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初只是想寫一本青春小說,但年代設定在1975年,自然也得重新描寫當時的空氣(氣氛)了。」一身淺色西裝,溫和卻又精神十足。東山彰良笑著描述他的新書。
去年秋天,日本文壇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第153屆直木獎公佈,得獎作品獲九位評審一致同意,以少見的「滿分」之姿摘下殊榮,受獎者還是一位台灣人。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過去十餘年曾發表《逃亡作法》、《黑色騎士》等推理小說,卻未激起廣大共鳴。去年出版《流》的時候,負責的編輯眼睛一亮,覺得必定大賣。而結果超乎預期,不僅深得好評,還讓他摘下從未想過的日本最大文學獎!宮部美幸讚喻「為此類型小說帶來了新的光」,東野圭吾更以「娛樂小說界的王貞治」描述這位充滿才氣的作者;可謂迷倒一票重量級的日本作家。
生於台灣,五歲就飛往日本生活的東山彰良,夾在「既非台亦非日」的身份中,反而讓他從不同角度透析家鄉的歷史。《流》的主角是其父親年輕的化身,背景1975年則恰好是老蔣總統去世的年份,當時台灣社會混亂,省籍情結糾纏,東山彰良卻在這樣的時代脈絡裡,吹出一段洋溢著年輕、明快、又扣人心弦的變奏曲。從男主角的祖父遭殺害,到最後追尋犯人的結局,他說「這是一位少年在台北的青春故事」。
如今中文版在台隆重上市,雖不安又充滿期盼,東山彰良等待居住在小說背景地的人們,拾起他的書,回味從前的台灣,並給予一些來自母土的真摯心得。
Box | 東山彰良
1968年生,本名王震緒。父親為王孝廉(筆名王璇)。筆名「東山」源自祖籍山東,「彰」則來自母親任教過的彰化中學。過去曾以《逃亡作法》獲得第1屆「這本推理小說最厲害!」大獎銀獎、讀者獎;《路傍》獲第11屆大藪春彥獎;《黑色騎士》獲日本國內外戰鬥小說BEST10第1名,「這本推理小說最厲害!」第3名,以及入圍6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2015年以《流》摘下日本文壇最大獎直木獎,成為繼邱永漢、陳舜臣之後,第三位獲得該獎的台灣人。
Text/歐陽辰柔
via/圓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