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journey創作怎麼玩?專家揭密關鍵字技巧、AI繪圖工具的限制與發展潛力

Midjouney_AI繪圖_01

輸入「/imagine」和關鍵字, 一分鐘就能生成4 張圖,操作如此簡單的Midjouney, 甚至讓財經權威《經濟學人》在6 月都用它做封面。但台灣人為何特別瘋狂,甚至擁有全球最大的Facebook 社團?社群創始人林思翰與Vogue 藝術總監周青永,為你揭密Midjourney 這項AI 新繪圖工具狂潮。

AI技術早已不是新聞,尤其在2021年NFT熱潮下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更多進入大眾視野。投入這些大多需要coding基礎,但近期卻出現零基礎都能上手的AI繪圖工具。這也是Midjourney在今年5月推出beta版、開放公眾使用後,旋即引發全球關注的原因,《經濟學人》6月的「AI新境界」(AI's New Frontier)主題報導甚至直接用Midjourney製作封面。然而台灣人特別瘋狂,瞬間湧入一度癱瘓Midjourney伺服器,這源自5月20日Midjourney AI台灣社群創始人林思翰在Facebook如病毒擴散般的一篇貼文,「原本成立社團的初衷單純是大家聊天、交換邀請碼,沒想到變那麼大,連官方都嚇到說—你的社群比我們當時Discord上的人還要多。」100人成長為2萬多人全球最大的Midjourney社團,他訝異也開玩笑說台灣人「跟風」特別厲害。而帶領Vogue團隊賣出全球首個NFT封面的周青永,對新技術的關注也不落人後,認為台灣社群對科技的態度很開放,這或許是出自大眾對創作的嚮往。

Midjouney_AI繪圖_05
周青永為設計友人演算的未來感建築影像。

Q:Midjourney是兩位首次運用的AI繪圖工具?

周青永:我算是首次使用。印象中AI繪圖被廣泛注意首先是2016年淘寶雙11購物節時,號稱AI設計平台「魯班」做了1.7億個Banner,當下半信半疑,之後就沒有新報導曝光。2020年在臺北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的活動中,曾看過叁式的藝術總監何庭安分享機器學習成果,我再次注意到AI,隔年2021年就是大家熟知的NFT浪潮,Art Blocks平台為首的生成藝術作品受到關注,台灣也出現許多演算藝術家。直到Midjourney,我看見林思翰分享的文章,覺得進入門檻較低,不需要特別去懂coding,就想說來試試看。 

Midjouney_AI繪圖_07
周青永的〈未來奧運會〉。

林思翰:之前最受關注的是Google跟NVIDIA,可是他們只展示挑過的成果圖,我對沒有真正釋出應用的工具都是保持觀望態度,軟體的實力要使用才知道。我有用過Disco Diffusion,算是容易上手但還是要一點coding基礎,而且成果只限定幾款繪圖濾鏡,還達不到我的要求。Google的Imagen超級難申請,DALL·E 2 AI我排了好幾個月都還沒排到,像Midjourney釋出給大眾使用,我才真正感受到其威力。

Midjouney_AI繪圖_09
林思翰〈史前高等文明〉。

Q:為什麼Midjourney能真正地引起大眾迴響?為何它讓那麼多人驚艷到?

林思翰:Midjourney引起社群迴響的最大關鍵在於簡單、幾乎零門檻,輸入關鍵字就能製圖,而且風格很廣、常常難以分辨是AI畫的,這讓人很興奮也很恐懼。社群、公開的性質讓Midjourney進步快速,新手不用埋頭自己算,可以(在Discord上)參考別人的算圖結果並複製關鍵字去改,大家可以不斷交流、研究如何優化關鍵字。而官方有投票機制每週判斷使用者喜歡哪些圖,以此更新演算法,可看作是大家日以繼夜努力優化出來的成果。

Midjouney_AI繪圖_10
Discord的操作介面,周青永嘗試運算符合時尚審美的作品。

周青永:用中國流行語來講就是「簡單粗暴」。你只要輸入關鍵字,就能快速模仿一些大家熟知的藝術風格,蠻震撼的。我覺得台灣人對創作有一種嚮往,很多人可能沒有創作技能,但這種工具可以幫助他們快速實現對創作的憧憬。

Midjouney_AI繪圖_04
林思翰〈不能共存的節日〉。

Q:現在最流行輸入哪些關鍵字?AI與人腦的邏輯畢竟不同,有什麼技巧能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結果? 

林思翰:我什麼都算,覺得沒有一定好用的關鍵字,例如繪畫風格的圖輸入artstation可以幫助很多,但下在攝影風格上就很怪。如果只打廣義的形容詞像是beautiful,Midjourney會沒辦法定義精準,最好要指定藝術家、設計師等名稱,這非常考驗背景知識。台灣社群超愛新海誠、吉卜力兩個關鍵字,我想是因為風格強烈到難以忽視,例如同時輸入新海誠與多個藝術家,整張圖幾乎只顯現新海誠風格。不是說一些歐美藝術家不紅,我有嘗試輸入過,全部混在一起時反倒辨識度不高。

Midjouney_AI繪圖_02
林思翰讓Midjourney在台灣爆紅的十二生肖創作。

周青永:我一開始也想到新海誠,台灣偏愛唯美、夢境一般的風格,國外則不太避諱算強烈詭異的東西,但最近他們開始搭配FaceApp後製出穩定的人臉成果,唯美風格也逐漸增加,但我不偏好這種作法,這對優化Midjourney本身的機器學習沒幫助。我想演算出貼近攝影師拍出的人像,上傳過參考圖片看能不能縮短運算時間,但經常失敗,最後還是全憑調整關鍵字的內容與排序。算人臉用stunning或beautiful較容易得到美觀的成果,而輸入攝影師的名稱,其風格會對人臉有很大影響。跟AI溝通的邏輯很重要,想算出東亞臉孔,對AI來說亞裔範圍廣泛到中東、印度一帶,那就要縮小範圍,有人同時用日台韓三國作為關鍵字,我也嘗試把單眼皮加進去(有點刻板印象),會比較接近想像的東亞面孔。

Midjouney_AI繪圖_08
周青永發現人臉在畫面中比例越小,越難控制並克服恐怖谷效應,因此成功的人像作品大多以肖像為主體。

Q:像Midjourney這樣的工具,對產業有怎樣的衝擊?現階段的限制又是什麼? 

林思翰:目前與直接使用之間還有一段距離,但就創意廣告產業來說,確實是可以加速提案、找參考資料或繪製概念圖等流程。我想音樂工作者能利用平常累積的文字素材輔助繪製概念宣傳圖,插畫師、概念設計師這類具創作能力的人也能利用AI繪圖成果稍加修改,像角色插畫師就能生成背景節省不少時間。Midjourney的限制也很明顯,人與動物算是它的致命傷。再來是它只擅長畫複雜的東西,不適合算極簡風格,你可以想像它是拼圖的概念,叫它單純演算一個正圓、字母或漂亮漸層它做不到。取樣的資料庫也是個問題,像Artstation等都是國外素材庫,要找到亞洲或在地素材本身就很困難。現在解析度也有限制,但官方暫時沒必要開發這部分,產生更多細節破綻算再大也沒意義,反而優化演算法讓人臉不要歪掉比較重要。 

Midjouney_AI繪圖_11
周青永發現人臉在畫面中比例越小,越難控制並克服恐怖谷效應,因此成功的人像作品大多以肖像為主體。

周青永:做人臉確實會有這樣的狀況,解析度的確是下個階段才需面對的問題。有一件事很有趣,Midjourney會在演算加入一些變數條件,這是種可能性但有時輸出會不穩定,我之前嘗試了1,000多個結果後終於有滿意的成果,再算一次全部歪掉,瞬間懷疑人生。時尚產業面向很廣,目前還不到衝擊的程度。這在服裝設計師產出collection概念、我們用mood board跟攝影師溝通風格時或許有幫助,但Midjourney繪圖都有某種風格筆觸,還沒辦法擬真到攝影拍出的味道,除非想演算像德國新銳攝影師Elizaveta Porodina幫Zendaya拍Vogue Italia封面這種強烈藝術風格。此外我們經常需要拍時尚單品,但Midjourney無法精確還原某一單品,只能模仿大致風格,應用上就有困難。補充一下,我覺得社群小編礙於版權與預算時,可以善用這種工具。 

Q:最後,我們想問:AI繪圖工具會取代人嗎?AI生成的作品能算是個人原創的作品嗎?

周青永:我認為它還是停留在工具的概念上,現階段還不能取代人,前一陣子不是有報導爆出研究員聲稱Google的LaMDA擁有自我意識?現在AI能夠提供回饋式的結果,但不會主動溝通或給予意見,還沒辦法達到互相理解,但AI繪圖可能會是下一代的主流創作工具。至於原創問題,我認為爭議在Midjourney模仿其他作品風格去製圖,可是人在創作過程中也無法避免參考到他人,我想若運用算圖將這些風格內化並表達出概念,就不只是仿作。致敬跟抄襲的界線永遠受熱議,我們也沒有一條準則說作品裡有幾成原創性才能稱為你的作品。 

Midjouney_AI繪圖_06
林思翰〈蔘命之樹〉。

林思翰:我覺得不用太擔心,工業時代到現在人也沒被取代,未來對創意工作者的競爭力要求可能更高,但相信會找到新出路。像我作為導演控管品質不一定需要動手去做,大家還是會認為那些是我的作品,這跟AI繪圖很像,成果取決你的溝通、創意產出及後製調整能力。針對原創性問題,社團中有個律師分享法律上只保障人類創作的智慧財產權,國外就有案例以AI繪圖申請沒通過。法律之外的道德爭辯又見仁見智,但我們社團投票中有個共識,只要有對圖加工,不論比例多少都能聲稱有創作成分,邏輯在於你有無付出勞力,不能單純複製他人的關鍵字算圖就好。我自己在製圖後一定會有很大程度的修改,盡量讓人看出有調整過。

Midjouney_AI繪圖_03
周青永最近以宇宙終結為概念的演算新嘗試。

Hans Lin 林思翰

谷汩文化 Group.G 導演,從事廣告動畫設計工作多年,為ASUS、Acer、Samsung、Nespresso、Porsche、BVLGARI等客戶服務,曾受邀到Adobe與Apple擔任講師。

Jeter Chou 周青永

Vogue Taiwan藝術總監,擁有逾20年跨領域設計經驗,以臺北時裝週Fashion Gamer沉浸式AR街區體驗獲數位奇點獎肯定。身兼Condé Nast Taiwan數位產品設計主管,團隊曾於單季連續獲5項CSSDA S.Kudos,創下當時國內最多得獎紀錄,目前亦擔任CSSDA常駐評審。全球Vogue市場首個成功售出的NFT封面專案領導者與發起人。

文|吳哲夫

圖片提供|周青永、林思翰

一起透過La Vie 2022/8月號《職人與他的工具》,一窺工具與技術、人們之間的共創關係!

延伸閱讀

RECOMMEND

Birdy Nio 捕捉創意吉光片羽,輸出自由奔放的奇幻冒險

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曾說:「沒有相機就無法成為旅行。」的確,攝影可以為旅行紀錄許多走過會忘記,或是不曾發現的小細節,能夠將陌生的遠方,留下與人事物的美麗相遇,這也是導演Birdy Nio的旅行鏡像。

旅行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充滿未知,對喜歡冒險、挑戰,隨時隨地就踏上旅行的 MV 導演 Birdy Nio 邱柏昶來說,旅行攝影就像是與自己創作共處的一種美麗方式。

SONY

頂著一頭黑人辮,皮膚曬得黝黑的 Birdy Nio,是台灣備受矚目的 MV 導演,更曾為孫燕姿、鄧紫棋、徐佳瑩等多位藝人掌鏡拍 MV。熱愛跳舞的他,最初只是單純想拿相機紀錄自己的跳舞動作,卻越拍越有意思,一些藝術圈的朋友看到,就建議 Birdy Nio,不要老是拍自己,可以幫忙拍一些舞蹈團體當作品,豈料竟越拍越大,到最後還跨足了廣告及 MV,成為擁有獨特視角和創意的導演。

超進化功能讓創作變成會上癮的成就感

回憶自己剛接觸影像時的青澀年少,因為大學生沒錢拍片、租燈光,為解決光的問題,初期是在路上,找招牌很亮的地方,或借用路燈的光來拍,當時 Sony 推出有夜拍功能的相機,正好符合 Birdy Nio 想要高感光度的需求,自此之後,他就成為 Sony 的鐵粉。Birdy Nio 笑說,「我一轉到 Sony 就沒換過,因為它的更新率非常高,不是機身更新,就是鏡頭更新,每一兩年就會有新的驚喜,加上 Sony AI 追焦、感光度提升抑或手持穩定感等功能一直進化升級,越做越強,到現在不論生活或工作都已經離不開 Sony。」

SONY

Birdy Nio 舉例,過去拍影片是需要手動對焦,遠近要邊看邊拍,有時候光圈開到 1.21.8 時,很難去對需要移動的畫面,「Sony 新出的 α7C II 已經進化到,AI 智慧對焦功能可以幫忙分辨物品位置前後,對焦速度還能調整,甚至還有一鍵切換攝影和錄影功能,是紀錄生活的強大幫手。」

再怎麼熱愛攝影,當喜好變成了工作,久了也是容易疲乏,Birdy Nio 坦言,影像創作的魅力在於成就感,或許壓力值令人一度想要放棄,但成就感就像毒藥,會驅使 Birdy Nio 一直前進,「有點像是我已經拍到不知道為什麼要拍的時候,突然發現先前隨性創作的作品,入圍某一個影展或獎項,此時就會覺得,原來創作是會被大家看見的。」

SONY

匯聚移動優勢相機就是生活中最佳旅伴

旅行佔據 Birdy Nio 人生大部分的時間,更是他工作壓力的解套,透過旅行,就像是為自己重新設定,找回還是熱愛攝影的那個自己。當攝影變成一種移動藝術,α7C II 的機動性和輕巧便利好設定,即成為他口中的最佳旅行夥伴,原因在於,相較大都會,他更愛深入帶有探險性質的偏鄉或國度。Birdy Nio 分享,自己偏好的旅行方式,是搭當地 taxi 包車,在 google map 設幾個點,窗戶搖下來開始拍照,通常就是一台相機,配一個 70-200mm 鏡頭。

SONY

由於 α7C II 有強大自動對焦,還有高速連拍,即便快速經過,一定都會拍到幾張有中,「這也是我認識一個地方最快的一種方式,假若走到一些看似電影場景的地方,我就會使用風格外觀的FL模式,讓對比度變高,視覺會變得更立體,能加強地方的氛圍;如果跟好朋友或可愛女生妹子旅行,就會使用 SH IN 模式,讓視覺柔和。」省去後期調色的繁瑣,畫面可以直出上傳。

或許人生就是場無止盡的追尋,因為 α7C II 的翻轉螢幕跟機身重量更利於自拍,這次 Birdy Nio 和朋友一路往南的 VanLife 行動房車旅行,就帶上 α7C II,紀錄自己與朋友走入大山大海的手碟專輯錄製,也滿載他與朋友的許多互動。他笑說,α7C II 輕巧體積小,很適合架在奇怪的地方進行影像創作,像是塞在書跟書之間,也能拿來綁空拍機,變化出別具巧思的視角,「我要錄音,還要拍攝,實在沒空調設定,α7C II 既可錄影,拿起來還能馬上拍照,機動性很高。」

他分享,這趟和三四個音樂人一起出門,玩得瘋狂,也喝得很醉,即便如此,當他拿出 α7C II 拍攝時,也不用擔心對焦,而且拍出來的影片效果特別好,忠實紀錄與朋友的完美日常生活感;一如影片最後,回到工作室演奏的畫面,讓日常是生活裡簡單卻不想忘記的片刻。Birdy Nio α7C II 不留遺憾地往前熱血,在世界各角落留下歡樂的時光印記。

SONY

了解更多 ILCE-7CM2 https://go.sony.tw/8bme6n56

撰文 | Iain   攝影 | 李明宜

讓攝影就像是翻開青春手札,把日常變成最美好的禮物

攝影不只是按下快門,畫面背後的故事,才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景象。擅長拍攝日系風格的攝影師叮咚,其攝影作品有一種清爽香甜,有時是家人的真摯笑容,有時是生活的醍醐味,就好像回望青春的手札,把那些平凡不過的日常,變成咀嚼有味的甘美滋味。

為什麼日系風格攝影如此受歡迎?原因或許在於當雙眼看著作品,就能產生一種平和療癒的感覺,如同叮咚接觸攝影的起源,是為了紀錄從戀人眼中看到的溫暖笑容。

SONY

為紀錄可愛女兒引發的攝影創作

從拿起底片相機為前妻棋子拍下第一張照片開始,方框裡投射出的影像就是愛的模樣,一連拍了十年,在前妻的鼓舞下,叮咚辭掉工作進入婚紗業累積經驗值,後來轉進商業,接觸導演,像全聯經濟美學就是叮咚的作品之一。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棋子因病離世,一度無法拿起相機的叮咚,最後領悟到越是難過就越需要練就創造美好的逆轉能力,其實攝影不也是自我認識和療癒的歷程?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與活在當下產生深刻連結,現在的叮咚,有了深愛的太太和女兒,攝影多出了一層新的含義,叮咚語帶笑意的說,「爸爸這個角色觸發我一些創作能力,從拍照片變成拍影片,我花了半年自學,想要記錄她每一個可愛動作。」

SONY

綜觀叮咚的 IG 影像,很多作品都是生活時偶然拍到的,他表示拍家人不比商業攝影好像投指定球,要投得漂亮及自然,家裡的場景都是轉瞬即逝,任何動作都無法被限定該怎麼發生。因此輕巧絕對是挑相機的首選,最令他訝異的是 α7C II 既是全片幅,又能維持機身的輕巧靈活特質,「我比較一輪下來,機身小,可能很多家都能做到,可是鏡頭要小又要選擇多,可能就只剩 Sony 而已。特別是錄影的規格,不若一般麥克風還要多接一條線,有時候在帶小孩時,要拍照又要追焦,輕便就會讓人感到非常重要。」

SONY

用愛的視角反映生活清澈美感

笑說以前都是在拍樂團、音樂祭的叮咚,自從有了女兒小實後,場景就變成了在家煮飯的身影、逛選物店、菜市場的風景,以及和女兒散步的模樣,邊走邊拍,挖掘柔軟的日常美好。如今已有多台 Sony 相機的叮咚,大部分都在找尋新的手感,是挑戰 Sony 也在挑戰自己,他提到 α7C II 的風格外觀,最推 FL 模式,就很像日本《nice things. 生活風格情報誌》裡的照片,透過沉穩色彩,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天空和綠色色調,創造帶復古感如膠片般影像。另外像是 S-Cinetone 可以讓顏色會退飽和,膚色也會變漂亮,可以在後期時,能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為鏡頭捕捉的每個瞬間,增添多樣化的場域情境。

SONY

每個人看世界的眼光都是獨特的,近期叮咚也用 α7C II 拍攝好笑的家庭日常影片,他表示,攝影最大的魅力,就是生命的歷程你可能會忘記,但照片及影像卻能保留曾經消逝的時空及回憶,讓情感與記憶依舊鮮活如新,那就是一份最棒的禮物。

SONY

了解更多 ILCE-7CM2 https://go.sony.tw/nnlo5ie5

撰文 | Iain   攝影 | 李明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