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2020展覽9大亮點!攝影大師布列松的中國紀實、2020台北雙年展聚焦生態議題

布列松在中國 1948-49 | 58

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宣布2020年度檔期,展覽計畫包含不同世代的海內外藝術家個展、歷史命題策展,並以下半年度的2020台北雙年展作為年度重頭戲,要帶給觀眾好展不間斷的一年!

回顧2019年,北美館眾多展覽廣獲多方肯定,為成果豐碩的一年寫下最佳註解。其中如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獲La Vie 2019台灣創意力100評選為「10大創意展會」之一,「池田亮司個展」更創下高話題討論度。

專題藝術家個展,展現各世代藝術實踐

2020年初,北美館延續2019冬季檔期的各大展覽,以《董陽孜:行墨》《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小說:雙城計畫》、《2019台北美術獎》、兒童藝術教育計畫「會動的藝術」迎接新的一年。2020年三月起,將透過現當代藝壇不同世代藝術實踐,梳理歷史情境與當代社會的再現,展出《未完成:黃華成》、《布列松在中國1948-49|1958》、《江賢二:回顧展》、《弗拉基米爾.可可利亞:內在移民》、《歐文.沃姆個展》等重要藝術家個展。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系列具獨特議題的個展涵蓋媒材與形式多元的創作展呈,其中不乏資深且對藝術家研究深厚的客座策展人操刀擘劃,賦予個展深刻且具脈絡性的觀視角度。

2020台北雙年展 |2020.10.24-2021.02.28 【1樓、2樓、地下樓展區】

2020年10月,由思想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和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共同策展的第12屆台北雙年展將正式登場。本屆雙年展自前期籌備階段即廣受國際藝壇密切關注。兩位策展人以《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外交新碰撞》(中文暫譯,英文展名:“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 New Diplomatic Encounters)為本屆雙年展命題,聚焦生態議題,企圖將討論過程中的歧見和衝突轉化為具建設性的協商對話,透過雙年展將美術館打造成不同觀點交會的外交場域。

兩位策展人在2019年9月訪台進行研究參訪,期間密集拜訪台灣藝術家以及與地理、生態、海洋等不同領域學者,展開對話,並實地踏查台灣的生態議題現場。策展人表示,因為當代社會所面對的人口、產業、環境資源、地質生態等眾多議題在這座島嶼上密集交會,於此醞釀而生的社會環境,成為藝術家、社會運動者、工程師、科學家和公民展開思辨的最適情境。本屆雙年展計畫將由客座策展人啟動本土策展人協作計畫,並規劃於2020年3月發布首波參展名單,進一步呈現本屆策展的規劃思維。

張永達《立霧溪河床侵蝕》

王湘靈個展|2020.03.07-05.24 【地下樓E、F展區】

夢與神話是個體經驗與集體意識的「症候」(symptom),具有類似的意義結構,皆以它非現實或超現實的語言指涉我們內心另一層次的存在。互為表裡,也互相指涉。對創作者來說夢境、神話、一些絮語呢喃,是生命作為一個連續體中得以淺嚐的斷裂。這些裂隙,在意識的堆砌裡被科技與文化的進程不斷抽換與複寫。那些斷裂不再只是夢或者神話,也是「現實」。2015台北美術獎首獎得主藝術家王湘靈,本以兒時的一段經驗展開,透過科技、文化符碼將時間、事件重構與破壞,讓個人經驗、意識上的斷裂成為與「夢」成對的「現實」。

王湘靈 《多重破碎》

江賢二:回顧展|2020.03.28-06.14 【1樓1B、2樓2A、2B展區】

「江賢二:回顧展」邀請藝評學者王嘉驥擔任客座策展人,梳理藝術家江賢二從1960年代開始至今,持續創作超過50年之久的平面抽象繪畫。江賢二旅居歐美近30年,90年代末期以《百年廟》系列在台受到關注。1999年開始返台生活及創作,2008年遷居台東金樽。如同不斷遷移居住地點的生活方式,江賢二習於開創不同的系列作品,繪畫風格也從早期「封窗之作」運用單一深色塊構圖,轉變為以繽紛色彩刻劃對人文關懷、生命運行的觀照與思考。「江賢二:回顧展」根據藝術家長達55年的創作歷程,從最早期到最近期,從多彩多姿與多樣的系列作品當中,精選其部分代表作展出;這也將是藝術家江賢二在將屆80高齡前夕的最重要且作品面向最為豐富而完整的一次展出。

江賢二《春》

歐文.沃姆個展|2020.04.01-06.14 【1樓1A展區】

奧地利藝術家歐文.沃姆(Erwin Wurm)從1980年代後期以來創發一系列「一分鐘雕塑」。其中他將自己或模型與日常物品放在一種意想不到的關係中,誘使觀眾對於雕塑定義產生質疑。藝術家試圖用「捷徑」來創造一種清晰、快速、時而幽默並具表演性質的「雕塑」。他邀請觀眾參與一分鐘雕塑的製作,並運用卡通連環風格的手繪草圖,指示觀眾如何進行,而觀眾必須放棄自身的習慣並遵循指示,將觀者身體置於與日常物品的荒謬關係之中。

歐文.沃姆 室內戶外雕塑

未完成:黃華成|2020.04.01-07.12 【3樓3B展區】

黃華成1935年出生於中國南京,逝世於1996年。1954年就讀於師大藝術系,在學期間即展現獨樹一格的藝術觀念。黃華成的創作橫跨數個領域,繪畫、美術設計、編劇、戲劇演出等皆有涉略,並創立僅有一人的「大台北畫派」,其所展現的概念創作進一步成為台灣前衛藝術運動的先鋒。本展預計重現黃華成生前重要的展覽計畫—「黑白展」、「現代詩展」、「黃郭蘇展」、「大台北畫派秋展」等展中的經典作品,並展出其繪畫創作、近百本書封設計及手稿、影片及舞台裝置等,以呈現其繪畫、設計、劇場等多方發展的獨特藝術成就,展示台灣藝術史上跨界創作先驅者的藝術歷程。

張照堂,《藝術家 黃華成 野柳》

布列松在中國 1948-49 | 58|2020.04.11-07.19 【3樓3A展區】

由布列松基金會委託法國攝影史學者暨策展人米榭勒.費佐(Michel Frizot)與台灣攝影史學者蘇盈龍共同策劃,展出現代著名攝影家亦是新聞攝影創始者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分別在1948至1949年、以及1958年,兩次接受當時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國際刊物《生活》(Life)雜誌委託,進入中國採訪的紀實攝影。這批進入中國拍攝之照片是布列松系列照片中,唯一擁有完整事件紀錄的紀實攝影,此次展覽亦為首度完整展出。透過現代攝影大師之眼,凝視並捕捉上個世紀中國之轉變與遞嬗,亞洲近代歷史的發展線索於攝影畫面中隱然可見,展覽具有綴補台灣文化脈絡的重要意義。

布列松在中國 1948-49 | 58

弗拉基米爾.可可利亞:內在移民|2020.06.20-09.20 【地下樓D、E、F展區】

藝術家弗拉基米爾.可可利亞(Vladimír Kokolia)為捷克知名當代藝術家之一。畢業於布拉格藝術學院,並於1992年起執教於該校。1990年獲得首屆捷克年輕視覺藝術家大獎(Jindrich Chalupecky Award);1992年受邀參加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9)。創作媒材包括油畫、壓克力、版畫、雕塑、鉛筆素描、水彩,多媒材混合等。可可利亞身分多元,兼具藝術家、學者、詩人與哲學家,80年代曾擔任捷克著名地下搖滾樂團「E」的主唱,並為多首創作填詞。現居於捷克郊區小鎮從事創作。藝術家藉由暗箱技法創作畫作、殘影(afterimage)或裸視立體顯示(autostereoscopic)影像裝置及作品,試圖貼近觀眾的內在世界,並藉以連結自身的經驗,使人們感受存在於圖像中的和諧。

弗拉基米爾.可可利亞《觀視梣樹》(Looking at Ash Tree)

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2020.07.11-09.27 【2樓2A、2B展區】

本展由日裔台灣策展人高森信男客座策展,以北美館典藏品作為出發點,挖掘藏於其中有關台灣二戰前後至冷戰時期與全球南方間之交流過程中所產生的藝術作品,藉以討論台灣與東南亞,乃至非洲、拉丁美洲等「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互動關係和連結,以呈現過台灣於冷戰時期所扮演之重要角色,此外亦透由當代藝術家對於該時期的研究及回顧,重新定位台灣戰後的國際交流史。依時序本展分為四大主題,分別為:大撤退、南方的秘密、哀敦砥悌、就地南方。

石原紫山《達魯拉克的難民》

2019 藝術家系列個展:陳建榮、傅雅雯、鄭先喻、廖祈羽|2020.08.15-11.22 【3樓3A、3B展區】

陳建榮個展「Finders Keepers(暫名)」延續藝術家近年來創作,藉由理性與感性層疊交纏的樣貌展現人處於都會文明空間下的狀態,並運用視覺動能與意義流動,呈現時空和感受的游移性。傅雅雯個展「變形中」跨領域結合各種技術,探討身體力量對物體運動產生的影響,將隱形張力轉化為視聽影像,以此呼應現處的生活形態。廖祈羽個展則以擅長錄像敘事手法交疊真實與虛構,並透過關於生與死、愛與相伴的故事,觸及在世與來生的總總辯證。鄭先喻個展「injector after_null」延續2017年個展「injector before_null」當中的作品《sandbox》理念,運用手機訊號的攔截與傳送方式,導引觀眾探究人類視界對於事物存在的定義。

via 北美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哆啦A夢巡迴特展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集結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一次看

哆啦A夢巡迴特展6月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打造沉浸式微型劇場、上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搶先看

在台北華山東2館四連棟展出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展覽佔地近千坪,完整呈現豐富多元的展品內容,包括首次登場的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經典的巨幅漫畫場景,以及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全員到齊。

繼2024年7月由AllRightsReserved在Fujiko Pro協力下創作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在全香港掀起一股「哆啦旋風」,引起巨大討論與迴響後,在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與協力單位AllRightsReserved、Fujiko Pro、Anim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協助並配合台北展場作相應規劃,終於將把這個人氣特展引進台北華山。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登場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不僅帶來滿滿驚喜,也公開神秘道具「100%朋友召喚鈴」,而背後更藏有一段與「胖虎」息息相關的祕密故事。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將獨家放映由日本Shin-Ei Animation團隊專為本次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胖虎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動畫中熱愛唱歌的胖虎,竟夢想成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甚至首次在台灣登台演出。至於「100%朋友召喚鈴」究竟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為什麼會拿出這個秘密道具?答案藏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等你進場揭秘。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 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能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1比例復刻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

展中也將完整呈現傳奇漫畫家的創作空間—「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展區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書桌上將擺放鋼筆、原稿紙、墨水、羽毛刷等慣用繪圖工具複製品。透過這些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老師的創作日常,親身感受創作背後的故事。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說過:「我一直以來都把『喜歡』放在最優先位置。」他將自己兒時所熱愛的西部片、科幻電影等奇幻題材融入創作之中。其中,他對恐龍的狂熱,更可從書桌上陳列的恐龍模型、動植物科學圖鑑窺見端倪,這些「喜歡」的事物不僅成為了創作靈感的關鍵養分,更促成了哆啦A夢後續《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等大長篇故事作品的誕生。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沉浸式展區 × 經典漫畫場景重現

此次展覽將藤子・F・不二雄老師筆下的經典漫畫世界,以嶄新方式回到大家眼前。現場規劃多個漫畫相關展區,從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以45本漫畫單行本為靈感打造的「漫畫單行本展區」,精心挑選出5幕經典漫畫場景,透過放大比例與立體化設計生動呈現,讓觀眾彷彿在現場被照射了哆啦A夢的縮小燈,走進巨型漫畫書世界,感受故事情節就在眼前的震撼。在「黑白作品展區」更展出了17幅珍貴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黑白漫畫復刻原畫,其細膩的線條記錄著不同年代的畫風演變及《哆啦A夢》多樣的藝術風格。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若想感受沉浸式的漫畫魅力,不能錯過「大雄的漫畫閱讀房間」,本區將大雄的房間打造成一個舒適的漫畫閱讀空間,房間中央的哆啦A夢愜意地躺在巨大銅鑼燒上,彷彿邀請觀眾一同放鬆欣賞,四面展牆以3D光雕投影,呈現出45本漫畫單行本的精選章節,打造數位與紙本漫畫的交錯與共構,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重新感受漫畫所傳遞的溫度與連結。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緊接著登場的「大長篇展區」,則聚焦於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以10面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復刻原畫,與7座立體雕塑,重現大家熟知的漫畫章節。例如:《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中,白堊紀時代壯闊景觀下的驚險旅程,以及《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中,登陸外星球的冒險奇遇,每一部作品都是每一趟充滿想像力的探險旅程。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集結近百座哆啦A夢創意立體雕塑

最後是「100%哆啦A夢造型樂園」,集結了來自電影的13款造型,與來自漫畫及動畫原創故事的23種哆啦A夢,包括「變成紫薯的哆啦A夢」、「貍貓裝」、「狼人面霜」、「雪人機器人」以及「德古拉道具組」等各種創意裝扮。而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一次蒐集哆啦A夢造型宇宙!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

展覽外的設計物同樣極具巧思,售票亭以哆啦A夢標誌性的藍色為主色,搭配漫畫格構圖,兩側更設置了巨型「100%朋友召喚鈴」展覽入口以及拍照牆,大家來到華山就能立刻享受被哆啦A夢環繞的夢幻合照!此外,更不能錯過烏梅劇院前廣場矗立著高達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戴著畫家帽、手握畫筆的哆啦A夢,象徵著藤子・F・不二雄老師透過創作帶來的童趣、想像與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裡被滿滿的療癒與愛包圍。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_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 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商店正式開張

展覽期間限定的哆啦A夢商店也驚喜登場!現場不僅引進多款香港站人氣周邊商品,如畫家造型的哆啦A夢爆米花桶、壓扁哆啦A夢的造型地墊、超精緻麻將組及身戴100%朋友召喚鈴的哆啦A夢小夜燈等各式商品,還有推出台北站限定商品。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
時間:2025.6.28 (六) - 2025.10.6 (一)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2館四連棟(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藝術家奈良美智在台十年巡展計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4站前進金瓜石!本次展覽選址坐落新北山城的台電金水基地,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不僅展出奈良美智為台灣繪畫的重要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更將帶來素描、陶器、攝影作品、限量周邊與展期限定餐飲,邀請民眾循著潮濕山霧的足跡,感受奈良美智筆下那份專屬台灣的溫暖人情。展覽採線上預約制。

《朦朧潮濕的一天》巡迴第4站登場

《朦朧潮濕的一天》是奈良美智為感謝台灣捐贈口罩給日本、關懷311東日本大地震所繪製的巨型畫作,代表著台日雙方從官方到民間緊密的友誼和信任,作品自2021年首度曝光後,2023年展開為期十年的巡迴之旅,走訪高雄、澎湖與屏東,下一站將前往承載島嶼重要礦業記憶的金瓜石。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選址金瓜石「台電金水基地」

在開展記者會上,奈良美智提到,自2021年起在台灣舉辦特展,走過台北、高雄,最後在台南劃下句點時,他便想著:「如果能有更多作品、更長久的留在台灣與大家相見,那就太好了!」雖然的確曾懷疑是否能持續展出到十年,但不知不覺已來到第三年。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第四站來到了金瓜石,我真的就是想要在這樣的場域來展出我的作品。」奈良美智分享,當初在勘查場地時,來到這棟正重新整修到一半的空間,他提出了一個「任性」的請求,希望能暫停部分的工程,讓他能在這種整修狀態未完成的建築裡展出作品,在既有的空間,保存過去的記憶,同時賦予新的價值。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集結奈良美智全新創作、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13件素描等作品,是巡展以來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本次展覽也邀請郭俊佑、賴科維、洪宇蕎與石孟鑫4位台灣年輕藝術家一起在金水基地展出。現場規劃周邊商品銷售點,帶來T恤、滑鼠墊、襪子、由台電退役變電箱製成的造型徽章、奈良美智在X上預告的「銀亮亮材質」全新包款,以及奈良美智在台南防疫隔離期間創作的「Tainan Quarantine Drawings」系列明信片套組等限量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展覽期間,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將推出印有奈良美智畫作的咖啡杯、台灣精品冷泡茶、造型雞蛋糕與台電老字號消暑聖品「協和冰棒」,邀請大家欣賞作品後,以味覺體驗藝術的餘韻。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如何預約奈良美智特展?

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台灣電力公司共同主辦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即將於6月28日在台電金水基地正式開幕,展期至9月28日,採線上預約制,首波6/16(一)中午12點正式開放預約,之後每月16日中午12:00依序開放2個報名梯次。展覽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6點(每週一公休),更多展覽資訊請鎖定奈良美智特展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公共藝術粉絲專頁。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參觀採線上預約制
第一梯次:6/28-7/15(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nm8ey1

第二梯次:7/16-7/31(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EV9EWk

每月 16 日中午 12:00 依序開放 2 個報名梯次。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 
展期|6/28(六) - 9/28 (日) 10:00-18:00(每週一公休),6/28(六)開展當日將於 14:00 開始開放入場
地點|台電金水基地(新北市瑞芳區洞頂路 361 號)

資料提供|文總、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