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法國國家家具中心的前生今世!橫跨400年的國家級設計收藏資料庫

法國國家家具中心_01

法國國家家具中心(Mobilier National)有著400多年的歷史,是隸屬法國文化部的行政機構。這個機構收藏、保護並出借國家級的家具給法國總統與總理府、各部會乃至法國政府駐外單位。這次我們親自走訪,為台灣的讀者揭開法國國家家具中心的神秘面紗,從過去的歷史到現在機構組織,帶大家一探究竟。

法國有一個很特別的國家行政機構,叫「國家家具中心」(Mobilier National),它的由來已久,自中古世紀晚期就已存在。當時的法國國王需要巡視領地,經常在不同的城堡居住,每一次旅途搬遷時,有專人負責國王與整個王室的家具、壁毯和金銀器具等。這些人不只是負責看管財物,還要將這些珍貴的家具和藝術品完美地擺設在國王暫居的城堡,以展現國王不凡的品味與排場。

法國家具中心桌椅收藏區,這些跨時代的家具出借政府部門,回到家具中心會進行保養維修。
法國家具中心桌椅收藏區,這些跨時代的家具出借政府部門,回到家具中心會進行保養維修。

1604年,國王亨利四世下令成立一個「皇室家具管理部」,將宮廷裡的這個差事轉換成一個行政管理部門。後來這個部門在喜歡藝術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和他著名的財政大臣柯爾貝手上發光發熱,掌管法國王室的珍貴收藏。法國大革命時,這些宮廷裡的收藏曾經遭到暴民的劫掠,直到拿破崙執政,才又重新恢復了「執政官家具管理部」,而拿破崙稱帝後,又變為「帝國家具管理部」。在經過了法國19世紀朝代更迭和二次世界大戰,最後這個機構就成為現在的「國家家具中心」。

幾個世紀以來,國家家具中心保管並修復法國最精緻與最優秀的家具、壁毯織品與藝術品,總收藏品13萬件。國家家具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家具與藝術擺設給法國政府高級行政部門使用,其中包含法國總統府艾麗榭宮、總理府、各部會以及外交使館等代表法國的公部門,13萬件收藏分散在世界600多處。

法國家具中心的收藏橫跨幾個世紀,是法國重要的設計檔案庫,也提供專家研究人員憑證進入尋找資料。
法國家具中心的收藏橫跨幾個世紀,是法國重要的設計檔案庫,也提供專家研究人員憑證進入尋找資料。

收藏的同時,國家家具中心也負責修復與保存這些歷史文物。其麾下包含了1601年亨利四世時期創立的Gobelins國家緙織壁毯工坊、1664年路易十四創立的Beauvais王家緙織壁毯工坊和Savonnerie地毯工坊,既保有古老的技藝又具有創新研發的能力。在7個修復工坊中,細分為以帷幔和垂飾等裝飾性的緙織工坊、專攻18、19世紀的家具緙織壁毯工坊與地毯工坊、修復椅子和床具等的木工坊、負責書桌或茶几等細木工坊和專門維修吊燈或鍍金銅器像鐘錶等的工坊。

法國國王亨利四世於1601年設立的Gobelins緙織壁毯工坊。
法國國王亨利四世於1601年設立的Gobelins緙織壁毯工坊。

國家家具中心出借法國政府各部門的家具數量龐大,耗損也嚴重,每年以外交單位的損失率為最高。因此家具中心設有8名監察員,負責監督和控制藏品的維護與進出,同時還要對藏品進行相關的研究、出版與對外交流和展覽。而這8名監察員則是因不同專業領域而分成1815年以前家具、1815~1900年家具、吊燈與銅器、1870年以前的緙織壁毯與畫作、1870~1960年緙織壁毯與畫作、1960年以前地毯、1964年至今的緙織壁毯與地毯和1900~1964年的家具、瓷器與雕塑等專家。

緙織壁毯就像畫作一樣,這些彩色的線材就是繪畫原料。
緙織壁毯就像畫作一樣,這些彩色的線材就是繪畫原料。

擁有340多位專業人士的國家家具中心,原是法國「國家級專業服務」行政部門(Service à compétence nationale)之一。國家級專業服務部門的各個行政機構,都是由顧問級的專業人士所組成,以提供政府各級部會各種專業的建議與服務,是法國政府行政體系十分特別的一環,像國家家具中心就隸屬於法國文化部。而自2022年1月起,國家家具中心脫離服務部會的角色,成為更獨立自主的公共行政機構。

緙織壁毯是法國的傳統工藝之一,是中古世紀法王出巡時懸掛在城堡室內牆面的藝術作品,國家家具中心麾下有兩個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王家緙織作坊,手工修復和製作壁毯。
緙織壁毯是法國的傳統工藝之一,是中古世紀法王出巡時懸掛在城堡室內牆面的藝術作品,國家家具中心麾下有兩個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王家緙織作坊,手工修復和製作壁毯。

除了管理、修復與出借珍藏之外,法國國家家具中心並於1964年戴高樂總統的第一位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時期成立「研究與創意工坊」,負責實現當代設計,目的是希望能奠定法國當代設計風格,希望這些從國家家具中心出借的當代設計能和其他時期的作品一樣成為法國設計的象徵。在上個世紀1980年代,國家家具中心曾經和Andrée Putman等法國知名設計師合作。這個企圖發展法國當代設計風格的計劃,至今都還持續著。

本次入庫的單人沙發MAVA是法國頂級家具品牌Maison Leleu第三代Alexia Leleu所設計,用色與線條優雅,設計概念結合了蒲團與座椅。
本次入庫的單人沙發MAVA是法國頂級家具品牌Maison Leleu第三代Alexia Leleu所設計,用色與線條優雅,設計概念結合了蒲團與座椅。

今年2月初的一個陰雨天,是法國國家家具中心2021年獲選當代設計作品的入庫日。53件由31位不同設計師所創作的作品,可以看見國家家具中心的多元與包容性。31位設計師的背景十分多元,有來自家具世家的設計師、專業科班訓練的設計師、時尚產業轉換跑道者、法國海外行省設計師、當地巴黎設計師或法國旅美設計師等,設計師們沒有相似的背景,他們的設計作品與使用材料也風格迥異十分不同。

這張由花崗岩和胡桃木打造的書桌Sidobre,以法國中央山地盛產花崗岩的Sidobre地區命名,是設計師Dimitry Hlinka與當地花崗岩協會合作,並由6代花崗岩雕塑師完成的作品。這張結合石材、原木與金屬的書桌在入庫當天非常吸睛,它的設計簡潔而且實體重量輕盈。
這張由花崗岩和胡桃木打造的書桌Sidobre,以法國中央山地盛產花崗岩的Sidobre地區命名,是設計師Dimitry Hlinka與當地花崗岩協會合作,並由6代花崗岩雕塑師完成的作品。這張結合石材、原木與金屬的書桌在入庫當天非常吸睛,它的設計簡潔而且實體重量輕盈。

好奇國家家具中心遴選當代設計作品入庫的條件與過程?首先,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徵件,只要設計作品是原創,任何設計師、品牌或設計藝廊都可以報名參加。而被選上的條件有分幾個面向,從實際面來說,設計作品必須要符合法國政府機構的使用功能,比如說法國許多政府機構辦公室是古蹟建築,因此釘在牆上的家具皆不適宜,還有尺寸大小等也很重要。從技術與美感方面來說,必須要有原創性與設計師風格,並且與一般大量生產的工業設計有所不同。再來是設計師與其創作的社會責任,近年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問題,零廢棄、回收材質、或減碳等議題也是考量因素之一。而一旦被選上入庫的設計,根據法國法律規定,由創作者限定數量生產才是原創作品,因此國家家具中心要求被遴選上的入庫作品不能生產製作超過8件,以維持作品的特殊性。

Torsion 2021是雕塑家Hervé Wahlen的手工黃銅燈具。
Torsion 2021是雕塑家Hervé Wahlen的手工黃銅燈具。

而作品入選國家家具中心,對設計師來說是無上的光榮,那不是什麼設計獎項,而是自己的作品成了歷史的一部分。一定要法國設計師的作品才會被國家家具中心選中?目前大部分的設計師都是法國人,有少數非法籍設計師的作品被選中入庫,但他們的作品是由法國藝廊或品牌製作完成。這是法國國家家具中心的另一個重責大任,就像安德烈‧馬爾羅所冀望的承先啟後並且發揚光大法式設計美學。而法國從總統、總理府,到各部會與駐外單位都和以前的法國國王一樣,是法式美學軟實力的傳播者。

文|何桂育  圖片提供|Mobilier National、14 Septembre

想一窺更多不可思議的收藏?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2/3月號《任性的收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米蘭設計週】義大利家具品牌NATUZZI展出7大系列新作,重新詮釋「家」的意義

2025年米蘭設計週於47日盛大登場,吸引逾30萬名設計專業人士、買家與媒體湧入現場,來自全球2,000多家品牌與設計單位同場競演,盛況空前、規模再創高峰。已成為全球設計界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事,米蘭設計週超越傳統家具展的定位,成為時尚精品、創意品牌與藝術潮流的新品發表首選平台,也是設計師跨界對話、產業交流的重要舞台。無論是藝術與科技的融合,還是永續美學的實驗性表現,米蘭設計週以獨有的前瞻視角與文化張力,引領全球設計風潮,成就一場兼具商業價值與文化深度的時尚盛典。

 NATUZZI
NATUZZI MEMORIA 從客廳延伸至臥室,融合地中海暖陽意象與流暢線條

義大利家具品牌 NATUZZI 以「Rooted in Harmony 和諧之根」為主題,於米蘭 Via Durini 展出七大系列新作,汲取品牌發源地普利亞靈感,回應人與自然、文化與設計之間的連結,重新詮釋「家」的意義,打造兼具感官與情緒共鳴的現代舒適圈。NATUZZI 同步將米蘭設計週的美學趨勢引進台灣,即日起至430日,預購 Comfortness系列可享專屬優惠;內湖旗艦店亦將全面翻新,預計6月以全新面貌盛大開幕。

 NATUZZI

2025米蘭設計週璀璨揭幕 全球設計潮流齊聚一堂

本屆設計週以「Thought for Humans」為主題,回歸設計的初心──關注人與空間的深層連結,並從設計如何回應情感、需求與未來願景的角度出發,描繪未來生活藍圖。整體展覽呈現出六大核心趨勢:綠色永續、智慧居家、多功能家具、自然有機線條、手工藝的文化回歸,以及以身心療癒為導向的舒適空間設計。

 NATUZZI
NATUZZI Mindful 追劇沙發搭載全球獨家365科技

展場中可見環保材質、模組個人化訂製系統與智能科技的融合應用,重新定義「設計即生活」的當代表達。從家居設計到材質美學,米蘭設計週不僅呼應永續與科技共生的未來思維,也映照當代人對慢活節奏、空間療癒與個人儀式感的渴望,讓設計回歸「為人而生」的溫度與本質。

 NATUZZI
NATUZZI Memoria 線條優雅彷彿義大利山脈的綿延起伏

攜手多位重量級國際設計師 傾力打造“Comfortness舒適哲學”

NATUZZI顏貽騰總經理指出2025米蘭設計週,以「和諧之根」構築更為宏觀的敘事藍圖,攜手Andrea SteidlKarim RashidMarcantonioMauro Lipparini 等重量級國際設計師推出系列新品。

 NATUZZI
NATUZZI PAGODA 為Comfortness 系列新作,搭載三段式調節及微運動功能

七大系列作品,詮釋從文化、工藝到科技的全方位設計實力。Andrea Steidl Mirai 系列後推出 Amama 模組化島嶼沙發,透過雙向對坐、幾何模組與可作為書架與桌面的結構設計,重塑社交與空間邏輯;Memoria 臥室系列由 Karim Rashid 設計,從客廳延伸至臥室空間,延續普利亞丘陵地形靈感,將地中海光影與流暢線條融入床體與邊几,形塑和諧氛圍。

 NATUZZI

NATUZZI 總經理顏貽騰特別推薦今年與設計師 Mauro Lipparini 攜手打造的 Habita 系列,以圓潤線條與高度模組化著稱,單元模組可獨立使用或自由組合,靈活應對現代小宅潮流。多功能設計提供量身定制的空間解決方案,無論格局或風格皆能完美契合。柔和而安定的線條語彙,搭配高光烤漆桌與旋轉托盤餐桌,勾勒出富層次感的靜謐空間。同場亮點包括 Marcantonio 設計的 Fiore 扶手椅,靈感取自花瓣與藤蔓,結合義大利皮革與人體工學,展現詩意與功能兼具的設計價值;由 Antony Cecca 操刀的 Valzer 餐桌,桌腳如舞者般交織,透過 CNC 精密技術結合玻璃檯面,詮釋結構美學與現代工藝的極致融合。

 NATUZZI

品牌經典哲學 Comfortness 系列推出 Pagoda 沙發代表新作,搭載三段式電動調節與微運動功能,實現零重力放鬆體驗。臥室系列 Flow 床具則以巨型枕狀靠背與整合式床頭設計,融合人文工藝與義式設計美感,提供全方位的包覆舒適感。

 NATUZZI
NATUZZI FLOW 以巨型枕狀靠背與整合式床頭設計,提供全方位的包覆舒適感

為延伸「Rooted in Harmony 和諧之根」為主題,NATUZZI推出全新地毯與空間配飾系列,包含Terrace床邊地毯與Giuseppe Gioia設計、象徵根系意象的創作,搭配水晶、玻璃、大理石等材質打造的雕塑、托盤與花瓶,依循Harmony Codes展現設計從物理至心靈的整體美學,體現生活與自然的共生精神。

 NATUZZI
NATUZZI Fiore 扶手椅,靈感取自花瓣與藤蔓,展現詩意與功能兼具的設計價值

米蘭設計週新品預購中!酬賓方案最後倒數

NATUZZI不僅於米蘭展發表多款全新系列作品,也同步將這股以人為本、關注生活美感與情感共鳴的居家設計趨勢引進台灣。NATUZZI 台灣區總經理顏貽騰表示:「呼應2025米蘭設計週的美學趨勢,我們將全球最新的居家設計理念引進台灣,為市場注入更多元且創新的義式風格,並透過限時酬賓方案,邀請消費者親身體驗 NATUZZI 所詮釋的義大利設計魅力。」

即日起至430日,凡預購 Comfortness 舒適圈系列,即可享有專屬優惠。NATUZZI 內湖旗艦店亦將全面翻新,呼應米蘭展所樹立的新美學標準,預計於6月以嶄新姿態盛大開幕,為台灣高端居家市場開啟專屬於「舒適哲學」的新篇章。

門市資訊

【內湖旗艦店】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二路89 (02)8791-1318 (4/16-5/30重新裝修)

【新莊旗艦店】新北市新莊區五工路99-2 (02)2298-3855

【特力家居桃園店】桃園市蘆竹區中正路1 (03)322-0567

【台中概念店】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618 (04)2293-1668

【台南概念店】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二段379-381 (06)234-6688

【高雄概念店】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三路75 (07)346-5678

NATUZZI官方網站:https://www.natuzzi.com/tw/tc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atuzziTaiwan/

*優惠活動等相關資訊,請以NATUZZI官方網站、社群、門市公告為主。

https://www.wowlavie.com/admin_ad

直擊2025米蘭設計週!回歸本質,尋找以人為本的家具

直擊2025米蘭設計週!回歸本質,尋找以人為本的家具

週日的一場細雨,為四月上旬為期一週的米蘭設計週畫下句點。在 La Vie 特約編輯走訪過 Rho Fiera 家具展主會場,並穿梭了城内大大小小的設計區域後,察覺到的正是業界正渴望的人性化的主導:從主會場的「以人為本的設計」,到城內 Brera 區域探索了「互聯世界」、Tortona 區散發著 「幸福感」、5VIE 區展現出「無形和諧」、甚至 Isola 區還直接表示 「設計是人性」等。但在那些炫技排場和人氣打卡熱點重重包圍中,本應是設計週主角的「家具」,又能如何突圍?

米蘭家具展 Rho Fiera 主會場開館之日。(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攝影:Diego Ravier )
米蘭家具展 Rho Fiera 主會場開館之日。(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攝影:Diego Ravier )
2025年米蘭家具展也適逢歐洲照明展。(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攝影:Diego Ravier )
2025年米蘭家具展也適逢歐洲照明展。(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攝影:Diego Ravier )

摩卡與毛茸茸兼容,帶來舒適感

不管是否乃從 Pantone 2025 年的「年度代表色」吸取靈感,或源自 1970 年代的風格回流,Rho Fiera 主會場的家具館内處處有「摩卡慕斯」(Mocha Mousse)蹤影。其原因,或許正如 Pantone 色彩研究所所形容:「這一種溫暖的棕色調,蘊含著內在的豐富質感,讓人聯想到可可豆、巧克力和咖啡的美味品質,滿足我們對舒適的渴望。顯然,「以人為本」的設計並不需要更大的宏願就能達成。

這股摩卡風的佼佼者,就非 Acerbis 品牌莫屬。旗下推出的兩件作品:Phillippe Malouin 設計的 Trench 以及新版的 Claudio Salocchi 小沙發 Palla,皆在摩卡色的包裹下散發著異曲同工之妙。前者以新比例做出近乎雕塑感的沙發和扶手椅,卻又因爲流暢的曲線而塑造出視覺上的輕盈感;後者則保留了 1960 年代時期追求的自由態度,將球體作解構,從而取得一體兩用的功能性。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 Yabu Pushelberg 為 Leolux 設計的 Sen,除了有摩卡色的包覆外,也因為有了放大版的羅紋表面,不禁讓人聯想到 70 年代盛行的燈芯絨布料。

Acerbis 在米蘭家具展的主會場展廳。(攝影:Thomas Pagani)
Acerbis 在米蘭家具展的主會場展廳。(攝影:Thomas Pagani)

其實,有些摩卡作品更是不失「人性」。像西班牙設計師 Jaime Hayon 今年的兩件作品:地毯品牌 Nanimarquina 的 Talk Talk 和 Wittmann 品牌的 KOLINAS 沙發就正好提供了示範。前者帶有設計師經典的面孔設計,不僅探索了藝術與設計之間的關係,也慶祝人與居家之間的對話和交流,讓人看了不禁會會心一笑。而沙發的波浪曲綫後背,則來自設計師對奧地利山脈的鍾情。他說,這樣的圓形、毛絨的形狀,正好能「給人一種慷慨舒適的感覺。」

摩卡色之作。左:Palla(Claudio Salocchi 設計,Acerbis 出品);右:Talk Talk(Jaime Hayon 設計,Nanimarquina 出品) 。(攝影:Yen 甄健恆)
摩卡色之作。左:Palla(Claudio Salocchi 設計,Acerbis 出品);右:Talk Talk(Jaime Hayon 設計,Nanimarquina 出品) 。

談及毛茸茸,自然會立即聯想到地毯。而確實,不少的地毯品牌都讓它們的「毛」長出來——像由 Wild Animals 創始人 Rop van Mierlo 設計的 Grandma Patterns 地毯就因為「蓬鬆絨毛」的使用,成全了他想要的濕紙巾效果。當然,選擇該圖案的目的也為了頌揚「祖母」們舒適、溫馨的世界。還有更有趣的是,在 cc-tapis 的特展中還看見了該義大利品牌將一張金屬桌子包裹上淡藍色的毛茸茸裝飾,最終為展覽的視覺性帶來了反差,甚至引人觸摸一番。

左:HOMMEMADE(A$AP Rocky 設計,Gufram 出品)右:cc-tapis 城中特展中看見品牌設計的毛茸茸桌子。(攝影:Yen 甄健恆)
左:HOMMEMADE(A$AP Rocky 設計,Gufram 出品)右:cc-tapis 城中特展中看見品牌設計的毛茸茸桌子(攝影:Yen 甄健恆)
Grandma Patterns 地毯細節(Rop van Mierlo 計, cc-tapis 出品)(攝影:Yen 甄健恆)
Grandma Patterns 地毯細節(Rop van Mierlo 計, cc-tapis 出品)

過去,長毛地毯(亦稱 Shaggy rugs)的「難洗」印象是臭名昭著的。但事到如今,當設計師將其附上家具時,又是否能改觀?有趣的是,色彩的應用就成了關鍵。像以 CACTUS® 仙人掌裝飾著稱的 Gufram 品牌,今年就特別為其換上「皮草大衣」,更名為 HOMMEMADE。全新的霓虹綠、藍和粉紅色就讓這原本就已經充滿超現實主義的作品更有「觸感」。而且難以想象的是,這一設計乃來自於著名嘻哈歌手 A$AP Rocky 。重點是,這一大衣還配有實用的拉鍊,所以也就不用擔心清理太麻煩。

從室内到室外,自然感燈具掀起熱潮

2025 年亦是兩年一度的 Euroluce (歐洲照明展)進行時。而有別於義大利家具業界參差不齊的排場,在 4 和 10 號展舘内,當地最知名的品牌——從 Artemide、Flos、Luceplan 到 Foscarini——都紛紛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力。尤其後者,仍持續對新生設計師投入心力:從米蘭衛星展覽出道的 Francesca Lanzavecchia(亦即 Lanzavecchia + Wai 雙人組成員之一)就設計了非常有機感的 Tilia 燈具。設計師稱,其靈感取材於自然規律,並將典型的吊燈做出了枝形的詮釋。設計所發展出的柔和的線條就栩栩如生地,將光線「蔓延」到空間的各角落。

Francesca Lanzavecchia 與其設計的 Tilia 燈具。(攝影:Giuliano Koren)
Francesca Lanzavecchia 與其設計的 Tilia 燈具。(攝影:Giuliano Koren)

相同地,讓人看見科技與詩意進行結合的還有 Luceplan 的 Posi。來自倫敦設計師 Umut Yamac 的作品,這是一組有趣且用途廣泛的發光莖系列。「唯有在使用者的主動下,花瓶才會『綻放』。這樣如插花般的儀式性,將能激發互動,從而創造出適合周圍空間和當下心情的雙重功能。」他解釋道。

Posi(Umut Yamac 設計,Luceplan 出品)(攝影:Yen 甄健恆)
Posi(Umut Yamac 設計,Luceplan 出品)

這一股「Flower Power」也出現在 Slamp 和 Ferroluce 品牌的燈具系列中。前者的展廳内就充滿了不同類型的「花朵」設計:從 Marc Sadler 的  LaFleur 和 Tulip 到 Adriano Rachele 的 Clizia 和 Hamani 等。但最終,讓人驚喜的反而是來自 Ferroluce 的陶瓷壁燈 Phytia。那彷彿是俯瞰一朵花瓣構造般的設計,就在四種不同色澤的組合下,創造了如萬花筒的視覺性。

Ferroluce 斑斕色彩的展廳中,Phytia 壁燈綻放著。(圖:Ferroluce)
Ferroluce 斑斕色彩的展廳中,Phytia 壁燈綻放著。(圖片來源:Ferroluce)
左:LaFleur(Marc Sadler 設計,Slamp 出品);右:Hamani(Marc Sadler 設計,Slamp 出品)(攝影:Yen 甄健恆)
左:LaFleur(Marc Sadler 設計,Slamp 出品);右:Hamani(Marc Sadler 設計,Slamp 出品)

論及大(或說「資深」)品牌的主會場出列,當中的遺珠就屬逐漸强大的 Nemo 集團。起始於 1993 年成立的 Nemo 燈具品牌,該集團在近年來就收購了如 Fontana Arte(成立於 1923 年)、Reggiani(成立於 1953 年) 甚至還有家具業的 Driade(成立於 1968 年)。雖然策展重心仍到放到城内,但旗下唯一在主會場的展出品牌 ILTI Luce 則交由知名室内設計師 Fabio Santambrogio 打造,並成功帶出了今年的另一燈具趨勢:戶外燈具——特別是用於植物的照明。

ILTI Luce 展廳設計以及新出品的 Twig 戶外燈具。(圖片來源:ILTI Luce)
ILTI Luce 展廳設計以及新出品的 Twig 戶外燈具。(圖片來源:ILTI Luce)

其圓弧形的展廳内,不僅呈現了唯美的植物「牆柱」,塑造出唯美的自拍時刻,也在新燈具的呈現上提供了有趣的視覺性:像 Twig 這樣纖細且簡約的照明,就能低調地與環境進行微妙的互動。在完全不影響戶外與庭院設計的情況下,可優雅和諧地照亮植被和步道。

當然,談及戶外燈具,每回燈具展不容錯過的西班牙品牌 Vibia。今年以 Shaping Atmosphere 做主題,顯然藉由「沉浸式」的手法來設計情感與氛圍。在面對各種不同的戶外空間,靈活且輕便的燈具也將能隨時間推移進行位置的變化。像岩崎一郎(Ichiro Iwasaki)設計的 Closer 就以其容易攜帶特性提供了多功能解決方案。尤其當中的紅色款,在燈光透過鏤空燈罩散發出來後就瞬間有了柔和感,乍看就像是夕陽時。顯然,即使再小的空間,也能因此享受到處於自己的一片戶外景致。

Closer(Ichiro Iwasaki 設計,Vibia 出品)(攝影:Yen 甄健恆)
Closer(Ichiro Iwasaki 設計,Vibia 出品)

或許,家具未必能百分百地滿足「設計」在本質上得「解決問題」的原則。但「以人為本」之意就在於人們可有憑藉家具來創造一個宜居的居所,來休息、來充電、以繼續(甚至永續地)面對世界的問題。所以,家具真正可以解決的反而是「人」這個問題。不是嗎?

2025 米蘭國際家具展兼米蘭設計週
展期|2025 年 4 月 7 日~13 日

文字|Yen 甄健恆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