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進駐信義商圈!永續門市空間、獨家大型植栽及飯糰套餐等亮點一次看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01

近年積極於全國展店的MUJI無印良品,在2023年初夏之際,於人潮熱絡的台北信義區帶來全新「松高旗艦店」,將以更多主題情境式陳設,呈現品牌最完整的服務面貌,並首度推出大型植栽與窗簾販售、飯糰輕食套餐以及獨立企劃展區等獨家規劃,試圖為人們帶來不同以往的消費體驗。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02
無印良品全新「松高旗艦店」。(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從旗艦店空間看見永續實踐

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位於微風松高百貨1、2樓,佔地共710坪,為響應永續的核心精神,門市裝潢特意選用多項環保建材,例如,部分商品陳列區採用回收材製成的水磨石地板,製作過程既不需熱能、亦不需化學燃料和合成樹脂,有助於減少對環境帶來的負擔;牆面則有以水庫淤泥製作的「樂土」及國產間伐材再生的「木絲水泥板」。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03
松高旗艦店中採用多種友善環境的環保建材。(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04
門市中規劃有3,500冊左右的選書。(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而餐飲服務區的餐桌板,則與林務局合作,使用大雪山上的「枯危木」,以不砍伐新木材為宗旨,珍惜每一分自然資源;此外,門市內四處可見的紅色花磚元素,亦彰顯著台灣在地之美。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05
餐飲服務區的餐桌板使用大雪山上的「枯危木」製成。(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06
紅磚元素反映台灣在地之美。(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松高旗艦店服務、產品亮點統整

在偌大的門市中,有哪些是不可錯過的亮點呢?以下將從生活家飾、美食及創新服務等三大類別,為各位帶來統整: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07
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提供更豐富的情境式陳列,完整演示產品的使用樣貌。(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08
以索拉草製成的「索拉花」可作為擴香材質使用,目前僅於松高旗艦店獨家販售。(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生活家飾類 

 MUJI GREEN首度推出大型植栽、乾燥花

有感於近年台灣對植感居家生活的追求和喜愛,松高旗艦店「MUJI GREEN」除了常態販售的小型植栽外,更與在地園藝廠商合作,首度推出中大型落地植栽,並販售各式種子、盆器與園藝器具。此外,現場也將同步販售數款乾燥花,不論是贈禮或妝點空間,都將有更多元的選擇。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09
MUJI GREEN首度推出落地的中大型植栽與乾燥花。(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同時,無印良品亦透過「台灣企劃開發」打造一款「園藝用圍籬立架組」,其乃針對台灣有限的居家空間設計,讓人們可善用垂直空間創造屬於自己的小花園,感受四季風景的更迭。該商品僅於松高旗艦店限量販售。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0
圖中白色的支架即為「園藝用圍籬立架組」,售價4,590元。(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獨家引進日本窗簾販售服務

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為全台首間引進日本窗簾販售服務的門市,目前共有5款樣式,分別為「棉水洗無褶窗簾」、「棉水洗平織無褶窗簾」、「麻平織無褶窗簾」、「聚酯纖維薄紗無褶窗簾」與「棉薄紗無褶窗簾」;色系則以原色、米、灰、藍、棕等沉穩簡約的單色系為主,顧客可依據居家風格、透光性及安裝條件挑選喜愛的款式。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1
松高旗艦店首度引入窗簾選購服務。(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餐飲食農類 

 飯糰茶泡飯套餐、麵包西點及外帶日式點心

座落餐飲一級戰區,周圍不乏種類豐富的各國美食,無印良品決定在花團錦簇之中,開闢一處清幽的園地——獨家供應口味輕爽的「飯糰套餐」、「飯糰茶泡飯套餐」、各式酒精/無酒精飲品、特製霜淇淋、選用台灣在地食材特製的「金棗大福」和「桂圓黑糖大福」,以及展現台日文化交融的「苗栗桔醬丸子」。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2
「飯糰套餐」、「飯糰茶泡飯套餐」提供無負擔的飲食體驗。(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3
甜點則包含「金棗大福」、「桂圓黑糖大福」、「苗栗桔醬丸子」及各式飲品。(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4
旗艦店中也供應方便外帶的麵包西點。(攝影:Carol Chien)

 良品市場「台東晚崙西亞橙系列產品」

於松高旗艦店中,有著近40坪的食品區,除各式生鮮、進口點心及在地開發的零食飲品外,「良品市場」更與臺東縣政府及東河鄉公所合作,嚴選臺東栽種之晚崙西亞橙,遵循「全果使用零浪費」的理念,研發一系列食農產品:「晚崙西亞橙果醬」、「晚崙西亞橙紅烏龍餅乾」、「晚崙西亞橙香草茶」、「晚崙西亞橙紅烏龍」、「晚崙西亞橙掛耳咖啡」、「晚崙西亞橙啤酒」及「乾燥晚崙西亞橙片」。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5
良品市場一隅。(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6
晚崙西亞橙系列產品。(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7
晚崙西亞橙不論是甜度、酸度或香氣,皆比一般柑橘類香濃,且因產量稀少,相關產品目前僅於松高旗艦店販售。(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創新服務類 

 PROJECT HOPE讓織品重獲新生

面對過季寢織的報廢問題,無印良品提出新解方「PROJECT HOPE」,特與家扶基金會合作,將廢棄的織品布料透過家扶夥伴的手作,再製為可用物件,首批推出「再生布製購物袋」系列,售價99-229元,提倡顧客廣泛運用於日常中,減少一次性包裝袋的消耗。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8
「PROJECT HOPE」與家扶基金會合作,將即將報廢的織品重製為可重複利用的商品。(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刺繡客製再進化

雖然刺繡服務已不是新鮮事,但於松高旗艦店中,除了選擇既有的圖案樣板,更可於平板現場繪製喜愛的圖樣,並輸出至選擇的布件上,成為屬於自己的專屬刺繡。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19
松高旗艦店刺繡工房提供更進化的客製服務。(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20
顧客可現場繪製喜愛的圖樣,並輸出至選擇的布件上。(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REFUTURE》獨立企劃展區|2023/5/31-8/3

想要更深入了解無印良品於永續議題的理念細節嗎?於旗艦店一樓的多元活動場域「Open MUJI」,首檔呈現《RE/FUTURE》展,陳列無印良品現正回收與再生的各類物件,包含玻璃、塑膠、廢輪胎、丹寧褲、植林木及物流紙箱,展覽時間自5/31-8/3。未來該空間也將活用於各式藝文活動,持續探索交流可能。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21
位於1F的「Open MUJI」空間首檔推出《RE/FUTURE》展。(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Re Park循環站

「Re Park」為一回收再利用的平台,包含「丹寧衣物再生箱」、「玻璃再生箱」、「食物共享服務」與「保養瓶罐再生箱」,人們可投入自身符合條件的物件,再經由無印良品及各合作單位進行回收再運用,落實資源分配,造福更多有需要的對象。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22
透過「Re Park」平台,資源得以進行再製及再分配,降低潛在的浪費。(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生活選書、補水站、MUJI POCKET

除了上述琳瑯滿目的新穎服務,松高旗艦店亦設有近3,500冊的風格選書,期待拓展民眾對生活的想像;門市中亦設有兩處免費補水站,逛街之餘別忘補充水分;最後,也引進「MUJI POCKET」咖啡機,透過電子支付便能迅速享用一杯美味的咖啡飲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23
「MUJI POCKET」咖啡機。(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_24
松高旗艦店設有兩處補水站。(圖片提供:MUJI無印良品)


MUJI無印良品松高旗艦店|開幕限定優惠

✷ 5/31(三)-6/4(日)單筆消費滿3,000元,贈「北極熊攜帶式水壺350ml」一個。(恕不累贈,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 5/31(三)起,松高開幕獨家販售設計款黃麻購物袋(A6),一只69元。(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MUJI無印良品 松高旗艦店

地址|110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6號(微風松高1F-2F)

電話|02-2722-3351/02-2722-5851

圖、資料提供|MUJI無印良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設計翻轉地方,商圈美學再進化: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高雄旗山商圈新面貌亮相!

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之「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自去年開始將美學設計導入商圈發展,成功改造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孔廟商圈」,以及今年剛舉辦完台灣設計展的彰化「小西商圈」。除了商圈識別、指引的重塑,商圈改造也從空間擺設、商品陳列與包裝設計等全面向切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完整的商圈品牌。

今年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持續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形塑商圈品牌,創造地方經濟活力」為核心,透過設計導入,協助商圈轉型與美學升級。

2025年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及高雄旗山等四處商圈作為示範案例,從商圈品牌重塑到與地方空間美學,引導商圈與店家建立設計思維與經營能力,打造兼具深度與旅遊魅力的地方商圈新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位於高雄旗山商圈的老饕店家「101包子」,透過計畫輔導,統一品牌視覺,量身打造店面展示空間與服務動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祈願文化再詮釋,推動慢遊散策路線

以天燈聞名的平溪,透過符號重塑商圈品牌識別,於平溪火車站一帶起梳理老街立面、掛起寫著「平溪」商圈識別的燈籠,展現地方特色。現地採集的植物——大菁,是製作藍染的原料,設計團隊將藍染應用於商圈的公共空間傢俱設計,並透過微型策展、工作坊策劃,期待未來能透過共同維護街道的藍染家具凝聚社區意識。融入地方美學的同時,也讓平溪的藍染文化能被延續。希望帶給商圈的發展不只是原有天燈的延伸,更多是在地文化的挖掘,推動平溪獨有的深度旅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將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現地採集在地藍染原料應用於街道傢俱設計,增加遊客停留的休憩空間。(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時,編輯策劃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串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與在地日常,形塑可閱讀的地方風采。透過設計導入,讓平溪商圈在熟悉的旅遊印象中表達新意,開啟山城緩行新篇章。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平溪好評》地方刊物,串連老街周邊自然景觀與歷史軌跡,增添旅遊體驗層次。(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從品牌到場域,打造學區與商圈共構的生活街景

位於桃園中壢區的中原商圈,以校園與商圈共生為背景,聚焦「商學共融」的設計策略,改造商圈門面的停車場出入口立面,打造兼具動線導引的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強化旅客感受;並整合店家雨遮帆布與設計公共電箱設施色彩,將品牌視覺延伸至街道,使整體街區空間更具可識別性,傳達中原商圈學區共榮、生活共構的當代城市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建立區域品牌,延伸文化體驗觀光半徑

識別以旗山區域總體品牌為發展概念,取老街在地符號的紅磚與拱門為題材,將公共設施運用圓弧線條與沉穩色系,讓導引系統融入街景,也呼應旗山深厚的人文底蘊;並為延伸旅客於旗山區域遊憩時間,利用大溝頂空間打造「無人旅客中心」的導覽概念,以旗山老街為起點,導引旅客深入探索在地景點,延伸旅遊半徑,帶動人潮與商圈品味。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賦能組織經營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彰化小西商圈首年將布業與在地吉祥物「錢鼠」融入設計概念,第二年持續深化改造,於街區增加「金幣」元素,強化商圈入口與走逛點位串聯,營造獨特街區辨識度。針對商圈軟體經營與組織賦能部分,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輔導成員創設《小西有囍》商圈刊物,作為地方故事的平台與對外品牌傳播的重要工具。同時策劃主題式消費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推出限定商品,展現創新設計與地方風俗融合的魅力,其中更邀請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及精品甜點品牌法朋跨界合作,進一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實現商圈刊物自主編輯,成為地方文化記憶與商圈品牌傳播的新平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導入商圈店家!更新街區風貌外深入品牌經營

在平溪商圈,「平安嚴選」以在地農產與祈福傳統結合,打造具祝福意象的選物品牌;「美玉天燈製作所」延續手工製燈職人工藝,讓天燈文化成為富含儀式感的手作體驗;「六扇門」優化空間動線與商品陳列,營造自在品茗氛圍;「覓石底」整合品牌識別與門面設計,描繪地方特色;「碳場咖啡」保留洗選煤場結構語彙,成為旅人休憩新地標。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菁桐店家輔導:百年建築地標咖啡廳「碳場咖啡」的招牌及店內空間一隅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則以設計帶動商家店面改造,「枝仔冰城」以品牌統一視覺、重整動線聚焦冰品形象;「101手工包子」以木質與暖色營造品牌氛圍,梳理顧客動線;「鮮緹香蕉蛋捲」以裂葉造型與亮色設計體現品牌活力;「迷路麋鹿糖藝舖」融合糖藝工法與琥珀色調,呈現甜而不膩的手作質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串連地方商圈與日常生活的風景

隨著設計導入商圈,商圈不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連結人文底蘊、生活與城市精神的公共平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持續攜手,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期望透過設計與組織賦能,打造更多具品牌識別、觀光體驗與永續經營力的地方典範,讓臺灣商圈能展現自我特色,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景點。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2025高雄設計節「高潮指南」駁二登場!7大展區、60位創作者,帶你從不同視角認識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雙年度盛事「高雄設計節」,於10月2日至11月2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P2倉庫隆重登場。本次展覽邀請高雄生長的旅日設計師林唯哲擔任總策展,以「高潮指南:你的主張 What is your voice」為題,顛覆傳統的城市行銷手法,將高雄視為一個具備街頭精神的潮流品牌,超過60位來自設計、藝術、街頭文化等領域的創作者共襄盛舉,邀請市民一起成為高雄潮流人,一同發聲,定義屬於自己的高雄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

策展人林唯哲出生成長於高雄,現定居東京,長期關注亞洲城市的文化流動與視覺傳達,他將個人對街頭文化與設計語言的敏銳觀察,帶回熟悉的土地,以策展形式重新詮釋高雄的城市個性:「這份不爭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根植於產業底氣與庶民生活節奏的從容與自信。」高雄的態度,不是追求西裝筆挺的菁英形象,更像是一位穿著寬鬆 T-shirt、自在隨性的「街頭歐爸」。此次展覽正是要褪去城市的包袱,回歸最真實、最「Real」的街頭聲音,讓觀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座城市。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打造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

展覽視覺以「塗鴉覆蓋」為概念,呼應了街頭文化中最純粹的行動:發聲。策展團隊表示,塗鴉不是破壞,而是對現有框架不滿、對主流敘事反動的最直接表達。它象徵著將自己的聲音「覆蓋」上去、主張立場的行動。主視覺以「試噴頭、試手感」的隨性筆畫為元素,多彩的噴漆則象徵著多元主張的共存。這場展覽是一場鼓勵人們勇敢發聲的潮流運動,讓每個「我」都有話可說,自信地說出「這就是我的高雄態度」。展覽將串聯設計、時尚、塗鴉、建築、策展、表演與數位創作等領域,打造一個跨界對話的創意平台,讓高雄成為青年世代與創作者們表達態度的能量場。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從7大展區認識高雄

「高潮指南」展覽規劃了7大主題展區,透過互動裝置、影像訪談與原創作品,帶領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高雄。另外,展覽期間,現場也有潮流賣店「你這個潮包」,販售高雄態度周邊商品。

態度的根源:由高雄街頭天王以AR影像再現潮流。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潮字典:以巨型辭典的形式,解析高雄獨特的城市現象,沒有官方用詞,只有來自街頭的角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腔:透過影音裝置,帶領觀眾學習來自街頭的聲音,探索高雄獨有的口音與態度。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蝦款?高雄款!:邀請50位設計師,以高雄態度為主題進行潮T創作,將主張穿戴在身上。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雄左岸:展出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探討高雄文化養分如何激發原創藝術創作。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高人指點:透過五位高雄出身的音樂創作者的一鏡到底行走訪談,跟隨他們的腳步一同走在最有態度的高雄街頭。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幫高調:集結藝術家眼中的高雄態度,展現高雄不同風格的想像樣貌,鼓勵觀者定調自己的「高雄式」風格。

(圖片提供:選選研)
(圖片提供:選選研)

[ 高雄設計節2025 ] 
展期:10.02 (四) - 11.02 (日)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P2倉庫
門票:免費入場

資料提供|選選研、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