、模型、如今尚存的部分零件、照片與影片等。展覽還攜手XR工作室Dirt Empire與Pixels Pixels,運用虛擬動畫模型重現壯觀的《The Gates》,並帶領觀眾認識作品背後的故事,理解藝術家歷經25年的協商,終於得以將創作計畫付諸實現的過程。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展覽展出克里斯多的一系列相關作品,包括素描、模型、如今尚存的部分零件、照片與影片等(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克里斯多為《The Gates》繪製的素描(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展覽運用虛擬動畫模型重現壯觀的《The Gates》(圖片來源:The Shed)

展覽的第二部分,則揭開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生前未完成的多個創作計畫。這些計畫凸顯了兩位藝術家與紐約的深厚情感連結,以及他們的雄心壯志與創新精神。觀眾將能從素描、模型等展品中想像這些未竟之作,也能一窺平時少見的、大型公共藝術背後的創作思考。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藝術家原先在東京進行《The Daiba Project》,然後來和參與團隊產生意見分歧,並取消計畫(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藝術家曾於1969年提出將《Wrapped Tree》計畫實踐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The Gates與紐約未實踐之作》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The Gate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for New York City)

展覽日期|February 12 – March 23, 2025
展覽地點|The Shed(545 W 30th St, New York, NY 10001美國)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