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沐 創作季節料理」無菜單餐廳!交織台灣四季風土與職人手藝

高雄「沐 創作季節料理」無菜單餐廳

座落高雄復橫一路、鄰近信義國小捷運站的「沐 創作季節料理」,可說是高雄fine dining經典選擇,主廚楊彥希早在十年前就返鄉開設無菜單餐廳,每季菜單皆融會多年來的行腳點滴,巧妙結合和食、中餐與西式烹調技法,兼容台菜、客家菜和原住民風味,透過料理交織台灣四季風土、職人手藝與精神。

外觀2
沐 創作季節料理

紮根高雄十年

高雄fine dining、無菜單料理餐廳市場,近兩三年間新秀輩出,而「沐 創作季節料理」主廚楊彥希可說是開路先鋒,帶領餐廳逐步從每日僅接單一桌的私廚,發展成融合台、日、西式廚技,且採全預約制的精緻餐廳。主廚十年前回高雄創業,以和食創作料理為開端,漸漸轉化為融合西餐烹調技法、在地特殊食材的無國界風格,揉合台菜、客家菜、原住民風味等台灣在地飲食元素,獻上最受台灣饕客青睞的味道。

店景1

店景2
沐 創作季節料理用餐空間

主廚周遊各地考察、尋覓新食材

關於「沐」,其實有兩個有趣的小故事,第一是主廚浪漫以妻子的英文名字「Moon」替餐廳命名;再來,主廚每年固定長達三個月的排休,其實是為了有充分時間出國考察、下鄉尋覓食材,足跡幾乎遍及台灣319個鄉鎮。

chef正面2
主廚楊彥希

近年,主廚尤其熱衷於花東原住民部落巡禮,期間挖掘不少特殊食材與香草,恰巧扣合他偏好使用新鮮草本植物強調菜香的烹調手法,不僅將大眾較為熟悉的馬告、刺蔥、荖葉入菜,更把黃荊、油芒、山當歸等人們相對陌生的食材帶入,為料理前、中、後韻譜出層次。

新鮮草本香料
主廚用以入菜的新鮮草本香料

比方說,鮮魚冷前菜就以季節生魚片為主角,並將黃荊的花泡在橄欖油裡萃取出香氣,再搭配鹹檸檬汁、味噌醬、海葡萄風味,創造出原味、和風與西餐並存的美味;事實上,黃荊在部落流傳的用法並非如此,早期原住民會將黃荊曬乾燒成灰,煮成鹼水拿來做鹼粽,而主廚在汲取原住民生活智慧的同時,也注入巧思翻轉食材表現手法。

冷前菜-生魚2
冷前菜——生魚/味噌奶油/海葡萄/黃荊/鹹檸檬

主菜肉排五選一,菜色刻意不做更動

「沐」在主餐呈現上有個特色,有別於以海鮮為主、每一個半月就更新的前菜,五種主菜刻意不做更動,背後原因是為了讓熟客心安,而提供饕客五選一的肉類分別是屏東神農鴨胸、屏東平埔黑豬里肌、紐西蘭小羔羊排、美國無骨牛小排,以及日本和牛;烹調手法上,主廚強調回歸肉類本質,因此不做熟成和舒肥,僅以極少量五香、橄欖油稍微醃過,採用最傳統的煎烤方式烹調,並堅持「八進八出」的煎烤與靜置,上桌前再以獨家燻料煙燻。值得一提的是,店內煙燻方式靈感來自日本高知名菜「鰹魚半敲燒」,其以稻草炙烤鰹魚增添風味,主廚則將稻草搭配花椒、八角、草果等漢方香料,用來燻製肉排。

主菜-鴨胸2
主菜自選,共有五種肉排供選擇,上圖左為鴨胸、右為牛小排

本季特色料理一次看!

01. 餐前小點

一邊以薄派皮堆疊三層成塔殼,裝盛以柚子、味噌拌醃的野生花蟹肉,並選用蘋果與拇指檸檬點綴;另一邊則用澎湖小卷搭配山羊乳酪,佐以添加檸檬皮的酪梨醬,這道菜因為香料與酪梨的組合,帶有墨西哥料理風味,但因小卷以蒜、南薑、檸汁、辣椒抓醃,又帶有東南亞菜色風格,形成一種微妙平衡。

開胃小點2品1
(左)花蟹/柚子胡椒/蘋果/拇指檸檬;(右)澎湖小卷/酪梨/山羊乳酪/墨西哥香料

02. 兩款海鮮冷前菜

冷前菜「生魚」將時令生魚片刷上鹹檸檬汁,佐醬則選用2種日本味噌與台南老字號味噌,並加入鮮奶油、昆布高湯熬製;最後,綴以黃荊以及有「綠色魚子醬」美稱的台東海葡萄,整體風味海味飽滿、甜韻豐沛。

冷前菜-生魚1
冷前菜——生魚/味噌奶油/海葡萄/黃荊/鹹檸檬

另一道「干貝」冷前菜則揉合切丁干貝、豆薯,還有混合野薑花油拌勻的水梨丁;上頭輕輕擺上魚子醬、蒔蘿末後,並在盤緣加上混合咖哩、鬱金香粉的百香果泡泡果汁,嚐來酸甜清爽,讓人聯想到台式風味的百香果刨冰。

冷前菜-干貝2
冷前菜——干貝/豆薯/水梨/魚子醬/百香果/鬱金香/蒔蘿/野薑花

03. 熱前菜援引台菜、粵菜與川菜味型與技法

熱前菜「鮮魚」選用當天進貨的季節鮮魚,簡單煎烤後炸油蔥、柴燒金針與假酸漿葉,創造火烤、草本香交織氣味;搭佐醬汁則取台菜「魷魚螺肉」意象,以魷魚、螺肉、蠔油等熬出鮮美海味,再加入青蒜油與蝦油添香。

熱前菜-鮮魚
熱前菜——魚/魷魚螺肉/蒜/蝦油/茶壽

特別的是,這款醬汁在攝氏75度時風味最佳,因此以「客家茶壽」保溫上桌,這是以稻草編織而成的圓形附蓋「茶窩」,外型類似燈籠或鳥籠,其內塞有棉花內襯、客家花布,是苗栗獅潭汶水地區流傳多年的客家傳統天然保溫瓶。

客家茶壽替醬汁保溫 (1)
客家茶壽

另一道熱前菜選用南非鮑,並以鹽、昆布、清酒浸泡,再加入辛香料滷製入味,最終上菜前煎烤烹調出香氣;襯底醬汁則以西西里燉菜加入韭菜花、豆豉、火腿高湯、XO醬混合,熬煮後打成泥,再點綴些許檸檬葉油、炸過後風乾的嫩荖葉絲,風味與口感層次都相當豐富。

熱前菜-鮑魚2
熱前菜——貽貝/南非鮑魚/xo醬/胡椒葉/蒼蠅頭

沐 創作季節料理 MU Seasonal Cuisine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復橫一路128號

電話|07-225-0525

營業時間|18:00~21:00,周一、二公休

資料、圖片|沐 創作季節料理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 X 秘製關東派醬汁 X 旬味料理呈獻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壽喜燒割烹 日山」插旗台北!傳承百年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東京人形町名店「壽喜燒割烹 日山(すき焼割烹日山)」以高品質和牛著稱,憑藉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和秘製關東派醬汁,在城中壽喜燒一級戰區圈下一席之地,連續十年摘下米其林一星,並獲日本權威美食網站「食べログ (tabelog)」評選為百大名店。

如今這家「東京預約困難店」不必飛出國就嚐得到!「壽喜燒割烹 日山」進駐台北新光三越A4,和牛及壽喜燒醬汁皆從日本空運來台,忠實呈現本店美味,另透過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厚蛋燒、刺身等豐富旬味料理,呈獻以壽喜燒為亮點的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日山壽喜燒」東京人形町本店。(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歷史「和牛鑑定專家」

1935年開業至今的「壽喜燒割烹 日山」, 主張「肉品即料理靈魂」。這份精神源於創辦人村上禎一的事業背景,他在肉類尚未普及的1910年代,便在廣島從事肉品批發和零售事業,並握有日本最大肉品市場「東京都中央卸売市場食肉市場」的拍賣資格執照,建構起從市場到餐桌的一條龍肉品供應鏈。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來,「日山畜產」所供應的和牛,全數由鑑定師(目利人)在拍賣市場整頭競標而來,這套傳承一世紀的「日山標準」不全聚焦於銘柄牛,而是由鑑定師「眼觀」和牛身形、油脂光澤,感受其油質滑順度、肉質彈力等「觸感」,得標後再送往日山自家工廠經熟成、修清、真空包裝等9道工序後,經空運直送到店。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除此之外,和牛在送到饕客餐桌之前,都經過鑑定師親自試吃,評估和牛各部位的赤身與脂肪比例、旨味釋放方式、脂肪融化的油香等等,以確保肉品品質,更將親測經驗編輯成《日山筆記》供公開查詢,不藏私與饕客們分享!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揭秘「日山壽喜燒」傳承百年的獨門風味!

在人形町尚未成為壽喜燒一條街之前,「壽喜燒割烹 日山」便憑藉「和牛專家」的特選肉品及獨家關東派醬汁闖出名號,更拿下米其林指南星級殊榮。如今插旗台灣,台北分店不僅忠實還原本店百年壽喜燒美味,更結合旬味料理,包含厚蛋燒、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刺身、季節甜品等,端出4款「壽喜燒割烹」套餐,定價落在1,9804,880元區間,以下奉上店中主打的「極上・日山」套餐風味筆記!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專為壽喜燒精選和牛3大部位

先切入正題看套餐最大亮點——「百年之味壽喜燒」,日山以3大堅持於台北再現東京本店原汁原味。首先是和牛定期從日本空運來台,並精選帶有油脂的肋眼、沙朗、上肩肉3大部位上桌,其中肋眼肉質細嫩,帶有赤身與霜降肉的多重風味;沙朗油花分布均勻如大理石花紋,肉質中帶霜降的甜;上肩肉則以薄片彰顯其濃厚風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秘製關東派醬汁、專人桌邊烹調

第二點堅持在於日山傳承百年的關東派壽喜燒醬汁,其甜度恬淡以凸顯和牛及食材原味;為還原本店風味,特別從日本空運來台。最後則是日山專為台北店策劃的體驗,為了精準控制壽喜燒上桌的時間和溫度,日山特別訂製鐵鑄鍋和壽喜燒推車,由專人於桌邊服務涮烤,過程必須恪守東京本店的火力、溫度和順序,相當講究。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旬味料理共織日式宴席,和牛握壽司、刺身等亮點菜色

接著看向旬味料理,「極上・日山」套餐以「精選旬三品」揭開序幕,磯煮鮑魚、山藥細麵、厚蛋燒都是由傳統日本料理轉譯而來,先以溫潤滋味暖胃,讓味蕾準備好迎接後續饗宴。「海之幸 刺身三味」則集結當季新鮮漁護,夏秋之交以黑鮪魚、鯛魚為主,帶來生食、熟成等多重美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山藥細麵/刺身三味。(圖片提供:左|Izzie Pang攝影/右|壽喜燒割烹 日山)

前菜另有多道融入和牛,作為和牛壽喜燒前的風味亮點。像是先付「炙燒和牛塔及真山葵」將和牛以丁狀、泥狀兩種狀態呈現,透過炙燒逼出和牛油脂香氣,拌入信州味噌賦味、點綴海膽堆疊鮮美滋味,再搭配酥炸米餅堆起豐富口感。另一道「和牛壽司」則選用舒肥紐約客部位、和牛絞肉等,藉橙醋、松露與唐辛子辣醬賦味,一盤集結多種和牛吃法。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壽喜燒割烹 日山」台北店

地址|新光三越A4 4樓(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94樓)

營業時間|午餐 11:3014:30/晚餐 18:0021:30

電話|(022758-6858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最年輕台灣茶「台東紅烏龍」三語線上生活誌開站! 聯名法朋、咖啡冠軍林東源新品限時登場

最年輕台灣茶「台東紅烏龍」三語線上生活誌開站! 聯名法朋、咖啡冠軍林東源新品限時登場

你知道台灣茶史上最年輕的新興茶種──「台東紅烏龍」嗎?自10月15日起,「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正式上線,以「單一茶款」為主題,並以中、英、日三語講述在地茶園故事,成為世界認識台灣茶的第一扇門。同時,首款台東紅烏龍氣泡飲同步登場,並與法朋、GABEE.聯名推出全新甜點與咖啡。

認識台東紅烏龍

2008年,紅烏龍誕生於台東。當時,茶改場東部分場為挽救日漸凋零的台東茶區,在茶改場、農會與當地茶農的集思廣益下,根據台東的風土條件,融合了烏龍茶的「萎凋」、「焙火」與紅茶的「揉捻」工藝,創新研發出「台東紅烏龍」新興茶款。

台東紅烏龍風味帶有烏龍茶的花果蜜香,以及紅茶的甘醇喉韻,一共有花香、蜜香、果香、焙香、木質香、奶香6大風味,味道多元討喜;球型茶葉也易於運輸保存,身為台灣茶中極具商業價值的新世代。

台東「允芳茶園」從蟬享茶到頂級精萃極品茶,走在研發尖端,並引領消費者以紅酒杯品茗。(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允芳茶園」從蟬享茶到頂級精萃極品茶,走在研發尖端,並引領消費者以紅酒杯品茗。(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精細得像在挑揀鑽石的挑茶作業,每「克拉」都要大小與色澤一致。(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精細得像在挑揀鑽石的挑茶作業,每「克拉」都要大小與色澤一致。(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2022年起,臺東縣政府以「台東紅烏龍」為城市品牌展開一系列國際行銷活動,從「東京食品展」、義大利「茶香威尼斯」活動、東京「現代臺灣茶精選」展會、到紐約「夏季美食展」(Summer Fancy Food Show)。2024年,台東紅烏龍茶園面積已從原有的100公頃增加至200公頃,年產值逼近新臺幣5億元,年輕世代返鄉製茶,帶入新思維,不僅開展出獨特「茶旅體驗」,也開發出紅烏龍爆米花、乖乖、兒茶素等新商品,使台東紅烏龍化身潮流伴手禮。

「君玉茶園」取山裡的第一道水源灌溉茶園,製茶過程中人正與茶以布巾激烈拉扯、戰鬥著;「林旺製茶廠」(右)從熱愛植物與土地而開始植茶,堅持人工除草、友善種植,並保留了在台東少見的日光萎凋工法。(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君玉茶園」取山裡的第一道水源灌溉茶園,製茶過程中人正與茶以布巾激烈拉扯、戰鬥著;「林旺製茶廠」(右)從熱愛植物與土地而開始植茶,堅持人工除草、友善種植,並保留了在台東少見的日光萎凋工法。(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今年4月起,縣府進一步推動「風土十力 台東紅烏龍培力計畫」,攜手台東10大茶農品牌分別與香氣、咖啡、甜點等6大領域的創作者合作,展現紅烏龍的百搭特性。

例如擁有多個茶樹品種的「碧蘿園茗茶坊」,與以原住民小米酒與日本清酒工藝見長的「望山穗」,合作推出紅烏龍小米氣泡酒,採取低溫萃取與蒸餾的雙工藝設計,保留紅烏龍的細膩花果香與蜜甜韻;自60年代起帶動台東茶產業發展、台東第一家登記有案的製茶工廠「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則與「星忱甜點」主廚陳星緯,以街頭巷尾熟悉的飲料店為靈感,開發紅烏龍奶蓋冰淇淋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10/15開站上線

即日起,以「單一茶款」為主題打造的「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正式上線,以中、英、日三語並行,講述在地茶園故事,成為世界認識台灣茶的第一扇門。

網站首頁。(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網站首頁。(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網站以「來自花東縱谷的純淨風土──新世代的台灣茶」破題,解析紅烏龍從沒落到重生的歷程,並放大講述台灣茶的風土特色。透過活潑的編輯手法,頁面結合動畫效果,展示從茶菁到茶湯的7大製茶技藝,清楚解釋紅烏龍誕生的每個步驟。

製茶介紹頁面。(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製茶介紹頁面。(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總編輯與策展人馮忠恬表示:「紅烏龍彷彿天生具有國際感,可以輕易引發外國人共鳴。即使完全不認識它,第一時間都會被紅烏龍那狀似紅茶的茶湯、又似烏龍茶的球型外觀,以及類似咖啡的焙火香氣所吸引。」

為清楚展現紅烏龍的風味魅力,網站也特別把味道視覺化,使用柴火、木頭、蜂蜜、牛奶、鳳梨、白花等元素,拆解紅烏龍的6大風味,使國內外讀者能夠具象理解台東紅烏龍的特色與魅力。這份獻給世界的線上誌,是茶的介紹,更是台灣茶走向國際的敘事入口。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馮忠恬指出,「一個產區要成功,必須具備開闊性,正如抹茶能從高價茶延伸到冰淇淋,紅烏龍也要在大眾日常中展現價值,才能走向國際。」當全球都在談IP經濟,台東紅烏龍正以茶為媒介,開啟台灣與世界對話的新可能。

3款開站聯名商品一次看,即日起~11/15期間限定!

歡慶網站開站,「風土十力 台東紅烏龍培力計畫」推出3款最新商品,讓台東紅烏龍的滋味拓展出更多輕快的體驗管道。首先是全台首款可常溫保存18個月的「台東紅烏龍氣泡飲」,顛覆市售氣泡飲多以香料與糖調味的印象,選用自然農法台東紅烏龍茶葉、水與二氧化碳製成,以天然萃取技術,保留原茶的蜜韻與花香,重新定義對罐裝飲料的想像。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特邀法朋烘焙甜點坊主廚李依錫推出的「台東紅烏龍蜂蜜燒餅」禮盒,靈感來自60、70年代,台灣街頭巷尾小吃攤瀰漫著的甜燒餅,揉和了台東自然農法紅烏龍茶,以及頂級紅柴蜜,將台灣甜美濃縮入餅,從山林走進都市。

咖啡大師冠軍GABEE.創辦人林東源,則開發全新萃取技法詮釋的「台東紅烏龍茶咖啡」,先沖泡紅烏龍30秒,再以茶湯悶蒸咖啡粉,再將茶葉與咖啡共同萃取,第一次注水萃取咖啡前段花香與明亮酸質風味,第二次注水讓紅烏龍風味綻放,順勢銜接尾韻,使「茶咖」風味更加雋永綿長。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資料提供|臺東縣政府、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