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未來列車主題餐廳「FUTURE TRAIN 」:改造退役特急雷鳥號車廂,日本首個廢線高架鐵道上的美食空間

京都未來列車主題餐廳「FUTURE TRAIN 」:改造退役特急雷鳥號車廂,日本首個廢線高架鐵道上的美食空間

當廢線高架鐵路遇上退役特急雷鳥號列車,會擦出麼新火花?京都全新列車主題餐廳「FUTURE TRAIN KYOTO DINER & CAFE 」大概會是最佳解答。「FUTURE TRAIN」以「開往未來」為概念,讓原本面臨淘汰命運的鐵道與列車,被重新賦予新使命,用沉浸式體驗與藝術餐飲空間,繼續載著乘客駛向未來!

廢棄高架鐵路變身「梅小路 Highline」觀光設施

「FUTURE TRAIN」作為日本第一個誕生於廢線高架上的列車主題餐廳,成功納入都市活化設施「梅小路 Highline」(梅小路ハイライン)的觀光版圖,只不過原先本該廢止拆遷的鐵道,是如何擺脫淘汰命運,成功以另一種形式登場?

「梅小路 Highline」前身為「梅小路短絡線」的一部分,過去曾作為山陰本線與東海道本線之間的連接線使用;2019年時,隨著「梅小路京都西駅」啟用,梅小路短絡線的高架段因此失去原有的功能而被廢止。然而高架並未被拆除,JR 西日本、京都市以及多家企業共同簽訂「京都車站西部區域高架空間活用地區活化協定」,要讓這段城市遺跡,轉化為促進觀光與在地生活的新據點。

FUTURE TRAIN施工圖 (圖片來源:DDグループ)
FUTURE TRAIN施工圖 (圖片來源:DDグループ)

如今,「梅小路 Highline」成功轉型為多功能的文化與商業空間,讓旅客能在保留鐵軌痕跡的高架空間裡享受美食、音樂與夜景,而「FUTURE TRAIN」正是這項觀光計畫的最新成員,將退役的JR特急雷鳥號(Thunderbird)681系車廂,改造成結合藝術、餐飲與沉浸體驗的全新場域。

(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刷上亮麗桃紅色的退役特急雷鳥號列車

「FUTURE TRAIN」由DD集團負責企劃與開發,其子公司Diamond Dining執行營運,梅小路Highline則負責設施管理。為了讓大家有煥然一新的感受,團隊將退役的JR特急雷鳥號車廂刷上亮麗的桃紅色彩,並以「開往未來」為概念設計,提供融合京都食材與文化的餐飲體驗。

第一節車廂 「FUTURE BIRD」(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一節車廂 「FUTURE BIRD」(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空間由充滿未來感的三節車廂組成,邀來將日本「可愛卡哇伊文化」發揚光大的藝術總監增田セバスチャン(Sebastian Masuda)與空間製作團隊IMAGICA EEX 聯手打造;第一節車廂 「FUTURE BIRD」,透過藝術、影像、燈光與聲音,創造出充滿劇場感的沉浸式體驗空間,讓人能以全新視角欣賞駕駛座與操作儀表,彷彿搭上一輛「開往未來的列車」。

第一節車廂 「FUTURE BIRD」(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一節車廂 「FUTURE BIRD」(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二與第三節車廂則作為用餐空間使用,第二節車廂以復古未來主義為風格,霓虹燈光搭配上摩登座椅,營造出近未來般的獨特氛圍。

第二節車廂(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二節車廂(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二節車廂月台座位(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二節車廂月台座位(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三節車廂採則給人輕快明亮的氣息,有像是科幻電影會出現的「FUTURE BAR」,或是能與親朋好友一起享樂的包廂座位。而第二節、第三節車廂外皆設有「月台座席」,讓旅客能夠在戶外月台區,邊欣賞京都景緻一邊用餐。

第三節車廂(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三節車廂(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三節車廂(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三節車廂(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三節車廂月台座位(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第三節車廂月台座位(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至於在美食選項上,則以「KYOTO Diner」為主題,提供漢堡、蛋包飯、義大利麵、聖代等兼具視覺與味蕾的菜色;色彩繽紛的九宮格「FUTURE車站便當」,靈感來自車站便當,三層木盒中盛有九道小料理,包含小三明治、迷你丼飯、肉類與魚料理,以及小鬆餅作為甜點,並搭配富有未來感與傳統感兼具的茶與湯品。

FUTURE車站便當(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FUTURE車站便當(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FUTURE TRAIN餐飲(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FUTURE TRAIN餐飲(圖片來源:FUTURE TRAIN)

FUTURE TRAIN KYOTO DINER & CAFE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觀喜寺町 3-7 
時間:11:00-23:00
更多資訊請見官網

資料來源|FUTURE TRAI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乘著 DEFENDER 深入迷霧之林,在宜蘭「不老部落」裡看見傳統如何以最純粹的姿態創新

在迷霧之林裡,不老部落成為泰雅的傳奇

隱身宜蘭寒溪的山林深處,一條不為人知,沒有柏油鋪面、指標引導的蜿蜒小路,指向隱於山霧之中的祕境「不老部落」。二十年前,寒溪部落因年輕人外移、母語逐漸消逝,文化一度瀕臨斷裂。然而,就在此刻,七位長者與青年族人決定逆轉部落命運,非但沒有選擇轉身離去,反而憑藉著勇氣與眼界,在貧脊現實中重建家園。

Defender
Defender

自此,「寒溪部落」以「不老部落」之名重生,成為一個以傳統為根,向未來生長的新型態部落。以「泰雅文化保存基地」為定位,採取預約制的「不老部落」堅定拒絕來去匆匆,只想拍照打卡的「觀光客」,只有願意放下成見、以謙卑之心走進部落的旅人,才有幸走進其中,體驗部落最真實的生活。

Defender

於是,當旅人用雙腳走過那條尋常車輛難以抵達的山徑後,將能親手搗米、採集雞蛋、撿拾野蔬,體驗最深刻的部落文化。在此過程中,年輕族人也陸續回到部落,把新的想法帶回來,並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傳統,沒有矯揉做作的表演,而是用泰雅生活的節奏,讓不老部落成為最美的傳說。

Defender
Defender

不只是文化引路人,Defender 更與族人共同駛出未來之路

另一方面,這種深度參與的體驗,也為部落帶來更多可能,像是台灣第一所由原住民自辦的山區高中便誕生於此,讓孩子們能在自己的語言與土地中學習成長;部落甚至成立以小米為核心的小米酒莊,揉合泰雅智慧與歐式香檳釀法,讓山中作物走上國際餐桌。

Defender
Defender
Defender

當族人為部落拚搏的同時,曾是英國皇室鍾愛座駕的 Defender,也從運送糧食與物資的座車,化為載著旅人往返城市與山林間的文化引路人,可說是沉默卻帥氣,充滿探險精神卻又十足可靠的最佳夥伴。而在不老部落重建 20 週年的此時此刻,日復一日穿越泥濘與陡坡的經典Defender,也在服役近 20 多年後功成身退,把任務交棒給新世代Defender,繼續在這條沒有地圖的道路上前行。

Defender
Defender
Defender

這不只是車輛的更新,也是精神的延續,讓車與人、品牌與文化、土地與信仰、傳承與創新,共同在迷霧之林裡穩定前行。畢竟,路,本來就是人一步一步,車一趟一趟駛出來的;而有 Defender 相伴,夢想不必在他方,而能在此地,以自己最獨特的姿態綻放。

探索更多關於 Defender 的故事

https://www.landrover.tw/defender-world/index.html

文 | 郭慧  圖片提供 | Defender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亮相!林鐵黑紅色系結合日出意象,座位加寬、加裝自動門等內裝升級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歷經15年重建之路,阿里山林鐵終於在2024年迎來全線通車。營運一年後,林鐵為提升乘坐體驗和運能,再推出全新高階車款「森里號」,其將與林鐵主力車廂「阿里山號」及2024年開始服役的檜木列車「福森號」、生態觀光列車「栩悅號」等,豐富阿里山小火車鐵道之旅。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乘客車廂。(圖片來源:林鐵文資處)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阿里山小火車「福森號」。(圖片來源:林鐵文資處)

以鄒族語「樹林」為名

「森里號」由林鐵和台灣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堺建築-方俊凱建築師事務所、章芙菱藝術、十彥建築攜手打造。團隊綜觀阿里山林鐵的時代地位、特色及功能等面向,像是線路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站」,一路攀升至2451公尺的「祝山站」,途中穿梭平原和高山林間,及林鐵百年來從傳統走向創新、連結在地文化與世界旅人等特質,決定以鄒族語中的「樹林」為車款賦予詩意的「EVI 森里號」一名,寓意阿里山兼容林業發展、觀光轉型的歷程,也象徵人與自然共生。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圖片來源:林鐵文資處)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祝山車站。(圖片來源:林鐵文資處)

外觀融入「日出」印象,內裝硬體有感升級

「森里號」外觀承襲阿里山小火車經典樣貌,選用黑色蒸汽火車頭、紅色柴油機關車色系,另外融入阿里山「日出」印象,披上「林鐵黑 X 阿里山紅 X 聖光金」塗裝。

內部則引來大改良,如座位相較於阿里山號的108席,減少至97席,讓旅客在車程中坐得更舒適。此外,「森里號」也是林鐵首款搭載自動門的列車,避免乘客誤開車門;旅客資訊也採用自動化系統顯示,更豐富也更即時;廁所、照明、空調、影音廣播與監控系統等,也都全面優化升級。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外觀。(圖片來源:林鐵文資處)

因應林鐵多山多彎的路線環境,「森里號」的器械硬體也有感升級,像是採用動力更強的新引擎,無論在蜿蜒山道上爬坡,或面對高海拔氣候,動力皆能穩定輸出;全新轉向架的懸吊系統結合多組不同功能的減震彈簧,能減少搖晃,提升乘坐舒適度;駕駛聯控系統還能支援2組列車聯掛,有效提升運能並增加列車編組彈性。值得一提的是,新引擎符合台灣及歐美四期以上環保排放標準,兼顧環境永續。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阿里山林鐵「森里號」機關車廂。(圖片來源:林鐵文資處)

預計2026年投入營運

首列「森里號」目前已運扺林鐵嘉義車庫,為後續試車和運轉測試程序做準備,預計於2026年投入「嘉義-阿里山」本線營運,與現行的「阿里山號」共同服務旅客。作為未來阿里山林鐵本線的高階列車,「森里號」定位及票價會與現行「阿里山號」有所區隔,以滿足不同客群需求。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圖片來源:林鐵文資處)

未來,「森里號」新車逐步加入林鐵營運後,除了嘉義到阿里山的長程路線外,也將推出區間行駛和特色專列,讓旅客能搭乘林鐵深入不同區段,探索在地生態、人文、產業,促進沿線山村聚落觀光,也為這條百年山林鐵道開啟新篇。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阿里山林鐵「栩悅號」內裝。(圖片來源:林鐵文資處)
阿里山小火車「森里號」新亮相!列車設計融合日出意象,座位變寬、加裝自動門等全面升級
阿里山林鐵「福森號」內裝。(圖片來源:林鐵文資處)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