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藝術書展主辦暨AGI成員Studio150專訪:投入字體設計與獨立出版,平面設計也能主動表達自我!

曼谷藝術書展主辦暨AGI成員Studio150專訪:投入字體設計與獨立出版,平面設計也能主動表達自我!

身為平面設計師,泰國設計雙人組Studio150兩位創辦人皆是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成員,不斷繳出一件件大膽且訊息清晰的作品。但他們更想做的是「主動」的平面設計師,投入獨立出版並共同創辦曼谷藝術書展(BANGKOK ART BOOK FAIR),用職涯質疑和拓展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

Studio150Piyakorn ChaiverapundechPat Laddaphan共同創立,兩人相識的起點始於大學。同樣就讀朱拉隆功大學美術與應用藝術學院,Piyakorn主修版畫、Pat攻讀平面設計,從求學到畢業後各自成為平面設計師,都經常交流作品、創作過程、概念和技術。2015年,一檔展覽設計案找上門,促使了兩人合作進而成立工作室。至於「150」的名字其實無任何含義,他們笑說,純粹是在籌備曼谷藝術書展時,使用本名實在太長且容易混淆,決定隨機找一個數字命名。

Studio150與暑期實習生合作出版《MUST HAVE NO MATTER HOW!》,探討商品轉售現象,案例包括K-Pop專輯、寶可夢卡牌等。(圖片提供:Studio150)
Studio150與暑期實習生合作出版《MUST HAVE NO MATTER HOW!》,探討商品轉售現象,案例包括K-Pop專輯、寶可夢卡牌等。(圖片提供:Studio150)

字體設計與概念融合

至今和泰國創意設計中心、音樂平台Fungjai、產品設計工作室THINKK Studio等合作,Studio150的作品有著強烈且一致的作者氣質。不禁好奇他們是風格契合還是經過磨合?「我們看待和回應專案的方式非常一致,聽完客戶簡報後,多數情況下,我們想到的畫面和可能性是一樣的。」不過細究經驗和技巧,兩人各有不同。Pat小時候每年總期待拿到爸爸工作的石油公司年報,翻著這本「和其他常見印刷品很不一樣」的書,在最後的版權頁看到了「平面設計師」這幾個字,從此便成為了她的職業嚮往。Piyakorn自小喜愛鮮豔顏色和精緻印刷的材料,會把糖果包裝、零食標章和卡片小心翼翼收藏在畫冊,對設計的興趣也就在潛意識中養成。

Studio150和時尚品牌PHILIP HUANG合作,將對靛藍色的研究轉化為視覺。(圖片提供:Studio150)
Studio150和時尚品牌PHILIP HUANG合作,將對靛藍色的研究轉化為視覺。(圖片提供:Studio150)

兩人也都有國外留學經歷。Pat在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念資訊設計(Information Design),熱愛字體設計的Piyakorn則赴布拉格建築藝術暨設計學院(UMPRUM)學習,因捷克在字體設計有著獨特且深厚的文化。而字體設計確實是Studio150擅長的手法,但他們的字體並非只是好看,更能與概念或訊息結合。

Studio150的作品經常可見與概念融合的字體設計。(圖片提供:Studio150)
Studio150的作品經常可見與概念融合的字體設計。(圖片提供:Studio150)

2021年,泰國年度家居設計新秀獎Design PLANT的展覽以《Domestic》為題,在疫情下聚焦泰國國內自身;Studio150便為「Domestic」設計訂製字體,在不同載體上可調整寬度、高度、對比度或厚度,以字體「多元調整」的特性,回應疫情下資源匱乏的另一種可能。

2021年Design PLANT 展覽《Domestic》,Studio150設計的「Domestic」字體在不同載體上可自由調整,以此回應設計在疫情下的狀態。(圖片提供:Studio150)
2021年Design PLANT 展覽《Domestic》,Studio150設計的「Domestic」字體在不同載體上可自由調整,以此回應設計在疫情下的狀態。(圖片提供:Studio150)

12屆挪威當代藝術雙年展《MOMENTUM 12Together as to gather》,Studio150GudskulPost.Festival合作視覺識別。然而必須具備「統一性」的識別,交由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們設計,實則是個挑戰。為此Studio150設計了一套「系統」,在既定網格下開放大家以數字「12」做創作,也回應了《Together as to gather》齊聚眾人的策展主題。除了以各種圖像詮釋12,他們很喜歡一張由兩個人影產生的「數字12陰影」。這個點子來自策展團隊成員,對方曾認為「這不是設計」而猶豫是否要提出,但他們認為正是這樣的多元觀點才使得展覽獨特。

第12屆挪威當代藝術雙年展視覺識別由各種不同的數字「12」組成。(圖片提供:Studio150)
第12屆挪威當代藝術雙年展視覺識別由各種不同的數字「12」組成。(圖片提供:Studio150)
網站右下角可見由兩個人影產生的「數字12陰影」。(圖片提供:Studio150)
網站右下角可見由兩個人影產生的「數字12陰影」。(圖片提供:Studio150)

思考設計之於社會,發起教育平台與藝術書展

思考設計之於社會,發起教育平台與藝術書展除了從事平面設計,Studio150也自2016年發起「The Rambutan」計畫。契機源於Piyakorn的碩士論文,當初他對泰國平面設計的有限角色提出質疑,調查泰國平面設計歷史後,發現平面設計和廣告經常被連結在一起,導致了其以商業為主軸的教育和論述,在概念與美學上被限縮為工具,而非個人表達。他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從更早的階段著手,因此他們將The Rambutan作為教育平台,透過工作坊、大學講座、專案合作、書籍出版等途徑和學生交流。

2023年NON NATIVE NATIVE FAIR,Studio150以展名《PRO$PERITY NOW!》打造的字體設計,融合當代圖像和亞洲信仰,加上香菸、金色和紅色等象徵財富的意象。(圖片提供:Studio150)
2023年NON NATIVE NATIVE FAIR,Studio150以展名《PRO$PERITY NOW!》打造的字體設計,融合當代圖像和亞洲信仰,加上香菸、金色和紅色等象徵財富的意象。(圖片提供:Studio150)

「在我們作為學生或平面設計師的早期職涯中,從未想過『主動性』這個詞。」他們說,因為國外求學的經驗,才進而擴大了設計師在社會扮演的角色與視野。延續The Rambutan的主動能量,他們在2016年與泰國國家級藝術家Chavalit Soemprungsuk合作出版數位作品集《WHETHER IT IS ART OR NOT》,這也是Studio150首本獨立出版。不料在通路上架遇到困難,讓他們意識到主流連鎖書店和獨立出版商的鴻溝,為解決此問題,他們在考察各國藝術書展後,向BANGKOK CITYCITY GALLERY提出舉辦曼谷藝術書展的計畫並獲支持,於2017年啟動首屆至今。

泰國國家級藝術家Chavalit Soemprungsuk數位作品集《WHETHER IT IS ART OR NOT》,是Studio150製作的第一本獨立出版刊物。(圖片提供:Studio150)
泰國國家級藝術家Chavalit Soemprungsuk數位作品集《WHETHER IT IS ART OR NOT》,是Studio150製作的第一本獨立出版刊物。(圖片提供:Studio150)
《WHETHER IT IS ART OR NOT》內頁。(圖片提供:Studio150)
《WHETHER IT IS ART OR NOT》內頁。(圖片提供:Studio150)

之所以選擇「書」為媒介,Studio150說,「書是一種親民的媒介,它能被普遍理解,人們不會害怕與它互動,而且價格可負擔得起,這種易於接觸的特質使它成為表達思想的理想媒介。」每年舉辦的曼谷藝術書展都有不同主題,但並非用來選擇參展者或出版品,而是要傳達當年策展理念。以2023年主題《本土社群》(Homegrown Community)為例,Studio150解釋,「本土」可以根據不同情境來解讀,關注範圍不限於泰國,而是考量到全球藝術書展社群,因此也邀請印尼藝術團體Gudskul、南韓獨立書店The Book Society參與對談。

每屆曼谷藝術書展主視覺皆由Studio150負責,前3年偏向訊息清晰、親民,從2021年朝向更具有表現力的方向,利用字體設計等技術創造具有吸引力的視覺效果;圖為2023年主視覺。(圖片提供:Studio150)(圖片提供:Studio150)
每屆曼谷藝術書展主視覺皆由Studio150負責,前3年偏向訊息清晰、親民,從2021年朝向更具有表現力的方向,利用字體設計等技術創造具有吸引力的視覺效果;圖為2023年主視覺。(圖片提供:Studio150)

顯微鏡的微觀新世界

在穩定產出商業案的同時,Studio150也持續推出創作案,例如經常出現的「日曆」。他們認為日曆和書有著類似的媒介特性,本身具有清楚功能,又允許自由創作。2024年推出的「ORDINARY LIFE NAVIGATOR 2024 CALENDAR」,延伸自Piyakorn的個人藝術計畫,旨在質疑人們因繁忙工作忽視了日常例行活動,大至自我關懷、小至微笑等簡單行為。他便在日曆呈現了每個日常活動的推薦時間,傳達快樂健康的普通生活理念。

Studio150很喜歡日曆「功能明確又允許自由創作」的特質,左圖為「ORDINARY LIFE NAVIGATOR 2024 CALENDAR」日曆,並標示了微笑等各種日常例行活動的推薦時間;右圖為「Reflections of How We Have Been Taught Here!」日曆,透過設計傳達泰國教育體制的問題。(圖片提供:Studio150)
Studio150很喜歡日曆「功能明確又允許自由創作」的特質,左圖為「ORDINARY LIFE NAVIGATOR 2024 CALENDAR」日曆,並標示了微笑等各種日常例行活動的推薦時間;右圖為「Reflections of How We Have Been Taught Here!」日曆,透過設計傳達泰國教育體制的問題。(圖片提供:Studio150)

有趣的是,Studio150除了PiyakornPat,還有一群來自泰國、法國、英國、韓國、荷蘭等的國際實習生。「這是我們與新鮮思想的人建立聯繫的方式之一,我們尋找的是可以交流的人,不僅僅是以『實習生』來協助工作。」他們私底下也經常參觀藝術展覽和博物館,特別喜愛新媒體藝術展,進而影響了他們不斷嘗試新工具和程序來創造設計,例如使用3D軟體製作出複雜排版。Studio150透露最近買了一台顯微鏡,「它展示了一個未曾見過的微小細節新世界,這些渺小事物竟隱藏著如此多的美麗。這樣的新視角擴展了我們的創造力,推動我們更深入地探究世界。」其實不僅是發起活動,在平面設計的純粹領域,Studio150也一直在主動提問與探索。

Studio150由Piyakorn Chaiverapundech和Pat Laddaphan共同創立。(圖片提供:Studio150)
Studio150由Piyakorn Chaiverapundech和Pat Laddaphan共同創立。(圖片提供:Studio150)

Studio150

2015年由Piyakorn ChaiverapundechPat Laddaphan創立,位於曼谷。Studio150相信無論媒介為何,平面設計都是實踐各計畫的主要途徑。他們在平面設計與當代藝術之間創作,以觀察、跨學科研究、策展和敘事為工作方法,創作領域包括設計物件、新媒體、公共項目、出版物、展覽和委託製作。2017年起與BANGKOK CITYCITY GALLERY共同創辦曼谷藝術書展。2019年兩位共同創辦人皆成為AGI會員。IGstudio150bkk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Studio150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5月號《泰國設計特搜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最美怪物誌」《yyin. volume 2: MONSTER》:19位台灣新銳創作者聯手,探索「怪物」在當代台灣的多重意涵

2025「最美怪物誌」《yyin. volume 2: MONSTER》:19位台灣新銳創作者聯手,探索「怪物」在當代台灣的多重意涵

歷時一年籌備,yyin.studio(八木印設計工作室)將在 11 月 17 日發行全新刊物《yyin. volume 2: MONSTER》。本期以「怪物」為主題,邀集台灣 19 位新銳設計師及藝術家共同參與,透過攝影、裝置、詩作、繪畫等多元形式創作,帶領讀者深入怪物敘事,探索並拓展其台灣當代的多重意涵。

yyin.studio(八木印設計工作室)長期關注台灣性別議題,致力以藝術連結大眾,開啟關於「陰性」的對話空間。2024 年與獨立出版社 dmp editions 攜手出版《yyin. volume 1》,收錄多組創作,探討性別流動、多樣性和親密關係。在東京藝術書展(TOKYO ART BOOK FAIR)首賣得到眾多國際讀者支持及好評,並於今年獲得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

《yyin. volume 1》以「陰性」為主題,探索性別流動、多樣性和親密關係。(圖片提供:yyin.studio)
《yyin. volume 1》以「陰性」為主題,探索性別流動、多樣性和親密關係。(圖片提供:yyin.studio)

延續相同精神,《yyin. volume 2: MONSTER》持續以創作拓展大眾對陰性與他者的想像邊界。歷時一年籌備,yyin.studio全新刊物《yyin. volume 2: MONSTER》將在 11 月 17 日發行。本期以「怪物」為主題,邀集台灣 19 位新銳設計師及藝術家共同參與,透過攝影、裝置、詩作、繪畫等多元形式的創作,帶領讀者深入怪物敘事,探索並拓展其台灣當代的多重意涵。

全書共收錄 8 件作品,由藝術家與平面設計師搭檔創作(完整名單詳見文末),以不同媒材及觀點回應主題。編舞家王甯與平面設計師張巧怡通過舞蹈速寫,釋放女性身體被壓抑及誤解為怪物的能量;聲音藝術家 Betty Apple 和 3D 設計師 Jia 以人魚為主題,構築後人類時代的怪物進化敘事。

編舞家王甯、平面設計師張巧怡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編舞家王甯、平面設計師張巧怡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聲音藝術家Betty Apple、3D設計師Jia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聲音藝術家Betty Apple、3D設計師Jia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藝術家 Puzu Huang 與平面設計師 Sammi 以信件和繪畫展開對話,共同直面怪物般的內在恐懼。服裝設計師 71 Su 和視覺設計師劉銳將社會化的壓力視為怪物,設計出系列服裝。

藝術家Puzu Huang、平面設計師歐陽萱。(圖片提供:yyin.studio)
藝術家Puzu Huang、平面設計師歐陽萱。(圖片提供:yyin.studio)
服裝設計師71 Su、視覺設計師劉銳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服裝設計師71 Su、視覺設計師劉銳合作作品。(圖片提供:yyin.studio)

書中同時收錄作品的中英文專訪,讓讀者了解精彩的創作歷程,以及各主題背後的思考脈絡。封面設計取材台灣人最熟悉的「蚌殼精」,跳脫傳統戲謔的形象,重新塑造牠在當代的姿態。

以當代蚌殼精作為yyin.第二期整體概念呈現。(圖片提供:yyin.studio)
以當代蚌殼精作為yyin.第二期整體概念呈現。(圖片提供:yyin.studio)

《yyin. volume 2: MONSTER》11 月起將前往首爾藝術書展(UE17)、草率季(重本書店攤位),以及東京藝術書展(TOKYO ART BOOK FAIR),讓台灣和世界看見來自台灣的怪物能量。台灣讀者可優先於社群預購,即日起至 11 月 16 日前享有預購限量八折優惠。

本期創作者名單(依作品順序排列):

Yagi Wang(yyin.創辦人)王甯(編舞家)、張巧怡(平面設計師)、Betty Apple(聲音藝術家)、Jia(3D設計師)、FM607嘟嘟、阿孫(Podcaster)、Kenalwayscan(平面設計師)、71 Su(服裝設計師)、劉銳(視覺設計師)、鵬栽(陶藝家)、陳文翔 (Penny)(設計工作室)、Puzu Huang(藝術家)、歐陽萱(平面設計師)、葉哲(藝術創作者)、陳亦婕(設計師)、美國牛津大學詩詞社(詩人)、謝佳芳(平面設計師)

資料提供|yyin.studio、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法國郵政「可頌郵票」飄散迷人奶香!繼法國麵包再展香氣郵票創意,用迷你氣味膠囊創造有趣體驗

法國郵政「可頌郵票」飄散迷人奶香!輕輕摩擦就能聞到剛出爐的麵包香

法國郵政(La Poste)再度透過「香氣郵票」向國民美食致敬!繼2024年推出暗藏麵包香的法棍(Baguette)郵票後,今回主角輪到可頌(croissant),小巧郵票不僅印上精緻可頌插畫,更飄散可頌剛出爐的濃郁奶香。

法國郵政「可頌郵票」飄散迷人奶香!輕輕摩擦就能聞到剛出爐的麵包香
(圖片來源:La Poste)
法國郵政「可頌郵票」飄散迷人奶香!輕輕摩擦就能聞到剛出爐的麵包香
法國郵政於2024年推出的「法國麵包郵票」。(圖片來源:La Poste、Unsplash)

以奶油可頌為題的「Croissant au beurre」郵票,由法國插畫家Frédérique Vernillet繪製,細膩重現可頌表層酥皮的層疊紋理;邊緣還印有可頌麵包屑的有趣細節,伴隨著郵票自帶的誘人可頌奶香,令人聯想大口吃可頌時金黃酥皮隨著「咖滋」聲掉落的療癒情境。

法國郵政「可頌郵票」飄散迷人奶香!輕輕摩擦就能聞到剛出爐的麵包香
(圖片來源:La Poste)

香氣來自墨水裡的「迷你膠囊」

郵票中的香氣從何而來?上回「法國麵包郵票」推出時,專門負責法國集郵事務的官方機構Philaposte曾解釋道,香氣被封裝進一顆顆極迷你的膠囊中,並融入郵票油墨,需要經過摩擦等刺激讓膠囊破裂,香氣才會慢慢浮現。這種特殊的微膠囊也成為郵票製程中的一大挑戰——印刷師傅們必須在不破壞膠囊的情況下,小心翼翼地塗上這種特製墨水,才能把這份「氣味驚喜」留給使用者。

法國郵政「可頌郵票」飄散迷人奶香!輕輕摩擦就能聞到剛出爐的麵包香
(圖片來源:Unsplash)

法國人對可頌的執著

奶油可頌郵票的發行,象徵著法國郵政向自家國民美食的致敬。可頌是法式烘焙經典之作,常在法國人的早餐和咖啡時光飄香。隨郵票推出,法國郵政更細數一顆「好可頌」的必備要件:外層金黃酥脆、口感輕盈鬆軟、奶香細緻飽滿,層疊紋理更是職人手藝的體現。要做出完美可頌並不容易,從麵粉與奶油品質、麵團發酵時間、奶酥摺疊與塑形手法,再到烘烤溫度與時間等,每一步都是關鍵,為此法國烘焙及甜點師聯盟更於2019年起舉辦「奶油可頌大賽」,表揚法國各地技藝精湛的烘焙師傅,由此可見法國人對可頌的癡迷和執著。

法國郵政「可頌郵票」飄散迷人奶香!輕輕摩擦就能聞到剛出爐的麵包香
(圖片來源:Unsplash)

Croissant au beurre」郵票目前已正式發行,以15張為一份販售,集郵愛好者別錯過了!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