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本書店《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藝文場域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重本書店推出「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已結業的香港設計藝文場域「openground」,由同為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成員的openground設計總監毛灼然(Javin Mo)、重本書店主理人葉忠宜共同策展,除在書店內展出視覺識別、包裝,印刷物及展覽海報設計外,兩人也與桑格設計書店選書合作,呈現港台不一樣的視覺閱讀與美學。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重本書店推出「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香港複合設計空間「openground」

openground於2018年由香港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 Lam)創立、平面設計師毛灼然擔任設計總監,原址於香港深水埗大南街,是一個藏身在街坊之中,以連結設計、咖啡、生活及藝文展覽為理念的複合設計空間。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openground於2018年由香港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 Lam)創立。(圖片提供:Buidling Narrative)

在過去六年間,openground積極推動設計活動,除策劃多檔相關展覽,店內也以「mobilebooks」流動書架為概念,不定期展示設計選書,並共同策劃「ground talks」設計講座系列。openground歷年展覽包括日本知名設計雜誌《IDEA》「Yellow Pages」開幕專題展(2018)、連結台港兩地的「為文化設計:台港文化設計展」(2020)等,並於2023年2月迎來最後一個展覽「我們畢業了!」,邀集34位設計師,以畢業展為題作結,正式結束實體空間的營運。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openground營業期間積極推動設計活動,策劃多檔相關展覽。(圖片提供:openground)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設計作為交流的橋樑

作為深水埗重要藝文場域的openground,終不敵營運成本逐漸高漲而拉下鐵門,因此本次展名「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除了點出openground的現狀外,也帶出「openground的設計理念,在重本書店暫時重新開放」的意味,讓香港和台灣的設計,有機會在這個開放空間中交流。

隱身於香港兩層式老舊唐樓的openground,與重本書店的地理和空間概念十分相似,也同樣是城市中少數致力平面設計的空間。葉忠宜分享:「openground在我心中有著如此的重要位置,只可惜前幾年疫情爆發,一直無緣參訪。等到疫情結束後,卻聽到openground熄燈的消息,因此我默默的許了一個願望,若可以的話,為何不直接把openground保存物件暫時搬回重本書店?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本次展名「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帶出「openground的設計理念,在重本書店暫時重新開放」的意味。(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本展期望讓香港和台灣的設計有機會在這個開放空間中交流。(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本次「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覽中,展出許多openground歷年來的重要作品。香港一直是華語圈平面設計最早發展成熟的地方,對台灣設計師而言相當熟悉不陌生,毛灼然也表示:「台灣近年的多元設計生態成功吸引不少香港設計師注目,他們也積極參與台灣設計比賽及活動,期待這次活動能讓兩地有更多的設計交流。」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展示openground歷年所舉辦的展覽海報。(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覽中,也展出許多openground的重要作品。(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覽中,也展出許多openground的重要作品。(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主視覺概念

在這樣的策展概念下,「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主視覺也基於毛灼然設計的openground視覺識別,以「開放地面」為概念,選取英國字型品牌Colophon的「Raisonne」字型,獨特的小寫字母連結字首「o」與「g」,用字體排列呼應連接不同樓層的樓梯;而葉忠宜同樣利用openground的重要理念「開放地面」,以物件的「表」與「裏」的鏡射,堆疊出純粹的typography構圖。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主視覺。(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AGI設計師的書單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的另一亮點,就是毛灼然、葉忠宜兩位AGI成員的設計選書展示。毛灼然的選書,以其欣賞的歐美國際知名設計工作室作品集為主,也有日本及香港出版的設計建築書籍,還有個人曾參與的獨立出版物;葉忠宜則橫跨設計史、typography論述型作品集,再至視覺圖像,挑選符合重本書店核心概念的書。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的一大亮點,是毛灼然、葉忠宜兩人的設計選書展示。(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 毛灼然選書精選

01《North: Extracts from visual identities》
英國知名設計工作室North自1995年成立以來的首本作品集,集結團隊近30年來為全球知名藝術博物館所設計的視覺識別與形象,包括英國倫敦TATE MODERN泰德現代藝術館、曼徹斯特最新表演藝術中心FACTORY INTERNATIONAL、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等。

02《もじ イメージ Graphic》
去年於東京設計美術館21_21 DESIGN SIGHT很受歡迎的《MODES AND CHARACTERS: POETICS OF GRAPHIC DESIGN》展覽結集成書,由室賀清徳、後藤哲也及加藤賢策共同策展,深入探討後數位時代日本文字、語境及圖像的平面設計展。

03《The Next Stage 2--香港新生代平面設計師訪談》
由香港三聯出版,是《香港新生代平面設計師訪談》的第二部,作者杜翰煬走訪了十二位香港本地新生代平面設計師的工作室,其中大多是毛灼然認識的設計師朋友。了解他們的成長歷程與設計作品,從「商業.品牌」、「藝術.文化」、「流行文化」、「出版.印刷」四方面,看新一代平面設計師的發展脈絡。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毛灼然選書。(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 葉忠宜選書精選

01《宗教とデザイン》
松田行正是非常歷史的學術型設計師,其著作本本精彩,常側重於設計符號學。《宗教とデザイン》完美整理出世界宗教裡的符號學,更不會因為廣面的探討而止步於淺層知識,而是從聖書、樂譜、繪畫、建築等領域,甚至是對於魔女意象的符號討論。

02《祖父江慎+コズフィッシュ》
祖父江慎是日本近代重要的書籍設計師之一,也是葉忠宜在日本學習排版時,最重要的學習對象之一。這本書集結了其2016年以前作品,不僅針對圖像與概念討論,更完整闡述了祖父江慎專注於細節排版的極致微觀。

03《組版造形 タイポグラフィ名作精選》
白井敬尚是另一位日本近代最重要的編輯論述型書籍設計師之一,也是平面設計雜誌「ideaアイデア」的藝術總監,將其內容與質感做到極致。這本書是白井敬尚整理的版型傑作集,分別對30位歐洲設計師的46件作品、28位日本設計師的50件作品進行了分析和解釋。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葉忠宜選書。(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展期間精彩開講

展期中也將推出兩場講座,分別談論openground這個實體空間的設計風景,以及如何以設計連結社區;以及從講者的閱讀習慣,暢談台港設計書店的發展。

⬬ 香港openground與大南街的設計風景

時間|2024/06/15(六)19:30-21:00
報名|https://forms.gle/gd4Ww3rydfwHhMVw8
主講|毛灼然
主持|葉忠宜
主題內容|香港複合設計空間openground成立於2018年,選址舊區深水埗大南街,營運至2023年2月底正式結業,期間積極推動在地設計活動及展覽,並連結設計、咖啡、生活及藝文展覽為理念的實體空間,也吸引了台灣設計師注目。講座找來香港平面設計師與openground設計總監毛灼然,分享這個實體空間的設計風景,如何以設計連結社區。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香港複合設計空間openground。(圖片提供:Buidling Narrative)

⬬ 我們還會收藏設計書籍嗎?—— 台港設計書店的發展軌跡

時間|2024/06/22(六)19:30-21:00
報名|https://forms.gle/6CPRgTtsfT2688Wx8
主講|桑格書店主理人、毛灼然
主持|葉忠宜
主題內容|「我們還會收藏設計書籍嗎?」在現今網上資訊爆炸的年代,設計實體書店的經營模式如何改變?上世紀80年代,台港兩地的獨立設計書店早已經營,亞洲大型書店品牌在90年代也相繼進駐兩地,近年網上閱讀及購物模式改變,實體書店也受重大影響。講座找來在台北已開業近40年的「桑格設計書店」主理人及香港平面設計師毛灼然一起對談,分享台港設計書店的發展軌跡。

注意事項:講座為低消一杯外帶咖啡。

重本書店「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企劃展!重現香港openground,蒐羅毛灼然、葉忠宜的設計選書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展期間將舉辦兩場講座。(圖片提供:重本書店)

「Temporarily Open暫時開放」設計企劃展

展覽日期|2024/6/7至7/15
展覽地點|重本書店(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8巷9號1樓)
開放時間|週四到週一13:00 - 21:00、週五週六13:00 - 23:00、週二週三公休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改編自真人真事》特展臺文基地登場!首度展出邱妙津手稿、林奕含課堂報告,聽見文學中的反抗聲音

《改編自真人真事》特展臺文基地登場!首度展出邱妙津手稿、林奕含課堂報告,聽見文學中的反抗聲音

走進臺灣文學基地,你會看到一個重現的作家書房,桌上擺放著手稿、筆記,彷彿主人剛離開不久。這裡展出的不只是文學作品,更是一段段真實的人生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當代性別事件的噤聲與反抗》特展以文學為載體,探討當代社會中性別議題的複雜面向,邀請民眾直面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壓迫與暴力。

《改編自真人真事:當代性別事件的噤聲與反抗》特展空間照。(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改編自真人真事:當代性別事件的噤聲與反抗》特展空間照。(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珍貴典藏首度公開,「聽見」作家的反思與覺醒的聲音

本次特展首度展出多件重要典藏品,包括1990年代台灣文壇最受矚目作家之一邱妙津(1969~1995)的相關文物。展品包含她就讀北一女中時的《生活週記》以及就業時填寫的履歷、自傳,這些文物為認識邱妙津創作軌跡提供了關鍵線索。邱妙津的代表作《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至今仍廣為傳頌,而這次展出的文物讓觀眾得以窺見作家早慧心緒的發展脈絡。同時展出的還有林奕含的課堂報告、書房收藏品等,家屬的全力支持讓觀眾得以認識這位作家的多重面貌。

作家林奕含家屬授權其課堂報告、書房收藏品等。(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作家林奕含家屬授權其課堂報告、書房收藏品等。(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首度展出作家邱妙津就讀北一女中時的《生活週記》及就業時填寫的履歷等臺文館典藏文物。(圖片提供:臺灣文學基地)
首度展出作家邱妙津就讀北一女中時的《生活週記》及就業時填寫的履歷等臺文館典藏文物。(圖片提供:臺灣文學基地)

展覽也特別收錄劉芷妤《女神自助餐》、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等有聲書的精選段落,以及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甫完成修復的文學改編電影《油麻菜籽》影像,讓觀眾能夠「聽見」文學的聲音。這些多媒體的呈現方式,不僅豐富了展覽的層次,也讓觀眾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情感與力量。

展覽特別收錄劉芷妤〈火車作夢〉有聲書精選段落,為作家親自錄製。(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展覽特別收錄劉芷妤〈火車作夢〉有聲書精選段落,為作家親自錄製。(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不再噤聲,開始發聲的文學力量

「改編自真人真事」這句話,承載著美麗而沉重的痛楚。它既散發著文學性的能量,也包藏著真實世界的苦難。坦承並且說出,需要極大的勇氣。2017年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扉頁寫下這句話時,她希望讀者能夠感受到這個痛苦的真實性,能夠與思琪同情共感。這種看似虛構卻比真實更真實的文學創作方式,在當代台灣文學中愈來愈常見。作家們不再隱藏,而是選擇直面對決,如劉芷妤在《女神自助餐》中所寫:「本書情節並非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我很遺憾......」這種遺憾,正是在邀請讀者感受那些切膚之痛。

特展探討台灣文學如何成為倡議的先鋒、弱者的武器、團結的契機。(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特展探討台灣文學如何成為倡議的先鋒、弱者的武器、團結的契機。(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台灣解嚴之後,特別是當代,文學已經能夠喚起內在勇氣的能量,引導性別意識脫開父權枷鎖,發展成多元自信的性別文學圖像。文學不再只是療癒人心的工具,更成為發聲的利器,甚至能促成社會改革與進步。李昂《殺夫》的創作成了十年後真實殺夫事件的寓言,該事件促成《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建立;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則推動了《補教法》實名制,以及後續《刑法》通姦除罪化的討論。這些例子證明了文學作為倡議先鋒、弱者武器的強大力量。

展出書籍可供民眾閱讀。(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展出書籍可供民眾閱讀。(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書寫與被聽見,是集體療癒的開始

展覽開幕時,作家劉芷妤在談到《女神自助餐》的創作過程時分享:「在書寫過程中才發現原來早就在生活中發現許多不對勁,不說出來,不表示沒感受到、沒被壓迫到。」她認為《女神自助餐》其實是一本反省之書,在找出自己不自覺「厭女」的同時,也引發社會大眾的省思。這種從個人反省出發,進而推動社會思辨的創作模式,正是當代性別文學的重要特色。作家們透過書寫突破社會價值與傳統的禁錮,從暗影裡透露光芒,發出反抗的聲音。

展場中設計「空氣柱」象徵文學的曖昧性、壓抑及想要突破指出進路。(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展場中設計「空氣柱」象徵文學的曖昧性、壓抑及想要突破指出進路。(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展覽以空氣包包裹書籍,體現壓力與張力,同時也提供「膜」的外層保護。(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展覽以空氣包包裹書籍,體現壓力與張力,同時也提供「膜」的外層保護。(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延續去年《海馬打點滴:你有所不知的文學療癒》特展的關懷精神,這次的《改編自真人真事》邀請觀眾與當代文學作品及性別事件同情共感,在展覽中看見隱匿在字裡行間的壓迫與暴力,聽見文學作品中的反抗聲音,一起尋找集體療癒的契機。展覽更安排了推廣講座,將在知名作家的帶領下探析性別文學與台灣社會的互動,為觀眾提供更深層的思考空間。(講座介紹、後續場次及報名資訊等,可見臺灣文學基地官網及粉絲專頁。)

展場最後可手作氣泡御首,象徵不易破裂,卻持續釋放壓力的微小力量。(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展場最後可手作氣泡御首,象徵不易破裂,卻持續釋放壓力的微小力量。(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改編自真人真事:當代性別事件的噤聲與反抗》特展

展期|即日起~10.12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照常開館,翌日休館)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展覽廳(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We TAIWAN」臺灣光譜展覽8月登場!以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等元素,展現島嶼的多元文化與創意

「We TAIWAN」 臺灣光譜展覽8月登場!以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等元素,展現文化創意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即將在8月正式登場,而位於大阪梅田Grand Green Osaka內的當代展演場所VS.空間的核心展覽,以「臺灣光譜」為主題,策展內容結合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及科技創新元素,向全球觀眾展示臺灣這座奇蹟之島無限的創造潛力。

文化部辦理的「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將在日本大阪登場,活動橫跨了線上的「遊戲能力」、VS.空間的「混融色彩」、大阪市中央公會堂的「跨域創造」、中之島「萬變氣場」4大場域及4大主題。而「臺灣光譜」選擇以去(2024)年才開幕的「Grand Green Osaka」區域,由安藤忠雄操刀設計的「VS.空間」內規劃策展。

→ 臺灣文化魅力現身大阪!「We TAIWAN」主視覺、超Q彈角色「a-We」公開

「VS.空間」展覽場域的獨特性,發展出本次對光影和聲音策展的各種想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VS.空間」展覽場域的獨特性,發展出本次對光影和聲音策展的各種想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3大主題區呈現臺灣文化

在這個融合藝術、商業、都市發展的場域,內部挑高15公尺、專為投影與沈浸式展演等新媒體為主的空間,對於策展團隊來說就是一個相當「混融」的挑戰,也正如同臺灣這座島嶼,歷經多元族群融合與歷史轉折,孕育出獨特且豐厚的文化內涵。「臺灣光譜」即是在這樣的獨特空間及理念下,規劃臺灣本色光織自然島嶼聲譜3大主題區,期盼以跨越邊界的文化與創意,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自信與韌性。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將在梅田新地標Grand Green Osaka內「VS.」空間、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及線上線下虛實整合4大場域,分別以「混融色彩」、「跨域創造」、「萬變氣場」、「遊戲能力」為策劃核心,從當代展演地標到百年古蹟建築、線上到線下,跨越時空邊界,將臺灣文化魅力帶到世界眼前。(圖片提供:文化部)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將在梅田新地標Grand Green Osaka內「VS.」空間、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及線上線下虛實整合4大場域。(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區一:臺灣本色

融合光影、色彩與聲音的沉浸式視覺劇場《臺灣本色》,以「寫生的人」為主角,取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的藝術家作品,由跨域創作團隊豪華朗機工主導視覺創作、柯智豪的音樂、夢想動畫的動態影像設計、瓦豆的燈光規劃,利用影像技術演繹藝術家筆觸與色彩,帶領觀眾走進陳澄波、廖繼春、林惺嶽、郭雪湖、陳進、林玉山、許深州等藝術家的彩色世界,從日治、戰後到當代,涵蓋臺灣玉山、蘭花、建築、城鎮、戰爭記憶與山海地貌等色彩與土地深情的作品中。

融合光影、色彩與聲音的沉浸式視覺劇場《臺灣本色》投影示意圖。作品取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畫作,以「寫生的人」為主題,將經典畫家風格透過影像技術再度演繹為全新影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融合光影、色彩與聲音的沉浸式視覺劇場《臺灣本色》投影示意圖。作品取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畫作,以「寫生的人」為主題,將經典畫家風格透過影像技術再度演繹為全新影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三金音樂人柯智豪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臺灣日常生活中多樣且真實的聲音,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圖片提供:文化部)
三金音樂人柯智豪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臺灣日常生活中多樣且真實的聲音,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區二:光織自然

「光織自然」展區聚焦臺灣的染織文化、山海記憶與工藝實踐,展現人與自然共織的創作智慧。《臺灣色譜牆》集結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陳景林與馬毓秀,多年來從臺灣植物中研究天然染料的成果,以手工染布與植物攝影交錯排列,彷彿一幅震撼的活色票牆,引領觀眾踏上一場色彩溯源之旅;《染織工藝牆》記錄陳景林踏尋臺灣各地,從大自然取材、製作染料的過程,作品也是一份工藝教學的行動筆記,將手藝轉化為可視、可感、可思的敘事;藝術生涯中第一件巨幅藍染山水創作,也是陳景林「為自己、為臺灣所創作」的新作《臺灣母親河》也將首度曝光;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得主楊偉林的《洄遊》,深入揭示藝術家如何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與觸感,透過纖維藝術,優雅描繪島嶼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而動人的連結。

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得主楊偉林的作品《洄遊》,深入揭示藝術家如何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與觸感,透過染織藝術,優雅描繪島嶼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而動人的連結。(圖片提供:文化部)
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得主楊偉林的作品《洄遊》,深入揭示藝術家如何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與觸感,透過染織藝術,優雅描繪島嶼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而動人的連結。(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區三:島嶼聲譜

踏入「島嶼聲譜」展區,聲音將成為帶領觀眾穿梭記憶的引路人。三金音樂家柯智豪《臺灣聲場》,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臺灣日常生活中如廟宇祭典的鑼鼓聲、颱風過境的風雨聲、田野中的鳥鳴與城市市場的喧囂,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藝術家李育昇的《臺灣特有種》神獸裝置,巧妙地融合視覺與聲音藝術,營造出充滿神秘與靈性的臺灣信仰場域;豪華朗機工創作的《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則以精妙的聲光語言,深刻觸及每位觀眾的情感與記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

藝術家李育昇的《臺灣特有種》神獸裝置,巧妙地融合視覺與聲音藝術,營造出充滿神秘與靈性的臺灣信仰場域。(圖片提供:文化部)
藝術家李育昇的《臺灣特有種》神獸裝置,巧妙地融合視覺與聲音藝術,營造出充滿神秘與靈性的臺灣信仰場域。(圖片提供:文化部)
豪華朗機工創作的《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以精妙的聲光語言,深刻觸及每位觀眾的情感與記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圖片提供:文化部)
豪華朗機工創作的《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以精妙的聲光語言,深刻觸及每位觀眾的情感與記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圖片提供:文化部)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日期:2025年8月2日(六)至8月20日(三)
會場:線上、VS.(at GRAND GREEN OSAKA)、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
官網:https://wetaiwan.tw
Instagram:@wetaiwan.tw

資料提供|文化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