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
藝術2025/10/13
墨西哥藝術家Frida Kahlo博物館「卡蘿之家」新開幕!改建自家族宅邸,聚焦家庭對芙烈達創作生涯的影響
想一探芙烈達·卡羅(Frida Kahlo)的藝術養成,造訪墨西哥城除了藝術家故居「藍屋」之外,又多了新去處!2025年9月新開幕的「卡蘿之家博物館(Museo Casa Kahlo)」改建自卡蘿家族曾持有、被暱稱為「紅屋」的宅邸,由家族成員參與策劃,探討「家庭」對芙烈達個人生活及創作生涯的影響。
-
藝術2025/09/26
大型裝置藝術海外委託製作如何解?專訪藝術家范承宗,公開提案、談判、包裝、國際運輸、搭建經驗與難題
受2025東京六本木藝術之夜邀請委託製作〈六本木帆城〉的范承宗,首度公開從收到邀約到現地搭建的過程,包括談判方式、提案技巧、回信速度、包裝尺寸等細節,以及慘痛經驗的代價與教訓,都不藏私揭露!
-
藝術2025/07/24
專訪插畫家陳姝里:玩泥弄土,捏出一顆自由的心
「對我而言,創作不會總是有很強烈的意圖。」一開口,陳姝里如此輕描淡寫,卻正好道出她在藝術創作之路上「自然而然」轉向陶藝的關鍵。過去十餘年,她穿梭在插畫與平面設計之間,也因此在插畫界中闖出一番成績。只是,日復一日,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需求,她漸漸無法沉浸在「純創作」的心流之中。「會去捏陶,就像是一種自然轉換的過程,因為當時的我,很需要自己的空間,不僅是實體的空間,心理也是……」
-
藝術2025/07/11
一次收集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私藏歌單、書單10+
Olafur Eliasson熱愛音樂。他認為音樂如同鏡子一樣映照出他的心情,承接並映照出他日常中忽視、未被滿足的情緒與需求。他也持續進修、閱讀,避免自己陷入知識的盲區——他好奇自己還有什麼不知道的事物。在這裡,Olafur親身分享他最近的歌單與書單。
-
藝術2025/07/09
CHANEL雜誌《ARTS & CULTURE Magazine Vol. 1》誕生:從新銳藝術家專題、香奈兒女士藏品,踏上時尚的平行旅程
溫潤厚實的書捧在手裡,得以真正感受藝術之重。香奈兒2025年全新刊物《ARTS & CULTURE Magazine Vol. 1》現於包括台北在內的全球20座城市登場。從新銳藝術家專題、CHANEL Next Prize得獎作品,到由後現代主義攝影師掌鏡的香奈兒女士藏品特輯,盡收250頁精彩篇幅中。跟隨G-Dragon的身影、Tilda Swinton的留言⋯⋯香奈兒為每位觀眾準備的奇幻旅程未曾限於時尚本身。
-
藝術2025/07/07
京都陶藝工作室Suna Fujita夫婦:「我們在鄉下很普通地生活,直到某天Loewe傳來訊息⋯⋯」初心帶他們走上國際舞台
就現在這個當下,你能想起上一次發自內心地感動,為的是生活中什麼樣的事嗎?當運轉過快的日常沖淡感知,甚至不知不覺削弱人們被觸動的能力,「返璞歸真」成了無可替代的指引,為若有所失的你我領路回到自然。草木生長,動物對話,大大小小的觸動隨處都在發生——京都陶藝工作室Suna Fujita,正真實記錄並試圖重現這些觸動,讓人見到不禁唇勾微笑,也眼盈淚光。
-
藝術2025/07/04
深度專訪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世界沒有理所當然,唯有展開你的好奇心
我們是否對一切太習以為常?隨著《你的好奇旅程》巡展於2025年6月底來到臺北市立美術館,Olafur Eliasson(奧拉弗.埃利亞松)這位以光影等自然元素探索感官經驗的藝術家,從工作日常、青年街舞歲月、喜愛的音樂到創作思辨與對環境的關懷,與我們分享他那顆永不停歇的好奇心。
-
藝術2025/06/17
大稻埕百年校園裡的「太平國小博物館」:展出黃土水《少女》胸像,開館特展爬梳其創作中「孩子」的多重面貌
太平國小博物館自2022年啟動籌備,歷時3年,將於2025年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座延續黃土水精神所打造的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以「聽得見讀書聲、聞得見稻穗香、看得見大稻埕歷史、能親近黃土水傑作《少女》胸像」為使命,深植於百年校園日常與在地文化記憶之中。
-
藝術2025/05/15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史上規模最大的David Hockney登陸巴黎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匯聚近70年藝術生涯、超過400件作品,從加州時期以泳池為題的一系列作品,到近年以iPhone與iPad創作的數位繪畫,展現David Hockney對於創作與創新的執著不懈。
-
藝術2025/05/13
讓自我如幻夢般流動!Ana Karkar個展《Pipe Dream》登台:以變形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台北藝廊TAO ART與巴黎瑪戈畫廊(Galerie Marguo)攜手合作,推出法裔美籍藝術家安娜・卡卡(Ana Karkar)在台灣的首度個展《Pipe Dream》。女體和女性意識,幾乎從未缺席卡卡的繪畫作品中,她們總以彷彿在「變形」中的姿態面世,情緒張力飽滿,洋溢持續蛻變、解放與創造的生命力,帶觀者墜入鴉片幻覺般的夢境,穿越現實與幻想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