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盼在台灣蓋兒童圖書館!親解「挑戰」的意義,越洋連線精彩回顧一次看

安藤忠雄願在台灣蓋兒童圖書館!不收設計費,盼孩童培養對世界的美感

在「挑戰—安藤忠雄展」台北場開幕記者會上,安藤忠雄接受媒體們的視訊聯訪,不僅分享此次展覽的看點,也提到想在台灣蓋一座兒童圖書館,且不收設計費,令人期待台灣能再迎來建築大師的作品!

挑戰—安藤忠雄展台北登場!光之教堂1:1等比例重現,設計手稿、建築模型等超過300件展品

安藤忠雄建築師(右)與策展顧問龍國英(左)在記者會現場,跨洋連線跟臺灣觀眾打招呼。
安藤忠雄建築師(右)與策展顧問龍國英(左)在記者會現場,跨洋連線跟臺灣觀眾打招呼。

從挑戰—安藤忠雄展中感受建築的魅力

從2017年在東京起跑的挑戰—安藤忠雄展,巡迴至巴黎、米蘭、上海與北京,並在2022年抵達世界巡迴最終站──台北,意義非凡。而在記者會上,安藤忠雄表示,非常高興且榮幸能在現在全世界最受矚目的寶島台灣舉辦展覽,這指的不是在比人口或是國土面積大小,而是台灣國民大家的力量,讓他感到很是敬佩。「建築物的魅力,是需要創造跟使用的人相互相輔之下才能形成,此次便是將建築形成的過程,透過展覽讓大家更理解。通常建築物的展覽,是將蓋好的建築,以照片等等的方式呈現,本展是把我最初的手稿、思考的原點、反覆做模型⋯⋯到完成的過程,完完整整地呈現。展覽也1:1等比例再現光之教堂,希望大家實際體驗後,能感受到建築的魅力。」

安藤忠雄強調,不論是手稿、設計圖或建築模型,都是在他事務所裡面,大家用雙手創造出來的,希望大家能細細體會。
安藤忠雄強調,不論是手稿、設計圖或建築模型,都是在他事務所裡面,大家用雙手創造出來的,希望大家能細細體會。

青春的象徵「青蘋果」

安藤忠雄補充,展覽入口的青蘋果,代表著一個人必須不斷努力,求取智慧與身體上的體能,才能活到一百歲,而事實上,建築這個創造的活動,就是帶來青蘋果這樣一個原動力的存在。他也打趣表示,入口放的青蘋果有特殊意義,雖然台灣人都很長壽健康,但每來看展覽一次就能長壽多一年、看三次就能多長壽三年,希望大家可以踴躍來看展,甚至他也有準備禮物要送給觀眾,比如第五萬零一位可以獲得他親手繪製的光之教堂手稿,每一萬人也會特別再畫心愛的青蘋果送給幸運者。(詳細辦法待主辦方確認後公布)

小檔安藤忠雄表示將「青春」永懷心中,如同青蘋果般永遠保持學習態度持續成長©忠泰美術館
安藤忠雄曾在演講上分享,其以青蘋果詮釋畢生對於「青春」的理解──不怕失敗,永遠保持開放心境與熱情,一次又一次向嚴峻的現實提出挑戰的精神。

盼在台灣蓋兒童圖書館

對於此次選擇在擁有歷史的松菸建築內舉辦展覽,安藤忠雄說道:「如同一座城市有老人與年輕人,如何讓新舊互相交流、產生一股新的力量,這是我很期待的地方。也就像現在我們利用科技、線上視訊連線,環境不斷在變化,而我們要如何透過建築,一同尋找未來的可能性,這是大家必須要共同思考的。」而在記者會尾聲,安藤忠雄分享,他先前在大阪、神戶蓋兒童圖書館的用意,是為讓兒童培養對世界的美感,目前也著手進行在孟加拉與墨西哥的兒童圖書館項目,他也特別希望能與此次的主辦單位忠泰集團一同在台灣蓋這樣的圖書館,而李忠義董事長現場大方允諾後,安藤忠雄也隨即表示不收設計費,語畢後更得到大家如雷的掌聲。

▶安藤忠雄操刀童書森林 神戶兒童圖書館!清水模、通透玻璃塑造明亮舒適閱讀空間

2022年3月開幕的童書森林 神戶兒童圖書館,是繼大阪中之島、岩手遠野後的第三座童書森林兒童圖書館。(圖片來源:こども本の森 神戸官網)
2022年3月開幕的童書森林 神戶兒童圖書館,是繼大阪中之島、岩手遠野後的第三座童書森林兒童圖書館。(圖片來源:こども本の森 神戸官網)

大讚台灣是有能量的地方

安藤忠雄認為,「台灣是個非常有能量、讓全世界矚目的地方,不論是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都有把城市的老東西留下來,同時一直在挑戰新的建築,我希望這個能量可以一直在台灣存在下去。」最後,他也希望來到記者會的各位媒體朋友,不光是讓台灣人知道台灣,也讓全世界知道我們有這麼好的地方──台灣。

小檔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個人照 ©Kazumi Kurigami ,由忠泰美術館提供
安藤忠雄盼在台灣蓋兒童圖書館,透過這圖書館建築,將台灣與日本、墨西哥、孟加拉串連起來,達到文化交流的願望。©Kazumi Kurigami

PLUS!記者會上的安藤忠雄Q&A時間

Q:誠如此次展覽主題「挑戰」,您認為挑戰是什麼?

A:挑戰就是朝向自己想要走的路,不斷地努力走下去,這就是挑戰的意義。我在15歲時,曾看到來家裡翻修的木匠忘記吃午飯的時間,還一生懸命地在工作,我認為只要一個人努力地工作、從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樂趣,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面對挑戰時,必須要一直保持希望、朝向希望持續努力下去,這就是挑戰最大的意義之所在。

《挑戰—安藤忠雄展》主視覺(橫式) ©忠泰美術館
「挑戰—安藤忠雄展」全球巡迴最終場特別選在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古蹟中展出,更凸顯出建築與歷史對話的意義。

Q:本次展覽的展場有什麼特別的規劃?

A:在我們的展場空間,大家都可以很親近地與作品做近距離的交流,如同我剛剛提到在我家看到工匠做翻修的心情一樣,我希望可以有更多學生看到用雙手做出來的作品, 因為現在的學習環境,大家都習慣性地用電腦做出想要的東西,但事實上,人的創造是來自於雙手,那慢慢地這般創造的自由不見之後,其實是不好的,我希望透過這樣的展覽方式,讓大家重新找尋到創作自由的力量。另外一部分是,現在是男女平等的時代,我希望有更多女性可以加入建築的世界,因此我也特別思考展覽呈現的方式,如何讓女性對建築產生更多的興趣。

小檔「海關大樓(皮諾私人美術館)」將建築完全還原成15世紀當年的樣貌,僅在中央插入一個由清水混凝土牆框起的空間©忠泰美術館
觀者可以在展中近距離欣賞安藤忠雄的模型、手稿等。圖為「海關大樓(皮諾私人美術館)」。

Q:希望藉由本展帶給台灣觀眾什麼啟發?

A:本次展覽不光是展出最小的住宅建築,也有展出我在巴黎三百年前建築裡面所建的建築,而任何建築的呈現,它的力量都是一樣的,我希望台灣每位來看展的人,可以打從心裡都持著這樣的希望,去找尋到自己心靈裡面的可能性、絕對不要放棄。

小檔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安藤忠雄將新與舊的對話作為設計的主題,在建築物內部的圓形大廳中插入混凝土圓筒形空間,從而形成一個大膽的套筒狀空間結構©忠泰美術館 (2)
在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項目中,安藤忠雄將新與舊的對話做為設計的主題,在建築物內部的圓形大廳中插入混凝土圓筒形空間,從而形成一個大膽的套筒狀空間結構。

Q:疫情對於建築工作有什麼樣的改變?

A:在疫情影響之下,對建築設計工作有大大地改變,我們也轉換成用視訊等溝通方式來執行工作,我認為,面對任何變化,都要隨機應變。比如說我的事務所有30個員工,我便讓員工晚一個小時上班、避開上班尖峰時間,也讓年紀較大的員工,在禮拜三提早一個小時下班,每個禮拜員工也要做PCR檢測等等,這樣的改變勢必要懂得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也算是保護其他人。 透過這樣新的工作方式,不光是在台灣,在美國、歐洲、中國等世界各地的工作,也能以視訊進行,但我也希望能早日到當地跟大家面對面地交流。

小檔光之教堂以獨特空間量體和由光線演繹的美感備受崇敬 ©忠泰美術館 (1)
光之教堂以獨特空間量體和由光線演繹的美感備受崇敬,此次展場中有復刻版的1:1等比例光之教堂。

Q:您曾旅遊過許多地方,有哪個城市的建築物讓你印象深刻?

A:1965年第一次去巴黎時,看到柯比意設計的作品,讓我印象很深刻,但當時有很多名作的保存狀況都不是很好。而在六零年代,戴高樂總統特別任命Georges André Malraux為文化部長,把當時巴黎的老建築、近代建築都保留下來,就如同我們這次的松菸展覽場地一樣,台灣也有這麼多好的建築值得大家努力保存;建築不單單是建築師的責任,反而是要有能力的政治家與大家一起努力之下,讓建築可以真正的留存。18年前,我在日本媒體的安排之下,曾與李登輝前總統對談,當時他便特別叮囑我,要非常非常珍惜過去的歷史,這樣的政治家是非常珍貴的。

從未接受過科班訓練的安藤先生,自職業拳擊台轉身走入建築世界,並於21歲時踏上長達七年的自學之旅,足跡遍及歐美遠至非洲,透過不斷的旅行、自學,吸納名家建築精華化為自身養分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環遊世界地圖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由忠泰美術館提供
從未接受過科班訓練的安藤忠雄,自職業拳擊台轉身走入建築世界,並於21歲時踏上長達七年的自學之旅,足跡遍及歐美遠至非洲,透過不斷的旅行、自學,吸納名家建築精華化為自身養分。©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當綠建築女王林明娥遇上冠軍磁磚節能綠建材!從空間打造永續節能的自然理想生活

被譽為「綠建築女王」的建築師林明娥,曾操刀全台IKEA商場、信義威秀影城與苗栗尚順育樂世界等城市綜合體。早在永續觀念尚未普及時,她便以精準觀察基地條件、創新工法與大膽執行力,將ESG理念融入建築,革新空間體驗,為城市注入永續活力。

永續是融入建築空間的基本 DNA

「近年來ESG、綠建築似乎變成了一個口號,但我覺得環境關懷、地球暖化議題本就是設計時應考量的基本元素,並不是當代倡議後才做。」執行建築設計時,林明娥建築師持續思考人、空間與環境的關係,就如1997年打造信義威秀影城當時,信義計劃區附近仍雜草叢生,此時她就選擇以鋁、鋼構等全金屬建材施作,目的便是預想未來拆除時,金屬材料易於回收再利用,即現今循環經濟的概念。

CP
專注於設計工作,林明娥建築師融匯創永續理念打造ESG空間。

除了打響名號的信義威秀影城,同樣出自其手的IKEA桃園青埔店則以關懷都市鄰里為核心,她提出商場與社區連結、創造良好互動的期許,因此將基地周遭內縮,規劃人行徒步區、自行車道與廣場,將最好的綠地留給居民,甚至打造10公尺高的植栽綠牆和開放式BBQ屋頂花園,與社區鄰居及環境共榮。

打造「被動式節能」的理想生活

作為內政部優良綠建築評審委員,林明娥也持續推動綠建築的更多可能性,創造與自然更共榮的建築設計。「我認為理想生活是在空間裡可以感到愉悅,能夠與光線、空氣、風互動。」其陽明山自宅正是她落實永續建築的典範:坐擁山林景致,可全開放式的落地玻璃引入陽光與自然綠意,大量的開窗製造空氣對流,也以貫穿三層樓的小中庭帶來通透明亮感,樹影婆娑、昆蟲鳥語鳴啼,「讓我覺得這個空間很有生命力。」。遵循著白天不開冷氣的生活準則,林明娥建築師也透過雙層牆、雙層玻璃的建築手法將暑熱隔絕於屋外,節省空調耗能,「這都是『被動式節能』的做法。」

CP
建築師林明娥

被動式節能即透過建築本體設計優化隔熱、通風與採光,以自然手段降低能源需求,林明娥建築師認為首先需熟稔基地環境的物理條件,「記得在西南風吹的方向開窗、控制窗戶高度與陽光角度的關係調整西曬強度,於颱風與東北季風向立牆......這些都是具體做法。當設計手法或選用的材料合適,建築物就能夠讓人舒適,我認為這是生活和設計連結最好的表現。」

CP
冠軍建材台中品牌形象館亦使用品牌創新綠色工法示範理想生活。

綠信仰的強強聯手

林明娥建築師也指出,在台灣高溫多濕的氣候條件下,建築外殼的隔熱與防水性能格外關鍵。冠軍磁磚提出的綠色創新工法「外牆乾掛節能系統」與「屋頂架高隔熱系統」就是佳例——冠軍節能磚外飾材以輕量化金屬構架固定在RC結構外牆,中間產生的空氣層帶來隔熱效果,RC牆也免於太陽直射而產生高溫,不僅降低室內溫度4℃,也打造出通風層,熱能得以隨空氣流動排出,亦防止雨水浸濕RC結構牆。此外,屋頂架高隔熱系統亦經成大實驗認證,能隔絕90%的熱傳導,有效降溫達15℃,為現代建築節能開啟新方向。

CP
冠軍建材 台中品牌形象館

而外牆乾掛的作法搭載冠軍磁磚推出的綠建材「科技節能石」,多尺寸規格、多模面與花色的選擇,適用於牆面、地板與步道,2公分的厚度隔熱又不易碎裂,獲得林明娥建築師的青睞。在其操刀的宜蘭建案中,於屋頂、露台甚至戶外庭院空間大量選用,形成的鋪面更是易於清潔保養、不長苔,實現耐久耐用的機能性。「由於冠軍磁磚就在苗栗製造,於工程實務節省了許多運輸碳排與運費,若材料數量計算有誤差,也能快速取得,可及性高,在機能性、美學品質皆可媲美進口建材的情況下,何不愛用國貨呢?」

CP
烏來璞石麗緻

不只將理念落實於自身作品,並持續尋求地球永續的建築解方,林明娥建築師對於冠軍領先建築同業推動節能綠建材也大力讚賞,並給予實際使用的反饋,強強聯手,致力打造綠建築最佳表面建材系統與實踐,催生出永續住宅空間的更多可能性。在「綠」的共同信仰下,林明娥建築師以建築空間的自然平衡,為冠軍永續建材的應用譜寫出無限想像。

CP
冠軍建材 竹苗品牌形象館

文字 / Diane Tang

攝影 / 李明宜

圖片提供 / 冠軍磁磚

【編輯帶逛】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10件展品剖析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作為20世紀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人物,芬蘭建築師Alvar Aalto將家鄉社會對自然共生、民主精神、對生活品質的重視融入作品,發展出關照自然、富人文關懷的「人性化建築」。無論是住宅或公共建築,他的設計皆強調自然、光線與建築材料的和諧共生。

Alvar Aalto台灣首場大型回顧展現正於忠泰美術館展出,《創造即生活──愛諾、艾莉莎與阿爾瓦.阿爾托》由館方及芬蘭Alvar Aalto基金會共同策劃,集結手稿、建築模型、設計家具、歷史影像等,爬梳其設計哲學,同時聚焦他的與Aino(愛諾)及Elissa(艾莉莎)兩任建築師妻子的合作關係。展覽以「家」和「共創」為關鍵字,映現三人如何實現「創造即生活,生活即創造」的真諦,同時展現北歐文化對生活場域的深刻關注。本篇整理策展人Timo RiekkoMari Murtoniemi導覽亮點帶逛!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忠泰美術館推出Alvar Aalto大型回顧展《創造即生活──愛諾、艾莉莎與阿爾瓦.阿爾托》。(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創造即生活──愛諾、艾莉莎與阿爾瓦.阿爾托》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Alvar Aalto,北歐現代建築與設計的靈魂組合

Alvar Aalto不僅是這位建築巨擘的個人名號,它更代表一個橫跨半世紀,由AlvarAinoElissa三位建築師共同協作、實踐設計理想的代名詞1920年代起,AinoAlvar Aalto以夫妻身份共同發展設計事業,並創立知名家具品牌Artek,雋永風格至今仍受愛戴。1950年代起,Elissa深入參與事務所的核心工作,並在丈夫過世後接手主持事務所,同時參與Alvar Aalto基金會運作,延續其設計精神。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由左至右分別為Alvar Aalto、Aino Aalto及Elissa Aalto。(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3位建築師在不同時期接力合作,共同形塑出Alvar Aalto關心人、尊重自然、創造理想生活的人文建築風格Alvar早期作品以住宅為主,後逐步延伸至學生宿舍、圖書館、醫院、市政廳等公共建築。儘管客戶和業主來自不同生活背景,有富裕人家、也有勞工階級,但Alvar始終深信:即使每人手握的資源不同,人人都應有享受良好生活品質的平等權利。而其中實踐的關鍵為何?他們認為一是與自然的聯繫,二是富功能性、人人皆可負擔的家具(雖然Artek演變至今並非如此)。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身處1920年後芬蘭獨立建國時期,面對現代主義與全球化浪潮來襲,3位建築師選擇從自身文化出發,以建築回應時代與社會,體現民主精神與對生活品質的重視,成為北歐現代建築與設計美學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以下精選《創造即生活》10件展品,梳理Aalto三人組的設計思維: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尊重自然,孕育理想生活場域

芬蘭國土森林覆蓋率高,亦有「千湖之國」的名號,獨特的自然環境深深影響著當地居住文化。Aalto總是將自然元素融入建築,或讓建築在不破壞既有自然環境(如不伐木)的情況下發展,無論住宅或公共建築都是如此。

▍Aalto私宅

這次展出的兩座Aalto私宅皆反映這項特質,如Aino設計的「芙蘿拉夏日之家(Villa Flora)」,選用木材與自然植栽融入周邊環境;她與Alvar共同設計的「阿爾托之家(The Aalto House)」利用大面開窗連結客廳與花園,消弭室內外界線,將自然引入日常,整體空間亦採於木材等大量天然材質打造。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芙蘿拉夏日之家。(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阿爾托之家。(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阿爾托之家。(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夏日小屋

呼應芬蘭人夏日必到湖邊生活一段時日的習慣,展覽特別精選3位建築師各自為業主設計的「夏日湖邊小屋」,搭配AlvarAino一家在自家小屋共享天倫之樂的珍貴影像,體現芬蘭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模式——即使沒有自來水、電力等現代設施,仍要空出時間前往,親近自然,把握短暫而珍貴的夏日。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芬蘭廳

公共建築方面,策展人Timo Riekko提到自己尤其傾心「芬蘭廳(Finlandia Hall)」的設計。芬蘭廳是赫爾辛基標誌性的音樂表演場地,1971年落成,是Alvar生涯晚期的重要代表作。Timo提到,建築部分外牆呈現不規則波浪形,並非單純的造型設計,而是Alvar當初不想砍伐基地旁的樹木,而讓建築邊緣繞著樹木建造。時隔數十年,有些樹木終究因年老而必須被砍伐,但Alvar當時尊重自然的精神仍留存至今,那片彎折的牆面就是雋永的印證。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芬蘭廳。(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芬蘭廳。(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關懷人與城市,打造回應身心需求的公共建築

芬蘭「全球最幸福國家」的名號,大家應該不陌生,這個北歐國家對平等、人文關懷、社會福祉的重視,早在20世紀初便可見端倪,Alvar的設計也體現了這些特質,這也讓他的作品被形容為「人性化建築」,其不僅關於對自然與人的關照,也關乎從建築使用者需求出發的設計。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塞于奈察洛市政廳

在眾多公共建築作品中,策展人Mari Murtoniemi特別選了「塞于奈察洛市政廳(Säynätsalo Town Hall)」說明。這是位於芬蘭西部一座工業城鎮的公共建築群,業主想將市政廳、行政機關、圖書館、商店、住宅、劇院等都涵蓋其中,規劃極具挑戰性。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塞于奈察洛市政廳。(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Alvar認為建築外觀應要能自行「表明身份」,因此他選擇用高低錯落的建築量體,形成一座如山丘般的小型「城中城」,每座建物外觀各有呼應其功能的特點。入口處是極具視覺份量感的方形建築,指引人們拾階而上,迎接一片綠意草地和水池,這裡的愜意氛圍不僅平衡了入口予人的莊重感,更為住戶提供休憩空間。此外,建築面向城市街道處設商店,開放性設計歡迎訪客;住宅隱於後方,確保住戶的隱私和安全;圖書館、劇院、行政機關等分佈於水池兩側;市政廳則位於建築群的最高點,直指此處為當地權力核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塞于奈察洛市政廳模型。(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塞于奈察洛市政廳。(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帕伊米奧療養院

位於芬蘭西南部一片松樹林中的「帕伊米奧療養院(Paimio Sanatorium)」,以有別於塞于奈察洛市政廳的手法體現建築「人性」,其整體設計從結核病患者角度出發,從照明、聲音、家具、室內設計,到對空氣品質的管控,全面打造能促進患者身心復原的療癒建築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帕伊米奧療養院。(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帕伊米奧療養院模型。(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維堡圖書館

位於俄羅斯的「維堡圖書館(Viipuri Library)」則以讀者的閱讀體驗為設計核心,特別設置57天窗,提供充足而不刺眼的照明,創造出明亮舒適的閱讀空間。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維堡圖書館。(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維堡圖書館模型。(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不只是建築:從材質到設計的細節實驗,創造生活意趣

Alvar將建築視為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不僅關注建築的形式,也著手根據空間格局設計最適配的家具,完整生活機能與品質;更透過材質與細節的實驗,賦予生活空間不同的質感與感知體驗。

這些實驗從「家」就開始,在AlvarElissa共同打造的「穆拉察洛實驗住宅(Muuratsalo Experimental House)」中,兩人將湖畔夏日住宅化作生活的實驗場,從庭院中多種磚塊的鋪排試驗,到親自設計通往島嶼的船隻設計等,處處體現「創造即生活」的理念。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穆拉察洛實驗住宅。(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穆拉察洛實驗住宅。(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穆拉察洛實驗住宅模型。(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公共建築的設計也不例外。二戰後芬蘭社會逐步復甦,人們的生活水準提升,對建築的選材也更為講究,這讓愛用木材的Alvar開始試驗其他材料的應用可能,比如他與陶瓷工廠合作開發「軸狀瓷磚」,賦予牆面更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芬蘭「塞伊奈約基市政廳(Seinäjoki Town Hall)」便大膽採用了這款瓷磚,打破傳統公共建築常用灰泥牆面的慣習;帶光澤的深藍色瓷磚外牆在陽光下如粼粼波光,成為這座建築的最大特色。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塞伊奈約基市政廳。(圖片提供:Alvar Aalto基金會)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Alvar Aalto與陶瓷工廠合作開發的「軸狀瓷磚」。(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你可能忽略的「門把」是展覽彩蛋

策展人Mari Murtoniemi也特別分享了展覽彩蛋:動線起點與終點透過兩款不同的「門把」相呼應,因Alvar認為門把就像是建築和訪客「打招呼」的方式——當我們踏進一座公共建築,唯一會觸碰的物件可能就是門把,因此對Alvar來說,門把從外觀到握感都非常重要。親臨展場,也不妨留意這兩款門把的設計巧思!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衛星展區將登場,串起「創造即生活」完整敘事

《創造即生活》串連雙展區呈現,除了本篇介紹的忠泰美術館主展區外,設於NOKE忠泰樂生活Uncanny的衛星展區將於10/4揭幕,內容聚焦於Aalto的家具設計和理念,與主展區3位建築師的生命歷程、建築及都市計畫作品等,構築完整敘事。

解析芬蘭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創造即生活──愛諾、艾莉莎與阿爾瓦.阿爾托》

展期|2025.08.16(六)-2026.01.25(日)

 

|La Vie美感俱樂部X忠泰美術館 導覽活動|從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揭開「人性化建築」設計之道

日期|2025.09.20(六)10:30~12:00

地點|忠泰美術館 一樓服務台(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活動全程免費,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報名請點此

 

【主展區】忠泰美術館

展期|2025.08.16(六)-2026.01.25(日)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50元/優待票10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衛星展區】NOKE忠泰樂生活 Uncanny

展期|2025.10.04(六)-11.30(日)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3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 11:0021:30、週五六 11:0022:00 

參觀資訊|免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