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
-
藝術2025/01/14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20年前的紐約中央公園,佇立著綿延數十公里的橘紅色門框,透著光的布幔在雪地中飄揚。這個在當時為市民帶來震撼感受的作品,出自藝術家組合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如今,壯觀的七千多座大門雖不復見,卻在即將開展的《The Gates與紐約未竟之作》(The Gate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for New York City)中能夠身歷其境體驗!
-
藝術2025/01/13
一場跳脫傳統的公共藝術計劃:台北廣慈社宅《我們在家》18件作品開放參觀,形塑「家」的認同
「廣慈社宅」位於松山奉天宮附近、住宅規模居台北市之冠,而以此為基地、醞釀五年多的「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如今迎來成果發表,於2025年1月9日至2月10日開放大眾參觀。
-
藝術2024/12/28
獨立藝術出版在台灣!「挪石社 nos:books」與「dmp editions」對談何謂藝術書
在談論書的場合,不只一次聽見有人用「傳奇」形容「挪石社」。創辦人暨主編和孜(Son Ni)自2000年代的創意市集起步,但對創作文創商品、製作自己都不使用的東西越來越感到不解,想更單純地面對作品,而轉往藝術書領域發展並成立了挪石社。後來與來自香港的藝術家智海結識,出版50幾本藝術書籍,足跡遍及台、港、歐美等各城市,並活躍於國際藝術書展,十幾年來啟發許多台灣的藝術與文化工作者。
-
藝術2024/12/25
Adobe公布「2025創意趨勢預測」!4大關鍵反映出「逃離現實」與「渴望真實體驗」的矛盾狀態
本年度即將邁入尾聲,Adobe也公布了對於2025年的創意趨勢預測報告。在當前充滿挑戰的時代,科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許多人因此渴望從螢幕中抽離。然而,Adobe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人們既想要逃離現實,卻又渴望真實的體驗。
-
藝術2024/12/17
從手心到線頭,堅定連接的香蕉絲:專訪噶瑪蘭族新社香蕉絲工坊
在協會總幹事偕淑琴的帶領下進入工坊一樓,約五、六坪大小的空間裡擺著不同型態的織布機具,藝師與藝生們正各自坐在崗位上,專心織著布料與織帶。織布機發出「卡答、嘟路」的聲響,像一曲安穩持續的節奏,在這節奏中,偕淑琴以悠緩溫柔的語調,細細介紹著藝師們手裡那看似與一般絲線無異、卻獨一無二的傳統智慧──香蕉絲。
-
藝術2024/12/12
設計人看過來!全國唯一電力主題設計競賽首度結合生態保育 創意募集中
發電與生態,似乎分處對立的光譜兩極;然而,透過精心安排與巧妙設計,兩者之間其實可以孕育出全新的互動可能性。台電長期以「一廠一特色,一處一綠點」為願景,依據各發電廠生態特色推動物種保育。今年不只推出「八大電廠、十個明星物種生態地圖」,更以「共尋、共生、共創」為主題,為全國唯一電力設計競賽——第25屆「瓩設計獎」注入新靈魂,邀請設計人透過傳達設計、多媒體設計及創意品設計三大途徑,以嶄新視角描繪電力場域與生態環境共存共融的美好願景。
-
藝術2024/12/10
歡迎光臨纖維宇宙!專訪桌上行・纖維実験所:持續創造「纖維」與「生活」的共感與對話
從小喜歡畫畫的她,求學階段接觸的都是藝術相關內容,就讀南藝大應用藝術研究所時,她選擇了纖維藝術的組別,在編織的世界裡如魚得水。特別是在碩二那年,日本知名籃編藝術家關島壽子(Hisako Sekijima)受邀到學校舉辦工作坊,讓葉書聞從此打開了編織的全新視野。「老師帶著我們上山採集樹皮等自然素材,只教一些很簡單基本的技巧,要我們順應自己對材料的感受和想像來發揮。」不為特地用途而做、帶有實驗性質的創作,運用繞法塑型,讓編織從原本的平面走向立體。就像籃子同時保有內在空間與外在樣貌,葉書聞對於編織創造出來的立體維度驚豔不已,「那算是啟蒙我的一個開端。」
-
藝術2024/11/19
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5 X-site計畫由表層工作室《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首獎,其將人體散熱機制「毛孔」概念擬態於建築設計,以金屬結構搭載3D列印噴霧裝置呈現作品,從有形的地景到無形的水霧,宛如城市中的微氣候地表系統般,緩解都市的熱氣滯留與循環。
-
藝術2024/11/18
百年台灣,人文風華:《薰風》的金鼎之路
《薰風》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深思熟慮、精心策劃的結果。它以獨到視角,深入探討、梳理台灣的歷史文化及脈絡,並以極高規格的知識含金量、藝術裝幀設計,呈現一本兼具學術價值與究極美感的雜誌。從發行人理念、內容規劃,及製作流程三個面向,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為「老派」又「浪漫」的紙本,端出任何形式皆無法取代的重磅閱讀份量。
-
藝術2024/11/01
循環經濟 為材料、工藝與創作帶來永續生命
當所有的資源、材料都開始變得「有限」時,不論哪一種產業、品牌大小、個人創作者都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永續經營」,傳統產業在製作過程中「廢棄物」是否能再次重生,成為可再利用的資源呢?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透過文創輔導機制,積極媒合文創業者與設計師跨界合作,共同探索資源循環的潛力。今年參與輔導的業者中,銅樂概念與設計師陳柏仲、淙元不銹鋼與設計師劉開平的兩組合作尤為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