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 ╳ 紡織廠 : 詹朴的針織探索

設計師╳ 紡織廠 : 詹朴的針織探索

「羊毛和絲線是我最常使用織料材質,天然纖維有它難以掌控的不穩定性,很有挑戰性,但這也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接受La Vie越洋專訪的旅英台灣新銳服裝設計師詹朴一聊起他熱愛的織品,儘管受訪時間是倫敦半夜三點,電話那頭的他聽來仍然精神奕奕,「我還滿習慣半夜這時間醒著,因為剛好是台灣紡織廠上班時間,我和紡織廠常常通電話討論新織品研發的細節。」


以第一名成績畢業自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的詹朴,選擇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攻讀女裝設計系碩士,在2013年畢業後隨即五度入選倫敦時裝週作品帶有奇幻及東方風格的他,不僅登上英國最具代表性的設計雜誌《Wallpaper*》、每季作品資料都被《VOGUE UK》建檔收錄,第三季作品更被潮流趨勢網站WGSN選為倫敦時裝周Top15最能代表2014秋冬潮流的獨立設計師品牌

 

善用紡織廠優勢 打響國際知名度
隨著詹朴逐漸在國際時尚舞台上闖出名氣,很多人不太知道的是,許多詹朴最出色作品所使用的織料,都是他與台灣紡織產業─共同開發的原創布料!「和歐洲的設計師相比,台灣設計師的優勢在於,要接觸到生產織料的源頭工廠方便很多。這是台灣設計師的環境優勢,我們應該要懂得好好運用。」帶著大學織品系時期累積出的在地經驗,詹朴大膽地踏出第一步─主動拜訪、聯絡紡織廠。


「對紡織廠來說,像我們這種設計師品牌的產量很小,是不合成本的訂單。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才有合作的可能,通常要配合紡織廠檔期的規劃,他們也是帶著半幫忙的性質來接單。」在台灣,像詹朴這樣的合作案對工廠來還是非常少見。在詹朴每季系列作品中,幾乎就會與十多家台灣紡織廠合作,就單件服裝來說,因為處理環節的分工不同,一件衣服動用到各自專做紗線、織造及後處理的三間以上紡織廠是常有的事。


紮實練就的織料知識
在時尚設計師的領域裡,有從版型開始設計服裝的設計師,也有像詹朴這樣自織品系出身、時常以織品設計為服裝靈感的設計師,「我很常在工作室裡實驗不同的織法,隨著材質和織法的不同,織料的垂性、墜性也會有微妙的變化,當它們被穿著在不同人身上時,隨著身體曲線呈現出獨特人體效果,是非常美的。」詹朴對於織料的感知不僅建立在美感上,也有紮實的知識基礎,「以前大學的老師常常發一堆布料下來,要我們一一辨認出每塊布的名稱、織法。」從這些基本功累積起的紡織知識,對於詹朴在與紡織廠經驗老到的師傅溝通、討論時有著很大的幫助。


目前多數時間仍旅居英國倫敦的詹朴,也觀察到其他歐洲紡織廠的合作模式,「因為歐洲時尚產業原本就發展比較久的關係,歐洲紡織廠比較能夠理解設計師品牌的價值,他們也比較懂得設計師在研發過程中,希望能受到保護的創新技術價值。」而對於台灣來說,這些都是需要時間與更多的合作經驗來累積的。

 

相互琢磨的夥伴關係

談起如何說服紡織廠接下他這量不多、利潤也不一定高的訂單,詹朴笑說,「絕對不是用什麼我是台灣新銳設計師,希望大家一起來幫忙這種說法。」台灣紡織廠大多都是接量產訂單,運用頻率最高的技術往往不一定是最先進或最有挑戰性的,長此以往下來,紡織廠的技術往往原地踏步無法精進、競爭力也會逐漸衰退。


「紡織廠和設計師合作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互相提醒,在技術上一起琢磨提升。紡織廠可以更適應變化與研發的節奏,被不同思維挑戰過的專業技術人員,就能培養出實戰經驗,不只是照著客戶給的要求做,而是把研發技術的能力累積在自己身上。」對於詹朴來說,這樣相互激盪動腦的合作關係,不只是產業鏈結的完整,更是能讓台灣設計師與傳統紡織廠相互幫襯、一起升級的夥伴關係。

 

Learn More

詹朴認為,設計師在想要與紡織廠進一步溝通之前,自己必須先對織料有一定的認識和知識。討論起來,不僅更有說服力也比較能達到理想的成果。

 

Text / 方敘潔  攝影 / 謝宇恩 via  ApuJan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06月號】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張紘齊的藝術養成很奇妙,小時候被畫家外公拎著到各地速寫,培養出對繪畫的興趣;長大後以模特兒身份旅美,走伸展台、拍時尚大片之餘也不忘創作。東方和西方的、傳統和新潮的、藝術和時尚的各種養分,都被他細膩提煉,化為畫中「手指人」奔走的奇異景觀。

歡迎走進張紘齊最新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與「手指人」共同在場,遊走夕陽海岸、歐風小鎮、水泥叢林……各種現實也超現實的平行世界風景,感受其中的愛與詩意。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藝術啟蒙自畫家外公

張紘齊對藝術的興趣源自家庭,他的外公金藩是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影響他接觸藝術的重要人物。回憶起自己的藝術養成之路,張紘齊說:「小時候經常和外公到動物園速寫,在家也常在他的腳邊畫畫。最早是受到外公後期的作品影響,接著接觸他早期在東方畫會的作品;後來進到傳統藝術教育系統,才開始受西方藝術家影響。」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走上國際時尚伸展台,不忘畫家夢

不只台灣的成長過程,國外生活經歷也感染了張紘齊的創作。大學讀服裝設計的他,因緣際會下當起模特兒,更走上紐約、米蘭與倫敦時裝周伸展台,成為國際模特兒圈出名的台灣臉孔。

只是,張紘齊心中仍然有畫家夢。這十年以來,他走秀、拍照也持續作畫,這次《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個展中部分作品便是在紐約完成。工作、生活加追夢,聽起來就累人,張紘齊卻說浪漫,還覺得自己像現代版的格列佛,穿梭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之間冒險。

創造「手指人」做情緒的載體、觀眾的導遊

壓克力顏料和亞麻布,是張紘齊最常用的創作媒材,他用畫筆、調色刀作畫,偶爾也靠手指,用與材料近距離、甚至是零距離的方式,畫出自己遊走於多元文化的探險,傳達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2022年夏天,張紘齊為畫作帶入了靈魂角色「手指人」,他性別流動,擁有指尖般的容顏,長了三隻手指和腳趾,總是穿梭於不同的場景,承載著創作者的情緒和感受。而畫中以紅、黃、藍及二次色描繪的場景,多半源自張紘齊的日常生活,可能是一次有意義的邂逅、可能是一場難忘的夢。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不過話說回來,張紘齊口中「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指的到底是什麼?在旅行的過程中,張紘齊發現,「繪畫的觸覺體驗,常常被文化教育、流行趨勢掩蓋,限制了最純粹的感受。」面對這些被掩蓋、遺忘的感知,他不斷調整心態,也試驗直接以手指作畫的方式,試圖讓繪畫回歸最純粹的狀態,也讓作畫的「體感」極致真實。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登陸奇想會

張紘齊將於台北藝廊奇想會舉辦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透過畫作、捲軸、短篇動畫等不同媒材,詮釋「手指人」的內心情景,及自身的生活故事。

現場作品分為3大系列:「人生的七味粉」匯聚了張紘齊過去十幾年來的生活回憶,以乘載不同觀點的7種畫面表現;「17個階段」透過色彩彰顯遇到各種人、事、物所產生的心情變換;「起源」則聚集了我們身在現實世界,或不曾在意、或錯過的愛和感知。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

展覽期間|2024.06.28 07.14

時間|13:00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50歲拋下25年廣告生涯,決定當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如果你看展不愛高深的論述、謎般的作品理念,只想純粹跟著色彩、線條、空間氛圍感受心緒的流動,那François Bonnel(弗朗索瓦・邦內爾)就是你在找的藝術家!

曾從事廣告業25年,50歲的François Bonnel毅然決然拋開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轉作一名藝術家。他把熱愛的音樂、藝術結合,作畫時讓耳邊的靈魂樂、藍調搖滾、民謠……貼合著畫中一切元素的脈動,用單純而直率的曲線、不對稱圖形、明亮色彩創造質樸畫面。看著Bonnel的畫,眼睛像是吃了冰淇淋,心情也不自覺跟著好了起來。想要感受這股魔力,不妨走進他在台灣的第一場個展《會唱歌的畫》領會。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50歲拋開穩定的廣告工作,當一名藝術家

出身法國的François Bonnel,有位擔任繪畫老師的藝術家媽媽,從小帶著他用手指沾著顏料隨意畫出線條、形狀,培養對藝術的喜好。聽到這裡,你或許會以為Bonnel順應著家庭環境的薰陶,讀美術專科,20幾歲就決定踏上藝術家之路。故事不是這樣發展的。正是因為媽媽從事藝術,Bonnel更懂得成為一名藝術家所需的天賦、機運和過程中的難處,於是他輕輕放下藝術之路,大學畢業後從事廣告業將近25年。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沒想到,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疫,成了Bonnel生命的轉捩點。他本就厭倦日復一日的生活,又正好遇上疫情作為改變的契機,在50歲那年他決定揮別廣告生涯,嘗試做一名藝術家。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毫無包袱,自由實驗媒材、技巧的可能

現居於法國圖魯茲(Toulouse)的Bonnel,日日沈浸於這座玫瑰色古城的藝術氛圍,以即興的方式、融合音樂性發展創作,過程中也不斷探索數位媒體、攝影、拼貼等技巧與媒材。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成為藝術家對Bonnel來說像是一場解放。多虧人生上半場的辛勤努力,50代的他沒什麼現實包袱、更有餘裕全心投入藝術。正是這份餘裕,為Bonnel的繪畫注入純真、活潑、令人毫無負擔的生命力;光是看著,就不自覺被感染。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將音樂轉化為畫作,各個方向看都和諧

Bonnel來說,音樂是日常的必需品、繪畫的養分,他說:「一幅畫作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就像香水或音樂。」於是他聽著各個年代、各種曲風的音樂作畫,用色彩、線條、形狀和構圖,呼應著音符、和弦、旋律與編曲架構;並在構圖時反覆轉動畫布,讓畫作不管從各個角度、方向看,比例都是和諧的,且能看出不同趣味。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以下面這幅〈A Love International〉為例子,它正看像是一顆顆乒乓球在碗中跳躍;側看像是大大小小的香草冰淇淋灑落一地;倒過來看又像是忘了關的蓮蓬頭,水滴滴答答地落下。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幫畫作取名的巧思

說到把音樂融入畫中,Bonnel還有個習慣——用作畫當下正在聽的音樂曲目,為畫作命名,讓畫成為生活的有聲切片。這習慣也被帶到《會唱歌的畫》現場,看展時歡迎到臨窗小桌點播歌曲、為展場變換音樂,從François Bonnel專屬歌單找到與畫共鳴的聲音,跨越時空重回藝術家創作的時刻。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自私的藝術家

François Bonnel笑說自己是位「自私的藝術家」,創作只為了開心,沒有要講什麼大道理,「繪畫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並非為了傳達訊息或哲學,而是簡單沉浸於其中。」這份單純的起心動念,正是讓他的畫作如南法陽光烘乾枕頭般愜意、舒適的秘方。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弗朗索瓦・邦內爾 François Bonnel 在台首個展《會唱歌的畫》

展期|-2024.06.30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