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隆領銜團隊參展!《THEiCON》概念展首站登陸台北:集500+原作、近50位藝術家,從觀看、對話到收藏的全新體驗

村上隆領銜團隊參展!《THEiCON》概念展首站登陸台北:集500+原作、近50位藝術家,從觀看、對話到收藏的全新體驗

亞洲巡迴首站在台北!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將於松菸登場的概念藝術展《THEiCON》,由港台團隊攜手以「i」所代表的想像力、靈感、熱情等6大核心精神打造;共邀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近50位藝術家,如獨立個展般同場呈現從畫作、雕塑、裝置到海報、玩具公仔、設計精品等逾500件原作,更為藝術愛好者與創作者提供一處深化交流的空間。以下公開包括村上隆團隊Kaikai Kiki在內的國際知名參展陣容。

500坪展場 X 500件作品的藝術盛宴

匯聚近50位新銳與知名藝術家的全新概念藝術展《THEiCON》將於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四、五號倉庫登場。以有別於傳統策展的「藝術家親自規劃」形式打造540坪展場、展出逾500件原作,帶來一場結合藝術創作、溝通思辨與收藏體驗的當代盛會。同時藉此嶄新途徑,致力將展覽從單向展示的場域,轉為提供創作者與觀眾深度交流的空間,邀請觀眾一同思考當代社會中關於「自我」與「連結」的多重面向。

(圖片提供:THEiCON)
(圖片提供:THEiCON)

從觀看、對話到收藏,每個人都能與藝術如此親近

來自不同領域的參展者將運用畫作雕塑裝置,乃至海報玩具公仔設計精品等多元媒材,呈現豐富視覺語彙。而觀眾不但可於展場內近賞原作,亦有機會收藏藝術家親自監製的限量發行版次作品(Edition Work)、印刷品與原創軟膠作品,使藝術走入日常。並在這段從觀看、對話到收藏的完整體驗中,進一步深化參與感,開啟大眾與藝術持續對話的可能。

《THEiCON》並呈不同領域創作者的多元媒材作品,彰顯視覺語彙豐富性。(圖片來源:Instagram @how2workhk)
《THEiCON》並呈不同領域創作者的多元媒材作品,彰顯視覺語彙豐富性。(圖片來源:Instagram @how2workhk)

港台創意團隊攜手,聚焦於「i」的6大意涵

《THEiCON》由香港玩具製作公司How2Work攜手台北精品玩具店Paradise及其展覽空間The Little Hut共同打造。展覽名稱自「i Convention」縮寫而來,策展精神聚焦於「i」所代表的6大意涵:I(自我)、imagination(想像力)、inspire(靈感)、impassioned(熱情)、idea(想法)、illustrious(卓越)。並為強調藝術創作的獨特性,每位參展者皆享獨立展區規劃,使其得以建構完整創作脈絡,盡展個人風格與理念;同時,透過與藝術家的零距離對談,觀眾將能深入理解作品背後思維,甚或因此吸引更多跨年齡層、跨文化背景的藝術愛好者共襄盛舉。

《THEiCON》聚世界各地藝術家於一地,與觀眾進行零距離交流。(圖片來源:Instagram @theicon_official_)
《THEiCON》聚世界各地藝術家於一地,與觀眾進行零距離交流。(圖片來源:Instagram @theicon_official_)

必看5組國際知名參展者公開

不同於傳統藝術展覽多以品牌或機構為策展主體,《THEiCON》跳脫既有框架,轉而邀請近50位藝術家親自參與規劃,如多場個展並置般,呈現各樣創作形態與觀展視角。

▍已故韓國藝術家金政基

傳奇藝術家金政基過去以現場即興繪畫能力聞名,作品筆鋒狂放、充滿敘事張力,涵蓋漫畫、插畫和玩具等領域。

▍香港藝術家龍家昇、Kila Cheung

龍家昇、Kila Cheung分別以細膩語彙探索城市風貌與記憶片段,作品色彩繽紛,既流露童趣、亦蘊含深刻反思。龍家昇筆下角色Labubu更帶起全球「醜萌療癒」的最高潮。

香港藝術家龍家昇及其作品。(圖片提供:THEiCON)
香港藝術家龍家昇及其作品。(圖片提供:THEiCON)
香港藝術家Kila Cheung及其作品。(圖片提供:THEiCON)
香港藝術家Kila Cheung及其作品。(圖片提供:THEiCON)

▍東京藝術家T9G(TAKUJI)

T9G擅藉懷舊和摩登風格重塑昭和時代藝術,作品包括搪膠、雕塑和繪畫;多年來打造無數深受歡迎的角色,其中尤以Kotaro與Rangeas最具代表性,不僅為藏家們爭相搶購的熱門款,亦拓展了設計玩具與藝術之間的邊界。

東京藝術家T9G及其作品。(圖片提供:THEiCON)
東京藝術家T9G及其作品。(圖片提供:THEiCON)
T9G著名原創角色Rangeas。(圖片提供:THEiCON)
T9G著名原創角色Rangeas。(圖片提供:THEiCON)

▍東京藝術家Shoko Nakazawa

Shoko Nakazawa以兼具可愛與怪誕風格的怪獸角色聞名,創作靈感來自對昆蟲、生物和怪獸的熱愛,作品因此充分展現對自然環境的覺察與醒悟。

東京藝術家Shoko Nakazawa及其作品。(圖片提供:THEiCON)
東京藝術家Shoko Nakazawa及其作品。(圖片提供:THEiCON)

▍村上隆團隊Kaikai Kiki

最後,作為唯一以機構名義參展的單位,日本藝術巨擘村上隆所主導的藝術團隊Kaikai Kiki不僅帶來精彩的文化碰撞,也為展覽注入國際視野與藝術價值。

>> 完整參展名單點此看。

《THEiCON》首站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盛大揭幕,未來也計劃巡迴亞洲其他城市。首波VVIP三日套票採抽選制(限量200張),即日起已於官網開放註冊登記,套票內容包含「VVIP配色THEiCON限定公仔七入組」、6月26日預覽之夜參與資格及特定時段入場權益;VIP單日套票(每日限量200張 )、一般單日門票等其他票種則於6月10日在《THEiCON》官方網站開放註冊購票,各位收藏玩家、藝術愛好者們可點入下方連結預先查看。

VVIP三日套票售價 NT$7,880,含VVIP配色THEiCON限定公仔七入組。(圖片提供:THEiCON)
VVIP三日套票售價 NT$7,880,含VVIP配色THEiCON限定公仔七入組。(圖片提供:THEiCON)
VIP單日套票售價 NT$2,680,含VIP配色THEiCON限定公仔三入組(每日套組不同,依官網公布為主)。(圖片提供:圖片提供:THEiCON)
VIP單日套票售價 NT$2,680,含VIP配色THEiCON限定公仔三入組(每日套組不同,依官網公布為主)。(圖片提供:圖片提供:THEiCON)
一般單日門票售價 NT$980,含THEiCON限定公仔隨機顏色乙隻。(圖片提供:THEiCON)
一般單日門票售價 NT$980,含THEiCON限定公仔隨機顏色乙隻。(圖片提供:THEiCON)

《THEiCON Taipei 2025》概念藝術展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霹靂舞者孫振與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對舞,炸裂藝術藩籬!

霹靂舞者孫振與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對舞,炸裂藝術藩籬!

在美術館裡跳舞滿「叛逆」,孫振笑著說。這位台灣代表性的霹靂舞者(可說是現在第一人)沒被館員「嗶嗶」警告,因為Olafur Eliasson(奧拉弗.埃利亞松)的作品鼓勵互動。在臺北市立美術館《你的好奇旅程》(Your curious journey)開展之際,他跟Olafur大談霹靂舞,也跟我們分享他的藝術表達與好奇心。

好奇如何從0到1地創造

跳舞最開始,我好奇成為國際職業舞者,很帥氣地站在大舞台上是什麼感受?再來,我好奇能不能跳脫我的一些「影子」——老師與喜歡的舞者。這是大部分人前期的經歷,你會模仿,然後發現那不是你,便開始問:什麼是我?現在贏了也輸了很多比賽,我發現大家技術同樣頂尖,關注點變成誰還能跳出新穎,為霹靂舞文化再注入不同風貌。

從已經有基礎的1到3、4非常容易,但要自己從0慢慢創造出1非常困難。

〈多重影子屋〉,2010|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rtist; 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 2010 Olafur Eliasson
〈多重影子屋〉,2010|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rtist; 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 2010 Olafur Eliasson
〈多重影子屋〉,2010|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rtist; 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 2010 Olafur Eliasson
〈多重影子屋〉,2010|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rtist; 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 2010 Olafur Eliasson

用新視角看見我的動作

在〈多重影子屋〉中,最有趣的是,感受到我自己在影子間跳舞反差的視覺比例。我想觀眾直接看我跳舞的畫面一定非常寫實清晰,可與這件作品互動好像會帶來更多想像——你不可能看見影子真的落地,只會看到牆面上放大拉伸的它們陪伴我舞動。

〈多重影子屋〉,2010|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rtist; 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 2010 Olafur Eliasson
〈多重影子屋〉,2010|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rtist; 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 2010 Olafur Eliasson

大家都可觸碰到彩虹嗎?

在〈單色房間〉裡,一切看起來都是黑白的。

〈單色房間〉,1997|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ngsuvarnsiri Collection © 1997 Olafur Eliasson
〈單色房間〉,1997|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ngsuvarnsiri Collection © 1997 Olafur Eliasson

我也滿好奇〈美〉的水霧到底是怎麼來的?是循環系統嗎?機械構造是怎麼弄的?這些給了我很多想像空間。Olafur不特別去定義作品要讓所有人都產生同樣感受,你的體驗是你自己的,這滿好的。

〈美〉,1993|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Los Angeles © 1993 Olafur Eliasson
〈美〉,1993|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Los Angeles © 1993 Olafur Eliasson
〈美〉,1993|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Los Angeles © 1993 Olafur Eliasson
〈美〉,1993|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Los Angeles © 1993 Olafur Eliasson

跨過文化與領域界線

我和Olafur在討論,過去他那年代的舞者,Popping、機械舞等舞種通常都要會,現在逐漸專業分化。在《動作顯微鏡》(Movement microscope,2011)中我最先是看見很多舞者玩埃及手(Tutting),他便向我補充,後面還有很多人跳 Popping、Locking,其中誰又是來自美國、巴西、丹麥⋯⋯。他分享,他的作品經常邀請不同領域、文化、來自世界各地的舞者與動作專家參與,不只有單一風格。

《你的好奇旅程》展覽一隅。|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
《你的好奇旅程》展覽一隅。|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

拒絕符號貼在身上

我現在就是單純把想到的東西、腦中的品味跳出來。很多人會問:日本可以融合武士道、中國會融入功夫元素,那台灣是什麼?我覺得創作到最後很個體化,不應該因為你來自台灣就非得代表某種文化。最厲害的是,一個文化風格強烈的地方,卻誕生出許多個體差異性很大的舞步。

〈美〉,1993|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Los Angeles © 1993 Olafur Eliasson
〈美〉,1993|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Los Angeles © 1993 Olafur Eliasson
〈單色房間〉,1997|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ngsuvarnsiri Collection © 1997 Olafur Eliasson
〈單色房間〉,1997|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Courtesy of the Angsuvarnsiri Collection © 1997 Olafur Eliasson

拋開框架的限制

在我們這圈子裡,常常會有一個地方剛好集中特別多具有才華、創造力的舞者,引領接下來2、3年的潮流。大部分都是歐美國家,尤其是歐洲近10年非常爆炸性。

但是亞洲比較少引起潮流,可能比較保守一點?我一直好奇,到底要如何跳脫框架去探索。

《你的好奇旅程》展覽一隅。|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
《你的好奇旅程》展覽一隅。|展出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5|攝影:登曼波;攝影助理:郭治緯;燈光助理:李晉捷

孫振

霹靂舞者。1999年9月21日、921大地震當天出生,後來也以「Quake」為舞者名。經常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事,在2024年巴黎奧運進入首屆霹靂舞競賽16強,並與戴資穎共同擔任中華台北隊掌旗官。同年奪得「IBE國際嘻哈舞蹈節」1對1亞軍,並在「Outbreak Europe」擊敗500餘人,獲得生涯首個1對1世界冠軍。 

文|吳哲夫
攝影|登曼波 攝影助理|郭治緯 燈光助理|李晉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7月號《Olafur Eliasson藝術特輯》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莫內逝世100週年展2026東京揭幕!奧賽美術館〈撐陽傘的女人〉等40+名作亮相,全展共集140件作品細數創作軌跡

莫內逝世100週年展2026東京揭幕!奧賽美術館〈撐陽傘的女人〉等40+名作亮相,全展共集140件作品細數創作軌跡

一世紀以來,世人仍持續在他的畫裡找到光。2026年,東京Artizon美術館將籌辦盛大展覽《對風景的提問》為莫內逝世100週年全球紀念活動揭幕,以包括奧賽美術館出借的40件代表作在內共140件作品,回顧大師從勒阿弗爾發跡、在吉維尼終年,畢生醉心於光影之美的創作歷程。本文搶先帶來展前資訊,藝術迷們2026年這期間勢必飛趟日本!

隨即迎來印象派大師莫內逝世100週年,東京Artizon美術館宣布於2026年2月7日至5月24日舉辦《克勞德・莫內:對風景的提問(Monet: Questioning Nature)》作品回顧展。針對這別具象徵意義的百年紀念,擁有最重要且最完整莫內作品收藏的巴黎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不僅肩負聯合主辦單位身分,更規劃首度將40件以上的巔峰之作一次運抵日本,藉此挖掘莫內帶起的「風景畫革新」背後精髓與真諦。

且除了來自奧賽美術館共90件作品(含上述40件代表作)的大規模出借外,完整展覽內容還將加上Artizon美術館等日本國內美術館館藏及私人收藏,透過共約140件展品全方位呈獻莫內作為風景畫巨擘的深遠魅力。

莫內逝世100週年紀念展《克勞德・莫內:對風景的提問》將於2026年2至5月在東京Artizon美術館登場。(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莫內逝世100週年紀念展《克勞德・莫內:對風景的提問》將於2026年2至5月在東京Artizon美術館登場。(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本展由Artizon美術館與奧賽美術館、日本經濟新聞社、NHK共同主辦,並有法國在日文化機構Institut français協助。原先計劃於2020年舉行,後又改至2021年間,最終定在了2026年、恰逢莫內逝世100週年之際登場,亦將同步揭開國際間為頌揚這位畫派創始人所備的「慶祝之年」活動序幕。

細數莫內生涯4大創作階段

勒阿弗爾 ⇀ 阿讓特伊 ⇀ 維特伊 ⇀ 吉維尼

1840年生、1926年逝世的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畢生醉心於自然光之美而不斷探求表現技法,創造出交織滿滿詩意與新時代世界觀的革命性風景畫。

此次《克勞德・莫內:對風景的提問》特展將從莫內生涯中數個重要時空出發,包括故鄉勒阿弗爾(Le Havre;決心成為藝術家和學習藝術的開端,景致被留存於名作〈印象・日出〉中)、曾經的居所阿讓特伊(Argenteuil;普法戰爭隔年與妻子重返法國的定居地,大量作品在此創作而成)、維特伊(Vétheuil;妻子過世後暫居的塞納河畔小鎮,並繪製《維特伊》系列作),以及終老之地吉維尼(Giverny;完成名作〈睡蓮〉等餘生創作),細緻回顧其藝術發展脈絡,更進一步從這些作品與同時代的繪畫、攝影、浮世繪及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工藝品等不同形式作品之間的關聯切入,解讀他的創作背景和動機。

展覽將從勒阿弗爾、阿讓特伊、維特伊、吉維尼等莫內生涯中的重要時空出發,細緻回顧其藝術發展脈絡。(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展覽將從勒阿弗爾、阿讓特伊、維特伊、吉維尼等莫內生涯中的重要時空出發,細緻回顧其藝術發展脈絡。(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此外,兼為畫家、攝影師和電影製作人的法國當代藝術家Ange Leccia也將在展覽中帶來一件向莫內致敬的沉浸式影像作品。

精彩展品搶先看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圖片來源:Artizon美術館)

莫內逝世100週年紀念展《克勞德・莫內:對風景的提問》

  • 時間:2026年2月7日至5月24日10:00-18:00 *除3月20日以外的週五皆延後至20:00閉館,最後入館時間為閉館前30分鐘;展期內休館日為2月16日、3月16日、4月13日及5月11日。
  • 地點:Artizon美術館(東京都中央區京橋1-7-2)5、6樓展廳
  • 入場方式:採指定日期預約制,詳細內容後續將另行公布

>> 欲知最新消息可關注Artizon美術館官方網站

資料來源:Artizon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