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久以來,生理期所帶來的不適、疼痛、疲憊——這些身體訊號往往被壓抑、忽視,甚至合理化為「女性本來就該承受的事」。但隨著醫療知識與女性健康意識的提升,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這樣的忍耐,真的必要嗎?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讓女性不再為經期所苦?
本文從作家犬山紙子自身的經歷出發,結合婦產科專科醫師稻葉可奈子的專業觀點,釐清許多關於經痛與治療的迷思。觸及更深層的議題:家長如何與孩子談生理期?學校教育是否提供足夠支持?當傳統觀念與現代醫療相遇,能否做出不再「硬撐」的選擇?
更新對生理期的理解,是社會共同的課題。是時候打破「忍耐生理期是常態」的錯誤認知,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對身體真正的理解與選擇權。
更新對生理期的理解與態度
犬山:五年前,我裝了蜜蕊娜(Mirena,一種避孕環,能向子宮內釋放合成黃體素)。從那之後,我的經痛和經血都消失了,身體輕盈得讓我感動不已,心想:「我之前居然能一直扛著這些負面影響同時工作和育兒⋯⋯真希望能早點知道!」
未成年時,周遭的人都忍著經痛,我甚至以為「忍耐經痛是理所當然的」。

稻葉:我感覺仍然有很多人在忍耐女性特有的症狀,例如生理期和更年期(雖然據說男性也有更年期,但女性較常見)。來看診的人可以得到治療,但那些認為「忍耐是理所當然的」人,我就幫不到她們了。有些三、四十歲的患者會說:「從來沒人告訴我,經痛治療後可以變得這麼輕鬆。真希望二十年前就知道這件事。」
一旦孩子看到家人都在忍耐,就可能學到「生理期就是這樣」的觀念。這種潛移默化非常可怕,而且在日本已經代代延續了很久。我希望從我們這代開始,徹底切斷這個惡性循環。
我也曾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些人說,她們因為生理痛第一次去看婦產科,卻遇到了不合的醫師,之後就放棄看診,持續忍耐著經痛。醫生和患者之間存在著合不合適的問題,不同患者可能適用的治療方法也不同。例如,現在低劑量避孕藥很普遍,但並非所有人都能透過低劑量避孕藥來改善經痛。除了低劑量避孕藥,還有其他治療方法,究竟哪種方法有效會因人而異。

荷爾蒙藥物中,除了低劑量避孕藥,也可以只使用黃體素。黃體素除了口服藥,也有子宮內置入型。有些藥物不需要每天服用,有些人只要吃中藥就能改善,有些人靠吃止痛藥就可以了。有些人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但是,我認為仍然有很多人因為第一次治療不成功就放棄了,或者就算治療了,也尚未完全擺脫經痛的困擾。
女性完全沒有必要承擔任何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憑藉現代醫學的力量,我們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消除這些障礙。我希望大家知道,這樣的方法確實存在。不過,我感覺現在願意來諮詢生理期問題的十幾歲的年輕人,已經比以前多了。
如果認為不看婦產科,光靠女性科技產品就能改善生理期困擾,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希望大家知道,不是光用女性科技產品就能治好身體,也不需要非得使用女性科技產品來自救,有些部分,只有透過醫療才能改善,所以請務必先尋求醫療協助。我希望大家知道,尋求醫療協助絕不是違反自然的行為,也不是軟弱的表現。
犬山:譬如說雖然經血量大,也感到疼痛,但因為有使用月經杯就覺得「這樣就好」根本是本末倒置。最理想的情況是,首先尋求醫療協助,然後再為了愛護自己而使用輔助產品。

爸爸與女兒的生理期
犬山:我能想像,對於只有爸爸的單親家庭來說,可能會煩惱該如何處理女兒的生理期問題。那麼,為了建立爸爸能主動關心女兒,女兒也能輕鬆諮詢的關係,可以怎麼做呢?
稻葉:確實,只有爸爸一個人時可能會有些難以啟齒,但這也不代表只要對媽媽就能輕鬆說出口。這也取決於親子關係。每個家庭狀況不同,所以最理想的情況是,學校能提供所有孩子學習這些知識的機會。
這與全面性性教育息息相關,我認為在學校教導學生「生理期不需忍耐」、「可以去婦產科諮詢」這些知識,是最能確保沒有任何孩子被漏接的方法。
在家裡,不論爸爸媽媽,可以事先告訴孩子:「如果有任何生理期相關的困擾,例如經痛、經血量大、非生理期時的出血、生理期過長、滴滴答答不斷等,即使只有一點點不舒服,也不需要忍耐,我們就去婦產科吧。」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即使只有一點點不舒服,也不需要忍耐,可以來找自己商量。

每個人的經痛程度真的不同,媽媽可能完全不痛,但女兒的經痛卻非常嚴重。因此,不要用自己當標準去衡量別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可以分享自己曾如何緩解不適的經驗,但非醫療介入的方法不一定對所有人都有效。
當然,絕對不能說「媽媽不覺得很辛苦,那你應該也能忍耐吧」,更不可以說「媽媽也忍耐過來了,所以你也要忍耐」。
不只是男性因為不懂而需要學習,現在整個家長世代都需要更新觀念。現在性教育相關書籍越來越多,和孩子一起閱讀或許也是個好方法。這樣不僅能了解現在的孩子是如何學習性知識的,也能從「當年就應該要教我們這些知識了」角度來看待性教育。
犬山:不只是父親,所有的家長都需要針對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做出大刀闊斧的改變呢。然而,即使事先再怎麼主動關心,有些孩子還是不願意跟爸爸談論生理期。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建立「斜向關係」並尋求協助,例如依靠學校的導師、女性親戚、女兒朋友的母親等方法,就相形重要。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陪伴女兒建立內在力量的教養課》
出版日期|2025/09/13
作者|犬山紙子
本書彙整許多家長在養育女兒時面臨的疑問或擔憂,與各領域的專家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應對方式,例如在家庭進行性教育的時機與方式、如何提升網路時代對於隱私及個人資訊的保護意識、刻意接近未成年人欲進行線上性誘騙的手法與防範之道等。由於兒童本身就是社會中較為弱勢的存在,家長必須成為為我們的兒女勇敢發聲、開疆闢土的大人,而在守護孩子的同時,或許也是在擁抱和保護當年那個因痛苦而哭泣的自己。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