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日本「岡山 A&A 計畫」:建築家 ✕ 藝術家的旅宿設施,實驗性的巨大藝術空間

住進日本「岡山 A&A 計畫」:建築家 ✕ 藝術家的旅宿設施,實驗性的巨大藝術空間

A&A,是「Artist and Architect」的縮寫,由公益財團法人石川文化振興財團發起。1998年起,花了20年,他們找來了TARO NASU藝廊主理人擔任藝術總監、建築師青木淳擔任藝術顧問,提出:將旅宿設施也視為「藝術作品」,讓旅人們透過住宿的體驗,感受並享受藝術創作。因此,「建築家x藝術家」合作的旅宿設施,就這樣在岡山市區內誕生了。

-JONATHAN HASEGAWA棟

-Jonathan Monk+長谷川豪

由義大利藝術家Jonathan Monk與日本建築師長谷川豪所設計的JONATHAN HASEGAWA棟,位於岡山旭川的河岸旁,藝術家Jonathan Monk認為,要製作出「原創」的作品幾乎已經是不可能,於是他以「模仿」的手法,模仿舊有經典美術,再創造出新的藝術,這樣的生成過程使他的作品變得獨特,受到各方矚目。而日本建築師長谷川豪的作品,總會跳脫出一般常理,將空間解讀再度轉化,像是早期在「櫻台的住宅」一案,中央的大桌子空間,同時也是孩子們的遊戲場之概念,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岡山 A&A 計畫
(攝影:李昀蓁)  

JONATHAN HASEGAWA棟裡,融合了兩位作家各自獨有的特色,他們閱讀了街巷裡古民家的空間紋理,仿製素材卻轉化了既有民家的建築型態,以光的變化為題,創作出玄關與客廳裡,由大挑空的高窗灑入的溫暖天光,一旁低矮的寢室空間則玩著鏡射手法,360度旋轉的大木門另一側,有著一模一樣的配置。而呼應著空間機能,此處的光影調至最低,僅有角落的角窗引進光線。繞了一圈再回到中央客廳,面對著中央的大樓梯的是,有著不可思議的超高門扇之廁所空間。

岡山 A&A 計畫
(攝影:李昀蓁)  
岡山 A&A 計畫
(攝影:李昀蓁)  

這座只會出現在廣場上的寬樓梯,成了室內空間的最大特色,或坐或躺,又或許提供給孩子遊戲,這樣特殊的形式,反而讓生活的型態多了許多不同的模樣以及不同的可能性。往上爬接續著一座細長空間,細長盒子裡依序配置著洗臉台面,以及有著相同形狀的淋浴場兼浴缸,而面向河岸的那一面,開滿了橫長窗戶,不但可以一望岸邊風光,也是接收光的另一個手法。

岡山 A&A 計畫
(攝影:李昀蓁)  
岡山 A&A 計畫
(攝影:李昀蓁)  

Jonathan Monk跟長谷川豪一起,將舊的記憶轉化成新的空間,利用從沒有想像過的空間構成,顛覆了一般對於住居空間的想像,也成為記憶中,最具特色的一處宿泊空間。

岡山 A&A 計畫
(攝影:李昀蓁)  

-LIAM FUJI棟

-Liam Gillick+Mount Fuji Architects Studio

由英國Liam Gillick與日本日本建築團隊Mount Fuji Architects Studio所設計的「LIAM FUJI棟」,有著獨特醒目的外觀,在純樸的街巷中特別顯眼。

LIAM FUJI棟
(攝影:李昀蓁)  

利用巨大集成材CLT所構成的三個田字型大框架堆疊起建築量體,建築師刻意創造如「迷宮般的空間體」,去探討這個認為「井然有序」才是穩定的現代社會,試圖在這樣複雜的空間引發人們重新去思考「混亂、迷惘」的議題,而從這樣的混雜中,重新組織出更新概念的現代社會。

LIAM FUJI棟
(攝影:李昀蓁)  

爬上樓梯後進到二樓玄關,內部是以木頭為主調的複雜空間,CLT的結構材不但是外牆,也成為空間裡的隔板。一眼望過有點無法掌握整體空間的構成,只見各種挑空接續著不同空間,上下樓梯交錯、鏡射配置或者是彼此串連,有點神秘令人摸不著頭緒。

LIAM FUJI棟
(攝影:李昀蓁)  

我們帶著好奇心慢慢探索著每個空間,在這個沒有「隔間門」的田字型立體空間裡面繞來繞去,從二樓的玄關爬上三樓的寢室,回到玄關下到一樓客廳,爬上另一座梯跨過平台是另一間寢室,而越過三樓的廚房,則是在田字框裡另一端的衛浴。中間偶爾遇見通往露台的樓梯,或是前往衣帽間的爬梯⋯⋯。

LIAM FUJI棟
(攝影:李昀蓁)  

這樣交錯複雜的動線與區塊,構成像是迷宮般的空間,的確體現了建築師想表達的迷惘空間。空間裡點綴著藝術家Liam Gillick,受日本科學家真鍋淑郎影響所創作出的作品,房裡各處掛著可以實際計算地球溫暖化各種方程式,他希望藉由這樣的點綴,時時提醒著人們這個深刻地環境議題。

LIAM FUJI棟
(攝影:李昀蓁)  
LIAM FUJI棟
(攝影:李昀蓁)  

不擅長數字的我,來回體驗空間時,看到這些公式更是暈頭轉向,但或許這也是這些創作者們希望帶給體驗者的實際體驗,混亂既有的觀點、規則,提示該正視的議題,重新組織並解釋,進而成為更多新的想法與見解。這樣複雜的空間,可能在生活上會帶來許多的不便,但偶爾的一日兩日脫離日常,換到這個非日常的有趣空間,反而讓平凡生活多了許多新的刺激與體驗。

LIAM FUJI棟
(攝影:李昀蓁)  

A&A計畫思考著「公共雕塑」的更多可能性,而這兩座極具實驗性的建築作品,同時可被視為巨大雕塑,真實地打破了過往的認知,也讓我們有了全新的觀點與體驗。

撰文・攝影|李昀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造訪西班牙巴塞隆納,絕對少不了一趟天才建築師高第的鉅作巡禮。其中,高第的遺作、至今仍在建造中的「聖家堂」,上週正式宣布將於2026年完工,是距離鋪下第一塊石磚以來的144年後,也正好是高第逝世的一百週年。

聖家堂由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所設計,共由18座尖塔組成,其中12座現已完工。聖家堂基金會早前宣佈,聖家堂的所有塔樓預計將於2026年完工,其中「聖母升天教堂」將落成於2025年、「耶穌基督塔」則是2026年。不過,建築上的裝飾、雕塑等細節等預計2034年才會完工。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聖家堂由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所設計,共由18座尖塔組成,其中12座現已完工。(圖片來源:聖家堂)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聖家堂基金會於2024年3月宣佈,聖家堂的所有塔樓預計將於2026年完工。(圖片來源:聖家堂)

即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

落成後的聖家堂,最高塔樓為172.5公尺高的「耶穌基督塔」,不僅將成為巴塞隆納的最高建築,也將超越德國的烏爾姆大教堂,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目前,基金會邀請國際工程顧問公司Arup共同合作,幫助減輕建材的重量,並加快聖家堂的施工速度。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全面完工後,聖家堂將成為世界最高的教堂建築。(圖片來源:聖家堂)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聖家堂內部。(圖片來源:聖家堂)

在2019年前,聖家堂一直是「違建」?

聖家堂自1882年開始建造,當時週遭還是一片廣大的農田。在原本的建築師於1883年辭職後,接管的高第大幅改變了教堂的設計,規劃了18座尖塔,分別象徵18個聖經人物:聖母瑪利亞、耶穌、耶穌的12門徒,以及四福音書的作者。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接下聖家堂的建築師身分後,高第大幅調整了其整體設計。(圖片來源:聖家堂)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聖家堂內部。(圖片來源:聖家堂)

高第於1926年去世時,聖家堂僅僅建造了計畫中的10%至15%,包含一個橫廊、一個地下室和一些牆面。往後的一百多年間,聖家堂持續在「非法」的狀態下施工,直到2016年,當局才發現這個建案從未獲得規劃許可。2019年,巴塞隆納市政府終於頒發聖家堂的建築許可證。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高第於1926年去世時,聖家堂僅僅完成了計畫中的10%至15%。(圖片來源:聖家堂)

過程挑戰不斷,設計圖一度被燒毀

多年以來,聖家堂的工程面臨各種挑戰,遭遇戰爭、缺乏資金,以及近年的疫情影響所停擺,導致建造過程一再拖延。尤其是1930年代的西班牙內戰期間,聖家堂的地下室遭到無政府主義者放火焚燒,高第大部分的設計圖、石膏模型都被摧毀,令繼任建築師失去了工作指南。後來,國際多名建築師分別將模型碎片重組、運用科技重建設計細節等,讓工程得以繼續。近年參訪遊客漸增,可觀的門票收入也讓這座永遠蓋不完的教堂如今終於看見施工的終點。

巴塞隆納「聖家堂」完工日期曝光!天才建築師高第遺作,耗時144年將成世界最高教堂
高第的設計圖與手稿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後由多名建築師分別將模型碎片重組、運用科技重建細節等,讓工程得以繼續。(圖片來源:聖家堂)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以現代建築詮釋傳統編織工藝!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交織出富有生機的人文意象

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以當地獨有編織工藝為靈感,交織出繽紛建築立面

英國建築工作室海澤維克(Heatherwick Studio)公布了其最新專案,是一棟位於哥倫比亞的設計學院建築,從當地原住民獨有的編織工藝「Werregue」汲取靈感,在立面打造色彩繽紛、交織而升的柱子與露台,也為首都波哥大創造一個嶄新的公共空間。

這棟建築是什麼?

該建築坐落於波哥大的主要幹道之一,將作為當地一所大學Universidad Ean的設計學院和工作室使用,為現有的校園增添嶄新色彩。這是海澤維克在南美洲的第一個專案,預計將於2025年開工,設計團隊尚在研究創新的立面材料,以應對該地的高海拔和強烈日照,讓計畫成果更加穩固耐用。

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以當地獨有編織工藝為靈感,交織出繽紛建築立面
海澤維克南美洲首個專案預計將於2025年開工,是一棟設計學院院館。(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以原住民族的編織工藝為靈感

從目前釋出的模擬圖,可以看到這座七層樓的建築立面由一系列色彩繽紛、起伏的柱子組成,營造具有動態感的視覺;建築兩側也能看到這樣五顏六色的幾何柱子。這個獨特的設計靈感源自當地傳統工藝,尤其是哥倫比亞原民族群Wounaan獨有的「Werregue」編織籃。橢圓形的「Werregue」通常由天然棕梠纖維編織而成,並以天然植物染料上色。除此之外,也能注意到建築的牆面以大面玻璃與木製窗框建構而成,更加強化建築與當地人文、自然的連結。

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以當地獨有編織工藝為靈感,交織出繽紛建築立面
這些色彩繽紛、起伏的柱子,靈感源自哥倫比亞原民族群Wounaan獨有的「Werregue」編織籃。(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把森林意象帶進都市

「創造力是波哥大的一大特色,在城市中無處不見,」專案負責人Eliot Postma表示:「我們希望學生在進入建築物之前,就為自己的校園感到自豪。我們透過建築前方歡迎任何人拜訪的開放式廣場,在城市環境中營造出一個綠洲。」

哥倫比亞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第二豐富的國家,而波哥大被也認為是可持續發展的領先城市之一。為了致敬這項特色,團隊把圍繞著這座城市的森林意象帶到建築物中,在立面凸出的開放式露台上種植當地綠植,讓都市也能與自然並存。

海澤維克操刀哥倫比亞設計學院!以當地獨有編織工藝為靈感,交織出繽紛建築立面
團隊把圍繞著這座城市的森林意象帶到建築物中,讓都市也能與自然並存。(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資料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