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的鑽石高樓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座落於台北市民權東路與中山北路交叉口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新總行大樓」,由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打造,從藝術、建築、自然、文化等元素汲取設計靈感,發展出鑽石造型的外觀與結構,成為周邊地區的一座璀璨地標。

危老大樓的華麗重生

上海商銀總行大樓原屬「危老重建案」,於2014年啟動重建專案,歷經七家國內外建築師事務所競圖、三階段評選後,最後由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獲選,以大樓「如鑽石般鑲於繁忙路口」為概念,將永續綠能、科技意象及人文理念,整合至設計規劃之中。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夜幕低垂時,大樓內部簡約低調的照明光線,綻放鑚石般的璀璨光芒。(攝影:JJP)

▎亮點01:扇形設計凸顯磅礴氣勢

佔地約2,333平方公尺,地上16層、地下4層的上海商銀總行大樓,坐擁聚財之象「大周天」,建築設計上也因應這樣的風水條件,將正對交叉路口的銀行入口(開口角度4.9度)和挑高三層的營業大廳,採扇形設計搭配弧形窗,營造匯集人流的氣勢;位於民權東路的大門,則藉由明快的動線設計,將造訪者引入辦公梯廳和南側花園。

上海商銀總行大樓樓層分別規劃為:1F-4F銀行營業單位、5F-12F總行部處單位、13F行史館及行員教育訓練中心、14F員工餐廳、15F-16F層峰辦公室;高樓層坐擁舒暢宏闊的視野,能飽覽中山北路上,樟樹及楓香所營造出櫛比鱗次的林蔭大道景緻。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新總行大樓位於交叉路口,坐擁聚財之象「大周天」。(攝影:YHLAA)

▎亮點02:開創性鑽石結構外牆

鑽石型斜交鋼柱結構的開創性外牆,具備超耐震規格,搭配各層樓板調諧質量阻尼器(TMD)與結構健康監測系統(SHM),耐震係數是法規的1.5倍;網膜玻璃外牆延續鑽石的建築語彙,質地中隱含金屬光澤,隔熱的同時也兼顧室內採光,賦予建築外觀晶瑩剔透的視覺感。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外牆工藝不僅體現出結構的創新,更達到耐震、節能、減碳、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設計目標。(攝影:JJP)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創新的外牆框架體現工藝之美,亦烘托出位於高樓層的員工餐廳及空中花園。(攝影:YHLAA)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上海商銀總行大樓」鑽石型斜交鋼柱結構的開創性外牆,具備超耐震規格。(攝影:YHLAA)

▎亮點03:引入自然,營造開放式無柱空間

位於地面層的景觀中庭,特別設計一面水濂牆,不僅遮飾後方鄰舍,水瀑飛瀉時的嘩嘩聲,也劃開了都市嘈嚷,為中庭注入靜逸氣息,成為大樓中的心靈憩所。在辦公樓層,建築團隊將大樓內部結構柱分散與幕牆框架整合,形成室內跨距近27米無柱的開放空間,不僅提升空間效率與使用彈性,也引入自然採光,辦公時享受最佳景觀視野。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鑽石斜交的圖騰語彙自建築立面延伸入室內天花。(攝影:YHLAA)

另外,多樣化綠植也被安排在空間中,打造成活潑多元的都市生態棲地。為善用有限的空間,東側陽台及南側活力梯陽台處均設有垂直立體綠化,既與建築語彙和鳴,亦為都市增添一抹綠意。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東側陽台及南側活力梯陽台處,均設有垂直立體綠化,善用有限的空間。(攝影:JJP)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如空間藝術品般的鋼構回旋梯,為營業大廳增色。(攝影:YHLAA)

▎亮點04:從材質展現沉穩大器氛圍

上海商銀總行大樓大廳採用淺米色義大利洞石牆面與灰麻色天然崗石的地坪,傳遞大器沉穩的空間氣質,辦公室門廳的天花,則延伸建築立面鑽石斜交的圖騰語彙,嵌合了LED線型燈為整體照明。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淺米色義大利洞石的牆面與灰麻色天然崗石的地坪,散發大器沉穩的空間氣質。攝影:YHLAA(攝影:YHLAA)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鑽石斜交的圖騰語彙自建築立面延伸入騎樓天花。(攝影:YHLAA)

除此之外,建築外的公共人行空間也被納入整體設計考量,人行道、車道出入口均有順平設計,騎樓地坪及公共人行道舖面則採天然崗石,並以線型分割與建築立面的鑽石斜交結構呼應,為整體空間增添序列性及引導功能。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建築外的公共人行空間也被納入整體設計考量。(攝影:YHLAA)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挑高三層的營業大廳。(攝影:YHLA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編輯帶逛】臺中綠美圖試營運!7大亮點看SANAA在臺建築首作:與中央公園綠意共融,開放而流動的文化森林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從競圖到完工,「臺中綠美圖」歷時12年籌備與建造,終於10/28展開試營運、12/13正式開館。這座台灣首座由美術館及圖書館共構的藝文場館,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操刀,整體設計延續其通透、俐落、富流動性的建築語彙,與周圍中央公園景觀共融。置身館內不僅能被藝術和書香環繞,也能感受天光與綠意流動,在公園中的圖書館、森林中的美術館漫遊。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SANAA為臺中造一座開放、流動的「文化森林」

出自SANAA的藝文場館建築散落世界各地,事務所代表作包含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2004)、法國羅浮宮朗斯分館(2012)及近年落成的澳洲新南威爾斯美術館新館(2022)等,每處皆映現SANAA標誌性的設計符號:明淨通透、流動而不為框架所拘、室內設計與戶外景色共融。而綠美圖作為SANAA在台首件建築作品,及迄今規模最大的文化類建築計畫之一,亦體現了這些特質。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綠美圖坐落於臺中中央公園北側邊緣,位處城市重要的生態廊道。SANAA順應基地本身的環境條件,以「開放、透明、流動、融合」為設計關鍵字,打造一座回應地景、模糊室內外界線,讓光影、微風與綠意能自然流動,人們亦能自在遊憩的「文化森林」。另呼應綠美圖由美術館、圖書館共構的特質,整體設計「去中心化」,不若一般藝文場館有顯而易見的中心入口,而是四方對外敞開,成為一處人們得以從各面自在步入的藝文聚落。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量體高低錯落創造層次

為實現開放、流動的設計概念,SANAA將場館樓地板面積約58,000平方公尺的巨大建築,拆解為各自獨立、同時相互連結的8個量體,它們各順應周邊的環境長出不同型態,為綠美圖帶來多變的平面、剖面及立面,營造豐富的空間表情。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這些高低錯落的量體,各具備不同功能,將美術館及圖書館所需的展覽、閱覽、行政等不同空間涵蓋在內;同時為綠美圖帶來良好的通風和陰影效果,並創造層次多變的遮蔭廣場與中庭,從外看能觀察結構的趣味,置身館內的中庭、連接廊道則能享受豐富的遊逛體驗。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擴張網賦予通透外觀

從遠處看,綠美圖彷彿披上一片輕盈薄紗,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靈動。這樣的視覺效果,源自雙層外牆系統的設計巧思:部分內層採用具備良好隔熱與透光性能的玻璃,外層則以銀白色的鋁製擴張網覆蓋,藉材料的鏤空特性減輕視覺壓迫、形塑通透外觀,同時串連室內外景色。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跟著編輯走進綠美圖4大亮點空間!

▍綠美圖大廳:天光與水景交織迎賓

綠美圖包含美術館、圖書館各自營運所需的獨立空間,亦有不少讓藝術和知識相遇的「融合空間」,作為場館主要門面的綠美圖大廳即是其一。大廳的視覺焦點是一座巨大水池,其以曲面的不鏽鋼板打造,除了能映射戶外綠意和光景,還有調節溫度的功能,讓廳內更為涼爽。西澤立衛建築師也特別分享,中央湧動的水源寓意知識和創意能量泉湧,呼應綠美圖設館願景。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此外,大廳設有兩座圓形的通透玻璃屋,分別作為服務臺、通往地下公共空間的入口使用。上方的連通橋則提供了觀賞建築空間中的多元視角,12月正式開館後,還可由高處角度欣賞藝術家林明弘創作的《再製》作品。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文化之森:與自然共生的半戶外廊道

同樣作為綠美圖的融合空間,「文化之森」是一座半戶外屋頂花園,透過環形天橋連接美術館與圖書館。整體以金屬擴張網構築柔和、具穿透性的場域氛圍,同時消弭綠美圖與中央公園之間的界線,將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美術館大廳:全臺最壯觀的挑高展示空間

挑高27公尺、垂直聯通6層樓高的美術館大廳,是目前全臺美術館中最高的展示空間。迴旋的斜坡作為觀展動線,引導觀眾自在探索,從各個角度欣賞建築都非常壯觀,還能觀察到SANAA在空間中特意安排的「建築觀景窗」,望見建築結構。大廳被玻璃帷幕包繞,將窗外綠意引進室內,與藝術作品共織風景。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開館後,此挑高空間將聚焦大型裝置作品,開幕首作為韓國藝術家梁慧圭為綠美圖量身打造的《流動奉獻-樹蔭三合》,創作概念呼應臺、韓兩地共同存在的「聖樹文化」,象徵自然與社群的精神連結。此外,館內設有5間從410公尺不同挑高的展間分布於各樓層,創造多元的觀展視角。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圖書館大廳:特製「雲朵」相伴的閱讀場域

有別於美術館大廳的極致開放,另一側的圖書館大廳則較為內斂寧謐,其挑高7公尺的空間,以流線形家具及金屬材質交織呈現,由SANAA設計的花形書架和座椅則為俐落的空間注入些許童趣。靠近天花板的「雲朵」也藏有巧思,它不僅是圖書館獨有的識別,讓訪客快速辨別正身處圖書館或美術館,更是具備吸音效能的板材,美觀和實用性兼具。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攝影:YHLAA李易暹)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臺中再添普立茲克建築大師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SANAA在臺首件建築作品,綠美圖是臺中第四座由普立茲克建築大師設計的公共建築,前有貝聿銘操刀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安藤忠雄設計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及出自伊東豊雄的國家歌劇院;未來,由Frank Gehry設計的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安藤忠雄與忠泰建設合作的童書之森,也將陸續加入陣容,讓臺中市景更加精彩。

「臺中綠美圖」12月正式開館!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打造城市文化森林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臺中綠美圖

地址|臺中市西屯區中科路2201號

試營運|2025.10.28-11.16,週二至週日9:00-17:00、週六9:00-20:00、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正式開館|2025.12.13 13:00(公眾入場)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Zaha Hadid、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攜手,以「台灣蘭花」為靈感打造台北新地標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Zaha Hadid、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攜手,以「台灣蘭花」為靈感打造台北新地標

由中華郵政主導的「臺北郵局公辦都市更新案」,其競圖評選結果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聯手提出的建築方案拿下,預計47樓高的全新臺北郵局大樓(或暫稱中華郵政塔),將可望為台北西區的天際線再添上一處耀眼新風景!

為什麼臺北郵局周邊要都更?

臺北郵局公辦都更案在近年重新啟動,除了因基地地處西區核心、緊鄰台北車站六鐵共構樞紐,更是「西區門戶計畫」的重要拼圖。計畫總金額約新台幣278億元,由中華郵政攜手台灣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櫃買中心及集中保管結算所等多家國家級金融機構共同出資。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整體發展方向除配合台北市政府「西區門戶計畫」外,更對應國家「亞洲.矽谷2.0」產業政策,期望整合北門周邊的歷史古蹟群,形成「城市博物館園區」,並導入數位經濟與智慧產業能量,打造結合文化與科技的國際創新樞紐。

1930年興建落成的北門郵局,未來將透過修復轉型,讓古蹟活化為郵政博物館,重現北門的歷史地景與城市意象;而新建大樓則會結合智慧辦公與創新用途,使古蹟與現代建築共構共生,延續城市的歷史脈絡。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事實上,臺北郵局都更構想並非一夕之間誕生。早在10多年前,當時中華郵政便曾前往東京參訪日本郵政集團位於東京丸之內的「JP Tower」開發案。該案成功將百年郵政大樓保留外觀,並在其後方興建嶄新的高層辦公塔樓,成為結合歷史保存與商業開發的典範;而此次參訪經驗也成為北門郵局再開發的啟發來源,當時甚至希望將新建大樓命名為「CHP Tower 中華郵政塔」。

JP Tower(圖片來源:Mitsubishi Jisho Design)
JP Tower(圖片來源:Mitsubishi Jisho Design)

以台灣蘭花為靈感,結合古蹟與未來的建築設計

儘管目前新大樓名稱依舊待定,但初步建築設計規劃則搶先出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透過IG發文,表示團隊將與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及數十家國內外專業顧問,共同攜手為臺北郵局規劃一棟地上47層的高層大樓,並希冀成為國家創新創意及金融中心。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從已曝光的示意圖看,建築以「台灣蘭花」為形象靈感,並從花瓣優美的姿態中提煉建築語彙。透過流線型結構展現自然生長的姿態,新舊建築之間則有弧形天篷銜接,承襲Zaha Hadid標誌的建築風格,也展現台灣的優雅與自信。未來大樓將結合商辦、展覽與郵政文化展示空間,並預留與北門廣場銜接的開放廊道。

目前臺北郵政公辦都更大樓預計2027年對外招標,2032年完工。屆時落成後,將會與鄰近的台北雙星大樓相映成趣,同連結古蹟立面、北門廣場到高樓曲線等景緻,重新定義「台北門戶」的形象。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臺北郵局」都更大樓設計(圖片來源: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註:經編輯電話詢問,確定競圖評選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的設計方案拿下,然而目前皆為初期規劃,建築樣式有可能再經調整。)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