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即生活的盛夏美好!一同聆聽「土地長出來的音樂」The One南園莊園音樂會正展開

旅行即生活的盛夏美好!一同聆聽「土地長出來的音樂」The One南園莊園音樂會正展開

5位小農、12位職人、16位音樂家的共好創作,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策畫來自法國、土耳其、日本等國際音樂家與台灣優秀青年音樂家的精彩演出,帶著世界各地的美好音樂,傳承給未來的未來。

新東方人文 在藝術中靜謐安住

有「華人世界最美山中園林」之稱的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以「東方款待」為核心理念,傳遞服務美學,並設計五感六覺的生活提案。建築由臺灣建築之父——漢寶德先生操刀設計,動員百名技師,完美融合江南庭園、閩式建築及巴洛克拱廊三種建築風格,鐫花刻鳥的建築群匠心獨運,山中園林的古典場域人傑地靈,許多元首級人物,如柴契爾夫人、戈巴契夫都曾為座上賓。

「The One南園」被山林圍繞的亭台樓閣美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被山林圍繞的亭台樓閣美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首席之聲 Young Talents Project

以世代傳承為使命,繼2023年邀請鋼琴王子陳冠宇、NSO 豎琴首席解瑄以及前 NSO 小提琴首席李宜錦等首席後,The One 2024年更擴大格局邀約法國、土耳其、日本等國際首席,攜手國內新銳音樂家,以承先啟後之姿展現「The One 莊園音樂會——首席之聲」,演出時間橫跨6月23日到8月16日,共六場跨國界、跨世代、跨樂器演出,細膩地展現傳承和創新之貌,與賓客們在 The One 南園美好再敘。

The One建築雕梁畫棟、門窗遍布,各處皆有不同寓意,例如太師壁、瓦當、斗拱和門洞等,皆為藝術與文典之結合。(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建築雕梁畫棟、門窗遍布,各處皆有不同寓意,例如太師壁、瓦當、斗拱和門洞等,皆為藝術與文典之結合。(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給我Swing!其餘免談

首場「The One莊園音樂會——首席之聲」,由首席小號手魏廣皓、鋼琴家許聰義、蘇莎號鐘凱傑擔綱演出,對魏廣皓還有許聰義而言,去年在充滿東方風情的園林建築演出爵士樂,是十分難得的特殊經驗。今年,兩位音樂家特邀蘇沙號演奏家鐘凱傑,透過鍵盤、彈弦、銅管樂器多元音色與旋律的有趣搭配,現場演繹〈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Entertainer〉等膾炙人口爵士曲目,呈現一場與時光交會的隨興爵妙之音。

首席小號手魏廣皓、鋼琴家許聰義、蘇莎號鐘凱傑。(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首席小號手魏廣皓、鋼琴家許聰義、蘇莎號鐘凱傑。(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希望賓客們一起走出音樂廳,感受國外那親炙大地,沙龍般的莊園音樂會,因此特別將心目中的美好放大,例如由音樂家以分享自身歷程故事,介紹出每首曲目的解說式音樂會,並保留長達40分鐘的中場休息,在午後暖陽小酌,與好友、音樂家們感動餘韻。既來到最美山中園林,不妨隨管家腳步,探訪古典建築移境界景,感受與天地對話之美。

「The One南園」園內藝術作品。(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園內藝術作品。。(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莊園音樂會——首席之聲」陣容公開

 

8月14日(三)鋼琴首席陳冠宇 X 呂冠樟 
橫跨古典與流行樂的鋼琴王子陳冠宇,除了在演奏方面獲得多國獎項的成就外,也積極推廣音樂教育文化,透過師徒二人在The One的演出,尤其能感受到他對Young Talent的拳拳愛護之心。今年的首席之聲,陳冠宇除教導學生琴藝上的技巧外,更傳承身為一名成熟音樂家上台表演時,所需要關照的方方面面。

8月15日(四)法國大提琴首席Alain Meunier  X 小提琴家應就然 X 鋼琴家李昀陽
大師級的風範搭配兩位年輕優秀的音樂家,將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春〉、德布西/快樂島等曲,以弦樂與鋼琴的精湛融合,呈現細緻織紋般的音樂質感,應就然另以小提琴名曲〈愛之喜〉和〈愛之悲〉,用獨特的作曲家視角量身打造宛如絲緞般滑順的聆聽感受。德國報章就曾評論李昀陽:「擁有一種獨特而與眾不同的風格及表現手法,並且達到一種自由自在且無憂無慮的境界。」

8月16日(五)作曲家石川亮太  X 薩克斯風沈子傑 X 鋼琴家鄭仁萱
以作曲擅長的日本作曲家石川亮太合作,用台灣耳熟能詳的樂音,如〈Taiwanese rhapsody台灣民謠狂想曲〉、世界名曲〈It’s a small world 小小世界〉等作曲改編。與The One長期合作的新銳音樂家-薩克斯風音樂家沈子傑與鋼琴家鄭仁萱,三位不到40歲的音樂家,將用音樂溫暖台灣每一片土地。

 

「The One南園」庭院房。(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庭院房。(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以風土之味入菜 盡享舒心與愜意

 

The One餐桌則以「風土」為導演,探討日常餐桌所見米、醬,將北回歸線作 X 軸,中央山脈為 Y 軸,選取有人工建造嘉南大圳的臺南;濁水溪流域帶來豐厚土質的雲林;環山面海多陰雨宜蘭與日夜溫差較大縱谷地形的臺東,四個不同象限當產地,打造出《風土的淨白隱味》盛宴,用高雄147號米、臺南16號米、越光米等米種,透過臺灣人熟悉的米飯、粥、粿、糕等飲食文化,品出獨一無二的風土饗宴。

肉圓在半透明外皮的神秘面紗下,內餡選用來自臺中清水,整頭豬最珍貴的地方—豬頰肉。製作工序費時且繁瑣,從用紅麴醃製到燉煮,需花費近12個小時。燉煮完的湯汁再運用製成醬汁。搭配的筍丁、大頭菜,以及紅黃甜椒,加蒜油去油封,留下鮮甜風味與爽脆口感的燉菜風味。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肉圓」。(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肉圓」。(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蘿蔔糕湯以寓意步步高升的蘿蔔糕,是米食文化下的經典料理,惜福惜物客家人更將蘿蔔糕轉換成湯水吃法,融入臺灣小吃愛用辛辣的白胡椒粉,特地在老蘿蔔乾熬煮的澄清雞湯加入,讓湯頭滋味更有層次感。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蘿蔔糕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蘿蔔糕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不讓法式母醬專美於前,臺灣的醬料文化悠久而多元,濃淡鹹甜各具滋味。The One另一套晚餐《食藝的提味之搵》從桔醬、油蔥醬、辣椒醬、沙茶醬和醬油出發,談談台灣的飲食脈絡發展。前兩款(桔醬、油蔥醬)屬於唐山過台灣的代表,後兩款 (辣椒醬、沙茶醬) 是大江大海1949的代表,最後一款醬油代表承先啟後的新滋味,發酵風土感的醬油,與在地的食材結合,走出文化性的新風味。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明蝦 / 粄 / 發酵醬汁」深藏不少客家美食小吃的屏東內埔,不少小吃是內埔獨有,例如「蝦公粄」的點心,可說是內埔人兒時下午的必備點心。主廚用明蝦翻轉此道點心,加上自製的發酵辣椒醬跟鳳梨豆醬。用發酵辣椒明亮的香氣和鳳梨豆醬的鮮,讓醬料的辣、甜、鹹達到完美平衡!

「章魚 / 金桔 / 剝皮辣椒」是主廚用金橘和金桔自製客家文化必備的桔醬出發。概念取自過往桔醬因用鹽、糖與橘皮去醃漬,因此用剝皮辣椒的辣味去中和酸、甜、鹹的味道,又因為昔日無過多添加物加入的原因,桔醬會吃起來有些偏澀的口感,主廚特意用此概念,保留金橘苦味向傳統致敬。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32號
電話:(02)2562-1777(週一至週六 09:00~18:00)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嘉義美白圖鑑」11月登場!漫步「興中街」20+1間店家,集章活動拿限量周邊

「嘉義美白圖鑑」11月登場!漫步「興中街」20+1間店家,集章活動拿限量周邊

於11月1日至11月30日登場的「嘉義美白圖鑑」活動,延續前兩年嘉義「美」字圖鑑精神,今年以時間、空間、生活的三大「美白」為重點,並聚焦於「興中街」這條街道。活動串聯20+1間店家,以符號燈具展、集章體驗,引領人們走進街區光影之間,尋找屬於嘉義生活的留白。

嘉義市政府、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今年持續攜手嘉義策展團隊辵辵計画,與大象設計、平凡製作、種種影像等各領域在地團隊,舉辦「嘉義美白圖鑑」活動。第一年「嘉義美街圖鑑」聚焦成仁街,以「一抹青綠幽雅」捕捉街區氣質;第二年「嘉義美物圖鑑」走訪「蘭井街」,以「磚橘色的時代縮影」作為代表色光。今年則回望興中街的昔日繁盛——生活用品店與修繕商鋪交錯林立,百工百業在此交會,彷彿「虹彩流轉,匯聚成光的總和」。

嘉義美白圖鑑_興中街計畫以「光的總和、街道美白、生活留白」描述城市美白的釋義。(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嘉義美白圖鑑_興中街計畫以「光的總和、街道美白、生活留白」描述城市美白的釋義。(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嘉義街道的「空間留白」

「空間美白」體現在近年嘉義市積極推動的「舊屋力」、「老屋卸妝」、「嘉有木屋」等政策,同時,在地業者主動修繕、居民以美感意識維護街區,保留空間給來往的訪客行人,街道美白得以落地實踐,也讓更多人走進巷弄之間,體驗嘉義之美。而《嘉義美白圖鑑》所指的白光與虹彩,化作店家門前的一處遮陽、一幢老屋的呼吸,邀請人們在日常的縫隙裡放慢腳步,於光影交錯間,特別為「生活留白」。

「嘉義美白圖鑑」活動邀請大家走進巷弄之間,體驗嘉義的美。(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嘉義美白圖鑑」活動邀請大家走進巷弄之間,體驗嘉義的美。(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折射街區的多彩風貌

主視覺延續「美」字為主體,以透明虹膜為底,從不同角度遊走於海報前,能看見彩色虹光,仔細看更藏有轉化各店特色為信號燈具的形狀符號。而裝飾於海報兩側小弧角,經巧妙的合併排列後,也代表各色店家集結,呈現出閃閃的光芒。而今年「街徽」設計,以興中街的「中」字為核心符號,象徵街區的凝聚與綻放,字形如同光芒四射的萬花筒,每一道延伸出的線條,映照著百業百工的獨特樣貌,這些光彼此交織、閃耀,彷彿將街區的故事與文化折射成光譜,綻放出興中街專屬的繁盛與活力。

嘉義美白圖鑑海報合併排列會有閃光出現。(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嘉義美白圖鑑海報合併排列會有閃光出現。(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20+1間店家特色化為符號燈具

嘉義市工商策進會與辵辵計画以本次串連的20+1間店家特色為延伸,設計出不同平面符號,如「三宅一室」前身為醬油工廠,傾倒醬油流淌的狀態;抹茶販售專門的「京製茶」,為手刷抹茶時轉動意象圖形;第三任經營逾15年持續為衣物把關的「佳佳洗衣坊」是掛衣架造型;外牆有台式米字鐵花窗欄杆設計的「楓茶記 嘉義中山店」。

「聚光小城覓隅白」每間蘊藏不同的風貌與個性的店家,也像匯聚著各色光譜所組成的美白城市。嘉義市工商策進會與辵辵計画以本次串連的20+1間店家特色為延伸,設計出不同平面符號。(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聚光小城覓隅白」每間蘊藏不同的風貌與個性的店家,也像匯聚著各色光譜所組成的美白城市。嘉義市工商策進會與辵辵計画以本次串連的20+1間店家特色為延伸,設計出不同平面符號。(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在活動期間,串聯店家除掛起不同的燈具信號物在店內,每一間店家的燈具,也將同步匯集吊掛在前身為鐵工廠的串聯店家「往前咖啡製作所」2樓。在展覽中將呈現所有串聯店家從平面符號,由3D列印出20+1種不同立體的曲線、弧形、直線等造型,想像從平面符號到立體燈具轉化過程的樂趣。人們更能拿起手機彷彿現代偵探一般,掃描燈具對應店家的介紹,就能以手機觀看串聯店家的環景實境及聆聽認識店主和街道的故事。

活動期間,每一間店家的燈具,也將同步匯集吊掛在前身為鐵工廠的串聯店家「往前咖啡製作所」2樓。(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活動期間,每一間店家的燈具,也將同步匯集吊掛在前身為鐵工廠的串聯店家「往前咖啡製作所」2樓。(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活動期間,每一間店家的燈具,也將同步匯集吊掛在前身為鐵工廠的串聯店家「往前咖啡製作所」2樓。(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集章活動拿專屬限量周邊

今年「嘉義美白圖鑑」活動周邊以白光、美白為題,推出一系列5大活動周邊,包含:輕巧尺寸便於攜帶,收錄串聯店家故事的小冊與集章頁於一體的「集章摺頁小冊」;從不同角度觀賞可折射出多彩虹光的「虹彩主視覺海報」;奶油白色的「美字小徽章」;委託嘉義在地廠商「美學權威 Beauty Authority」製作的「透明水光面膜」,以及吊掛於展場中的「3D列印符號燈具」。

集章摺頁小冊(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集章摺頁小冊(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主視覺海報(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主視覺海報(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11月1日至11月30日至串聯店家索取摺頁小冊開始集章,集滿5間,可獲得嘉義美白圖鑑活動海報、美字徽章;集滿15間,可獲得活動海報、美字徽章、活動面膜;集滿20+1間,可獲得活動海報、美字徽章、活動面膜、展出於展場的燈具一盞(燈具造型隨機贈送,不開放挑選,於展覽結束後取件)。兌換方式及地點可見活動IG。

美字徽章(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美字徽章(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面膜(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面膜(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興中街」散策路線推薦!

從匯聚20+1間串聯店家的「往前咖啡製作所」為起點,觀看串聯店家的不同平面符號轉化為立體燈具的展覽後實地走入街區;造訪嘉義市靈感創意空間「諸羅設計塾」,感染嘉義小城日常醞釀的文化魅力;細看「慈龍寺」牆上林玉山濕壁畫的細語,遙想嘉義畫都美稱由來;聆聽「仁武宮」裡四個愛與四個不滿足的故事,觀看嘉義市市定古蹟文化之美; 最後停留在由舊興中派出所華麗轉身後的「西門交誼創新所」,感受嘉義市街區生活的細節與魅力。

諸羅設計塾(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諸羅設計塾(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慈龍寺(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慈龍寺(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仁武宮(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仁武宮(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西門交誼創新所(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西門交誼創新所(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串聯特色店家4選!

黃記涼麵涼圓|無名攤車到店面的家傳手藝

黃記涼麵涼圓位於文化公園旁,是一家主要販售涼麵與涼肉圓的在地老店,店內的人潮時常絡繹不絕。有夏季限定的粉條、粉粿冰,以及冬季限定的紅燒土魠魚。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留白空間:門口側邊的銀色招牌有著可愛的圖案,是大家喜歡拍照留念的空間,不論等候外帶餐點或內用座位,都可以在這個區域停留。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佳佳洗衣坊|不負所托的時代技藝

走進佳佳洗衣坊前,會先注意到門上印著「精緻、乾洗、水洗」的標語,彷彿在一開始便向訪客預告這是一門不簡單的學問。這裡是一家傳統洗衣店,有別於常見的自助洗衣,仰賴的是店主專業判斷與一身手藝,協助顧客清洗及整燙特殊材質的衣物。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留白空間:門前鐵皮屋簷下的一小塊空地,很適合與朋友坐在這裡聊天、想像過往時光。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coffee PANTRY|城中散步路上的茶水間

位於興中街的 coffee PANTRY,致力於成為散步途中可短暫歇腳的場所,像城市的茶水間,讓人愜意享受休息時間。店內供應咖啡,並與北中南品牌合作甜點,店外座位區呼應店主豐瑋的經營理念,是以簡約素材呈現復古與童趣,並納入街道色調,座椅改用木材以強化一體感,與室內形成區別。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留白空間:店外屬於較 chill、不受約束的空間;在這裡可悠閒坐下,細細體會街區風景。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京製茶 Kyo Cha|品茶哲學裡的一期一會

隱身於忠義街的京製茶 Kyo Cha,有著簡潔俐落的木質外觀,招牌上的「茶」字俐落揮毫,安靜地在此薰上一絲清冷的木香與禪意。京製茶的靈感,源於店主 Allen 和 Zoe 的一場京都漫遊,當時看著茶粉在眼前被刷開的那份新鮮感,以及這種既簡單又貼近日常的體驗,成了創立品牌的初心。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留白空間:一入門的客席區,座椅旁擺著店主 Allen 喜愛的小松樹盆景,靜靜陪伴著來客,也替空間添上一抹精巧的綠意。坐下時,可以同時感受到室內的日式氛圍與街區的流動;既能觀察街角互動,也能讓時間慢下來,留下一段放空、細細品茶的片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圖片提供:辵辵計画)

✶ 興中街串聯店家 ✶


|黃記涼麵涼圓 
|聖塔咖啡 
|鵲鷗 Chill 
|興。台式海鮮酒食
|佳佳洗衣坊
|穀谷
|coffee PANTRY
|餘生咖啡館
|C’EST C’EST
|諸羅設計塾TiROSPACE
|Forward Roasters/往前咖啡製作所


✶ 衛星街區串聯店家 ✶


|河司康River Scones 
|ONCEMORE 摘杯茶飲 
|樂檸漢堡 THEFREEN BURGER
|楓茶記嘉義中山店
|巴倫司康
|京製茶
|西瓜珈琲
|睦嶋咖啡
|蘇比黛西SOUPYDAISY
|三宅一室 

資料提供|辵辵計画、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南老宅旅宿5選:住進復古與摩登交融、巷弄獨棟老屋等住宿空間,感受府城的慢時光

台南老宅旅宿5選:住進復古與摩登交融、巷弄獨棟老屋等住宿空間,感受府城的慢時光

「台灣感性」近期成為熱門關鍵字,富有懷舊年代感,更展現在地人的自在與從容,在不經意散發的「台灣味」觸動了旅人。而在台灣具代表性的文化古都「台南」,這份感性更能透過老宅旅宿完整體現。Booking.com精選台南5間老宅旅宿,帶領旅人體驗「台灣感性」的獨特魅力。

天下南隅|復古與摩登的優雅交會

「天下南隅」坐落在台南市「北區」,站在赤崁樓向上眺望就可見到這幢有著紅磚色外牆與圓形拱門的建築。「天下南隅」前身為民國 74 年落成的「天下大飯店」。作為經濟起飛黃金時期的商務旅館,「天下大飯店」接待過許多中外貴賓與兩屆台灣總統,也陪伴旅客將近 35 年頭,見證著府城時代更迭,是台南近代歷史的重要地標。經過改造後,化身為「天下南隅」,公共空間以「台南府城」標誌的紅色調,搭配古銅擺件與深棕木地板,營造出懷舊歐風。房內則運用青藍色的馬賽克拼貼床頭,展現秩序美感與紳士氣息。

坐落於赤崁樓旁的「天下南隅」,紅磚外牆與圓拱建築矗立北區天際,見證台南近代歲月風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坐落於赤崁樓旁的「天下南隅」,紅磚外牆與圓拱建築矗立北區天際,見證台南近代歲月風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此外,雙人房與套房客房內還配備黑膠唱片機,當音針落下、樂音響起,旅人彷彿隨著樂聲回到過往時光。無論是獨旅、情侶出遊,抑或是家庭旅行,若想體驗老台南的浪漫美學,那麼「天下南隅」將是重溫老派風華的絕佳選擇。

「天下南隅」房內運用青藍色的馬賽克拼貼床頭,展現秩序美感與紳士氣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天下南隅」房內運用青藍色的馬賽克拼貼床頭,展現秩序美感與紳士氣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來了|新舊交織的台南藝術旅宿

「來了」坐落在赤崁樓附近的「新美街」,這條街道曾是臺灣傳統民俗版畫的搖籃,而「來了」的前身便是在地知名的「隆發」版畫商行。盡管歲月流轉,「隆發」二字在老宅牌樓上依舊清晰可見,靜靜地訴說著這座建築的歷史。旅宿完整地保留了「三進式」的建築格局。穿越前廳與後廳之間,可見陽光從天井灑落的中庭,搭配周圍植栽相伴,宛若一座城市裡的秘密花園。清晨在此享用早餐,微風輕拂、光影流動,彷彿能聽見時間緩緩流淌的聲音。

「來了」由百年版畫商行「隆發」改建而成,結合三進式格局,感受新舊交織的城市縮影。(圖片提供:Booking.com)
「來了」由百年版畫商行「隆發」改建而成,結合三進式格局,感受新舊交織的城市縮影。(圖片提供:Booking.com)

旅宿主人更邀請8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以各自的靈感打造8種風格迥異的房型。每間房間都像是一則藝術家故事,等待旅人細細品味。「來了」是台南新舊藝術交織、文化與生活共存的縮影,讓旅人能深度體驗這座城市的藝術與溫度。

「來了」結合八位藝術家創作的八種房型,每間皆如藝術故事篇章。(圖片提供:Booking.com)
「來了」結合八位藝術家創作的八種房型,每間皆如藝術故事篇章。(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貳洋樓|探訪台灣首位女建築師傑作

在台南地方法院附近,隱身於老屋群中的「貳洋樓」,以其獨特的淺綠色磁磚外牆吸引著旅人的目光。這座洋樓由台南首位女建築師王秀蓮於民國初年設計,完整保留了當時盛行的「老上海風格」。從建築外觀的對稱立面、雕花陽台,到女兒牆上的精緻磁磚,都彷彿在低聲呢喃著那段摩登而優雅的時光。

「貳洋樓」由台南首位女建築師設計,以淺綠色磁磚外牆與對稱立面,重現民國初年盛行的老上海優雅風情。(圖片提供:Booking.com)
「貳洋樓」由台南首位女建築師設計,以淺綠色磁磚外牆與對稱立面,重現民國初年盛行的老上海優雅風情。(圖片提供:Booking.com)

旅宿內,清水模的現代工業設計與老宅的復古外觀巧妙融合,營造出獨特的衝突之美。客房寬敞雅致,浴間更保留老房獨有的磁磚浴缸。「貳洋樓」不只是一處住宿,更是一場與建築藝術的對話,讓旅人得以穿越回 1960 年代,品味老上海風格優雅風情。

「貳洋樓」融合清水模工業設計與復古洋樓外觀,每間客房宛如一場與建築藝術的對話。(圖片提供:Booking.com)
「貳洋樓」融合清水模工業設計與復古洋樓外觀,每間客房宛如一場與建築藝術的對話。(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謝宅|CNN 評選的「台南最美民宿」

走入台南「中西區」歷史最悠久的西市場,一座獨特的 85 度斜角樓梯映入眼簾,它正是 CNN 評選為「台南最美民宿」的「謝宅」入口。這棟超過 110 年歷史的老屋,不僅是台南首間老宅民宿,更是民宿主人謝小五的兒時故居,見證了西市場商貿繁盛的過往。為了保留這份珍貴的家族記憶,民宿主人親手修復老屋,並保留了原始風貌,從木門、紅磚、格窗,甚至是那段別具特色的 85 度窄梯,都成為歷史最真切的印記。

「謝宅」是台南首間老宅民宿,超過 110 年歷史老屋修復而成,並被 CNN 評選為「台南最美民宿」。(圖片提供:Booking.com)
「謝宅」是台南首間老宅民宿,超過 110 年歷史老屋修復而成,並被 CNN 評選為「台南最美民宿」。(圖片提供:Booking.com)
「謝宅」保留紅磚、木門與 85 度斜角樓梯,八間旅宿皆承載百年家族故事與歲月印記。(圖片提供:Booking.com)
「謝宅」保留紅磚、木門與 85 度斜角樓梯,八間旅宿皆承載百年家族故事與歲月印記。(圖片提供:Booking.com)

如今, 8 間由謝氏家族故居改造而成的「謝宅」旅宿,各自散發著獨特魅力。當旅人推開房門,住進的不再只是一間民宿,而是一場回到過去、細品台南百年歲月的故事。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巷弄x台南|在府城感受「閑」適慢時光

台南「中西區」飯店林立的一級戰區對面正是隱身在巷弄裡的獨棟老宅「巷弄X台南」,推開日式宅院的木門,一棵鳳凰木在庭院中迎面而立,這「門中有木」的意象,彷彿在喧囂的城市中打造一處「閑」靜的避風港。再往內走,一座帶有白牆的閩式老宅映入眼簾。這棟三層樓高的旅宿,細膩地保存了抿石子地板、紅磚牆與壓花玻璃等古老工藝,彷彿時間在這裡被凍結。

「巷弄X台南」隱身中西區巷弄內,推開木門可見日式庭院中種植著一棵鳳凰木,於府城喧囂中打造「閑」靜的避風港。(圖片提供:Booking.com)
「巷弄X台南」隱身中西區巷弄內,推開木門可見日式庭院中種植著一棵鳳凰木,於府城喧囂中打造「閑」靜的避風港。(圖片提供:Booking.com)

旅宿主人更賦予老物件新生命,像是將舊門再製成長桌,日曆與火柴盒等老物也成了懷舊的裝飾。這份新舊交融的巧思,讓空間處處充滿驚喜。白天走入鬧區感受城市的活力,清晨與傍晚在老宅感受時光的流淌,則是另一種寧靜的歸屬。讓旅人得以在府城裡,享受一段只屬於自己的悠然時光。

「巷弄X台南」三層閩式老宅保留抿石子地板、紅磚牆與壓花玻璃,許多老物件在這裡獲得新生,讓空間處處充滿驚喜。(圖片提供:Booking.com)
「巷弄X台南」三層閩式老宅保留抿石子地板、紅磚牆與壓花玻璃,許多老物件在這裡獲得新生,讓空間處處充滿驚喜。(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資料提供|Booking.com、文字整理|Adela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