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邁入二十年,近期發起擴展計畫並新增13件藝術裝置作品,將展覽範圍從海安路延伸至河樂廣場與大涼生態公園,融入與府城歷史緊密連結的河港元素,邀請觀眾以藝術視角走入台南的慢活時間流。

一條路,乘載府城400年故事

海安街道美術館自2004年起常態舉辦,以清領時期繁盛的「五條港」區域中的海安路為主動線。「五條港」範圍大約是現今成功路以南、新美街以西、南至中正路左右,從河港的繁盛到完全消失,大約只有百年的時間,現早已看不出當時河港的模樣。

海安街道美術館所在的海安路,由民族路東可連接至400年前荷蘭人落腳的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往西則可藉由運河連接至安平港,可謂府城的歷史起點。2003年結束地下施工後,阻隔11年的海安路面終於開通;如今進一步用藝術手法推動景觀改造,也讓遊客每次造訪海安路,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氣息,穿越台南的古往今來。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海安街道美術館自2004年起常態舉辦,以清領時期繁盛的「五條港」區域中的海安路為主動線。(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擴大規模舉辦、展品更多元

2024海安街道美術館擴大舉辦,延伸至水岸邊的河樂廣場大涼生態公園,以河港元素為主題,透過一系列大型藝術裝置,形塑出古都的新城市風格,呈現日夜共影交織多變的環境視覺、聲光、科技、互動設計等。邀請大家隨著藝術作品,從巷弄間、古井旁走向運河畔,將視野對照回城市歷史,體驗台南獨特的慢活時間流。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2024海安街道美術館以河港元素為主題,延伸至水岸邊的河樂廣場及大涼生態公園。(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此次海安街道美術館擴展共新設13件藝術作品,包含通風塔大型作品5件、街道家具6件,以及運河區域水岸藝術作品2件。除了兼具日間觀賞及夜間聲光的雙重屬性外,也加入新媒體藝術及更多互動元素,為體驗增添趣味性,呼應台南濃厚的人情味印象。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此次新設的13件藝術作品,除了兼具日間觀賞及夜間聲光的雙重屬性外,也加入新媒體藝術及更多互動元素。(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13件藝術作品亮點介紹

01|有用主張《時空-瀑布》

開幕亮點作品《時空-瀑布》,彷彿運河邊一個橫空出世、超現實的瀑布,揭示台南400年來以「水」為元素的不變主題——台江內海成為陸地、陸地上開鑿了五條港,五條港逐漸消失成為街道,曾築起大樓的河樂廣場又在幾年前把水引了回來。《時空-瀑布》源源不絕的活水,象徵曾在這片土地發生的一切,為台南注入了活力,見證四個世紀的蛻變與不變。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有用主張《時空-瀑布》。(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02|范承宗《海安帆城》

基地旁是日治時期造船廠遺址,作品以實木構張錯落船帆,詮釋府城四百年歷史建築印象,亦彷彿船帆起伏交疊、水岸邊匯聚的眾多船隻,象徵著將要出航的時刻,也是航行者歸來景致;那是眾人團結相聚的所在,也是城市記憶的追尋與重現。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范承宗《海安帆城》。(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03|王仲堃《海安開港》

「開港」(閩南語「聊天」之意)不僅與乘坐者互動,也與行人、環境以及這座城市展開一場精彩的對話。當人們坐上這些繫船柱造型的座椅,旋轉時觸發的氣動開關,產生彷彿船笛號角響起的樂音,就如登上一艘穿越古今的船。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王仲堃《海安開港》。(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王仲堃《海安開港》。(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04|王仲堃《人客來坐》

「人客」(閩南語「客人」之意),是一組在通風塔後方、由碼頭繫船柱造型發展的座椅,坐下即可透過氣壓發出聲響,與《海安開港》前後呼應,想像昔日五條港區碼頭船隻、商行雲集的繁榮景象。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王仲堃《人客來坐》。(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05|有用主張《匯河》

海安路曾為臺江內海,歷經四百年歲月流轉後,水不復在,卻有著川流不息的人潮與車潮。藝術家試圖用流動的光,召喚水的想像,將「海流」、「河流」、「人流」與「車流」等意象結合,利用漸進比的手法創造出景深空間。白天,作品隨著天空光線不斷變化,夜晚光之流動不斷循環,帶來無窮想像。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有用主張《匯河》。(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例外制作《匯河》。(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06|例外制作《紛流》

在店家林立、人潮眾多的海安路上,召喚海的水域記憶,手工打磨綢絲紋的不鏽鋼椅面,猶如古老的內海般圍繞著美麗的大樹,自由奔放的水流意象,呼應海安路的水文歷史,也是台南四百年時光的集結濃縮。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例外制作《紛流》。(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07|紀嘉華《喜樂之流》

以昔日五條港最南端的「安海港」之水波流動線條輪廓作為造型發想,擷取在地景觀及物產的色彩,包含玉井芒果黃、麻豆文旦綠、五條港水路藍、井仔腳魚塭粉紅及官田菱角紫,呈現古都的多元文化與熱情性格。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紀嘉華《喜樂之流》。(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紀嘉華《喜樂之流》。(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08|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梁賴昌《閃閃海安》

水波紋路疊上不同時期天際線剪影組合的圖樣,與金屬隔柵組成錯視效果,隨著過路的人、經過的車,呈現著若隱若現的樣態,隱喻歷史發展的多種痕跡藏於城市之中。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梁賴昌《閃閃海安》。(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09|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梁賴昌《歡喜踅阿踅》

積木拼成的彩色木馬,拉回兒時雀躍的記憶,化成故事的起點。上方燈光旋轉映射出城市的影像,與擷取清朝時期的臺南地圖「城池圖」塊狀的積木牆面,不同的時空光影變化互相疊加。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梁賴昌《歡喜踅阿踅》。(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10|2ENTER貳進《Verse U -窗》

窗,連接內外;曾為府城入口五條港區所在的海安路,就是當時台灣與世界連接的窗。LED螢幕就像兩扇窗,呈現虛擬鏡像城市的景觀,四百年間的過往與此刻,在其中交融會合。掃描QR code,還可以創建虛擬角色,上傳至虛擬城市中與其他角色即時互動。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2ENTER貳進《Verse U -窗》。(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11|2ENTER貳進《Verse U -井》

老一輩府城人相傳,赤崁樓古井有密道通往安平;五條港區南勢港海安宮前的半月井,吸引大批信眾於端午節取其「午時水」避疫祈福。將半月井轉化為街道傢俱,成為聯通未知、現實與虛擬間的出入口。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2ENTER貳進《Verse U -井》。(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12|陳怡潔《魔女的海安極速飛行》

將動畫角色騎乘著掃帚的經典形象,以抽象色彩同心圓呈現,與黑面琵鷺一同自由飛行穿越海安路。夜間燈光的流動意象,傳遞著臺南這座文化古都四百年來不斷蛻變的生命力量,與人們持續勇敢築夢的軌跡。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陳怡潔《魔女的海安極速飛行》。(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13|陳怡潔《濕地水文》

環繞花台的座椅,以漣漪意象呈現,勾勒出臺南的濕地水文,與上方的《魔女的海安極速飛行》相呼應,從海安路的歷史與當下飛向未來。

2024台南「海安街道美術館」開展!用河港元素感受慢活府城,13件藝術裝置搶先看
陳怡潔《濕地水文》。(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開幕表演本週登場

2024海安街道美術館擴展計畫將於7月13日登場,當天將邀請「身知島」團隊帶來融合主燈燈光變化的現代舞表演、以及「甜約翰」樂團搭配展覽主題,帶來與城市故事相關的演唱;7月14日也將有大型共創演出,為海安街道美術館熱鬧揭幕。

【 海安街道美術館 】

開幕時間|113年7月13日(六)19:00
開幕地點|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底(河樂廣場旁運河畔)

藝文表演時間|113年7月14日(日)19:00
藝文表演地點|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底(河樂廣場西側B1水域) 

更多資訊請見活動官網FB粉專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在故宮!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梳理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百年藝術流變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首度來台展出!故宮博物院將於2025年6月至10月呈獻《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本展集結大都會博物館多達81件繪畫及素描珍藏,它們分別來自梵谷、雷諾瓦、馬諦斯、塞尚等38位大師級畫家,帶觀眾一覽1920世紀中,自現實主義遞嬗至印象派、現代主義等的藝術流變;更特別精選多位知名女性藝術家之作,如印象派名家瑪麗‧卡薩特、貝絲‧莫莉索等,藉此呈現女性在西方現代藝術發展中的崛起與獨特風格。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圖片來源:《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官方Facebook)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即日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隆重開展。(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即日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隆重開展。(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穿越橫跨一世紀的藝術浪潮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被譽為全球四大博物館之一,收藏近200萬件橫跨5000年歷史的珍貴藏品,涵蓋世界各大文明與藝術流派。而故宮本次展覽時區鎖定1920世紀中,類別涵蓋現實主義、學術繪畫、印象派、後印象派至早期現代主義。印象派的出現,讓畫家們從室內走向戶外、繪畫主題自人物與肖像延伸到自然景致,藉畫筆捕捉光影流動,並影響了後續藝術流派如點描派、野獸派、現代主義等的誕生及演變,留下許多經典佳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圖片來源:The Met)

以人體、肖像、大自然等「畫面主題」劃分5大展區

策展敘事跳脫傳統上以「時序」、「畫派」分類的形式,改以「畫面主題」引導觀眾透過「直覺」展開探索,感受畫中色彩、筆觸及其蘊藏的人文情感,沈浸於作品所營造的氛圍情境。讓我們分別看向5大展區亮點:

▍身體姿態

此區梳理自1860年代起不同藝術家對人體的詮釋,並闡述鉛筆、顏料等不同媒材與技法對裸體描繪的特殊性,看人體如何成為藝術表達的試驗場。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大溪地的出浴女子 Tahitian Women Bathing》,高更 Paul Gauguin,1892。(圖片來源:The Met)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肖像與人物

18世紀歐洲迎來工業革命,撼動社會階層與城市風貌,藝術也從國家資助轉向更開放的大眾市場,肖像畫趁勢崛起為中產階級展現財力、地位之物。這一時期,藝術家描繪現代生活中的社交互動,讓親朋好友成為畫中人,賦予肖像更風格化的表現,模糊肖像畫與風俗畫的界限,開啟人物畫的新風貌。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彈鋼琴的兩位少女 Two Young Girls at the Piano》,雷諾瓦 Auguste Renoir,1892。(圖片來源:The Met)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春日 Springtime》,皮埃爾·奧古斯特·考特 Pierre-Auguste Cot,1873。(圖片來源:The Met)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徜徉自然

在歐洲各國隨政治與工業革命的推進逐漸轉變之時,藝術家將視野轉向自然風光,以風景為畫作主角,並在其中融入自身獨特視角與繪畫風格,徹底改變1920世紀初的畫風。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花朵盛開的果樹園 The Flowering Orchard》,梵谷 Vincent van Gogh,1888。(圖片來源:The Met)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城市到鄕村

1920世紀之交,藝術家們不僅徜徉自然,也探索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及人們與環境的互動,眾多畫作描繪的主角從不斷變化的巴黎城市景觀、塞納河畔及度假勝地享受悠閒時光的漫遊者,再到鄉村小鎮和田園風光。藝術家以現代眼光及創新技巧,各自展開對所處地方的景觀與人群的獨到詮釋。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習作,喬治·秀拉 Georges Seurat,1884。(圖片來源:The Met)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冬天早晨的蒙馬特大道 The Boulevard Montmartre on a Winter Morning》,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1897。(圖片來源:The Met)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水岸風光

工業革命帶動鐵路運輸,人們能以更便捷的方式前往海灘、漁村、港口等各地觀光,藝術家們也踏上旅途,留下許多描繪水景風光的美作,無論在法國各海岸、威尼斯或阿爾及爾等地,都能看到不同藝術家詮釋的畫作紀錄。

皮耶‧波納爾,《聖特羅佩舊港一景》,1911年。(圖片來源:The Met)
皮耶‧波納爾,《聖特羅佩舊港一景》,1911年。(圖片來源:The Met)

票價資訊總整理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規劃3波售票期間,提供各式票組選擇,有興趣者請見下方詳細售票資訊。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展期|2025.06.1410.12

展場|國立故宮博物院 第二展覽館 一樓特展廳

開放時間|每日 9:0017:0016:30展覽現場停止售票及入場)

 

▬▬▬ 購票請點此 ▬▬▬

▍早鳥票 3/13-3/31

・雙人紀念套票|$770

內附雙人入場憑證1組、紀念套票1

請於觀展驗票時出示入場憑證,以兌換紀念套票組

▍預售票 4/7-6/13

・單人票|$400

THE MET 限定零錢包套票|$499

內附單人入場憑證1個、THE MET限定零錢包1

請於觀展驗票時出示入場憑證,以兌換限定零錢包

▍展期票 6/14-10/12

・全票|$500

・優待票|$4506歲以上持有效學生證件者,每證限購一張(碩博士生、社區大學、空中大學及在職進修等恕不適用)

・特惠票|$25065歲(含)以上者、持本國或外國身心障礙手冊之陪同者,需出示證件正本,每證限購1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中藝術博覽會即將登場!當世界失序,當代藝術的內在回聲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即將於7月4日至7月6日於台中日月千禧酒店登場,7月3日舉辦 VIP 預展。作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主辦的三大藝術博覽會之一,台中藝博邁入第13屆,隨著台中市區的開發以及人口密度的提升,台中藝博希望能夠以更加沉穩的步伐,走入城市脈動與心靈深處的雙重節奏中。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尊彩藝術中心_廖繼春_威尼斯水都_油彩、木板_22X27cm_1963(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內觀轉向與當代的感官生態

近幾年世界情勢的動盪,伴隨著部份人們的覺醒,兩相交織之下,我們仿佛正穿行在一場無形的情緒濃霧之中。從地緣政治的張力、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國際認同的再思,再到亞洲的貨幣升值、消費大國美國突發的對等關稅等世界級的事件,全人類的集體心境彷如潮水一般,在極短的周期之間震盪。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_璞玉發光_羅思喬_轉角處_油墨、紙_104x88cm_2022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生活中的一方面,既顯現出我們的焦灼不安,一方面也渴望著某種更溫柔、更深層的感知方式,來為日常開出一條細小的通道,聊以安放自身,在動盪中尋覓心靈上的安居之所。資訊密集與情緒過載,藝術作品被創作的過程,本身就是藝術家自我療癒的方式,同時完整的作品也替觀者規畫了一個情緒舒適的港灣。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_藝術新聲_陳宗煜_《 1小時17分》_紙本設色 _111x61cm_2025(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從形式到知覺:在展場中重啟感官與情緒的細部修復

當藝術不再只追問「圖像為何」,而回到一種與世界深層感官連結的狀態時,它便成為一種實踐、一種通往身體、知覺與記憶的通道。2025 年的 ART TAICHUNG,試圖建立的並非僅是展示場域,而是觀者與作品之間一場柔軟而深刻的對話空間。在這個由資訊密度、心理疲勞與地緣不安共同構成的時代,我們不再期待藝術只是思考的觸媒,而也渴望它成為情緒上的共振與感知的訓練。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敬園藝術空間_張敬_清心的人有福了_銅_48x23x18cm_2017(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從「觀看」到「感受」,從「凝視」到「共感」,藝術作品所提供的,是一種在碎裂節奏中練習重構自我與世界關係的可能性。無論是以織物與土地編織的敘事,或是透過氣味、觸感、聲響所調動的記憶回聲,這些創作都是對當代生命節奏的溫柔映照。藝術家不再只是製造物件的角色,而是透過創作轉化身體經驗、內在風景與集體焦慮的「神經中繼站」。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海神畫廊_呂巧智_從天堂墜落_陶 植絨粉_35×32×33 cm_2023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在這樣的展場裡,藝術無需高聲呼喊,也不必急於表態。它更像是一場深層的呼吸練習,邀請我們放慢節奏,重新學會如何觀看一株植物的脈絡、聆聽一塊陶土的沉默,或在某個細微色階之間,感受到未被言語捕捉的悲傷與希望。這些作品與其說是「答案」,不如說是坐標,是我們在當下社會條件下,重新辨識自己位置的精神建築。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東籬畫廊_ 沐冉_乙未山茶_油印木刻_30x45cm _2015(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

展覽地點|台中日月千禧酒店8-11樓(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77號)

公眾展期|7月4日(五)12 : 00 – 19 : 00、7月5日(六)12 : 00 – 19 : 00、7月6日(日)12 : 00 – 18 : 00(6日僅開放至18:00)

資料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