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刀曼谷新地標LV The Place Bangkok立面!專訪建築設計工作室Onion,解密融入時代的泰國建築風格

操刀曼谷新地標LV The Place Bangkok立面!專訪建築設計工作室Onion,解密融入時代的泰國建築風格

當我們談論泰國風建築時,是在談論什麼?剛完成備受矚目的曼谷新地標LV The Place Bangkok立面,從一系列SALA飯店設計,到金碧輝煌的百貨商場Central Ayutthaya、闊氣的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QSNCC)翻新,Onion兩位創辦人親身解密如何自泰國傳統汲取靈感,並在國際化的當代建築語彙中尋求平衡。

設計如同洋蔥,表面看似簡單,內裏卻藏有細節,「洋蔥在泰語中稱為『hua hom』,其中『hua』意味著頭部,而『hom』則表示芬芳氣味,一個簡單的物件其實包含許多層次。」Siriyot ChaiamnuayArisara Chaktranon一同分享Onion的命名由來。

兩人在朱拉隆功大學時期便是好友,其後Siriyot前往英國建築聯盟學院(AA School)完成碩士學位,並在Zaha Hadid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一段時間;而Arisara則在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完成跨領域(室內、工業設計)碩士學位。重新在曼谷聚首,2007年兩人共同創立了Onion

百貨商場Central Ayutthaya(2021)主入口立面以金色鋁板突顯,靈感來自傳統佛塔「chom hae」的3D幾何造型。(圖片來源:Onion)
百貨商場Central Ayutthaya(2021)主入口立面以金色鋁板突顯,靈感來自傳統佛塔「chom hae」的3D幾何造型。(圖片來源:Onion)

讓任何人都感到舒適、親密的氛圍

若要解釋Onion的風格,是建築內外所有元素之間的無縫融合。比起大多建築師熱衷在作品中添加自己的代表性風格,「在每個計畫之中,我們專注於在地環境、品牌與客戶本身的特質,以及我們當下的興趣。」SiriyotArisara說,正如同洋蔥是在世界多數家庭中都能找到的烹飪食材,是人們熟悉、容易記住的東西,Onion希冀從細節中,喚起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親密、舒適氛圍。

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連接地鐵站入口的樓梯,以王后的休閒泰式黑白格紋腰布圖樣外套作為視覺靈感,是泰國鄉土風格現代化的表徵。(圖片來源:Onion)
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連接地鐵站入口的樓梯,以王后的休閒泰式黑白格紋腰布圖樣外套作為視覺靈感,是泰國鄉土風格現代化的表徵。(圖片來源:Onion)

幻想和懷舊被Onion帶進家屋設計,為潮流玩具庫柏力克熊(BE@RBRICK)藏家打造的海邊度假屋Bear House2012),空間仿若超大規模展示櫃,生活其中的人正像一只玩具熊;Jerry House2014)概念來自卡通動畫《湯姆貓與傑利鼠》,房子被設計為沒有視覺盲點,是個孩子可以自由追跑的遊樂場。

詩吉麗王后國家會議中心(2022)的電扶梯隔牆之上由prajayam金葉圖樣構成,與銀葉裝飾的電梯井形成過度對比。(圖片來源:Onion)
詩吉麗王后國家會議中心(2022)的電扶梯隔牆之上由prajayam金葉圖樣構成,與銀葉裝飾的電梯井形成過度對比。(圖片來源:Onion)

他們也靈活適性打造公共空間,為IT顧問公司設計的Inteltion Office2017)配合員工彈性工作型態,不固定的座位與有趣的遊憩空間,有效舒緩久坐的辦公室症候群;為建材零售店Boonthavorn2019)打造的公眾工作空間,錯落變動的靈活空間可看見內外連通的活動,成為設計師與客戶的材料銀行;而24小時開放的共享工作學習空間Samyan CO-OP2019)位於購物中心Samyan Mitrtown之中,成為鄰近學區不打烊的學習樂園。

曼谷24小時營業商場Samyan Mitrtown之中的共同工作學習空間Samyan CO-OP(2019)透過通透而靈活變化的空間布局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氛圍選擇。(圖片來源:Onion)
曼谷24小時營業商場Samyan Mitrtown之中的共同工作學習空間Samyan CO-OP(2019)透過通透而靈活變化的空間布局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氛圍選擇。(圖片來源:Onion)

「我們察覺當前有各種咖啡廳和共同工作空間,設計概念始於功能性,從疑問與調查開始了解年輕人為什麼更喜歡在家外面工作和閱讀。」有安靜的單獨空間也有共享桌位,對應不同人、不同時候專注閱讀的需求。布局也在流通與隱私之間取得平衡,提供夜讀者相互守望的安全感。

(圖片來源:Onion)
(圖片來源:Onion)

飯店設計更是他們的強項,最早正是為SALA飯店集團打造的一系列作品讓Onion知名度大開,sala khaoyai兩期20092022)毗鄰國家公園,多數設施沒入周圍斜坡,而山頂中心的別墅大量開口的通透設計,如亭子一般無形將度假村融進地景之中;sala rattanakosin2013)臨昭披耶河畔,改建由曼谷舊城區的7幢老店屋,原始磚結構偶然裸出當代建材,營造復古與現代感的交融,並能透過大片開窗與屋頂酒吧望向迷人的城景;SALA Samui Chaweng Beach Resort兩期(20182019)通透的空間分別擁抱向明亮、活躍的海岸與隱密而舒心的樹林。

(圖片來源:Onion)
(圖片來源:Onion)
sala khaoyai兩期(2009、2022)多數設施藏身在山景中,山頂中心別墅如亭子般大量開口的通透設計強調其作為「公共休息室的臨時結構」概念,為訪客提供通向自然的美感體驗。(圖片來源:Onion)
sala khaoyai兩期(2009、2022)多數設施藏身在山景中,山頂中心別墅如亭子般大量開口的通透設計強調其作為「公共休息室的臨時結構」概念,為訪客提供通向自然的美感體驗。(圖片來源:Onion)

SiriyotArisara解釋奢華感不在於建造了什麼,而是在於留下的空間,如同外型像椰子殼的Holiday Inn Resort Samui大廳(2022),採用蘇梅島的竹、木等當地建材,沿著軸線布局將人的視線引導向東北海岸,奢華的款待正來自周遭美景。

 椰肉經常成為泰式甜點的食材,因而椰子殼成為Holiday Inn Resort Samui大廳(2022)的造型設計靈感,大量採用蘇美島在地建材。(圖片來源:Onion)
椰肉經常成為泰式甜點的食材,因而椰子殼成為Holiday Inn Resort Samui大廳(2022)的造型設計靈感,大量採用蘇美島在地建材。(圖片來源:Onion)

自然而然深入在地工法與材料

從泰國文化中汲取靈感,對Onion更像自然而非刻意追求。Siriyot與Arisara說,「由於長期與(在地)工人和工程承包商密切合作,我們發現應用在地技巧和工藝非常有趣。」其中一個重要元素便是東南亞國家常見的磚。「磚自古以來就應用在泰國建築上,主要作為結構,然後再以灰泥覆蓋。如果是重要建築,則包覆飾以金箔或彩色鏡面馬賽克。」像是泰國古都大城(Ayutthaya)的歷史遺址都是磚砌而成。

百貨商場Central Ayutthaya次要入口的立面大量採用在地製作的手工磚,營造與主入口不同、更加在地的悠緩溫暖氛圍。(圖片來源:Onion)
百貨商場Central Ayutthaya次要入口的立面大量採用在地製作的手工磚,營造與主入口不同、更加在地的悠緩溫暖氛圍。(圖片來源:Onion)

sala ayutthaya(2014)是Onion在城區一系列作品中的首個計畫,在昭披耶河畔與有著600年歷史的普泰沙旺寺(Wat Phutthaisawan)對望,主立面和通往水岸餐廳的曲面牆壁廊道,使用與寺中佛塔相同工藝的磚塊打造。而由雙側牆面形成的陰影通常在上午11點左右在地面交會,在一天的不同時間改變著空間氛圍。

(圖片來源:Onion)
精品飯店sala ayutthaya(2014)兩面磚墻間的通道隨著太陽位置變換,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產生不同的陰影效果與空間氛圍。(圖片來源:Onion)

提到餐廳暨旅宿Baan Pomphet2020),SiriyotArisara說業主正是大城當地人,「我們希望為她建造一個溫暖、友好且舒適的地方,一個讓我們想起泰國鄉間民居的地方。」4種大小各異的橙色磚塊由在地BPK磚窯製作,手控柴燒的成色質感對比於高度一致性的工業磚塊,更多了隨機性的生機與溫潤感,「這些手工磚本身就是工藝品,應用為殊異質地的牆壁彷彿在以不同方式捕捉光影。」

餐廳暨旅宿Baan Pomphet(2020)應用在地磚廠手工窯燒磚塊,以4種尺寸排列成6種不同的牆壁和地板圖案,營造質樸溫馨的居家氛圍。(圖片來源:Onion)
餐廳暨旅宿Baan Pomphet(2020)應用在地磚廠手工窯燒磚塊,以4種尺寸排列成6種不同的牆壁和地板圖案,營造質樸溫馨的居家氛圍。(圖片來源:Onion)

如同泰語「baan baan」所指日常不過的家居細節,磚、鐵木樓梯、浴廁手工瓷磚等等傳統親自然材料散發質樸可愛的氣息。到了近年落成的百貨商場Central Ayutthaya立面(2022),主要入口是高雅的白色預製混凝土牆,局部飾以氣派的金色鋁面,靈感正來自傳統佛塔;另一入口則多了些悠緩的生活氛圍,立面由半圓形的磚交錯凹凸排列構成,看起來像極紡織品。選擇根植傳統的磚,正是希望讓建築向居民散發天然的溫暖親近感,前面的廣場正好化作週末市集。

百貨商場Central Ayutthaya主要入口立面是白色預製混凝土牆,與金色鋁板構成雙層結構。 (圖片來源:Onion)
百貨商場Central Ayutthaya主要入口立面是白色預製混凝土牆,與金色鋁板構成雙層結構。 (圖片來源:Onion)

泰國風格並非靜止不變

2022年重新開放的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QSNCC)翻新耗時3年,是Onion至今規模最大的計畫,除了反映當代的建築新技術,同時也要向國際傳達泰國藝術、工藝的文化深度。

空間設計除了參考詩麗吉王后服裝將泰國傳統現代化的造型,也有融入prajamyam等傳統圖樣,如手扶梯旁飾牆上的金葉圖紋,在佛寺中被視為神聖、正直和尊重的象徵。「這裡除了是用於多元活動的空間,我們也考量到來自國際的訪客,為了配合建築機能性,設計上採用泰式元素,但盡可能化約細節,仍保留住一定程度的泰國風格。」

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內,展廳長達300公尺、由石灰華石覆層的水平接縫經常成一定的彎曲角度,反映泰國常見的幾何圖樣,如詩麗吉王后Chitlada連衣裙(泰國現代服裝)所見的形狀。(圖片來源:Onion)
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內,展廳長達300公尺、由石灰華石覆層的水平接縫經常成一定的彎曲角度,反映泰國常見的幾何圖樣,如詩麗吉王后Chitlada連衣裙(泰國現代服裝)所見的形狀。(圖片來源:Onion)

從Sala Ayutthaya的磚牆、Baan Pomphet各種設計上的「baan baan」,到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的金、銀飾牆等等,取自泰國過往文化的靈感讓Onion的設計在國際上別具一格,卻又不失與當代設計語彙的對話。

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的接待區由最新彎曲、包覆技術所製造的層壓板覆蓋整個外牆空間,靈感來自於詩麗吉王后服裝中現代褶皺面料,也喚起泰國本土氛圍。(圖片來源:Onion)
除了泰國常見的幾何圖樣外,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的接待區由最新彎曲、包覆技術所製造的層壓板覆蓋整個外牆空間,靈感來自於詩麗吉王后服裝中現代褶皺面料,也喚起泰國本土氛圍。(圖片來源:Onion)

SiriyotArisara認為人們口中的泰國風格,即所謂泰國性(Thainess)並非永遠靜止,社會與文化變了、人變了,它也隨之改變,「泰國性要存在並發展下去,也必須融入當下的社會和時代。無論是物品、衣服甚至建築,當人們無法觸及且不再使用,就會逐漸被遺忘和消失。」對Onion來說,泰國性是不斷找尋方式回應社會、投入應用,如此設計才能持續前進。

(圖片來源:Onion)
(圖片來源:Onion)

Onion

曼谷建築設計工作室,2007年由Siriyot Chaiamnuay(圖右)、Arisara Chaktranon(圖左)創立。在現代建築設計中融入泰式建築工法,帶領當地工匠嘗試在地材料、工藝的可能,不斷探索滿足當代生活多面向的實踐。作品包括一系列SALA飯店設計、餐廳暨旅宿Baan Pomphet、百貨商場Central Ayutthaya立面、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QSNCC)翻新、LV The Place Bangkok立面等。

文|吳哲夫  
圖片提供|Onion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5月號《泰國設計特搜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沖繩石垣島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開業:藤本壯介操刀設計,將蔚藍海景、自然綠意盡收眼底

沖繩石垣島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開業:藤本壯介操刀設計,將蔚藍海景、自然綠意盡收眼底

坐落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今(2025)年7月1日正式開業,其由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模糊室內外界線、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奢華別墅。

成立於2020年4月的NOT A HOTEL株式會社,以「在世界各地擁有屬於你的家」為理念,提供人們由國際知名建築師與創作者操刀、兼具設計美感與智慧家居科技的度假別墅。其特色在於,使用者不只可以入住自己購買的房產,還能靈活運用所有 NOT A HOTEL系列據點,這些物件可像自有住宅或度假別墅一樣做為資產持有,也可以每年10晚為單位彈性購買。

NOT A HOTEL株式會社宣布,位於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7月1日正式開業。(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NOT A HOTEL株式會社宣布,位於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7月1日正式開業。(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本建築由備受全球矚目的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一棟獨一無二的別墅。(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本建築由備受全球矚目的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一棟獨一無二的別墅。(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

距離新石垣機場僅約11分鐘車程的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圓形別墅,建造於約1萬平方公尺的廣闊臨海用地上,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公尺,為目前NOT A HOTEL系列中規模最大的一棟物件。外觀上,整棟建築呈圓形、碗狀的屋頂設計,讓人彷彿置身於柔和起伏的丘陵之中;從室內便能感受到石垣島的綠意與湛藍海景,加上與碧海藍天相映成趣的白色外牆,呼應了建築與自然相融的理念。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距離新石垣機場僅約11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距離新石垣機場僅約11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將海景盡收眼底

別墅內設有最多可供10人入住的4間獨立臥室,客餐廳與無邊際泳池的設計更能將海景盡收眼底,讓人們可以邊聆聽海浪聲、感受海風吹拂,邊欣賞夕陽緩緩沉入水平線。走進呈碗狀下凹設計的中庭,抬頭可見一望無際的天空與大海,從上方俯瞰,鋪滿綠植的庭院,讓建築整體彷彿隱入周圍環境、消弭了室內外的邊界。中庭內更設有兒童戲水池,以及可圍爐生火的壁爐,讓小孩與大人都能在此同樂。

別墅內設有可將海景盡收眼底的客餐廳及泳池,並備有最多可供10人入住的4間獨立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別墅內設有可將海景盡收眼底的客餐廳及泳池,並備有最多可供10人入住的4間獨立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人們能在無邊際泳池享受靜謐時光。(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人們能在無邊際泳池享受靜謐時光。(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中庭內設有兒童泳池供孩子玩樂,另有供大人圍爐生火的壁爐。(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中庭內設有兒童泳池供孩子玩樂,另有供大人圍爐生火的壁爐。(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享受陽光灑落的桑拿室

採用落地玻璃窗設計的浴室及臥室,除能引入柔和的自然光線,營造出舒適自在的氛圍,也能遠眺海景,讓人們享受美景的同時也沉澱思緒。別墅內還設有桑拿與健身房,不論是想要在光影灑落的桑拿室放鬆,還是在設有跑步機、啞鈴、沙袋等設備的健身空間裡活動,都能滿足不同的度假需求。

浴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浴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桑拿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桑拿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體驗島上活動、當季食材

另外,入住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時,也能親身感受沖繩八重山群島的自然、傳統與人文,像是搭乘沖繩傳統帆船、浮潛、亞熱帶紅樹林探險等體驗,為旅程增添更多獨特回憶。別墅也可依要求提供早餐及晚餐,若選擇私人晚宴,則將有專屬主廚於房內獻上特製套餐,並以沖繩的當季食材入菜,讓每一口都嚐得到自然的鮮美。

資料來源|NOT A HOTEL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一把油紙傘》亮相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宣紙為主體重新詮釋傳統工藝,MAD打造自然劇場般的遮蔽裝置

《一把油紙傘》亮相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宣紙為主體重新詮釋傳統工藝,MAD打造自然劇場般的遮蔽裝置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一把淺開的「油紙傘」輕輕覆蓋草坪。因應威尼斯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特徵,MAD建築事務所自傳統工藝汲取靈感,構築出既有劇場光影美感、又有涼亭遮蔽功能的戶外空間裝置。宣白色油紙糊於不規則曲線結構中,與大地相映成趣,優美實踐了本屆雙年展主題。

建築師馬岩松作為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提出「容.智慧(Co-Exist)」概念回應全球面臨的氣候、能源、人口問題等共同挑戰,並領銜MAD團隊於館外草坪打造可做遮蔽之用的《一把油紙傘》裝置作品。裝置主幹以柔和線條向地面彎折,搭配「紙」的有機質感,近看壯觀、遠看卻也不礙大體環境,直接回應與自然共生的當代建築趨勢。

MAD於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打造裝置作品《一把油紙傘》。(圖片來源:MAD)
MAD於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打造裝置作品《一把油紙傘》。(圖片來源:MAD)

▍融傳統工藝於建築

作品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油紙傘,選用宣紙作為主體材質,透過反覆塗刷桐油達成其透光並防水的效果,再以現代結構美學重新詮釋其尺度和形態,將現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材料工藝融會並轉化於空間裝置上。

主幹材質為鐵,傘面則以塗刷桐油的宣紙包覆。(圖片來源:MAD)
主幹材質為鐵,傘面則以塗刷桐油的宣紙包覆。(圖片來源:MAD)

▍因應當地多變氣候

威尼斯屬地中海型氣候,天氣變化明顯,日夜溫差也大。6至8月的夏季炎熱潮濕,晴時可達30度高溫,相當曝曬;3月至5月及9月至11月的春秋兩季則降水較多,且不乏強風。對應威尼斯雙年展橫跨4月至11月三季氣候,MAD撐起《一把油紙傘》為所有參訪者遮風避雨,提供得以休憩、放空甚或靜心沉思的半開放式空間。即便於氣候相對宜人的日子前往,中國館戶外花園位處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 di Venezia)場館盡頭,參訪者步行觀展至此,亦需一處暫時落腳歇息。

傘形結構具備「微氣候調節」功能。(圖片來源:MAD)
傘形結構具備「微氣候調節」功能。(圖片來源:MAD)
中國館戶外花園位處威尼斯軍械庫場館盡頭,此裝置設計意在提供參訪者可暫時落腳歇息之處。(圖片來源:MAD)
中國館戶外花園位處威尼斯軍械庫場館盡頭,此裝置設計意在提供參訪者可暫時落腳歇息之處。(圖片來源:MAD)

▍營造如置身自然劇場之感

當參訪者走進傘下,便彷彿置身於微型自然劇場中,不僅能捕捉周遭變幻的光影,還能體驗輕微的室內外溫差。透過不規則下緣和地面之間的縫隙及表面半透的油紙,讓觀眾感受到外部環境,帶來氣息不斷流動的呼吸感;當烈日炙烤抑或空氣乾燥時,傘內高處的霧化噴頭更會啟動降溫程序。MAD連結傳統桐油材料與現代環境感測系統,在露天場域建構出溫度、濕度、光感三重自適應的「生態力場」

傘內光影給人如臨自然劇場的魔幻感受。(圖片來源:MAD)
傘內光影給人如臨自然劇場的魔幻感受。(圖片來源:MAD)
並透過下緣和地面之間的縫隙交流氣息,為裝置賦予「呼吸」。(圖片來源:MAD)
並透過下緣和地面之間的縫隙交流氣息,為裝置賦予「呼吸」。(圖片來源:MAD)

▍搭載智慧光譜技術,模擬晝夜更替氛圍

傘體內部搭載歐普照明SDL智慧光譜技術,可隨外界天氣和光線變化。燈光流轉於半透油紙上,一座晝夜更替、共生共融的光影之亭便應運而生。

傘內搭載智慧光譜技術,可隨外部光源變化。(圖片來源:MAD)
傘內搭載智慧光譜技術,可隨外部光源變化。(圖片來源:MAD)
模擬出自然界晝夜更替般的動態氛圍。(圖片來源:MAD)
模擬出自然界晝夜更替般的動態氛圍。(圖片來源:MAD)

終將「消失」於自然,為生態議題帶來新思路

循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此裝置的油紙表皮會因氣候洗禮和時間推移而逐漸泛黃、磨損,甚至消散和降解。其輕盈姿態不外乎是戶外裝置「非永久性」觀點的體現,試圖在現當代探討何以解決氣候危機的前提下,為建築與環境共生的語境找到一種新的浪漫解題思路。

(圖片來源:MAD)
(圖片來源:MAD)
(圖片來源:MAD)
(圖片來源:MAD)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裝置《一把油紙傘》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
  •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 - Magazzino Delle Cisterne, Castello 2169/F - 30122 Venezia, Italy)

資料來源:MAD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