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文化復興,跟著在地達人散步鹽埕

老城文化復興,跟著在地達人散步鹽埕

冬季的高雄港依然閃耀,「2022高雄跨年晚會」將在大港橋兩側打造全台唯一雙舞台演唱,搭配璀璨煙火一起迎接新年。參加跨年晚會前,跟隨「港都認識王」黃祺瑋(Kiwi)的腳步,拜訪緊鄰碼頭的鹽埕,深入因港口貿易而繁榮一時的商圈,探尋巷弄裡新舊擦撞的花火。

高雄港曾名列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依附港灣發展,帶路人Kiwi建議,灣區是認識高雄最好的起點。在棧貳庫搭上文化遊艇大港巡航線,聆聽高雄港前世今生的故事,從海上回望,亞洲新灣區現代化的城市天際線開啟通往世界的門戶。視角由開闊而聚焦,走逛文創商店進駐的駁二倉庫群,穿越昔日海關大門,進入時光停滯三十多年的堀江商場(五福四路229、239巷),到銀座聚場喝杯懷舊咖啡,漫步保留日式商店街氣氛的大溝頂(七賢路和瀨南街之間的加蓋排水溝渠,北起河西路、南至必忠街),體驗鹽埕的老派生活感。

鹽埕曾是舶來品集散地、高雄的時尚最前線,即使因商圈轉移而沒落,老店家對創新能仍抱持開放態度,「八十多歲的旗袍老師傅,也願意配合我們年輕人的活動。」在Kiwi眼中,老鹽埕不變的是濃濃人情味,改變的是青創商店帶動人潮與活力,「鹽埕第一公有市場」出現「空腹蟲大酒家」的台式餐酒、「梁蘇蘇手作食」的滷肉漢堡、實驗藝術空間「黑白切」和沖繩風「酒場清志郎」,傳統與新潮在大溝頂巷弄間交疊,創造出蒙太奇式的奇幻感,而這種接地氣的文青味就是鹽埕獨特的新魅力。

atl_688_20211130100212_755
老宅見證了從「高雄銀座」到「國際商場」的往日繁華,以低照度的溫潤光源再次點亮老商圈。(圖片提供/MOOK)


為老商場點一盞燈,銀座聚場

日治時期,鹽埕町曾是高雄最時髦的商圈,而引領風潮的就是1936年落成的高雄第一座百貨商場「高雄銀座」。

atl_688_20211130100213_995
鹽埕是填海造陸的海埔新生地,因為地勢低,若遇漲潮加上雨季變容易淹水,故將一樓吧台打造成日本錢湯意象的凹陷設計。(圖片提供/MOOK)

人潮洶湧的商城早已落寞,暗巷拱廊間,地方創生團隊「叁捌地方生活」與80年老宅相遇,改造當年的舶來品百貨行,以「銀座聚場」結合社區咖啡館及旅宿,點亮被遺忘的老商圈,並獲得《2021台灣光環境獎》。老家具、榻榻米和鐵窗花堆疊細緻的日式生活美感,幽微溫暖的黃光低調融入社區,延續老街區生命力,遊人與居民在燈光下、咖啡香中相聚,寫下更多新的記憶與故事。

[ Information ]

電話:(07)521-5360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260巷8號

營業時間:週五至週日13:00~19:00

臉書:銀座聚場House of Takao Ginza

大溝頂上藝空間,鹽埕黑白切

一座純白底色的玻璃盒子鑲嵌在老街廓之間,讓人摸不著頭緒,卻無法忽視它的存在,「鹽埕黑白切」就是這樣奇異弔詭的實驗展場。

這個異想天開的實驗舞台座落於第一市場入口,展示各種形式的藝術創作,每月切換主題,開放藝術家申請,鹽埕老店婁記饅頭的老闆也曾在此舉辦過紙雕個展。阿姨騎機車路過、遊人駐足欣賞、居民在藝術品旁話家常…前衛藝術走進大溝頂,也能落地生根,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atl_688_20211130100534_543
獨立櫥窗通透明凈,是前衛的藝術實驗場,也代表老鹽埕正在發生的各種可能。(圖片提供/鹽埕黑白切)

[ Information ]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215號

營業時間:24小時

臉書:鹽埕黑白切

理髮廳變身美味食堂,柒壹喫堂

鹽埕「大舞臺戲院」結合電影、文化與娛樂表演,票房曾高居全國之冠,在風光鼎盛的70年代,好萊塢理髮廳是明星們粉墨登場前的造型師。如今,理髮廳變身「柒壹喫堂」,保留舊式理髮椅和銀色吹風機,喚醒老高雄人的共同回憶。

atl_688_20211130101011_363
舊時理髮椅、墨綠大理石地板、搭配小清新白瓷磚吧台,在過去的生活紋理中注入新風格。(圖片提供/MOOK)

走上磨石子樓梯,二樓挑高木樑下,鐵花窗灑入暖暖日光,鵝黃色地磚鋪陳三十多年前的潮流韻味。透明廚房裡,年輕廚師將飯糰表面烤的焦脆,搭配香嫩多汁的唐揚炸雞,豪邁地用整隻鯖魚做一夜干,香味四溢的和風洋食取代刮鬍泡氣味,挑動旅人及在地人的食慾。

atl_688_20211130101011_281
「雙味飯糰佐唐揚炸雞」是第一次到訪的必點招牌,酥炸雞腿肉軟嫩不柴,明太子飯糰甜中帶鹹、鍋巴脆香。(圖片提供/MOOK)

[ Information ]

電話:(07)521-6971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大公路71號

營業時間:平日11:00~14:30、17:30~20:30,假日11:00~15:00、17:30~21:00

臉書:柒壹喫堂

深夜市場的沖繩歡鬧,酒場清志郎

入夜後,鹽埕第一公有市場在幽暗中安歇,角落裡亮起一盞溫暖,不間歇的歡快笑語,吸引人一步步靠近。

atl_688_20211130101011_590
老闆阿龍本身是個搖滾樂迷,小店以日本搖滾大師忌野清志郎命名,門口也貼滿搖滾樂海報。(圖片提供/洪立)

「酒場清志郎」是間迷你一人小店,老闆阿龍過去常旅居沖繩,結識當地開料理店的老闆,並學會幾手道地下酒菜,因為喜歡沖繩榮町市場的酒場文化,便將開懷暢飲的氣氛帶進大溝頂。挨著走道上台啤箱子疊成的矮桌坐下,隨興來杯Orion生啤酒或沖繩泡盛酒,點一碗沖繩軟骨麵搭配下酒小食,不受拘束與好友相聚閒聊,復刻沖繩酒場的熱鬧,呈現鹽埕人的海派夜生活。

[ Information ]

電話:0961-050803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213巷之57號

營業時間:19:00~0:00,週二、週三公休

臉書:酒場 清志郎

文 | 李曉萍 攝影 | Cindy Lee 圖片提供 | 洪立、MOOK  責任編輯 | 李明潓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展區:走進古蹟「鹿港公會堂」,看見彰化人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

2025台灣設計展中,位於鹿港公會堂的「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展區,邀請觀眾走進彰化的稻田圳流,走進如祭品如山的普度場景,也走進自己內心最虔誠的祈願,在這趟平安之行裡,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

從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

「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由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在地文史團隊「發落文化」、空間團隊「三分之三設計 3/3 TRIO DESIGN」攜手打造,從彰化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歲時節慶與民俗文化出發,帶領觀眾體會繁複厚禮中蘊含的殷切祈願與平安信念。展區位在1928年興建的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中,前身曾為奉祀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舊址,也曾作為鹿港八郊(指八個商會)之一的「廈郊」所在地,後轉作地方聚會場所「公會堂」,百年來始終承載著民俗與公共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展區「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邀請觀眾展開平安之行,以心意為引,厚禮為獻,成為守候平安的行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地方節俗化作討喜的當代符碼

為了讓節俗以更親切的姿態走進當代人生活之中,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以寄寓濁水溪的藍色調為主色調,搭配象徵歲時流轉的圓環線條;至於畫面上彷彿一躍而出,可愛龍虎形象則脫胎自虎型端午香包「虎仔香」及端午迎龍王的「龍王頭」靈感,將地方節俗化作鮮明討喜的當代符碼,也在飽滿視覺中寄寓滿滿的平安意象。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策展團隊邀請新銳設計師張翔與彰化出身的設計師「下一頁設計」聯手操刀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

從此概念出發,當人們走進「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首先將穿越「迎平安」廊道,看見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當製作供品的職人身影在眼前開展,對照現場「頂桌」與「廈桌」上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觀眾將發現,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以及為所愛之人祈求的真心實意。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打造出「迎平安」廊道。(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呈現家戶如何成為祈求平安最小而真切的單位,並搭配超過25件供品及圖文資訊,彰顯備齊香火的過程如何蘊含對神明祈願的謹慎與講究。(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循著信仰的軌跡,共行平安之路

循著信仰的軌跡走出家門,案桌旁的仙界工藝畫作,則以當代設計轉譯傳統藝師李奕興筆觸,營造出神祇視角的仙界氛圍,也邀請觀眾將視角拉升至神祇的高度,俯瞰彰化四時節慶景象,共行平安之路。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循著圓盤向外延展,八大民俗節慶自「拜天公」至「謝下元」次第展開,以物件搭配圖文講解,節俗脈絡在眼前逐漸清晰,成為可感知的文化風景。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區中央「歲時圓盤」,匯聚節俗故事、影像與地景模型,象徵歲月循環的脈動。(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展開五感體驗,感受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除了靜態觀賞,平凡製作與發落文化更邀請觀眾在此展開五感體驗:嗅聞巨型端午「虎仔香」散發出的艾草與菖蒲香氣;聆聽由鹿港出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親自誦唸的〈鹿港普度歌〉;並在互動設計團隊「馥谷餘」打造下,踏入沉浸式遊戲,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最後,更可於馥谷餘以科技轉譯「花壇迎燈排」的互動裝置中,輸入自己的姓氏,生成專屬「字姓燈」,體驗成為頭家爐主,與家族共享神祇護佑的榮耀時刻。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巨型端午「虎仔香」(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體驗完饒富意趣的互動設計後,接著別忘記抬頭仰望,彰化的真實模樣在眼前展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溪流邊的人群、家戶前的香案、普度時澎湃的「普肉山」,以及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此時,耳畔同時響起彰化出身的獨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為展覽量身打造的音樂,聲影交織之間,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歷久不衰的習俗,至今仍緊緊紮根於土地的日常。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在全球「BenQ」的支持下,六面懸掛於展區上方的大型圓弧投影,顯影出彰化在山河之間那最虔敬的模樣。(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一字排開的平安小物,到鹿港童玩「葫蘆問」

最後,讓我們轉身走進「平安行」,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呈現人們如何在日常裡寄託祈願、守護平安。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宛如傳統中藥櫃般的展櫃,整齊陳列著香包、香火袋、符令、石敢當、大符等各式祈福小物。(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來到台上,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觀眾更可在遊戲後抽取共26款獨家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在趣味互動中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從靜態凝視到身體參與,這趟涵蓋拜天公、慶上元、迎媽祖、安營、慶端午、贊中元、祭水圳、謝下元等民俗文化的彰化之旅,也在此緩緩落幕,留下平安的餘韻與祝福。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鹿港傳統童玩「葫蘆問」化為色彩飽滿、造型討喜的「平安行葫蘆問」遊戲。(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觀眾可在遊戲後抽取平安小卡,蓋上平安行限定集章,一步步邁向平安的終點。(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沉浸式遊戲讓人彷彿親歷「南瑤宮笨港進香」回鑾橫渡濁水溪的「潦溪」場景。(圖片提供:三分之三設計、攝影:白儀芳)

2025台灣設計展「平安行 Path of Pîng-an」

展期| 10月10日(五)- 10月26日(六)週日至週四10:00-18:00;週五至週六10:00-20:00
地址|鹿港公會堂(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 72 號)
音樂演出|10月11日(六)15:00 - 15:30 文開國小・南音雅月
                  10月12日(日)15:00 - 15:30 華龍國小・北管新傳
文史導覽|10月18日(六)08:00 - 10:00 民俗愛好者黃雅君老師 X 拜天公平安採買
                  10月19日(日)15:00 - 17:00 民俗愛好者李宗學老師 X 找尋鹿港平安物

資料提供|平凡製作、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