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11組台港設計團隊!《為文化設計:台港文化設計展》看見新一代視覺設計能量

《本事》/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2018 至今

《為文化設計:台港文化設計展》為光華新聞中心「2020 台灣月」官方開幕,10月9日已於香港深水埗大南街藝文設計空間 openground 舉行開幕,展期將至11月1日。由香港平面設計師毛灼然(Javin Mo)及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 Lam)共同擔任策展人。邀請11組台港青年設計師和工作室齊聚一堂,展示兩地設計師為藝文活動而作的視覺設計,包括視覺形象、海報、出版物及動態影像等,讓觀眾一窺兩地藝文設計之差異,進一步了解兩地藝術與創意產業的發展。

台港文化設計展

台灣和香港近年來藝文活動的視覺設計上有什麼不一樣的呈現?

藝術文化活動一向關注及展示的是藝術家及其作品本身,此次展覽《為文化設計:台港文化設計展》以視覺溝通為切入點,探索兩地設計師如何用視覺設計語言服務藝文機構。參展設計師及工作室有來自的台灣的張溥輝、ONE.1O Society、洋葱設計、O.OO Design & Risograph ROOM 及白輻射影像,以及來自香港的 Good Morning Design、Hello~.、MAJO DESIGN、Pengguin、studiowmw 及明日設計事務所。展覽的呈現方式也特別以「檔案紀錄(Archive)」,將平時能隨意拿走翻閱的小冊子,展示在特製的紙盒之內,變成不可觸摸的展品。

台港文化設計展

台灣設計師的香港首次實體展覽

台灣近年來大型藝文活動,皆大膽的採用青年設計師的設計,透過社群媒體的傳播,在香港設計圈時常引起討論,但礙於地域的限制,鮮少有機會在香港實體展出,共同策展人毛灼然表示,希望藉此展覽,專注介紹台灣新生代的設計師,透過展覽來教育公眾,期許為香港本地設計領域帶來不同的觀點,以文化交流。

像是甫完成電視和廣播金鐘獎主視覺設計的,由兩位台灣平面設計師組組成的 O.OO Design & Risograph ROOM,在2019年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創作的「24/7 空間計畫」是一個極實驗性的主視覺設計,透過大量的平面視覺符號與字體設計,構築空間的想像;他們也為台灣設計研究院的「不只是圖書館」操刀 2019 年度票券,透過書籤來創造書中的新風景;而新銳平面設計師張溥輝,2018 年為臺北藝術節設計一系列主視覺形象,打破傳統表演藝術以圖像為主,也由於活動海報張貼位置有限,他將手提袋作為載體作為公關品大量發送,成為城市中到處移動的藝文廣告,同時也成了藝術節的目光焦點,同時獲得 2019 TDC「優秀作品。」

臺北藝術節2018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2018

高雄新成立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籌備至開館的主要視覺傳達都由香港出身的黃家賢(Andrew Wong)帶領的洋蔥設計團隊主理。作為以表演藝術為主的大型表演場地文宣,其中「節目指引」系列,每次以不同風格的海報設計形式展示視覺設計的可能性。館方刊物《本事》每一期也透過視覺實驗性的玩味處理整體編輯及版面設計,擺脫傳統表演藝術中心的官方刊物,讓它成為近年讀者非常喜愛的文化刊物,更獲得2020年獎勵出版的金鼎獎設計獎。此外,洋蔥設計團隊一系列的音樂祭海報設計,如高雄TAKAO ROCK音樂祭、虎山音樂祭及愛愛搖滾帳篷音樂節等,也完全反映台灣音樂多元的視覺風格。

《本事》/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2018 至今

設計不只是傳播,也提供了文化發展與適應的新方案,如甫獲得日本2020國際級設計大獎「Good Design Award」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以全新藝術美學創作向世界分享客家文化。由白輻射影像製作的「客家慢 SlowTime」以影像詩的手法,揭示了客家日常緩慢的人情浪漫。此外,同時由白輻射影像操刀的台北燈節、台南月津港燈節形象影片等,巧妙的捕捉地方燈會地方文化特色與人情記憶,以年輕新穎的方式呈現。

「Play it now」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2020 / 國家兩廳院 / 2020

香港設計師在商業和實用中找尋創作的空間

相較於台灣,香港一直是商業和實用為主,藝文設計也著重在視覺溝通的重要性,共同策展人毛灼然分享自身的經驗,他表示也因此在風格上,簡明的視覺傳達一直是香港的風格,反觀台灣設計師作品看重「意象」的視覺表達,設計風格比較多元也有一定的實驗性。而從為文化設計來看,香港設計師大多選擇與小型藝文機構合作、尤其與獨立藝術家或策展人合作,相對公務藝術部門的繁複程序,對設計師而言確實有比較多創作自由度。

《GRAPHIC WORKS》: Unit Gallery x Tomorrow Design Office 四周年海報特集 / Unit Gallery / 2017

香港參展設計工作室 MAJO DESIGN 一直與多位香港獨立藝術家及策展人合作無間,其中為著名聲音及媒體藝術家楊嘉輝(Samson Young)設計了一系列書籍,結合書籍設計、紙張與印刷,讓書籍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由香港國際攝影節(HKIPF)策劃的 2018 年國際攝影節主視覺形象由 studiowmw 設計,以極簡單的平面色塊結合參展的攝影作品,建立了全新的視覺形象系統美學,打破了機構多年來的舊有風格。studiowmw 近年也為香港話劇劇團及香港舞蹈團設計活動推廣視覺形象,也引來不少迴響。

香港國際攝影節2018 / 香港國際攝影節 (HKIPF) / 2018

位於西營盤的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近年舉辦不少與社區文化有關的展覽,前後分別策劃過「井蓋展」(2018) 與「水展」(2020),2019年特別策劃的「米展」主視覺設計由另一參展設計工作室 Pengguin 負責,以米袋物料印製展覽海報,把生活文化融入平面及展覽設計,讓觀眾參與其中,展覽非常成功,連紀念品也是讓人想收藏拿回家的精美設計。

米展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 2019

共同策展人毛灼然表示,雖然文化展覽的焦點在內容上,但為展覽推廣設計也很有趣,希望藉此機會可以讓觀眾多留心一點,再加上此次參展的設計師都相當年輕,設計風格多元,而且多用雙語設計,反應面向國際的發展;另外一位策展人林欣傑也表示,從為藝文活動設計也可看到該地方的文化政策,甚至是作為整體社會認識的切入點,因為藝術文化活動的文宣也確實是一種設計美學,反應社會對於美學的重視。他也觀察到,台灣年輕設計師更有機會參與公共部門的設計,但在香港少有年輕、甚至是本地的設計師參與,反而從非政府機構及獨立藝術組織合作。

台港文化設計展

《為文化設計:台港文化設計展》

主辦單位:光華新聞中心 | 合辦單位:openground | 聯合策展人:毛灼然、林欣傑

日期:2020年10月9日至11月1日

時間:每日上午12點至下午7點(週一休息)

地點:openground 香港深水埗大南街198號

參展設計師及工作室:

台灣

張溥輝 Chang Pu-Hui

ONE.1O Society

洋葱設計 Onion Design Associates

O.OO Design & Risograph ROOM

白輻射影像 Whitelight Motion

香港

Good Morning Design

Hello~.

MAJO DESIGN

Pengguin

studiowmw

明日設計事務所 Tomorrow Design Office

圖片提供 | openground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延續Team Taiwan奪冠的感動!Bito設計運動部新Logo,致敬12強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2024年是「體育」凝聚台灣人力量與氣勢的大年,前有巴黎奧運拳擊奪金、羽球雙打衛冕冠軍等傲人成績,後有世界棒球12強賽首戰擊敗韓國,徐展元主播那句「好想贏韓國」終不再是願望而是現實,到前進東京巨蛋擊敗美、日等棒球強權,用精彩的再見雙殺奪下世界冠軍——這些感動和驕傲,深植台灣人心中。

20259月,台灣運動部由教育部體育署改制後正式成立,其全新識別系統由曾獲D&AD黃鉛筆殊榮的台灣設計團隊Bito操刀,將台灣隊在球賽中「胸前比框」的手勢轉化為Logo,延續台灣人集體記憶中的感動和熱血,將這份精神化為日後台灣體育的標誌。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胸前那個框,我們都知道要填上「台灣」

Bito團隊表示,此次運動部全新LOGO的設計靈感,來自2024世界棒球12強賽中「台灣隊長」陳傑憲擊出全壘打後,在胸前「劃框」的手勢——雖然框裡沒有字,但我們都知道那是「台灣 Taiwan」。這個簡單而有力的動作,凝聚了全體國民的認同與情感。

字母「S」與「TT」暗藏的視覺戲法

在圖像上,Bito讓外輪廓與內部留白共構成字母「S」,象徵Ministry of Sports(運動部);雙層框線則是由雙層「T」字母所組成,展開後即為Team Taiwan,將台灣人的共同意識凝聚於識別中。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動態思維融入設計

擅長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的Bito,也將動態思維融入識別,當靜態Logo圖像向左右展開,即形成呼應12強棒球賽中選手們在胸前比出的框,不僅框出台灣人的驕傲,也象徵包容與開放、容納多元運動樣貌,更乘載著屬於台灣的榮耀。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Bito設計運動部Logo!靈感來自12強棒球賽台灣隊「胸前比框」手勢
(圖片提供:Bit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國慶主視覺正式揭曉!同步盤點2016~2024年雙十主視覺設計

2025年國慶主視覺設計揭曉,其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展現出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主色則取自國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而不論你是否喜歡今年的設計,都先跟著我們一起回顧2016~2024年國慶主視覺。

歷年國慶主視覺一次看

2025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分享,今年主視覺設計主要依主任委員韓國瑜所訂主題延伸創作,由一群充滿熱情與創意的年輕設計師共同完成,融合創新元素與傳統雙十意象,展現新一世代的想像力與設計語彙,同時延續過往國慶日家家戶戶懸掛國旗、喜迎國家生日的傳統情。

主視覺整體圖像以雙十圖樣為基礎,下方中央結合主題與國旗元素,筆觸自由奔放、揮灑有力,象徵臺灣人民直率、熱情與堅韌,主色取自青天、白日、滿地紅,則象徵中華民國的榮耀與堅定;設計核心理念為「以筆為刃,刻劃歷史;以筆為翼,書寫未來」,透過濃淡變化與動態筆勢,呈現旗幟飄揚的新樣貌,也展現創造未來的力量。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5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國慶籌備委員會)

2024年

國慶籌備委員會指出,113年國慶主題為「中華民國 生日快樂」,主視覺設計為雙十形狀和梅花組合,強調團結和共榮的理念,著以紅、藍2色,並特別在線條裡融合文化傳承的梅花與現代感圖形,凸顯在尊重歷史與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發展,追求更美好的未來。結合主題語句「A Beautiful Taiwan Today, A Better Taiwan Tomorrow」,傳遞出對臺灣土地的讚美與對未來的希望。另外,國慶籌備委員會說明,此次主視覺是由一群年輕設計師所共同創作,而他們選擇以匿名方式支持國慶活動。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4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

2023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以《八歌浪Pakelang》專輯奪下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的李政瀚、于薇操刀,其以紅藍白「國旗三原色」為主,搭配代表海納百川的「海水藍」,加上廟宇的「磚牆紅」,以及傳統野台戲常見的「戲台紅」,象徵臺灣文化的深度與美學。整體色彩搭配與造型,呈現出「國旗在空中飄揚」時的反光效果與自信感,當國旗隨風飄揚時,隨著光影產生了不同深淺的色彩,象徵熱情多元、團結一致。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3國慶主視覺出爐!葛萊美獲獎設計師李政瀚、于薇操刀,以國旗三原色展現「民主台灣 堅韌永續」

2022年

2022年國慶主視覺設計由大象設計操刀,其藉由平面構成的方式表現出立體視覺面相,多色凝聚的線段,代表臺灣人民多元的族群與來自各地的不同聲音,並在線段中隱含箭頭向內集中的意象,營造出你我同行的穿梭力道感。用色上,主視覺使用的「大地綠」與「海洋藍」,代表臺灣美麗的土地及我們所珍視的家園,「暖陽黃」與「天幕青」則表現並肩同行、無所畏懼,一起守護臺灣、捍衛民主,綻放璀璨的自由未來。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2國慶主視覺亮相!向中心匯聚的多色線段,展現同行、前進的意象

2021年

由IF OFFICE創辦人馮宇操刀的2021國慶主視覺,以「金陽雙十」為設計核心,運用交織紐結的六條繩線做為呈現,既象徵著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希望、和平6個元素,也展現出臺灣人民團結的緊密力量。色調上,馮宇以「陽光金」為主色,代表不放棄終會迎來的耀眼陽光;並以象徵熱情的「桃紅色」與自由的「明亮綠」為輔色,致敬每一位在動盪中仍努力不懈、堅守崗位的臺灣人。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1國慶馮宇操刀主視覺!「金陽雙十」以6條繩線交織紐結搭配3種色彩設計

2020年

2020年國慶主視覺由「一件設計工作室」設計師曾國展操刀,其以「多元聲音」貫穿設計理念,象徵台灣大眾多元的聲音,都可以自由地表達,並且被聽見。色調上,主色以榮耀金和溫暖橘為主,展現臺灣這片土地民主榮耀,以及臺灣人熱情親切;輔色的湖水綠與優雅紫,則分別代表冷靜理性與沉穩高貴。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20國慶主視覺設計!4種色彩、聲波線條設計象徵台灣多元聲音

2019年

由「O.OO工作室」設計師Pip、小肆設計的2019年國慶主視覺,特別將雙十的符號設計成如箭頭般往右上前進,象徵台灣追求進步的腳步不曾停歇,並以「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為主色調,繽紛的藍、靛、黃、橘等輔色,則意味著「就如同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包容多元聲音,造就無限可能。」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9雙十國慶主視覺出爐!「台灣耀飛」大地綠搭配熱情紫、箭頭般雙十符號象徵不斷進步

2018年

由設計師葉忠宜負責的2018年國慶主視覺,以雙十字作為設計背景骨架,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團結意象。特別的是,葉忠宜也以電玩為發想打造動態視覺圖,他借鏡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一級玩家》裡所闡述「遊戲的真諦在於攜手共存,不在爭奪輸贏;在於合作分享,不在單打獨鬥」,葉忠宜將這樣的意涵,濃縮至電子般的動態logo裡,不同顏色的同心圓,象徵不同族群的集合體,一起突破當下,創造未來。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8雙十國慶Logo主視覺曝光!透過點的匯合傳遞「台灣共好,Taiwan together」團結意象

2017年

2017年國慶主視覺由設計師鄭司維擔任藝術總監,紅、藍、綠三色編織交錯的色彩不僅看來熟悉,更滿溢濃濃「台味」,而其設計概念正源自於最能體現台灣在地精神的「茄芷袋」,盼望藉由這份交織、編織凝聚於一塊的意念,一同編織出美好台灣的想像。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7雙十國慶主視覺台味十足!台灣在地「茄芷袋」為靈感用編織象徵團結

2016年

2016國慶大會主題為「台灣有你真好」,由設計師賴柏燁操刀,LOGO設計以繽紛華麗的顏色,象徵多元族群的人民,不同顏色緊密交疊,則象徵台灣人的和諧包容。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2016年國慶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