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系列超強拍照能力!Apple用圖集讓大家親眼見證

iPhone 12系列超強拍照能力

Apple每年iPhone推出後,為了表現對相機功能,都會自己集結全球新手機拍的厲害照片,讓還沒換手機的人心癢難耐,今年當然也不例外,2020年才推出的iPhone 12系列,2021年初馬上就推出使用4隻iPhone拍攝的照片,每一款手機的鏡頭都略有差異,可以從照片中看到不同等級手機成像的細膩差異。

Apple_ShotoniPhone_NIKCHU_hero_011221

▲ 以 iPhone 12 Pro Max 拍攝,photo by NKCHU,中國

先簡單比較一下4款手機的相機差異:

如果以等級來看,大概可以理解為,最高階的iPhone 12 Pro  Max,專業攝影師要拿來攝影,功能上的支援度是最高的,無論是第一次專業功能下放的Apple ProRAW、三顆大光圈鏡頭、高達2.5倍的光學變焦,連影像穩定能力都是最好的。

至於最低階的iPhone 12 mini的相機功能,對日常攝影能力已經非常夠用,不常用多倍變焦(少一顆鏡頭的影響)、不會用Apple ProRAW(使用RAW檔修圖)、不會在光線不足的狀態下使用人像模式自拍(夜間模式人像),iPhone 12 mini 1200萬畫素相機、大光圈廣角鏡頭、夜間模式、光學穩定、HDR等,就可以拍出很厲害的照片了

查看比較表的技巧:

由左至右,高階到低階,可以一目瞭然,哪些功能從高階手機被拿掉,一路到低階手機到底缺了哪些,再思考,這些被拿掉的功能是不是真的需要,就能很清楚的確定自己適合哪一款手機。

螢幕快照 2021-02-05 下午11.46.54

螢幕快照 2021-02-06 上午12.22.31



以下是iPhone 12系列手機的實際拍攝成像

照片都有做過後製或濾鏡處理,千萬別認為,用了濾鏡之後,照片怎麼拍都好看。過去對手機來說,解析度、細節是否清晰、顏色層次是否突出,因為感光元件太小受限,很難突破瓶頸,但以iPhone 12 Pro Max為例,不但加大感光元件的尺寸,更提供專業Apple ProRAW格式,能做更細緻的修圖微調,仔細看官方釋出的黑白照,就能明顯察覺,它的黑與白的深度與層次,比過去的手機處理更優異。

下面兩張使用兩顆鏡頭的iPhone 12 mini,無論是(左)顏色對比、背光(右)眼球玻璃體的花紋、根根分明的睫毛,都能如實捕捉。

FotoJet_26

▲ (左)以 iPhone 12 mini 拍攝,拍攝者:Joe Panpiansin,泰國。(右)以 iPhone 12 mini 拍攝,拍攝者:Andrey Glazunov,俄羅斯。

使用兩顆鏡頭的iPhone 12拍攝,(左)浪花層次、遠方天空雲朵、以及在背光下的人都能拍得清楚(右)食物千層派的層次紋理也非常清晰。

FotoJet (1)_17

▲ (左)以 iPhone 12拍攝,拍攝者:Bahar Akıncı,土耳其。(右)以 iPhone 12拍攝,拍攝者:Nilay Örnek,土耳其。

Apple_ShotoniPhone-Liu-Bo_12172020

▲ 以 iPhone 12 拍攝,拍攝者:Bo Liu,中國。

下面兩張,是以三顆鏡頭的iPhone 12 Pro拍攝,(左)營火、人臉和遠處點點星空,全都能清楚地被記錄下來,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右)黃昏天色漸暗,快速道路的車燈、遠處建築物的輪廓,都能清楚捕捉。

FotoJet (2)_13

▲ (左)以 iPhone 12 Pro 拍攝,拍攝者:Abdullah Shaijie,科威特。(右)以 iPhone 12 Pro 拍攝,拍攝者:Abdullah Shaijie,科威特。

 以三顆鏡頭的最高階iPhone 12 Pro Max拍攝,今年iPhone 12 Pro加入Apple ProRAW的專業影像格式,照片可以進入Adobe Lightroom做細節的微調,非常值得被拿出來說嘴,以這張黑白照為例,過去iPhone(或說手機拍攝)的黑白照,很難掌握,因為黑白混濁、黑色又不夠黑,沒有使用Apple ProRAW格式進入後製時,只能全部拉亮或拉暗,但使用Apple ProRAW格式,手機黑白照已經無敵,可以把黑白對比處理的更鮮明(完全看不出來是手機拍攝的成像)

Apple_ShotoniPhone_helene_hadjiyianni_011221

▲ 以 iPhone 12 Pro Max 拍攝,拍攝者:Hélène Hadjiyianni,法國。

使用iPhone 12 Pro Max人像模式拍攝,人與光影的對比,以及人臉上的細節(睫毛到皮膚質地)都能清楚捕捉

Apple_ShotoniPhone-rohit_vohra_12172020_1

▲ 以 iPhone 12 Pro Max 拍攝,拍攝者:Rohit Vohra,印度。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當香蕉皮、咖啡渣和腐爛蔬菜不再只是廚餘,而能被「列印」成生活小物,你對「廚餘」的想像或許會被顛覆。「Foodres.AI」是一台來自MIT畢業生之手的創新3D列印機,它結合AI人工智慧,不只是重新定義了食物廢棄物的用途,更讓永續生活這件事變得可見、可觸,也更容易實踐。

家庭廚餘該何去何從?

食物浪費早已不是新議題,以美國為例,每天被丟棄的食物量之大令人仍難以想像,而這些廚餘,有些作為堆肥或動物飼料再利用,但絕大多數最後都進了掩埋場。多年來,許多團隊投入研發,期望以創意思考解決廚餘問題,而「Foodres.AI」正是成果之一。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Foodres.AI」由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Yiqing Wang與Biru Cao攜手打造,這台桌上型裝置以全新視角處理廚餘問題,透過人工智慧與3D列印技術,將廢棄物轉化為家中實用又有趣的小物件。他們不僅讓「垃圾」重新被看見,也賦予其全新的價值。

動手DIY,把廚餘變成花器

「Foodres.AI」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它將3D列印的複雜程序,設計成一套直覺又親民的使用流程。使用者只需將廚餘放進機器中,透過手機App拍照掃描,系統就會自動判讀材料類型與物理特性,再推薦對應的「列印物件」。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不管是杯墊、花器、餐具架、裝飾品,或是你自行上傳的3D模型,「Foodres.AI」都能透過其擠出系統,將這些廚餘與天然添加劑混合,轉化為再生生物塑膠並列印成型。整個過程無需專業知識,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既友善又有趣。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除了流暢的使用體驗,設計團隊也特別強調列印成品的美感與實用性。「Foodres.AI」App內建的模板不僅選擇多元,造型也相當精緻,為這項環保科技增添不少質感。

讓環保行動成為你我都能參與的日常

「Foodres.AI」不只是技術上的創新,更是一種生活觀念的轉變,邀請人們從「創造價值」的角度重新看待廢棄物,並在日常飲食中更有意識地做出選擇。也因此,這台機器不只是處理食物廢料的工具,更是一個教育平台、一個環保行動的觸發點。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像「Foodres.AI」這樣的設計,透過使用者親手參與、見證變化,讓永續不再只是政府、企業或環保團體的口號,而是變成你我都能參與的家庭日常。

把廚餘變成設計:MIT畢業生打造3D列印機「Foodres.AI」,將食物浪費轉化為花器與家飾
(圖片來源:FOODres.AI Printer)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隨著科技發展,各品牌爭相推出充滿創新概念與功能的裝置,而與此同時,一項實驗計劃「Aperture」採取了與眾不同的策略。它很簡單地運用多數人已經擁有的物件——手機與手機殼,打破想像的框架,創造一款簡單、易上手,為健康意識而生的使用介面。

想使用Aperture,只需把手機殼拆下,然後反過來裝在螢幕那一面即可。這樣一來,螢幕的尺寸被限縮,如同一扇迷你的窗,而Aperture會以最極簡的介面,在這個小小的窗框裡,為使用者提供最極簡的手機功能,像是傻瓜相機、簡易版本的播放器與通訊軟體等。透過直觀的界面設計,Aperture提醒使用者思考:什麼是我當下真正需要的功能?什麼是我需要獲得的資訊?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想使用Aperture,只需把手機殼反過來裝在螢幕面即可(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Aperture是創新設計工作室Special Projects的最新實驗,該團隊致力透過以人為本的設計,探索實體與數位體驗的交叉點。團隊表示,雖然市面上有許多「回歸基礎」的手機設備(如:The Light Phone),強調能幫助使用者減少智慧型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如果不需為此購入新裝置,還能根據使用者當下心境做出修正,不是更好嗎?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畫面示意(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幫你除去多餘資訊,只留下最重要的

Aperture的使用介面由AI人工智慧技術驅動,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客製化生成式介面(generative UI)。要決定顯示哪些應用程式,你只需對手機說話:「幫我導航去Brick Lane,沿路標出唱片行。」或是:「幫我播放音樂,並且只允許Alba和Pearl的來電。」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的使用介面由AI人工智慧技術驅動,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客製化生成式介面(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除此之外,Aperture還能幫你簡化充斥著繁雜資訊、礙眼廣告的介面。比如,當你想閱讀一篇網站上的食譜,Aperture會自動切換成簡潔的「閱讀模式」,或為你製作AI生成摘要,將混亂的頁面轉換為乾淨、逐步引導的烹飪教學。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能幫你簡化充斥著繁雜資訊、礙眼廣告的介面(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將混亂的網頁轉換為乾淨、逐步引導的烹飪教學(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另外,如果你發現自己開始無意識地滑起手機,只要把手機殼反過來裝,Aperture也能啟用「專注計時器」,幫助你戒斷手機成癮,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上。反覆將手機殼拆下、重裝其實有點麻煩,也因此將大大減低使用者查看手機的頻率,鼓勵大家更有意識地使用科技裝置。

 

和親朋好友一起使用

Aperture還鼓勵多人一起使用。當大家在聚餐時一起翻轉手機殼,裝置便會自動識別彼此,在不同裝置間創造一些可愛的連動效果,然後才逐漸關閉螢幕,提醒眾人專注於彼此相處的時光。若你不是iPhone的使用者,也別擔心!Aperture非常彈性化,其介面會根據不同型號的螢幕形狀與設計做出調整。

把手機殼反著裝,就能戒斷手機成癮?「​​Aperture」運用一個小動作,教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
Aperture會根據不同型號的螢幕形狀與設計做出調整(圖片來源:Special Projects)

Aperture起初只是非常實驗性的概念,不過如今已逐步邁向成熟。Special Projects相信,無論是設計或是AI,其未來都不在於創造更多物品,而是從已有的物件中挖掘嶄新的可能;我們需要做的,或許僅是跳脫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安排,並重新理解一切。

資料來源|Special Project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