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將湖水引入室內空間,人工湖面上的詩意建築

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將湖水引入室內空間,人工湖面上的詩意建築

由石上純也建築事務所操刀、坐落中國山東的「在水美術館」,於去(2023)年12月正式完工,而這座橫跨人工湖水面的細長建築,更將部分湖水引入內部,既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也串連起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近年來的作品,如水庭、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廣場、洞穴般的旅宿與餐廳maison owl,無不讓人津津樂道,而他的全新作品——在水美術館,同樣令人驚喜萬分,並展現出與自然的緊密關係。石上純也說明,在中國設計建築時,要如何面對其廣闊無垠的環境,是個巨大的挑戰,而是否可以盡可能地拉近建築與自然環境的距離,將它們的邊界變得模糊,也將自然轉化為對人類友好的事物?便是此次項目的主軸。

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長約1公里,從湖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長約1公里,從湖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這座橫跨人工湖水面的細長建築,將部分湖水引入內部,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這座橫跨人工湖水面的細長建築,將部分湖水引入內部,模糊了室內外的界線。(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串連起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在水美術館的建築基地位於中國山東省開發區入口附近,也正坐落於一座人工湖水面上,因此,當人們透過這處集結展示區、遊客中心、商店等功能的複合式設施、穿過湖面後,便能前往開發區參觀。而就如同石上純也提到的,這座建築試圖連結起與周圍自然環境的關係,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座長約1公里的建築,從湖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輕輕地與水面接觸;帶有柔和起伏的屋頂,也與湖面及後方的山脈形成連續感,使建築與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

在水美術館的建築基地位於中國山東省開發區入口附近,也正坐落於一座人工湖水面上。(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在水美術館的建築基地位於中國山東省開發區入口附近,也正坐落於一座人工湖水面上。(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人們經過在水美術館後,便能前往開發區參觀。(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人們經過在水美術館後,便能前往開發區參觀。(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像是沿著海岸線漫步

而樑柱之間嵌入的玻璃,既帶來通透感,石上純也更在玻璃底部設計了縫隙空間、讓湖水流入室內,使地板呈現出如沙洲般的面貌;有些位置的玻璃還可以打開,天氣宜人時,也能將風引入內部,讓訪客享受微風吹拂。這樣的設計,在建築內部融入外部的景觀、開創出一個讓人們能親近的新自然環境,讓訪客就像是沿著海岸線漫步,享受內外部風景交融而成的愜意。

在水美術館是處集結展覽、遊客中心、商店等功能的複合式設施,展覽空間目前正展出與巧克力主題相關的藝術品,未來也將變化不同內容,帶給訪客驚喜。(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在水美術館是處集結展覽、遊客中心、商店等功能的複合式設施,展覽空間目前正展出與巧克力主題相關的藝術品,未來也將變化不同內容,帶給訪客驚喜。(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引入光線與周遭風景

步入其中,能發現有的地方的「陸地」較寬敞,並展示著展品,有些地方的「陸地」則較狹小、被寬闊的水面圍住;較高的天花板設計,能引入更多的光線與周圍風景,在偏低的天花板,則可以看到水波光影倒映在上頭的景象,也為建築帶來更多的表情變化。

有些地方的「陸地」則較狹小、被寬闊的水面圍住。(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有些地方的「陸地」則較狹小、被寬闊的水面圍住。(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在偏低的天花板,則可以看到水波光影倒映在上頭的景象。(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在偏低的天花板,則可以看到水波光影倒映在上頭的景象。(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巨大而溫柔的建築作品

石上純也說道,「針對中國的自然環境,我們將這個建築作品設計成一個巨大而溫柔的環境,並試圖探索一種從未有過的自然與人工的關係。原本孤立的建築與自然環境更加靠近、以一種相互觸碰的方式存在,我們在建築內部發現自然環境、在建築中形成新的『外部』,使建築與周圍的自然建立起連結,大自然與人們之間也產生了新的關係,這便是這個項目的目的。」

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石上純也新作「在水美術館」(攝影:Arch-Exist、圖片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Leader designer & Team:
Architect: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Design Leads:Junya Ishigami, Zenan Li
Design team:Zhirui Lin, Sellua Di Ceglie, Rui Xu, Tong Zhang, Cing Lu, Yuxuan Zhou, Zhixuan Wei,
Yunyi Zhang, Hanyang Zhou, Qinxuan Li, Jason Tan, Anping Song, Yichen Ji, Project team
Structure:XinY structural consultants, Xin Yuan
MEP:Environment-friendly solution to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Xueqin Yin
Lighting adviser:Environment-friendly solution to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Xueqin Yin
Furniture design: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Junya Ishigami, Zenan Li, Rui Xu, Yuxuan Zhou, Jason Tan, Anping Song, Yichen Ji
Stone material factory:Sichuan Yutong Stone Co., Ltd
Supervision: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Junya Ishigami, Zenan Li, Zhixuan Wei, Rui Xu, Cing Lu, hanyang Zhou, Qinxuan Li, Yunyi Zhang
Construc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part):Beijing Yihuida Architectural Concrete Engineering Co.,Ltd

資料提供|junya.ishigami+associates
中文翻譯協力|Xm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沖繩石垣島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開業:藤本壯介操刀設計,將蔚藍海景、自然綠意盡收眼底

沖繩石垣島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開業:藤本壯介操刀設計,將蔚藍海景、自然綠意盡收眼底

坐落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今(2025)年7月1日正式開業,其由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模糊室內外界線、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奢華別墅。

成立於2020年4月的NOT A HOTEL株式會社,以「在世界各地擁有屬於你的家」為理念,提供人們由國際知名建築師與創作者操刀、兼具設計美感與智慧家居科技的度假別墅。其特色在於,使用者不只可以入住自己購買的房產,還能靈活運用所有 NOT A HOTEL系列據點,這些物件可像自有住宅或度假別墅一樣做為資產持有,也可以每年10晚為單位彈性購買。

NOT A HOTEL株式會社宣布,位於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7月1日正式開業。(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NOT A HOTEL株式會社宣布,位於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7月1日正式開業。(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本建築由備受全球矚目的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一棟獨一無二的別墅。(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本建築由備受全球矚目的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一棟獨一無二的別墅。(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

距離新石垣機場僅約11分鐘車程的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圓形別墅,建造於約1萬平方公尺的廣闊臨海用地上,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公尺,為目前NOT A HOTEL系列中規模最大的一棟物件。外觀上,整棟建築呈圓形、碗狀的屋頂設計,讓人彷彿置身於柔和起伏的丘陵之中;從室內便能感受到石垣島的綠意與湛藍海景,加上與碧海藍天相映成趣的白色外牆,呼應了建築與自然相融的理念。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距離新石垣機場僅約11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距離新石垣機場僅約11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將海景盡收眼底

別墅內設有最多可供10人入住的4間獨立臥室,客餐廳與無邊際泳池的設計更能將海景盡收眼底,讓人們可以邊聆聽海浪聲、感受海風吹拂,邊欣賞夕陽緩緩沉入水平線。走進呈碗狀下凹設計的中庭,抬頭可見一望無際的天空與大海,從上方俯瞰,鋪滿綠植的庭院,讓建築整體彷彿隱入周圍環境、消弭了室內外的邊界。中庭內更設有兒童戲水池,以及可圍爐生火的壁爐,讓小孩與大人都能在此同樂。

別墅內設有可將海景盡收眼底的客餐廳及泳池,並備有最多可供10人入住的4間獨立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別墅內設有可將海景盡收眼底的客餐廳及泳池,並備有最多可供10人入住的4間獨立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人們能在無邊際泳池享受靜謐時光。(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人們能在無邊際泳池享受靜謐時光。(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中庭內設有兒童泳池供孩子玩樂,另有供大人圍爐生火的壁爐。(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中庭內設有兒童泳池供孩子玩樂,另有供大人圍爐生火的壁爐。(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享受陽光灑落的桑拿室

採用落地玻璃窗設計的浴室及臥室,除能引入柔和的自然光線,營造出舒適自在的氛圍,也能遠眺海景,讓人們享受美景的同時也沉澱思緒。別墅內還設有桑拿與健身房,不論是想要在光影灑落的桑拿室放鬆,還是在設有跑步機、啞鈴、沙袋等設備的健身空間裡活動,都能滿足不同的度假需求。

浴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浴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桑拿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桑拿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體驗島上活動、當季食材

另外,入住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時,也能親身感受沖繩八重山群島的自然、傳統與人文,像是搭乘沖繩傳統帆船、浮潛、亞熱帶紅樹林探險等體驗,為旅程增添更多獨特回憶。別墅也可依要求提供早餐及晚餐,若選擇私人晚宴,則將有專屬主廚於房內獻上特製套餐,並以沖繩的當季食材入菜,讓每一口都嚐得到自然的鮮美。

資料來源|NOT A HOTEL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一把油紙傘》亮相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宣紙為主體重新詮釋傳統工藝,MAD打造自然劇場般的遮蔽裝置

《一把油紙傘》亮相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宣紙為主體重新詮釋傳統工藝,MAD打造自然劇場般的遮蔽裝置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一把淺開的「油紙傘」輕輕覆蓋草坪。因應威尼斯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特徵,MAD建築事務所自傳統工藝汲取靈感,構築出既有劇場光影美感、又有涼亭遮蔽功能的戶外空間裝置。宣白色油紙糊於不規則曲線結構中,與大地相映成趣,優美實踐了本屆雙年展主題。

建築師馬岩松作為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提出「容.智慧(Co-Exist)」概念回應全球面臨的氣候、能源、人口問題等共同挑戰,並領銜MAD團隊於館外草坪打造可做遮蔽之用的《一把油紙傘》裝置作品。裝置主幹以柔和線條向地面彎折,搭配「紙」的有機質感,近看壯觀、遠看卻也不礙大體環境,直接回應與自然共生的當代建築趨勢。

MAD於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打造裝置作品《一把油紙傘》。(圖片來源:MAD)
MAD於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打造裝置作品《一把油紙傘》。(圖片來源:MAD)

▍融傳統工藝於建築

作品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油紙傘,選用宣紙作為主體材質,透過反覆塗刷桐油達成其透光並防水的效果,再以現代結構美學重新詮釋其尺度和形態,將現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材料工藝融會並轉化於空間裝置上。

主幹材質為鐵,傘面則以塗刷桐油的宣紙包覆。(圖片來源:MAD)
主幹材質為鐵,傘面則以塗刷桐油的宣紙包覆。(圖片來源:MAD)

▍因應當地多變氣候

威尼斯屬地中海型氣候,天氣變化明顯,日夜溫差也大。6至8月的夏季炎熱潮濕,晴時可達30度高溫,相當曝曬;3月至5月及9月至11月的春秋兩季則降水較多,且不乏強風。對應威尼斯雙年展橫跨4月至11月三季氣候,MAD撐起《一把油紙傘》為所有參訪者遮風避雨,提供得以休憩、放空甚或靜心沉思的半開放式空間。即便於氣候相對宜人的日子前往,中國館戶外花園位處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 di Venezia)場館盡頭,參訪者步行觀展至此,亦需一處暫時落腳歇息。

傘形結構具備「微氣候調節」功能。(圖片來源:MAD)
傘形結構具備「微氣候調節」功能。(圖片來源:MAD)
中國館戶外花園位處威尼斯軍械庫場館盡頭,此裝置設計意在提供參訪者可暫時落腳歇息之處。(圖片來源:MAD)
中國館戶外花園位處威尼斯軍械庫場館盡頭,此裝置設計意在提供參訪者可暫時落腳歇息之處。(圖片來源:MAD)

▍營造如置身自然劇場之感

當參訪者走進傘下,便彷彿置身於微型自然劇場中,不僅能捕捉周遭變幻的光影,還能體驗輕微的室內外溫差。透過不規則下緣和地面之間的縫隙及表面半透的油紙,讓觀眾感受到外部環境,帶來氣息不斷流動的呼吸感;當烈日炙烤抑或空氣乾燥時,傘內高處的霧化噴頭更會啟動降溫程序。MAD連結傳統桐油材料與現代環境感測系統,在露天場域建構出溫度、濕度、光感三重自適應的「生態力場」

傘內光影給人如臨自然劇場的魔幻感受。(圖片來源:MAD)
傘內光影給人如臨自然劇場的魔幻感受。(圖片來源:MAD)
並透過下緣和地面之間的縫隙交流氣息,為裝置賦予「呼吸」。(圖片來源:MAD)
並透過下緣和地面之間的縫隙交流氣息,為裝置賦予「呼吸」。(圖片來源:MAD)

▍搭載智慧光譜技術,模擬晝夜更替氛圍

傘體內部搭載歐普照明SDL智慧光譜技術,可隨外界天氣和光線變化。燈光流轉於半透油紙上,一座晝夜更替、共生共融的光影之亭便應運而生。

傘內搭載智慧光譜技術,可隨外部光源變化。(圖片來源:MAD)
傘內搭載智慧光譜技術,可隨外部光源變化。(圖片來源:MAD)
模擬出自然界晝夜更替般的動態氛圍。(圖片來源:MAD)
模擬出自然界晝夜更替般的動態氛圍。(圖片來源:MAD)

終將「消失」於自然,為生態議題帶來新思路

循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此裝置的油紙表皮會因氣候洗禮和時間推移而逐漸泛黃、磨損,甚至消散和降解。其輕盈姿態不外乎是戶外裝置「非永久性」觀點的體現,試圖在現當代探討何以解決氣候危機的前提下,為建築與環境共生的語境找到一種新的浪漫解題思路。

(圖片來源:MAD)
(圖片來源:MAD)
(圖片來源:MAD)
(圖片來源:MAD)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裝置《一把油紙傘》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
  •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 - Magazzino Delle Cisterne, Castello 2169/F - 30122 Venezia, Italy)

資料來源:MAD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