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圖美館」順應地貌、呼應在地色彩而生!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4個設計思考

金門縣中心圖書館及美術館

受地質環境、戰略位置影響,金門擁有獨特地景與優美海灘,更坐擁極具歷史意義的戰地遺跡,兼具豐富自然資源與深厚人文底蘊。過去,金門受限於戰略因素而發展有限,隨時代遞嬗,如今金門致力發展觀光、推動文化建設,而「金門縣中心圖書館及美術館」正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其競圖由「JJP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拿下首獎,順應當地環境條件、呼應閩南文化的建築設計概念,在設計創意、可執行性上皆受肯定。


3.建築立面則融入地域的紋理色彩,從當地的閩系紅磚作為靈感,也與在地藝術家李錫奇作品相呼應「金門縣中心圖書館及美術館」競圖由「JJP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拿下



帶領金門走出戰地印象的文化地標

考量金門既有圖書及藝文空間的限制,金門縣政府計畫籌建「金門縣中心圖書館及美術館」(金門圖美館),打造一處結合圖書館、美術館及親子教育館的藝文設施。而JJP順應基地周邊生態、納入在地文化元素,規劃出具開放性的的三層樓空間,並將整合區域環境的思考帶入,期盼將圖美館與金門國家公園、雙乳山坑道及營區等,整合成藝文、生態、環教、遊憩、觀光並重的園區。


10.在天空劇場能感受建築天際線如同山巒般起伏金門圖美館天空劇場



梳理基地環境條件與人文背景

金門圖美館基地位處金門島中心,面積約3.8公頃,比鄰金門國家公園,此處地貌多變、地質交雜花崗岩和紅土層,林相原始而動植物生態豐富,更保留許多戰地史跡,既承襲了閩南古風,也隨僑鄉文化的注入,增添豐富人文風采。


4.圖美館晚霞,層層若隱若現的薄紗繚繞於量體,象徵知識和藝術的流動氣息金門圖美館整體設計



JJP團隊4個設計要點

JJP團隊前後來回金門四趟,對基地做全盤勘查,並梳理出4大設計重點,分別是對環境生態表達最大程度的尊重、延續並活化戰地壕溝的歷史軌跡、萃取金門當地色彩紋理,進而在河谷、雙乳山之間形塑與地貌相容的地景建築,整體規劃兼具永續性與在地特質。


23-1.金門學大階梯情境-與社區共存_平日開放式閱覽空間金門圖美館大階梯創造出開放式閱讀空間



量體順應地形而生、立面呼應在地紋理

為減低對生態敏感地的開發衝擊,並減緩古河道保護區的邊坡侵蝕效應,JJP設計一座順應河谷地形、如山巒般的建築量體,其依循地勢起伏的外型,呈現出流暢線條。


2..宛如綿延山脈般的曲線,創造低調優雅的文化地標金門圖美館順應周邊地形而生



立面設計上,則結合在地建築質地、透光元素,創造出宛如薄紗的視覺效果,不僅與閩系紅磚建築呼應,也與金門首位國家文藝獎得主、藝術家李錫奇的絹印作品《冰河之旅》相映,而這片繚繞於建築量體的「薄紗」,亦象徵知識和藝術的流動氣息。


24.2F窗邊閱讀,自然採光明亮通透

3.建築立面則融入地域的紋理色彩,從當地的閩系紅磚作為靈感,也與在地藝術家李錫奇作品相呼應金門圖美館呼應在地色彩、文裡的立面設計



一座大地圖書館,能凝聚民眾對土地的情感

有趣的是,JJP更在橫跨三層樓的觀賞路徑中,融入了「時光的厚度」,逐步從5000萬年來緩慢形成的河谷地貌、50年前負載的戰地記憶,到5年後新造的文化地景遞嬗延伸,巧妙整合了金門圖美館將提供的展覽、圖書、公共休閒等用途。


1.流動地景,如山巒般的建築量體順應河谷地形自然的浮出,依勢起伏的外型帶來流動連貫的線條金門圖美館量體如山巒般有機、流暢



其中,頂樓包含了地質公園、觀星園區、天空劇場、烈嶼花園等戶外場域,為居民提供休憩好去處,並進一步於原有的壕溝遺址上,設置了24小時開放的記憶迴廊,既連結了園區的戰地文化,亦提供參訪者窺視美術館及圖書館書庫的空間感受。此外,更揀選三個呼應河谷的凹口處,創造共享空間,增加圖美二館的空間使用彈性,當中包括生態迴廊、河谷劇場等設施,提供民眾更貼近自然的閱讀方式,也鼓勵人們自由探索環境。


29-1.記憶迴廊-白天_可窺視美術館典藏庫及圖書館書庫金門圖美館記憶迴廊



JJP之所以特別強調金門圖美館與地景的互動、相容性,是因團隊建築師蘇重威認為,資訊時代下的圖書館功能已於過往大不相同,「圖書館不再止於提供書本上的知識,一座『大地圖書館』能凝聚民眾對土地的情感。無論是探索河谷步道、走訪壕溝藝廊、漫遊流動地景,都能讓訪客自在穿梭於自然與知識間,濡染金門的豐富文史,這是我們獻給當地居民的金門圖美館。」




資料、圖片|JJP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