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喜歡藝術與文化的你,到香港旅遊時務必到這裡走走!位於九龍海濱的「西九文化區」坐擁各種形式的藝術體驗,從聚焦當代視覺文化的M+、實驗性表演藝術空間到融合歷史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細細品味每一場展演;也能在好天氣時悠閒地待上一天,鋪上野餐墊、漫步公園,欣賞維港的絕美夕陽。

關於香港「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位於港鐵柯士甸站外一直伸延到九龍站以西的海濱,是發展中的綜合文化藝術園區,匯集表演及展覽場域、戶外公園及多種餐飲商店。目前,園區內主要設施包含M+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由空間、戲曲中心、藝術公園等都已開放。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西九文化區位於港鐵柯士甸站外一直伸延到九龍站以西的海濱(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M+

M+大樓由瑞士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設計,其橫向的基座平台和外形修長的縱向大樓組成一個倒轉的「T」字。橫向平台共有33個展廳、3個劇院、多媒體中心與天台花園;縱向大樓則設有博物館研究中心、辦公室、餐廳以及位於11樓的M+會館。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M+博物館建築呈現一個倒轉的「T」字形狀(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M+致力於收藏、展示來自香港與世界各地的當代視覺文化作品,涵蓋視覺藝術、設計、建築、動態影像、裝置等類別,並以香港作為背景出發,結合不同策展方式,重新詮釋這些作品。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M+致力於收藏、展示來自香港與世界各地的當代視覺文化作品(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其中,位於M+ B2層的「潛空間」近期推出《傅丹創意現場:野口勇的「光」》,由越南籍藝術家傅丹策劃,展示藝術家野口勇的一系列「Akari」照明裝置,靈感源自日本岐阜縣以桑皮紙和竹子製作的傳統提燈,體現了野口勇在雕塑、設計和建築等多方面的創作實踐。傅丹精心挑選了一些熱帶植物來搭配「Akari」系列,把空間打造成一個舒適愜意的環境,讓訪客在此放慢腳步、消磨時光。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傅丹創意現場:野口勇的「光」》展覽現場(圖片來源:M+)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香港故宮致力於研究、展示中國藝術與文化,其館內三個中庭空間的設計,參照了紫禁城中軸水平遞進的空間佈局,以垂直的中庭設計將不同樓層連成一體。透過創新的策展以及專業人士交流計劃,香港故宮期盼成為中西文化藝術的樞紐,以國際級文化機構之姿推動更多跨領域合作。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館內三個中庭空間的設計,參照了紫禁城中軸水平遞進的空間佈局(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術公園

綠意盎然的藝術公園,是旅客放鬆身心的好去處。可以在寬闊的草坪上野餐、休憩,也可以沿著海濱長廊漫步,欣賞維港日落景緻。除了不時舉行戶外表演、展覽及其他活動,公園也有街頭藝人進駐;還有多間餐廳、餐車、咖啡廳和輕食等,可以在這裡待上一整天。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沿著海濱長廊漫步,可以欣賞維港日落景緻(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許多民眾會在藝術公園寬闊的草坪上野餐、休憩(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

位於藝術公園正中央的自由空間,設有室內和室外表演場地,包括香港最大的黑盒劇場「大盒」,以及集酒吧、餐廳和音樂表演場地於一身的「留白Livehouse」,與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合作,致力於跨界創作交流,帶來各類精彩演出。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自由空間(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留白Livehouse」(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戲曲中心

建築以傳統中國彩燈為設計靈感,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內部除有大劇院上演大型經典戲碼、罕見地方劇種及當代創作,也在茶館劇場上演為戲曲藝術初心者設計的「粵.樂.茶韻」。除此之外,館方也規劃導覽團,從演員的唱做唸打、四大行當、化妝服飾,到舞台上的一桌兩椅,深入了解這門傳統藝術。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戲曲中心(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藝文迷的香港旅遊清單:「西九文化區」五大必訪地標,橫跨當代視覺藝術到傳統戲曲表演
戲曲中心內部(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設計迷必訪5個大阪目的地!《大阪上陸》作者Chez特別推薦:慢活咖啡書店、百年銀行裡的歐風早午餐等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曾出版《咖啡寶島》 、《滷肉飯寶島》的美食旅遊作家Chez Kuo新作誕生!適逢2025大阪世博,Chez推出旅遊口袋書《大阪上陸》,獻給喜愛自由行、熱愛城市漫步,四處跑咖、淘玩具、看展、尋覓B級美食的旅人。書中集結100種大阪體驗、超過20間必訪咖啡館,守備範圍從南到北,交織從昭和到令和跨時代的大阪風貌。La Vie也以設計、藝術、建築為關鍵字,請Chez特別推薦5個目的地,務必收進清單!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colombo cornershop/コロンボ コーナーショップ

Chez:「如同紐約的街角書店般,colombo的存在,是一種城市的文藝浪漫。從2000年開始經營,到現址已經是2008年了,由店主綿瀬貴泰先生,為興趣而經營著。從二手書店開始,陸續加入雜貨選品、咖啡, 舒適地總結著一切的美好。店裡大多以設計、時尚為主的日文、英語系書籍為主。咖啡與紙本的慢活浪漫,是種愜意理想的生活態度。」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colombo cornershop/コロンボ コーナーショップ。(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colombo cornershop/コロンボ コーナーショップ。(圖片提供:Chez Kuo)

colombo cornershop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南久宝寺町4-3-9

Organic Building/オーガニックビル

Chez:「一直以來,對於大阪的建築特色著迷,尤其是南船場一帶,橫跨百年的建築,讓城市更有魅力。尤其是先前追的日劇《在名建築裡吃午餐》,尋覓且分享著建築的特色,更是令人沈迷其中。位於南船場的朱紅色耀眼建築『Organic Building』,由義大利建築師Gaetano Pesce所設計,外牆有著132不同形狀的花盆,種植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實踐綠色、建築與人的共存。」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Organic Building/オーガニックビル。(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Organic Building/オーガニックビル。(圖片提供:Chez Kuo)

Organic Building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南船場4-7-21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Bread, Espresso & Sakaisuji Club

Chez:「原本是1931年昭和初期的銀行建築,2001年退役後改建成了義大利餐廳,算是大阪復古建築改建為餐廳的先例。2021年,來自東京的『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接手了這個空間,保留原本的歐式風格,創造優雅的早午餐場景。每日出爐的新鮮歐式麵包是大家的熱愛首選,中午用餐還有麵包放題的選擇,享受著『在名建築裡吃午餐』的優雅浪漫。」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Bread, Espresso & Sakaisuji Club。(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Bread, Espresso & Sakaisuji Club。(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Bread, Espresso & Sakaisuji Club。(圖片提供:Chez Kuo)

パンとエスプレッソと堺筋俱楽部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南船場1-15-12

大阪農林会館/OSAKA NORIN KAIKAN

Chez:「十多年前初次造訪大阪,因為Maison Margiela而踏入這棟大樓,在空間中尋覓著設計靈感,而熱愛這個地方的一切。因為日劇《在名建築裡吃午餐》的影響,再度細細造訪。建於昭和5年(西元1930年)的大阪農林會館,是當年先進的電梯大樓,戰後轉變為農林省相關的辦公大樓。1972年改成會館,內部空間做為分層分室出租使用。典雅別緻的大廳,落地大鐘、水晶吊燈,維持著近百年來的美好氣質,公共空間明亮舒爽,沒有百年建築的斑駁感。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的空間,有著餐廳、家具、服裝、文具、展覽、珠寶及辦公室等等租戶,約莫50間,和諧地善用空間,許多單位只接受預約參觀。」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大阪農林会館/OSAKA NORIN KAIKAN。(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大阪農林会館/OSAKA NORIN KAIKAN。(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農林会館

地址|大阪市中央區南船場3-2-6

ISSEY MIYAKE SEMBA/イッセイミヤケ 

Chez:「2019年,三宅一生在南船場打造的關西最大的旗艦店,囊括著旗下品牌ISSEY MIYAKEBAO BAOIM MENmePLEATS PLEASEHOMME PLISSÉA-POC 132 5. 等,是品牌最齊全的一間店舖。以『創意之泉』為概念,充滿了與『水』相關的設計。建築的一面由大型的水龍頭開始,裸露的水管貫穿著空間的結構與視覺。這裡還有CREATION SPACE的展演空間,舉辦展覽、活動等各種實驗,帶給大阪更多的文化之美。」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ISSEY MIYAKE SEMBA/イッセイミヤケ。(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ISSEY MIYAKE SEMBA/イッセイミヤケ。(圖片提供:Chez Kuo)

ISSEY MIYAKE SEMBA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南船场4-11-28

想深度遊大阪,《大阪上陸》還有這些精彩內容

無論是初訪大阪,或已對這座城市略知一二,《大阪上陸》都能為你注入豐富的旅行靈感,且12x16公分的精巧尺寸正適合帶著走。從電車旅行、觀光名勝、美食小吃,到數十間咖啡館及涵蓋時尚、建築、設計、藝術等領域的寶藏店鋪,Chez親自蒐羅百件不可錯過的大阪體驗。以下整理《大阪上陸》4大主題亮點: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深度探索:按區域分類,從南到北,細細描繪每個地區的特色與魅力。

▍美食之都:大阪素有「天下的廚房」之稱,精選經典小吃、隱藏版料理、時髦餐館等各式美食。

▍城市巡禮:以新世界、心齋橋、梅田3大核心區域為主軸,穿梭昭和、平成、令和時代,發掘巷弄間的多元文化。

▍大阪人的熱情:從街頭文化、古著潮流到御宅聖地,大阪人的獨特風格無處不在。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作者Chez推薦!大阪5個建築、設計迷必訪目的地
(圖片提供:Chez Kuo)

《大阪上陸》購買請點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羅馬近郊傳奇埃斯特別墅,16世紀留存至今的歷史寶藏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傳奇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義大利建於16世紀的戴安娜石窟(Grotto of Diana),從1980年代至今已塵封半世紀,如今經修復後終於重新對外開放!踏上戴安娜石窟的露台,能眺望科莫湖(Lake Como)及羅馬城全景,景色絕美。石窟內的古老裝飾同樣精彩,繽紛的馬賽克、礦物、釉面地磚等歷經數百年仍然奪目,與坐鎮的多尊女戰士及女神雕塑,一同構築富海洋流動意象的史詩場景。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千泉宮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圖片提供:FENDI)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千泉宮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圖片提供:FENDI)

16世紀樞機夏日別墅的多舛身世

戴安娜石窟隱身於羅馬近郊蒂沃利(Tivoli)的埃斯特別墅(Villa d’Este)內,蒂沃利是座丘陵上的古老城鎮,因氣候溫和、森林風景旖旎,遠在羅馬帝國時期就是上流階級的保養地。而別名為「千泉宮」的埃斯特別墅,歷史可追溯至16世紀,最早是科莫樞機主教的夏日居所,後來輾轉由侯爵、將軍夫人、俄羅斯沙皇后、米蘭商人入主,多了堡壘、SPA等各種設施,也曾閒置荒廢,直到20世紀初期才得到修復,並於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千泉宮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圖片來源:Villa d’Este)

如今埃斯特別墅轉型為奢華度假村,無論是絕美的科莫湖景、巴洛克風格花園、效仿古羅馬及古希臘時期雕塑的噴泉,或莊園本身富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都讓這裡成為無數旅人夢寐以求的旅遊目的地。而坐落於此的戴安娜石窟,據傳自1980年代起就不對外開放,2023年在埃斯特別墅、哈德良娜別墅(Villa Adriana)自治機構及時尚品牌FENDI推動下展開兩年修復工程,才得以重新面世。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千泉宮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圖片來源:Villa d’Este)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千泉宮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圖片來源:Villa d’Este)

受《變形記》啟發的壯麗戴安娜石窟

將時間倒轉回1570年代,一批羅馬工匠攜手打造戴安娜石窟,其整體佈局呈現十字形,內部裝飾受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作品《變形記》啟發——牆面與天花板滿佈色彩繽紛、材質多樣的馬賽克,貝殼、玻璃釉、寶石、石頭碎片、礦物結晶等都是材料,一同描繪壯麗海洋及史詩場景。地面的視覺效果也豐富,六角形釉面陶土地磚交織老鷹、蘋果及百合花圖案;米棕色方形陶磚則佈滿涼廊,引領訪客沿著雙馬蹄刑樓梯向上,越過風之廊,到觀景平台眺望四周山巒及遠處羅馬城的壯麗景觀。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千泉宮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圖片提供:FENDI)

石窟內的雕像也是亮點所在,頭頂著盛滿金色果實的籃子的女像、寧芙神廟內的亞馬遜女戰士、佇立噴泉旁的智慧女神米娜瓦(Minerva)及狩獵女神黛安娜(Diana)等,一同守護戴安娜石窟數百年。只不過經時間流逝及自然與人為侵蝕,雕像出現多處殘缺,材料嚴重損壞、底部的灰泥層裸露,作為支撐的金屬構件也被氧化;石窟內的馬賽克與玻璃鑲嵌裝飾狀態亦劣化,陶瓷地板也因過去長時間開放參觀而明顯磨損。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千泉宮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圖片提供:FENDI)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千泉宮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圖片提供:FENDI)

所幸一切在2023年的修復工程後有了變化,修復團隊著手恢復戴安娜石窟原貌,不僅致力還原內部裝飾,修復寧芙神廟的損壞部分,包含建築結構、立面與雕像等,也為涼廊處安裝玻璃護牆,保護石窟免受強風吹襲,避免未來可能的劣化。如今戴安娜石窟再度面世 ,為訪客提供一處奇觀與沉思之所,在當代與歷史展開對話。

義大利「戴安娜石窟」睽違半世紀對外開放!坐落千泉宮埃斯特別墅,16世紀的歷史寶藏
(圖片提供:FENDI)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