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台北登場:日本16家品牌參與,結合講座、工作坊、選物販售等活動

2025「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台北登場:日本16家品牌參與,結合講座、工坊、選物販售等活動

受工具迷與日本文化愛好者們關注的「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延續2024年首屆的人氣,即將於2025年3月13至16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北向製菸工廠擴大舉辦。

位於日本新潟縣的「燕三条」,為「燕市」和「三条市」之合稱,延續自江戶時代的職人精神,憑藉一念永恆、一心致志的精神,齊力鍛造出馳名世界的金屬工藝聖地。紮實的工業與精益求精的工藝能力,厚植創意量能,而汲取自土地文化的創作靈感,提供的不僅是工具器物,也帶來潤澤生活的美好體驗。

2025「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即將於3月13至16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北向製菸工廠擴大舉辦。(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2025「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即將於3月13至16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北向製菸工廠擴大舉辦。(圖片提供:燕三条貿易振興会)

結合講座、工作坊、選物販售等活動

而由主辦單位「燕三条貿易振興会」偕同台灣方面三個協辦單位「德貿股份有限公司」、「囍樹設計」、「鈑研所」,共同策動此展會,透過展覽、講座、工作坊、選物販售、餐飲等活動,帶領大眾從傳承、生活、交流三面向,認識燕三条與其職人們所共享的過去、現在、未來。

本次共有 16 間品牌參展,其中,從涵蓋露營到廚具的金屬製品品牌 IDEA SEKIKAWA、以龍靭起子頭系列獲獎無數的 ANEXTOOL、與職人攜手創作不銹鋼製品的 conte、專注於高品質剪鉗等定制工具製造的 THREE PEAKS、以原創鈦杯聞名的 HORIE、開發與生產精密測量工具的松井精密工業、超過百年的頂級西餐餐具製造商山崎金属工業,首度來台出展。

conte品牌(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conte品牌(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16家參展品牌一次看

〈 アイデアセキカワ|IDEA SEKIKAWA Co.,Ltd. 〉

アイデアセキカワ 自 1971 年成立以來,專注於金屬加工技術,漸從代工業務轉型為品牌。起初做不銹鋼加工,並為大型建設項目提供材料加工服務,其後進軍至黑色氧化發色產品及鈦製品領域,並成功開發出多款創新產品,涵蓋日常用品、露營用品及高端鋼材廚具。目前在第二代領導下,秉持工匠精神與生產效率,為產品推陳出新,同時締造市場口碑。兼具產品品質與設計,也致力光大燕三条地區的品牌效應,成為高品質金屬製品的象徵。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IPS PLIERS 〉

成立於 1958 年,IPS PLIERS 秉持高品質與高附加價值的理念,專注於鉗子的專業製造。鉗子是一種多功能工具,與剪刀類似,由左右兩部分組成,但其製造過程完全不同。每個鉗子都經歷精密的磨光與機械加工,左右兩側分別製造,再經過鍍鉻及其他防銹處理,最後於組裝階段完美結合。即便是將一年前製造的右側,與今天製造的左側,進行表面處理後對齊,兩者仍能毫無誤差地契合,這正是 IPS Pliers 自豪的生產系統。

(圖片提供:燕三条貿易振興会)
(圖片提供:燕三条貿易振興会)

〈 アネックスツール |ANEXTOOL Co., Ltd. 〉

アネックスツール 自 1954 年成立以來,專注於製造高品質螺絲起子及其他作業工具,為全球各行各業提供穩定的解決方案。其核心產品「龍靭起子頭系列」,以其獨特設計與高耐用性,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アネックスツール 的工具被廣泛應用於精密設備乃至重型裝備,藉由持續創新以滿足現代工業需求。創立理念始終如一,持續傳承並創新技術,致力通過卓越的手工具來貢獻社會。作為家族經營企業,不僅秉承工匠精神,更將創新融入每件產品當中。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角利製作所 |KAKURI WORKS LTD. 〉

創立於 1972 年的角利製作所,起源於一家大型工具和刀具的批發公司,最初作為內部製造部門專注於高品質商品的生產。後隨業務擴大而獨立,角利開始以一般用戶為主要目標,推出刨子、鑿子、鋸子等木工工具,並逐步拓展專業用途的高性能工具。針對不同客群,開發了木工工具套件、鰹魚削片器「鰹音」、鉛筆削器「Shin」、筷子製作套件等產品。秉持「以好工具創造好物品」的理念,推廣 DIY 文化,讓木工的樂趣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致力於延續傳統日本工具的精湛工藝,融合日本和西方文化,開發創新工具,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玉川堂|Gyokusendo 〉

創立於 1816 年的玉川堂,擁有超過兩百年的歷史,專注於銅器製作,並延續祖傳技術,生產各式精緻的茶器、酒器與花器等銅製品。其著名的鎚起銅器工藝,結合了傳統工序與工匠們獨特的經驗,製作過程中無設計圖,尺寸和細節完全仰賴工匠的經驗與巧思,最終呈現出玉川堂特有的色彩與風格。玉川堂在初期主要製作燒水壺與鍋釜等日用器具,至明治時期,受政府鼓勵參加海外博覽會的影響,開始將製作重心轉向美術工藝品,並融合創新技術,不斷精進。玉川堂延續七代,所製作的鎚起銅器被日本文化廳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見證了它歷久不衰的傳承與卓越。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conte 〉

一菱金屬自 1977 年創立以來,即專注於高品質的不銹鋼製品,產品範圍涵蓋廚房碗、量勺及夾子等實用工具。多年來,公司致力於運用精湛的工藝與創新設計,為消費者提供高耐用性及功能性的廚房用品,並以其堅持品質的理念,獲得業界的高度認可。代表作「まかないボウル」是一款不鏽鋼碗,其設計能提升料理作業,榮獲多項設計大獎,備受佳評。以追求做到最好的品質為核心理念,將設計與功能性完美結合。不僅注重產品本身的實用性,更關注消費者的情感連結,讓每一件工具都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元素。通過精益求精的工藝流程與堅守經典的設計哲學,創造出無法取代的價值。

(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 下村工業|SHIMOMURA INDUSTRIAL Co.,Ltd. 〉

創業於 1874 年,下村工業以刃物製造為根本,並於 1957 年進軍不鏽鋼廚刀領域。憑藉精湛的工匠技藝與機械化製造,建立了高效的生產體系,並透過自主開發的品質檢測設備,確保每個產品都維持卓越水準。下村工業善於結合傳統製刀技術,開發各類烹飪器具,如刀片切割機和削皮器等。全方位的內部體制,從設計到檢驗一應俱全,使其在品牌化過程中能賦予產品新價值,為顧客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 スリ―ピークス技研|THREE PEAKS GIKEN CO.,LTD. 〉

スリ―ピークス技研成立於 1952 年,起初專注於金屬零件加工與工作機械製造,為當地工廠提供機械設備。隨著需求變化逐步轉型,開始生產鉗子和剪刀等作業工具,並藉由結合原有的金屬加工技術,爲公司提供強大的製造優勢。品牌秉持「刃物である」(工具如刀刃)的精神,注重工具的功能性與輕便性,設計適合女性和工程人員使用的輕量化工具,並為模型愛好者推出精密的塑膠模型用剪刀。經過精密的機械加工及工匠手工修整,確保產品品質卓越,並充分發揮三条地區的產業優勢,致力於技術傳承和工匠精神的延續,並將繼續以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日本製造」的品牌價值。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髙儀|TAKAGI 〉

創業於 1866 年,髙儀擁有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悠久製造歷史。初期以鋸鍛冶為主業,至 1910 年代初期,開始進行海外貿易,逐步建立國際市場地位。自第二代經營起,除了專注於工具的開發與製造,還拓展刀具批發等業務,創造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奠定了企業靈活多變的事業風格。髙儀堅信,卓越的工具能激發創新工作,並帶來無與倫比的成就感。「用工具帶給世界笑容」作為核心願景,展現了其追求傳統與兼容創新的理念。無論是作為製造商或貿易商,企業致力於通過工具連接人們,與地方產業並肩,共創未來發展,實現技藝與人文的深度融合。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トップ工業|TOP KOGYO CO.,LTD. 〉

トップ工業是一家手工具製造商,提供鉗子、扳手、拉拔器、鍛造零件等多種類型的工具,從設計製作到出貨,提供完整的整合服務。公司以「製作的喜悅」為理念,認為優質工具能帶給客戶創作的樂趣,並讓製造這些工具的人同樣感到滿足,最終實現社會的共同幸福。トップ工業深耕市場,通過走訪零售店與工地,了解客戶需求,並將積累的技術知識數位化,進一步提升設計效率。透過流程的優化,讓公司能迅速推出符合需求的高品質工具,推動創新並展望光明的未來。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ホリエ|HORIE Corporation 〉

ホリエ成立於 1984 年,專注於鈦製品的開發與生產,尤以鈦杯聞名。品牌秉持技術創新並結合市場需求的理念,推出多款經久耐用且具美學價值的鈦產品,並在產品設計上融入獨特的表面處理技術,為消費者帶來卓越的使用體驗。懷抱突破「不可能」的信念,創始人將不銹鋼、銅及鈦等金屬的應用推向全新高度。從產品開發到製造設備的製造與管理,確保每一件產品都能符合高標準,並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結合精湛的工藝與藝術,持續塑造獨特價值與影響力。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松井精密工業|MATSUI MEASURE MFG.,CO.LTD. 〉

松井精密工業創立於 1949 年,至今擁有超過 70 年的歷史。專注於精密測量工具的開發與生產,並以其精確度和耐用性聞名。主要產品包括游標卡尺、定製測量工具以及數字化精密測量設備,廣泛應用於船舶建造、大型建築和傳統工匠技藝中。松井精密工業秉承「做別人做不了的事」的理念,持續推出難以被複製的高精度工具,深植於家族的傳承精神。歷經六代人之手,始終堅持保留傳統工藝並進行創新,更持續以卓越品質和技術創新,為各行各業提供更高效能的解決方案。

(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 マルト長谷川工作所|Maruto Hasegawa Kosakujo, Inc. 〉

創立於 1924 年,マルト長谷川工作所創業至今已屆百年,專注於生產各式鉗子與指甲剪,產品以卓越的功能性與精緻設計享譽全球。其核心技術在於製造極薄刃口的切割工具,實現高精度與高耐用性的完美平衡。多年來,累積超過 70 項設計獎項,包括優良設計獎和 IDS 設計競賽等。秉持工匠精神,注重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技術創新,從原材料到成品,所有製造流程完全自主完成,確保每件產品都符合高品質標準。品牌堅持環保製程,將永續發展目標融入生產,彰顯對 SDGs 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村の鍛冶屋|MURANOKAJIYA 〉

成立於 1979 年,山谷產業以深厚的技術基礎,專注製造用戶導向的高品質產品,包括鍛造釘、和式菜刀、釘錘等,並透過網路商店品牌「村の鍛冶屋」銷售,深受好評。此外,並積極開發結合精湛工藝與設計細節的戶外用品,為露營愛好者提供兼具功能與美觀的產品,贏得市場信任。山谷產業堅持「與地方共同成長」的經營理念,推動燕三条地區繁榮。不僅專注提供優質產品,還致力與地方產業協作,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如此以地方為本、兼顧全球的方針,使其成為技術與文化的連結橋樑。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 Mog 〉

成立於 2012 年的 Mog,從農業資材電子商務網站起步,逐步發展出食品品牌「Chill Full -ちるふる-」、無人商店冷凍食品店舖,及國內外貿易業務,成為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公司基於多年累積的銷售經驗,與匠人建立了深厚信任,敏銳洞察市場需求,創立了自有品牌「めおと Meoto」,推出涵蓋廚刀、餐具、湯泡飯包等多樣商品。Mog 也以當地卓越的五金製造和工匠文化為基石,與當地製造商和匠人密切合作,秉承挑戰精神,專注於高品質與工藝的結合,致力將地域特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圖片提供:之間實行委員會)

〈 山崎金属工業|YAMACO 〉

山崎金属工業成立於 1918 年,擁有超過 106 年的歷史,專注於不銹鋼餐具的開發與生產。品牌以燕三条地區的金屬加工技術為基礎,推出高品質的刀具、湯匙等餐具,強調耐用性與美學設計。作為業界領軍企業,山崎金属工業曾為諾貝爾獎晚宴提供餐具,彰顯其高端定位與國際認可。堅持「不做到最好就不罷休」的企業文化,結合傳統手工技術與現代化生產工藝,致力將燕三条的工藝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攝影:Ivy Chen)
(攝影:Ivy Chen)

2025 燕三条工業與工藝文化交流展

時間:2025年3月13日(四)~16日(日) 10:30~18:30(五、六延至 20: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現場售票:100元
*展前索取免費入場票請點此

資料提供|燕三条貿易振興会、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新美館「新生地藝術節」只在11/1週末!8組表演、20+品牌市集,露天電影院重溫《魔法阿媽》《飲食男女》等10部經典

新美館「新生地藝術節」只在11/1週末!8組表演、20+品牌市集,露天電影院重溫《魔法阿媽》《飲食男女》等10部經典

秋涼週末去哪玩?新北市美術館主辦兩日限定「新生地藝術節 NOVA NOVA」,不僅在創意市集、音樂舞台、露天電影院等戶外場域規劃多元感官體驗,還聯手春池玻璃祭出趣味又環保的「尋幣」活動,無論攜家帶眷、相約三五好友,皆是宜人天氣下出門跑跳的好去處。2025年11月1日至2日登場在即,4大展區亮點看完出發!

新北市美術館(簡稱新美館)自今年4月正式開館以來,以推動生活美學與公共藝術為核心,透過多元藝文行動實踐「藝術走入生活」理念。隨即於本週末限定舉辦的「新生地藝術節 NOVA NOVA」聚焦「探索」主題,掀起屬於城市的「So-Art」新浪潮,邀觀眾一同踏上跨越工藝、香氛、音樂與影像的冒險旅程。

展演內容結合藝術創作、品牌美學與永續精神,劃分「映像回潮、星動舞台、尋光市集、探索任務」4大主軸,並利用新美館天台、戶外空間及新美聚場分別布置展區,期盼觀眾經由五感探索,重新與自己、城市、生活及藝術產生對話。本文整理各區亮點,為你籌謀一趟編織自然與人文氣息的假日城市遊。

新北市美術館開館以來透過多元藝文行動實踐「藝術走入生活」理念。(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濱田英明)
新北市美術館開館以來透過多元藝文行動實踐「藝術走入生活」理念。(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濱田英明)

「NOVA」象徵等待被探索的新星,領觀眾展開由外至內的生活行動

「新生地藝術節 NOVA NOVA」既為藝文盛會,更是開放給所有人的質感生活提案。題名中的「NOVA」一字取「新星」之意,象徵生活中不斷誕生的微光。本屆秉持「NOVA + Exploration = NOVA NOVA」策展概念,串聯藝術家、品牌與觀眾,使藝術成為日常裡持續閃爍的美感信號。規劃上更跳脫常見的靜態展覽形式,視整個美術館場域為一座等待被探索的新星,希望藉此牽繫藝術能量與城市活力,迎接大眾將探索的眼光帶入園區,發現其中的驚喜與巧思,而後將這份美好帶回生活,點綴每個看似平凡的小日子。

「新生地藝術節 NOVA NOVA」將於2025年11月1日至2日舉辦。(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新生地藝術節 NOVA NOVA」將於2025年11月1日至2日舉辦。(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新美館「新生地藝術節」4大展區介紹

#01 尋光市集(20+品牌攤位)

📍戶外空間

尋光市集共匯聚超過20個攤位,如於新美館戶外空間打造一座「移動感官博物館」,引導參與者從全方位體驗過程中,拾回因繁忙而忽略的細碎感受。參展品牌紛紛憑藉獨到的美學視角,著重從風味、氣味到自我、心靈層面的探索,旨在通過嗅覺、觸覺與味覺再次觸動觀眾的生活感知。

尋光市集。(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尋光市集。(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全展區匯聚超過20個攤位,如於新美館戶外空間打造一座「移動感官博物館」。(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全展區匯聚超過20個攤位,如於新美館戶外空間打造一座「移動感官博物館」。(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舉凡花藝品牌「Life with Flower花宅日常」溫柔改變生活節奏的花束、陶藝品牌「Mao’s樂陶陶」提供觀眾現場盛裝祝福的陶瓷貼花體驗課、再生選物品牌「GALIN Object」為舊糖袋煥發新生的手作包款,乃至芳療品牌「日々·にちにち」交疊木質與辛香的秋日香氛、「Moji Moji默記」藏著幽默和療癒的蠟燭及擴香,皆以各自語言回應「生活如何成為藝術」的提問。

「Mao’s樂陶陶」陶瓷貼花體驗課(左)、「日々·にちにち」秋日香氛(右)。(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Mao’s樂陶陶」陶瓷貼花體驗課(左)、「日々·にちにち」秋日香氛(右)。(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02 星動舞台(4組音樂演出&4組行為藝術)

📍戶外空間

星動舞台以「聲音與身體」為題,由剛奪得第36屆金曲最佳新人的饒舌歌手someshiit山姆、秋波電台、十九兩樂團、林貓王4組音樂人呈現精彩演出;另4組行為藝術則由致力推廣馬戲表演的藝術團體星合有限公司,與藝術家沛元、李瓊蝶、阿發(Afra Lin),共同促成空間與觀眾的共振場——「星動流形 So-Art Party」。

星動舞台。(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星動舞台。(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8個演出由4組音樂人、4組聲音與身體藝術家輪番上陣。(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8個演出由4組音樂人、4組聲音與身體藝術家輪番上陣。(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

#03 映像回潮(10部作品)

📍天台

映像回潮化新美館天台為電影院,並攜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FAI)合作露天影展,重現1980、90年代台灣經典片單包括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及動畫《魔法阿媽》等10作的數位修復影像。另為增添多元性,館方亦特別展映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得主、藝術家張徐展的《白蟻餵食秀》、《熱帶複眼》(得獎作)、《Si So Mi》等創作短片,讓觀眾在風與銀幕之間,看見光的記憶。

1984年電影《飲食男女》。(圖片提供: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4年電影《飲食男女》。(圖片提供: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8年動畫電影《魔法阿媽》。(圖片提供: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8年動畫電影《魔法阿媽》。(圖片提供: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04 探索任務

📍天台、新美聚場

最後,藝術節與永續品牌春池玻璃聯名推出「NTCAM透明幣」;依循線索,觀眾在天台和新美聚場每找到一片「光之碎片」,即可兌換1枚透明幣至尋光市集折抵消費。且透明幣使用後將回收再製,一方面彰顯光的再生,一方面為活動注入環保價值、實現循環經濟。

尋找「光之碎片」活動於天台和新美聚場進行。(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濱田英明)
尋找「光之碎片」活動於天台和新美聚場進行。(圖片提供:新北市美術館/攝影:濱田英明)

>> 更多資訊可至新北市美術館官方網站官方臉書官方IG關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華康字型 X LINE 設計論壇即將登場!揭開「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成長歷程,字型如何為品牌注入溫度?

字型是最沉默但最深刻的品牌語言。當一套字型能夠跨越螢幕、印刷、數位內容與生活日常,它不僅是一種溝通工具,更是一種能夠被感知與記憶的文化符號。

華康字型攜手 LINE 台灣,將於 10 月 28 日在臺北文創多功能廳舉辦「品牌字態圈|華康字型 x LINE 設計論壇」,以「種子、枝葉、花朵」為隱喻,呈現字型從誕生到茁壯的完整歷程:從品牌的起心動念播下種子,到專業設計與技術灌溉使其成長,再到最終在使用者的日常應用中綻放成果,形成既專屬又共享的品牌資產。

論壇邀集 LINE 台灣品牌行銷部資深設計總監柯淑慧(kaka Ko)、資深設計師尹相崙(Mitch Yin)、華康字型設計與開發部協理簡亨儒、歐文字型與符號設計師劉芮廷,以及 StudioPros 設計總監李宜軒,共同探討文字如何轉化為情感與文化的力量。此次論壇將免費開放報名,期許迎來更多字體和品牌的討論。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LINE Seed 繁體中文family。(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論壇將以三個篇章展開:首先由 LINE 柯淑慧以「種子」為引,分享 LINE 品牌字體的起源故事;接續由華康字型簡亨儒與劉芮廷以「枝葉」象徵,闡述「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如何在設計邏輯與字型調整中逐步成長;最後以「花朵」隱喻成果,由 LINE 尹相崙、StudioPros 李宜軒接續分享「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的應用案例,分享字型如何為品牌注入溫度。

(攝影:Liszt Chang)
華康團隊分享造字的過程。(攝影:Liszt Chang)

華康字型用文字灌溉品牌,讓情感成為設計的養分

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字型品牌,華康字型自 1987 年成立以來,持續推動文字美學與設計創新,將字型從單純的工具轉化為文化的傳承者。字型設計與開發部協理簡亨儒具備工業管理與資訊管理專業背景,擁有 20 年以上的產品開發經驗。自 2015 年加入華康後,他負責統籌原創與客製化字型設計開發,帶領團隊持續打造高品質產品。簡亨儒指出,企業客製字型與一般商品字型最大的差異,在於它能成為品牌的專屬聲音。設計的起點必須以品牌為核心,透過與品牌團隊持續交流,才能將企業理念轉譯為字型語言。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_上下文替代字。(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在此次「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的設計過程中,華康團隊面臨了「承襲日文字型風格」與「回應繁體中文書寫邏輯」之間的挑戰。例如「辶」部件的筆畫差異,經過多版本測試後,才確定最能展現品牌氣質的方案。歐文字型與符號設計師劉芮廷曾為平面設計師,累積超過 10 年專業經驗,擅長將漢字特色延伸到符號與歐文字設計。她指出,團隊甚至針對 j 字母設計了不同長度的版本,以確保細節與整體風格的一致性。這些微小卻關鍵的調整,讓字型更能展現溫度與親和感。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_辶部筆畫。(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字型始終相信,如果人們能以充滿生命力的文字來傳遞情感與文化,世界會變得更美好。從早期的華康玉刻仿宋,到此次的「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設計團隊持續透過筆畫的處理與比例的拿捏,讓閱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共鳴。

LINE 以品牌字型延展一致性,打造跨平台的日常語言

作為台灣市佔率最高的通訊軟體,LINE 不僅是溝通的載體,更是深度融入生活的數位平台。當品牌服務橫跨貼圖、金融、遊戲、內容等多元領域,如何在不同場域中維持一致且鮮明的品牌辨識,便成為推動「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的重要契機。

(圖片提供:LINE)
LINE Seed 各語系。(圖片提供:LINE)

LINE 台灣資深設計總監柯淑慧(kaka Ko) 擁有十年以上品牌與視覺設計經驗,帶領團隊完成多項跨國品牌策略與在地化專案,涵蓋大型戶外廣告、LINE 角色 IP 合作,以及年度企業贈禮規劃等。她強調,品牌字型對 LINE 而言是一項關鍵資產,不僅能確保跨國服務與跨平台應用的一致性,也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讓使用者快速辨識品牌身份。

(攝影:Liszt Chang)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相關應用。(攝影:Liszt Chang)

LINE 將「字型的溫度」視為核心設計理念之一。現任 LINE 台灣資深設計師尹相崙(Mitch Yin),長期負責 LINE TODAY 與多項數位設計專案,擅長將複雜訊息轉譯為具影響力的視覺語言。他指出,「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透過圓潤的筆畫與柔和的比例,使文字閱讀起來更加舒適親切,傳遞出陪伴日常的友善氛圍。

(攝影:Liszt Chang)
華康與 LINE 團隊。(攝影:Liszt Chang)

讓字型真正走進生活!「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開源免費下載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並非僅限於品牌內部使用,而是全面開放下載、可供商用的開源字型。對華康字型與 LINE 而言,這不僅是企業資產的延伸,更是一種面向大眾共享的文化資源。

LINE 團隊表示,期望未來能在更多元的場景看見這套字型的應用,從書籍、展覽、遊戲到票券,甚至在街頭的招牌或廣告,都能自然與 LINE 的品牌印象產生連結。而華康團隊進一步指出,品牌字型的興起已成為全球趨勢,象徵企業對文化價值的重視。「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作為開源字型,不僅是設計成果的展現,更讓品牌精神能夠真切融入大眾生活之中。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品牌字態圈|華康字型 x LINE 設計論壇主視覺。(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論壇資訊

品牌字態圈|華康字型 x LINE 設計論壇

時間:2025 年 10 月 28 日(二)14:00 – 17:00

地點:臺北文創多功能廳 D&E 廳(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 88 號 6 樓)

講者:華康字型設計與開發部協理 簡亨儒、華康歐文字型與符號設計師 劉芮廷、LINE 台灣品牌行銷部資深設計總監 柯淑慧(kaka Ko)、LINE 台灣品牌行銷部資深設計師 尹相崙(Mitch Yin)、StudioPros 設計總監 李宜軒

報名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