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喜歡藝術與文化的你,到香港旅遊時務必到這裡走走!位於九龍海濱的「西九文化區」坐擁各種形式的藝術體驗,從聚焦當代視覺文化的M+、實驗性表演藝術空間到融合歷史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細細品味每一場展演;也能在好天氣時悠閒地待上一天,鋪上野餐墊、漫步公園,欣賞維港的絕美夕陽。

關於香港「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位於港鐵柯士甸站外一直伸延到九龍站以西的海濱,是發展中的綜合文化藝術園區,匯集表演及展覽場域、戶外公園及多種餐飲商店。目前,園區內主要設施包含M+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由空間、戲曲中心、藝術公園等都已開放。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西九文化區位於港鐵柯士甸站外一直伸延到九龍站以西的海濱(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M+

M+大樓由瑞士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設計,其橫向的基座平台和外形修長的縱向大樓組成一個倒轉的「T」字。橫向平台共有33個展廳、3個劇院、多媒體中心與天台花園;縱向大樓則設有博物館研究中心、辦公室、餐廳以及位於11樓的M+會館。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M+博物館建築呈現一個倒轉的「T」字形狀(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M+致力於收藏、展示來自香港與世界各地的當代視覺文化作品,涵蓋視覺藝術、設計、建築、動態影像、裝置等類別,並以香港作為背景出發,結合不同策展方式,重新詮釋這些作品。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M+致力於收藏、展示來自香港與世界各地的當代視覺文化作品(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其中,位於M+ B2層的「潛空間」近期推出《傅丹創意現場:野口勇的「光」》,由越南籍藝術家傅丹策劃,展示藝術家野口勇的一系列「Akari」照明裝置,靈感源自日本岐阜縣以桑皮紙和竹子製作的傳統提燈,體現了野口勇在雕塑、設計和建築等多方面的創作實踐。傅丹精心挑選了一些熱帶植物來搭配「Akari」系列,把空間打造成一個舒適愜意的環境,讓訪客在此放慢腳步、消磨時光。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傅丹創意現場:野口勇的「光」》展覽現場(圖片來源:M+)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致力於研究、展示中國藝術與文化,其館內三個中庭空間的設計,參照了紫禁城中軸水平遞進的空間佈局,以垂直的中庭設計將不同樓層連成一體。透過創新的策展以及專業人士交流計劃,香港故宮期盼成為中西文化藝術的樞紐,以國際級文化機構之姿推動更多跨領域合作。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館內三個中庭空間的設計,參照了紫禁城中軸水平遞進的空間佈局(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術公園

綠意盎然的藝術公園,是旅客放鬆身心的好去處。可以在寬闊的草坪上野餐、休憩,也可以沿著海濱長廊漫步,欣賞維港日落景緻。除了不時舉行戶外表演、展覽及其他活動,公園也有街頭藝人進駐;還有多間餐廳、餐車、咖啡廳和輕食等,可以在這裡待上一整天。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沿著海濱長廊漫步,可以欣賞維港日落景緻(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許多民眾會在藝術公園寬闊的草坪上野餐、休憩(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

位於藝術公園正中央的自由空間,設有室內和室外表演場地,包括香港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及集酒吧、餐廳和音樂表演場地於一身的「留白Livehouse」,與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合作,致力於跨界創作交流,帶來各類精彩演出。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自由空間(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留白Livehouse」(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戲曲中心

建築以傳統中國彩燈為設計靈感,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內部除有大劇院上演大型經典戲碼、罕見地方劇種及當代創作,也在茶館劇場上演為戲曲藝術初心者設計的「粵.樂.茶韻」。除此之外,館方也規劃導覽團,從演員的唱做唸打、四大行當、化妝服飾,到舞台上的一桌兩椅,深入了解這門傳統藝術。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戲曲中心(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戲曲中心內部(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來去非洲草原睡一晚!The Ritz-Carlton全新遊獵營地:觀星露台、「樹冠」帳篷房、肯亞藝術風內裝等5大亮點收錄

來去非洲草原睡一晚!The Ritz-Carlton全新遊獵營地:觀星露台、「樹冠」帳篷房、肯亞藝術風內裝等5大亮點收錄

頂級酒店品牌The Ritz-Carlton攜手頂尖設計團隊LW Design Group首度涉足遊獵領域,以雙方過去皆於酒店業長久累積的專業經驗為本,運籌顛覆性建築理念重新定義野奢營地,共同開創位於肯亞桑德河畔的探險新據點「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2025年8月揭幕在即,本文率先劃出5大設計重點——此美應為天上有的草原帳篷酒店就等你何時來「野營」。

作為麗思卡爾頓酒店集團(The Ritz-Carlton)落地肯亞的首座原野遊獵營地,預計下月中旬開幕的最新旅宿「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座落桑德河(Sand River)畔,由全球領先建築與室內設計團隊LW Design Group匠心構作高出地面3米的酒店建築,不僅能有效應對季節性洪水,更憑獨有的「樹冠視角」讓旅客置身於與森林冠層齊平的高度,從而獲得沉浸式觀景體驗,全方位感受馬賽馬拉(Masai Mara)的原始風貌。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以高出地面3米的建物塑造獨特「樹冠視角」。(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以高出地面3米的建物塑造獨特「樹冠視角」。(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強強聯手為遊獵體驗注入創新元素

The Ritz-Carlton於頂級酒店之列的指標性地位無需多言,而另一強手LW Design Group(以下簡稱LW)同樣來頭不小。成立於1999年的LW,以在酒店、住宅及綜合開發項目中的頂尖實力享譽業界,屢獲殊榮的建築作品遍布杜拜、香港、聖保羅和丹麥。設計上兼顧創意力與功能性,並始終秉持建築、設計協作理念,與客戶攜手化願景為真實體驗。

此次無縫結合奢華空間與馬賽馬拉文化精髓,LW創意總監兼合夥人Pooja Shah-Mulani形容是一段「激動人心的探索之旅」,團隊懷著極大熱情,願將過去主導多個世界級酒店設計的深厚經驗,帶入遊獵營地這一前所未及的領域。

The Ritz-Carlton攜手LW Design Group,成功開創集團進駐非洲的首座遊獵營地。(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攜手LW Design Group,成功開創集團進駐非洲的首座遊獵營地。(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全園區為大自然所包覆。(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全園區為大自然所包覆。(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的核心願景,是為旅客打造獨一無二的非凡體驗——重新定義一個世界級奢華與馬賽馬拉草原靈魂自然交融的目的地。——Pooja Shah-Mulani

周圍保留茂盛的原生植被。(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周圍保留茂盛的原生植被。(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核心設計5大重點

選址「國家保護區」如此特別的土地範疇,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從設計理念到採購原則皆展現對於「致敬人文,融入自然」的用心,並在確保旅宿空間與周遭環境得以和諧共融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入住旅客隨時沉浸野遊之趣、隨地感受震撼之美。以下分5大重點解析這座標誌性酒店裡裡外外所蘊含的永續奢華思維。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1:堅守生態親和原則,打造與地景共鳴的建築

園區整體設計理念深植「生態親和」原則,其建造物不僅具備實用功能,更成為與大自然持續對話的媒介。當旅客踏上通往營地的30米吊橋時,便開啟了感官轉換的旅程——逐步遠離城市繁囂,走進純粹的荒野深處。

每間帳篷式套房均配置可捲起的帆布牆體,模糊了室內與戶外的界限,讓旅客全身心投入馬賽馬拉草原的壯麗景致、悠揚聲響與清新氣息之中。景觀設計亦基於尊重生態原則,悉心保留原生植被,並巧妙利用天然植栽淡化營地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界線。徐徐涼風、潺潺流水和樹冠間灑落的斑駁光影,共同營造出一個隨晝夜與季節流轉而不停演化的多感官空間,為每位到訪者帶來與自然深度共鳴的寶貴體驗。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2:堅定採購當地製品,致敬肯亞手工藝美學

LW對現地採購的堅定承諾,尤為此項目奠定了深厚的人文根基。從材料選擇、工藝細節到設計中無聲表述的文化故事,一磚一步驟皆扎根於肯亞的土地與傳統。酒店內所有家具和木工製品均由在地代代相傳的木工坊手工製作,地毯和紡織品亦由肯亞女性工匠使用傳統織布機手工編織,以全球品質詮釋當地藝術。

  • 酒店公設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每一個細節,不僅展現了奢華的格調,也承載著肯亞的質感、傳統與精神。肯亞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目的地,它更是我的家鄉。能夠將我在全球酒店設計中累積的經驗回饋於這片我深愛的土地,是一次無比珍貴的旅程。——Pooja Shah-Mulani

  • 客房內裝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3:多項首創設施將奢華體驗融入自然之境

除每間套房皆設有專屬小泳池,室內外兼備淋浴功能的設計,更讓旅客既能全然融入綠蔭和藍天交織的自然之境、其私密性又受完善保障。此外,園區亦提供樹冠之上的戶外下沉式休息區等多項首創設施,充分滿足舒適需求。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4:採高架建築結構,整合太陽能與雨水儲存

綜上所述,永續發展理念實則貫穿酒店設計的全過程。核心舉措包括優先選用木材、石材和紡織品等在地材料,兼做到減少碳足跡支持當地經濟循環。所有建築採「高架」結構,則最大限度降低了對地表的影響,讓野生動物的自然活動及水流生態得以延續。酒店並同時透過太陽能系統和雨水儲存機制的整合,實現資源高效管理,善盡環境責任。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5:呈獻異國美食餐桌,續寫星空下難忘回憶

餐飲空間同樣由LW精心為旅客呈獻多元化選擇,包括匯聚各國佳餚的主餐廳、可在廣袤星空下享受美食的觀星露台、得於黃昏時分體驗篝火晚宴的The Boma,以及供私密用餐的地下酒窖。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這些餐飲空間共同打造了一場精緻、沉浸且真實的遊獵之旅。旅客在享受The Ritz-Carlton細緻入微服務的同時,還能深刻感受這片土地的文化與馬賽馬拉的故事,並與之建立真摯的情感連結。——Pooja Shah-Mulani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為肯亞原野遊獵目的地樹起「可持續奢華」新標竿,將LW的前瞻構想與The Ritz-Carlton的極致服務完美結合,淋漓展現馬賽馬拉的自然美景與文化遺產。透過真誠且尊重環境的設計初心,這間全新旅宿生動詮釋了「奢華」與「永續」如何共存共榮,並將熱烈迎接全球旅客懷著對肯亞土地與人民的敬意,親臨體驗這份無與倫比的款待。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安藤忠雄在直島的第10座建築:「直島新美術館」正式開館,開幕展集結村上隆、蔡國強等12組亞洲藝術家作品

安藤忠雄在直島的第10座建築:「直島新美術館」正式開館,開幕展集結村上隆、蔡國強等12組亞洲藝術家作品

由安藤忠雄操刀的「直島新美術館(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於今(2025)年5⽉31⽇正式開館,這也是他在直島的第10件建築作品。而開館紀念展覽將邀請村上隆、蔡國強等12組亞洲藝術家參與。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操刀

自1992年開館的倍樂生之家美術館(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以來,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已陸續設計了直島上的多座建築。而這座在直島的第10件作品,建築整體共3層(地下二層、地上一層),其特色為覆蓋整體的巨大屋頂,彷彿柔和地銜接山丘的稜線,當自然光從頂部的天窗透進來,也將為空間增添更多表情變化。

由安藤忠雄操刀的「直島新美術館(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於5⽉31⽇正式開館。(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由安藤忠雄操刀的「直島新美術館(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於5⽉31⽇正式開館。(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自1992年「倍樂生之家美術館(Benesse House Museum)」開館以來,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已陸續設計了直島上的多座建築。本次新建的美術館為他在直島上的第10件作品。(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自1992年「倍樂生之家美術館(Benesse House Museum)」開館以來,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已陸續設計了直島上的多座建築。本次新建的美術館為他在直島上的第10件作品。(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眺望瀨戶內海風光

樓梯間自地面一路向下延伸至地下空間,兩側依序分布著4個展廳,構成館內主要的觀展動線。地面層北側則設有咖啡廳,從臨海的露台可眺望瀨戶內海風光,包括豐島與往來的漁船等,能盡覽瀨戶內獨特的景致。

直島新美術館館內從地面延伸至地下的樓梯間設計,兩側將分布著4個展間。(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直島新美術館館內從地面延伸至地下的樓梯間設計,兩側將分布著4個展間。(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地面層北側則設有咖啡廳,從臨海的露台可眺望瀨戶內海風光,包括豐島與往來的漁船等,能盡覽瀨戶內獨特的景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地面層北側則設有咖啡廳,從臨海的露台可眺望瀨戶內海風光,包括豐島與往來的漁船等,能盡覽瀨戶內獨特的景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建築

而作為首座設於直島聚落內的美術館建築,其外觀為與當地聚落的景觀達到協調,建築採用黑色漆喰外牆,營造出燒杉的質感,並從民宅汲取靈感,設計出由小石頭砌成的圍牆,構築出一座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的建築,讓人們在前往美術館的途中,也能感受到直島的歷史與人文氛圍。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祖父江慎設計Logo

而直島新美術館的Logo,則是由打造地中美術館與豐島美術館Logo的設計師祖父江慎操刀,其日文字體以自昭和16年(1941年)起報紙用的扁平明朝體為基礎,並調整橫豎筆畫粗細,使其即使縮小也能保持易讀性。另外,「直」字的設計則沿用了福武財團創立初期所使用、筆劃收尾更為流暢的寫法。歐文字體則使用原常用於打字機上,字距一致且設計簡潔的Slab Serif粗襯線體。這樣的設計也是考量到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這款Logo仍能歷久彌新。(註:日本倍樂生集團與福武財團即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的推手)

直島新美術館的Logo由設計師祖父江慎操刀。(圖片來源:福武財團)
直島新美術館的Logo由設計師祖父江慎操刀。(圖片來源:福武財團)

以日本及亞洲地區的藝術家為核心

不同於倍樂生之家美術館與地中美術館多展出歐美的藝術作品,直島新美術館將以日本及亞洲地區的藝術家為核心,也將透過定期更換展覽、舉辦講座活動以及與在地居民合作工作坊,使其成為讓人想一訪再訪的空間,並成為一處連結島內外多元文化的交流場域。

「直島新美術館 開館記念展⽰―原点から未来へ」展⽰⾵景、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GION)
「直島新美術館 開館記念展⽰―原点から未来へ」展⽰⾵景、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蔡國強《ヘッド・オン》2006 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顧剣亨) 年 撮影:顧剣亨
蔡國強《ヘッド・オン》2006 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顧剣亨)

開館展出12組藝術家作品

而此次的開館紀念展覽「原点から未来へ(從原點到未來)」,將展出來自日本、中國、韓國、印尼、泰國、印度、菲律賓等藝術家作品,包含蔡國強、村上隆、徐道獲、會田誠、Heri Dono等12組國際知名與新銳創作者的繪畫、雕塑、影像與裝置作品,展出品多為這些藝術家的重要代表作,以及依據場館空間特別構思的新作,展出地點包括地下一、二層的4個展廳、咖啡區及戶外區域。

徐道獲《Hub/s 直島、ソウル、ニューヨーク、ホーシャム、ロンドン、ベルリン》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徐道獲《Hub/s 直島、ソウル、ニューヨーク、ホーシャム、ロンドン、ベルリン》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N・S・ハルシャ《幸せな結婚生活》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N・S・ハルシャ《幸せな結婚生活》2025年(圖片來源:福武財團、攝影:来田猛)

直島新美術館
開館⽇:2025年5⽉31⽇
地址:⾹川県⾹川郡直島町 3299-73
開館時間:10:00 〜 16:30( 最終入館 16:00 )
休館日:週一
門票價格:官網購入1,500日圓/現場窗口購⼊ 1,700日圓/15 歳以下免費

更多資訊可至直島新美術館官網查詢

直島新美術館 開館記念展
地點:直島新美術館
展期:2025年5⽉31⽇〜
參展藝術家:
參展藝術家:
会田誠(Aida Makoto)
マルタ・アティエンサ(Martha Atienza)
蔡國強(Cai Guo-Qiang)
Chim↑Pom from Smappa!Group
ヘリ・ドノ(Heri Dono)
インディゲリラ(indieguerillas)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N・S・ハルシャ(N. S. Harsha)
サニタス・プラディッタスニー(Sanitas Pradittasnee)
下道基⾏+ジェフリー・リム
徐道獲(Do Ho Suh)
パナパン・ヨドマニー(Pannaphan Yodmanee)

資料來源|福武財團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