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特別老派日曆!「風俗考察 365 日曆」網羅台灣古早庶民娛樂等8大亮點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2020年的生活實在太過苦悶嗎?在這倒數的兩個月,不妨挑選一款能為新的一年帶來歡笑的2021日曆吧!今年秋天,京秋文化推出「風俗考察 365 日曆」,收集了老台灣數以百計的珍貴老資料,不僅讓人可以每天學到一則風俗趣事,同時重新認識過去的美好時代,加上365篇的特色裝幀設計,不論是貼在家中或是辦公室,絕對輕鬆帶來好心情!

風俗考察 365 日曆20JO6514

喜歡從歷史裡發掘台灣庶民生活趣味與文化的京秋文化有限公司,製作發行過名為「台灣好色」的系列產品,而「好色」指的則是台灣生活趣味的豐富與多采;京秋文化認為,存在於各年代的食譜或有趣好玩的出版品等,都記載了某部分生活方式,希望大眾能從這些文獻以及出版物中去了解台灣的文化歷史脈絡,並希冀各位好色男女,一起讓台灣色下去!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而在去年,京秋文化首度推出「台灣好色——黃音出古」企劃,考古老台灣的「聽覺情色作品」,並重新復刻鮮少人知的台語情色廣播劇,同時邀請台語專家深度解說,得到了熱烈的迴響。今年,京秋文化再度挖掘出許多古早台灣的不可思議物件,比如60、70年代火辣辣的牛肉場海報、台灣幹話王始祖于海洲語錄,或是外表看似正常,內容卻是色色的小黃本等,準備帶給大家文化衝擊第二彈。透過文物的重新整理及編排,京秋文化希望讓大家每天早上起來都能大笑,也期望幾乎失傳的台灣早期文化得以繼續保存。

此外,風俗考察 365 日曆除了以四色印刷,以及復古帳簿釘五金裝飾創造令人懷念的仿舊感外,也設計了「立放」與「掛放」兩種模式,二合一立座、可掛可立,讓人可依需求自由變化,放在喜歡的地方。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8大主題亮點

1 黃々色々的

台灣 30 年代開始,就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地下場合,比如牛肉場、歌廳秀⋯⋯充斥著各樣充滿暗示又奔放的素材。跟著風俗考察 365 日曆深入前行,從頭認識這些老文化。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2 暗巷賣的本本

儘管在早期戒嚴高壓的時代下,台灣民風普遍純樸,但其實在一些店家內還是販售外表看似正常,內容卻是超乎想像的黃色本本。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3 獵奇歪廣告

超乎想像、腦洞大開,打破你對廣告的想像。兒童不宜、能騙就騙,卻是早期報紙上隨處可見日常風景。各種 30 年代起的驚世駭俗廣告,通通被收集起來了。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4 神秘小道具

時代中的離奇性愛道具,你所不知道的日常小物用法,一次改變你的三觀,重新認識周遭每樣不起眼的物品。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5 神硬派妙方

吃這個也好,吃那個也好!那些長輩口耳相傳,祖傳三代卻從未公開的神秘妙方,都全被挖掘出來了!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6 鹹濕老情書

在沒有交友軟體的年代,只能靠手寫信來傳達情意。但是把妹要寫啥?就讓專業老司機來場紙上的情書教學大師班。風俗考察 365 日曆收錄了 50 年代起,那些你阿公阿嬤爸爸媽媽的青春記憶,讓你知道他們也是曾經年少輕狂過的!比如說《愛情青紅燈》。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7 謎之影音

錄影帶,對,上上上個世代的影像載體,卻已經有著媲美現代成人影帶的創意內容!?別懷疑,根據風俗考察 365 日曆手上收集到的謎の錄影帶、黑膠...,證實了人之初,性本色。

風俗考察 365 日曆

8 現代風俗人物紀念日

當然,風俗不會只在古代,現代也是有的。風俗考察 365日曆裡,即將出現各種挑戰禁忌,成功靠夭出一片天的各種人物,他們身上濃濃的台灣味,讓京秋文化風俗考察成員情不自禁把他們收錄成日曆中的代表人物。從唱了台灣最後一首禁歌的趙一豪,到讓台語和客家話變成娛樂主軸的廖峻,讓台語歌成為在國慶大典中被蔡總統引用歌詞的台語歌王謝銘祐,以及專研台灣壞品味的仙女藝術家倪瑞宏,這些人物的風俗紀念日,都有代表著台灣某種生活重要片段,也成為風俗考察 365日曆最大不同特色。

風俗考察 365 日曆1


台灣好色計劃限量登場

故事從京秋文化在一批老黑膠中的意外發現來說起。這些來自 1960 年代,不知「導演」,也無從得知「聲優」們是誰的作品,用著最道地的台語,錄製了一部部的情色狂想曲。題材不僅大膽創新,也為早期台灣的都市發展與時空變遷留下了珍貴的印記。點燃了京秋文化的好奇心,讓他們開始去挖掘這批文化中最常被大眾忽略,屬於邊緣角落的語言文化膠囊。

為此,京秋文化特地邀請漢學及台語文專家黃震南老師與洋蔥設計團隊,替所有黑膠聲音內容量身打造「解說套書」,詳盡的註解每篇劇本裡所用的古台語。並重新修復六部情色廣播劇,讓你可以邊聽邊看,隨聲音步入那個充滿情懷的年代。

台灣好色解說書(內含數位下載卡)

怕聽不懂艱深台語,卻想認識更多情色黑膠的歷史背景?那麼你肯定需要這本解說書。精緻的彩頁編排,最專業的編譯說明,讓你從此台語說得好,連阿公阿嬤都想拜師。內含完整 6 部作品數位下載序號,裝在手機到哪都能聽。

台灣好色雙 CD 專輯

內含情色廣播劇《太太的祈願》、《都市》、《摸骨師與摩登女》、《咖啡女郎》與《介紹所》等 5 部情色廣播劇,滿足對各種題材都有好奇心的你。

募資頁面點此進

採訪整理|Adela Cheng 

圖片提供|京秋文化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東京都美術館迎來開館百年!吉岡德仁設計100週年紀念Logo,2026年展覽亮點搶先公開

東京都美術館迎來開館百年!吉岡德仁設計100週年紀念Logo,2026年展覽亮點搶先公開

東京都美術館將於2026年迎來開館100週年,特別邀請設計師吉岡德仁打造100週年紀念Logo,並率先公開2026年的展覽陣容,其中包含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收藏展、奧賽美術館典藏展、藝術家Andrew Wyeth展等精彩企劃!

日本首座公立美術館邁入百年新章

作為日本第一座公立美術館的東京都美術館,自1926年開館以來,不僅是提供藝術家發表作品的舞台、與世界及日本名作相遇的場所,也是讓人們透過藝術與彼此交流的空間。而在即將迎來開館100週年的這個特別時刻,東京都美術館除了舉辦特別展與企劃展之外,還將展開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

東京都美術館將於2026年迎來開館100週年。(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東京都美術館將於2026年迎來開館100週年。(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設計師吉岡德仁操刀紀念Logo

活躍於設計、建築、現代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師吉岡德仁,2011年時替東京都美術館設計識別標誌,他從前川國男於1975年設計的美術館立方體建築汲取靈感,並以「淺顯易懂、平易近人」、「具象徵性的意象」、「融合歷史與未來」、「展現日本形象」等關鍵字為基礎,設計出兩款版本,既展現出美術館近百年歷史所蘊含的厚重感,同時傳遞出面向未來無限可能所帶來的輕盈感。而在代表美術館本身時,使用帶有顏色的立方體Logo;代表各項事業時,則使用以線條描繪、具透明感的版本。

這次,吉岡德仁再度受邀設計Logo,他以獨特的美學視角,從「100」字樣延伸出簡潔流暢的線條,打造出兼具洗練質感與紀念意義的標誌。館方除以此為核心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外,也同步推出特設網站,並搶先公開2026年展覽的精彩陣容。以下將介紹其中4檔展覽,完整內容可至100週年紀念官網查看。

100週年紀念Logo由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設計師吉岡徳仁設計。(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100週年紀念Logo由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設計師吉岡徳仁設計。(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東京都美術館2026年展覽4選!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スウェーデン絵画北欧の光、日常のかがやき」

展期:2026年1月27日~4月12日

在瑞典國立美術館的協助下,本展將透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瑞典美術黃金時期的迷人繪畫,深入探討北歐特有的與自然共生、豐饒生活的獨特感性。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スウェーデン絵画北欧の光、日常のかがやき」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スウェーデン絵画北欧の光、日常のかがやき」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アンドリュー・ワイエス展」

展期:2026年4月28日~7月5日

本展為20世紀美國畫家安德魯・魏斯(Andrew Wyeth, 1917–2009)的回顧展。魏斯直至91歲逝世為止,持續描繪身邊的人與風景,其作品中常見窗戶、門等意象,象徵所處世界與彼岸之間的界線。本展將以這些主題為核心,探索魏斯筆下的世界。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アンドリュー・ワイエス展」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アンドリュー・ワイエス展」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コレクション 百花繚乱~海を越えた江戸絵画」

展期:2026年7月25日~10月18日

本展將從大英博物館約4萬件的日本美術收藏中,精選江戶時代的屏風、掛軸、繪卷,以及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8位代表性浮世繪師的版畫佳作。此外,展覽也將聚焦近年的調查成果和收藏的背景,探討該館在日本美術的收藏、研究與保存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コレクション 百花繚乱~海を越えた江戸絵画」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コレクション 百花繚乱~海を越えた江戸絵画」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オルセー美術館所蔵 いまを生きる歓び」

展期:2026年11月14日~2027年3月28日

被譽為「印象派殿堂」的奧賽美術館將以「活在當下的喜悅」為主題,展出繪畫、雕塑、工藝、攝影等約110件作品。其中包含米勒《拾穗者》、雷諾瓦、莫內、梵谷等人的名作,將帶領人們感受多樣的「喜悅」形式。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オルセー美術館所蔵 いまを生きる歓び」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オルセー美術館所蔵 いまを生きる歓び」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資料來源|東京都歴史文化財団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最美怪物誌」《yyin. volume 2: MONSTER》:19位台灣新銳創作者聯手,探索「怪物」在當代台灣的多重意涵

2025「最美怪物誌」《yyin. volume 2: MONSTER》:19位台灣新銳創作者聯手,探索「怪物」在當代台灣的多重意涵

歷時一年籌備,yyin.studio(八木印設計工作室)將在 11 月 17 日發行全新刊物《yyin. volume 2: MONSTER》。本期以「怪物」為主題,邀集台灣 19 位新銳設計師及藝術家共同參與,透過攝影、裝置、詩作、繪畫等多元形式創作,帶領讀者深入怪物敘事,探索並拓展其台灣當代的多重意涵。

yyin.studio(八木印設計工作室)長期關注台灣性別議題,致力以藝術連結大眾,開啟關於「陰性」的對話空間。2024 年與獨立出版社 dmp editions 攜手出版《yyin. volume 1》,收錄多組創作,探討性別流動、多樣性和親密關係。在東京藝術書展(TOKYO ART BOOK FAIR)首賣得到眾多國際讀者支持及好評,並於今年獲得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

《yyin. volume 1》以「陰性」為主題,探索性別流動、多樣性和親密關係。(圖片提供:yyin.studio)
《yyin. volume 1》以「陰性」為主題,探索性別流動、多樣性和親密關係。(圖片提供:yyin.studio)

延續相同精神,《yyin. volume 2: MONSTER》持續以創作拓展大眾對陰性與他者的想像邊界。歷時一年籌備,yyin.studio全新刊物《yyin. volume 2: MONSTER》將在 11 月 17 日發行。本期以「怪物」為主題,邀集台灣 19 位新銳設計師及藝術家共同參與,透過攝影、裝置、詩作、繪畫等多元形式的創作,帶領讀者深入怪物敘事,探索並拓展其台灣當代的多重意涵。

全書共收錄 8 件作品,由藝術家與平面設計師搭檔創作(完整名單詳見文末),以不同媒材及觀點回應主題。編舞家王甯與平面設計師張巧怡通過舞蹈速寫,釋放女性身體被壓抑及誤解為怪物的能量;聲音藝術家 Betty Apple 和 3D 設計師 Jia 以人魚為主題,構築後人類時代的怪物進化敘事。

編舞家王甯、平面設計師張巧怡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編舞家王甯、平面設計師張巧怡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聲音藝術家Betty Apple、3D設計師Jia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聲音藝術家Betty Apple、3D設計師Jia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藝術家 Puzu Huang 與平面設計師 Sammi 以信件和繪畫展開對話,共同直面怪物般的內在恐懼。服裝設計師 71 Su 和視覺設計師劉銳將社會化的壓力視為怪物,設計出系列服裝。

藝術家Puzu Huang、平面設計師歐陽萱。(圖片提供:yyin.studio)
藝術家Puzu Huang、平面設計師歐陽萱。(圖片提供:yyin.studio)
服裝設計師71 Su、視覺設計師劉銳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服裝設計師71 Su、視覺設計師劉銳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書中同時收錄作品的中英文專訪,讓讀者了解精彩的創作歷程,以及各主題背後的思考脈絡。封面設計取材台灣人最熟悉的「蚌殼精」,跳脫傳統戲謔的形象,重新塑造牠在當代的姿態。

以當代蚌殼精作為yyin.第二期整體概念呈現。(圖片提供:yyin.studio)
以當代蚌殼精作為yyin.第二期整體概念呈現。(圖片提供:yyin.studio)

《yyin. volume 2: MONSTER》11 月起將前往首爾藝術書展(UE17)、草率季(重本書店攤位),以及東京藝術書展(TOKYO ART BOOK FAIR),讓台灣和世界看見來自台灣的怪物能量。台灣讀者可優先於社群預購,即日起至 11 月 16 日前享有預購限量八折優惠。

本期創作者名單(依作品順序排列):

Yagi Wang(yyin.創辦人)王甯(編舞家)、張巧怡(平面設計師)、Betty Apple(聲音藝術家)、Jia(3D設計師)、FM607嘟嘟、阿孫(Podcaster)、Kenalwayscan(平面設計師)、71 Su(服裝設計師)、劉銳(視覺設計師)、鵬栽(陶藝家)、陳文翔 (Penny)(設計工作室)、Puzu Huang(藝術家)、歐陽萱(平面設計師)、葉哲(藝術創作者)、陳亦婕(設計師)、美國牛津大學詩詞社(詩人)、謝佳芳(平面設計師)

資料提供|yyin.studio、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