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在大師華依達麾下擔任《亂世迷情》Popioly等片助導後,1971年的首部劇情長片《夜的第三章》The Third Part of the Night,雖繼承了波蘭學派風格,卻多了對上帝的苦澀質疑,影片首尾以聖經啟示錄文句,化為夢魘般囈語,嗜血、染病的蚤子,如侵蝕人心的魔,有罪者得不到救贖,只能任由沈淪。這種被上帝遺棄的恐慌,到了第二部作品《魔鬼》The Devil中被推到精神崩潰的地步,片中藏不住的政治諷喻,戳到共黨當局痛處,最後遭以褻瀆宗教名義禁演。
《魔鬼》The Devil 的禁演與《銀色星球》On The Silver Globe被以預算超支為由停拍,使得左拉斯基忍無可忍地離開波蘭,然而帶給他精神上最沈重打擊的,莫過於與妻子布勞內克(演出《夜》與《魔》中男主角的情人)的婚姻破裂,這樣的挫敗逼使他拍出了驚悚病態代表作《著魔》Possession,影片最後,兩個原始的夫與妻都被替換,變成了他們所各自期待的彼此,沒有真實生命,只有虛假軀殼,邪門得令人毛骨悚然。這部在英國被禁演的經典讓我們更加確定,左拉斯基所建構的世界,是純粹心靈狀態的模擬,因此詭譎抽象難解。
女性是我的媒介
法國時期的左拉斯基,將他情慾世界的困頓,投射到女主角身上,成為一個個夾在責任與激情間的苦痛靈魂。《著魔》中的伊莎貝艾珍妮就是代表,這部片讓她獲得坎城與凱薩影后;而《愛是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Love裡,受困於脆弱無能的丈夫與深情奉獻的攝影師之間,進退兩難的羅美雪妮黛,則認為這是她演藝生涯中最好的角色;至於《公共女人》裡大膽裸舞的范蕾莉卡帕里斯基,周旋於操縱者導演與被控制者演員間的愛慾關係,更讓她獲得了生平僅有的凱薩獎提名。
從1985年的《狂野的愛》起,小他26歲的玉女明星蘇菲瑪索成為繆思,兩人不僅相戀15年並生下一子,還合作了四部電影。《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y Nights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Your Days中,蘇菲瑪索與歌手演員傑克瞿彤克演出一對心靈受創、同病相憐的情人,在海濱的飯店裡緊抓著彼此;《藍色樂章》La Note Bleue中,她和鋼琴家歐列尼茲查克則分別演出女作家喬治桑的女兒蘇蘭芝,和情人蕭邦,兩人燃燒著鋼琴詩人生命裡最後一點火光。
左拉斯基與蘇菲瑪索合作的高潮《情慾寫真》Fidelity,改編自17世紀拉法葉夫人的經典【克蕾芙王妃】La Princess de Clèves,這部談藝術、媒體、移民與底層生命的野心之作,核心主題仍是與道德責任相衝突的激狂愛慾,卻意外有個充滿希望的收尾,無奈真實世界卻剛好相反,影片上映隔年,左拉斯基就宣告與蘇菲瑪索分手(兩人2010年9月才來台宣傳,還因為電影公司找來不稱職主持與私自修剪影片而鬧得不愉快)。
得獎者張震受評審團評價在戲劇時間相對短促、鮮少對白甚至有許多近乎獨角戲的條件下,顯得毫不誇張卻充滿韻味,而從與柯煒林的廝殺中勝出。主演首部電影《牯嶺街殺人事件》即入圍最佳男主角、2021年以《緝魂》封帝,表演向來沉穩內斂的張震,台上激動喊「獻給所有熱愛電影的你們,希望你們可以繼續下去,我也可以繼續下去。」後台採訪更用劇中角色「經歷許多倒霉,最後獲得一點點幸福」比喻拍電影過程長時間的辛苦付出後被肯定的幸福感及所獲的動力。同片韓裔加拿大籍導演勞埃德李崔(Lloyd Lee Choi)亦拿下本屆最佳新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