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當道憑什麼:韓國到底多認真規畫韓流搶攻全球的策略?

歐巴當道憑什麼:席捲全世界的韓流

韓國到底多認真規畫韓流搶攻全球的策略?其實,韓國政府與許多直屬部門已開始定期發放教戰手冊,以搶攻全球市場。有種孫子兵法的氛圍?確實。只不過作戰目標是宣傳韓流!我手上的教戰手冊是以韓語寫成的《韓流不滅》,由政府組織「韓國文化貿易委員會」出版,是本專業精闢、研究透徹的入門手冊,對於應如何進入全球市場知無不言。此書簡介各個地區,解釋哪些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對韓流市場是利多,甚至建議哪些範疇最適合發展韓流,包括電影、電視、美食等等。比方說,阿拉伯世界的章節就指出,要牢記穆斯林教徒的祈禱時間(並避免在這些時段播出韓國電視節目),並詳細說明由於當地人嚴格遵守的習俗,某些韓劇可能非常不適合阿拉伯市場。

 

韓流的滲透力是隨時一點一滴、不著痕跡的。文化體育觀光部的魏澤煥寫的《韓流:從韓國流行音樂到韓國流行文化》列出了許多讓人驚奇的小招式,可以讓韓國得到全世界的關切。例如在阿根廷熱賣的哈密瓜冰棒——由韓國Binggrae食品公司生產——「在大量出產水果品質又好又新鮮的國家,哈密瓜冰棒為何能如此暢銷?」魏澤煥問。書中還提到,俄羅斯是訂購韓國泡菜拉麵——裝在保麗龍湯碗中的速食辣麵條——的最大宗客戶。

 

無庸置疑,亞洲韓流瘋絕對是成功推銷韓流的最佳示範,韓國人也希望複製亞洲經驗,在世界各地持續散播韓國的魅力。哈韓潮在亞洲究竟有多猛烈?從二○一三年立頓冰紅茶的泰國電視廣告可見端倪:該廣告講述有個男孩想打動某個女孩,他從一開始的失敗到最後大功告成,是因為他在狂喝立頓冰紅茶的同時,口中不知為何突然冒出一句韓語的「我愛妳」!這則廣告的口號是:「永遠做個最酷的人」(Never lose your cool)。基本上,韓國人是亞洲版的萬寶路男人、理想中陽剛、有男子氣概又兼具浪漫的男人!

 

為了精確了解亞洲人對韓國人的看法,我採訪了華裔美籍記者傑夫.楊,楊是美國《A雜誌》(A Magazine)創辦人,《A雜誌》專門報導亞裔美國人相關議題和文化,也是史上第一本亞裔時尚雜誌(於一九八九至二○○二年間發行)。楊也是講述亞洲武打巨星成龍的暢銷書作者。說到最精通亞洲流行文化的美國專家,非楊莫屬。楊指出:「韓流已是亞洲人心中的流行文化指標。」他以最近一次曼谷之行見識到的韓流狂潮為例:「我搭地鐵時發現有個巨型廣告,廣告主雖是泰國電信供應商,代言人卻是韓國的少女時代。即使有語言隔閡,但韓國明星——比如少女時代——常穩坐泰國最受歡迎排行榜冠軍。」

 

我請他解釋亞洲的流行文化演變趨勢,楊分析:「流行文化盟主不停易位,十年前是日本,再之前的十年也許是美國,現在最出類拔萃的是韓國。」韓國流行音樂為何能讓亞洲粉絲如此瘋狂?基本上,據楊分析,這是因為韓國本身的吸引力已經夠強大,而日本和中國在試著外銷自己的文化時,攻勢較為保守,目標也只鎖定亞洲地區。

 

我其實在其他地方提過了,但我總是對這件事非常驚訝:大家怎麼會形容韓國是個又酷又炫的國家?我自己一直非常討厭當韓國人。我向楊表達我的懷疑,亞洲人到底認為韓國酷在哪?他總結了現今一般亞洲人對韓國的看法:「韓國有時尚的電子產品,還有長腿美女,韓國男人不但是深情款款的暖男,甚至還附贈迷人的肌肉線條,而且又帥到掉渣。韓國簡直是酷斃了!」

 

年輕時的我一向認為,在世界歷史上,韓國總是受盡強國的欺凌壓迫,但從楊的說明看來,這些特質現在反倒成為韓國吸引亞洲人的部分因素,因為之前的韓國從未侵略過任何一片土地。楊表示,「我想這其中有某些地緣政治因素。其他國家的影響力雖然曾經括及整個亞洲,但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卻都不懷好意。中國和日本過去都是亞洲地區的強國,被視為殖民主義擁護者,或是覬覦其他亞洲國家。」

 

相較之下,韓國一直遵循不同的路線:透過日新月異的消費性產品,而不是武力。「上個世代的韓國只是新興市場,但現在,大家覺得韓國就像是聖誕老人。亞洲人認為,韓國的酷炫產品讓整個消費市場增色不少。大家不覺得韓國人是經濟掠奪──搶奪天然資源或搜括古蹟文物,或以其他方式步步強占。」

 

楊和我分享許多的專家想法。專家們認為,韓國的酷炫形象起源於電子產品。三星和LG都特別制定了極為關鍵的營運策略:追隨低價市場。以三星為例,三星針對較不富裕的國家發表低價手機,反之蘋果則不做廉價版 iPhone。楊繼續補充:「三星和LG的冰箱和洗碗機設計感十足,讓使用者在無形中升級為中產人士。」換句話說,韓國的消費性產品成為「希望」和「向上提升」的象徵。「在文化潛意識裡,努力奮鬥的亞洲市場視韓國為盟友,而不是來自歐美的老練敵手。」楊指出。

 

楊並不想假裝韓國流行音樂特別獨樹一幟或驚世駭俗。事實上,中規中矩正是韓國流行音樂吸引世人的部分原因。楊認為,韓國流行音樂界不會創造出撼動全球的「壞小子」米克.傑格(Mick Jagger),或是前衛創新的傳奇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s),相反地,「韓國把標準的流行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韓國流行音樂的娛樂效果與表演方式非常循規蹈矩。性感歸性感,但不會搞怪到沒大人管的程度。」楊說。

 

所以應該說,韓國流行音樂的吸引力只有一部分跟音樂有關,楊表示:「會買韓國流行音樂產品的粉絲,其實想買的是生活風格,韓國流行音樂是展現生活風格的流行文化!」

 

韓流的整體效果遠大於各個小分支,事實上,在某種意義上說,韓流每個小分支互為一體,而不是單打獨鬥。不論消費者是否意識到這點,但韓國把韓流精心包裝成「一攬子」交易,而這可能就是為什麼韓國有機會把自家文化輸入西方的原因。一如楊所言:「我不認為之前有人像韓國這樣嘗試過,整合出一個完整的組合,從硬體的消費者科技(consumer technology),到音樂、視頻影像和線上內容都包括在內,全面且竭盡全力地進攻海外市場。」

 

韓流是否有機會橫掃西方市場?楊的態度謹慎但保持樂觀:「觀察韓流能發展到什麼程度會很有趣。如果回到上個世代,我會說——前進西方市場?想都不用想!日本和香港都沒成功,韓國憑什麼?但我們現在面對的是跟過去不同的世界,韓國流行音樂蓄勢待發,誰說西方市場不會心動?我們現在說的是亞洲的流行文化憑著自身條件,在西方占有一席之地,自信滿滿、虛懷若谷、沒有降尊屈就。對於眼前這個世代,對全世界整個世代來說,到國外發展都是夢寐以求的事。」

 

更多全方位解析韓國文化產業崛起的秘密,都在La Vie出版書籍《歐巴當道憑什麼?》

奥山由之導演首作《長椅小情歌》看點總整理:廣瀨鈴領銜10位演員詮釋5段交錯故事,以「長椅」為主視角的群像電影

奥山由之導演首作《長椅小情歌》看點總整理:廣瀨鈴領銜10位演員詮釋5段交錯故事,以「長椅」為主視角的群像電影

以廣告成名的日本攝影師奥山由之,跨足成為電影導演的首部長片作品《長椅小情歌》日前於2025台北電影節首映,並將於7月18日正式在台上映。廣瀨鈴、仲野太賀、草彅剛、吉岡里帆等10位日本實力派演員全來助陣,共同演繹5首交織城市光景、圍繞著河畔長椅而生的日常詩篇。一系列氛圍感拉滿的絕美劇照已盡顯「攝影師」功力,那麼奥山由之「導演」做得如何?本文為大家詳解全片看點。

日本知名攝影師、廣告導演奥山由之,6月28至30日攜首度執導的劇情長片《長椅小情歌(アット・ザ・ベンチ)》來台宣傳,並登上2025台北電影節進行全台首映,現場座無虛席自不在話下,誠品電影院安可場特別舉辦的「奥山兄弟檔對談」映後活動,更讓奥山由之與其弟、《我心裡的太陽》導演奥山大史,將兩人首次海外電影活動合體獻給台灣粉絲。而奥山由之於29日媒體茶敘中針對此次新片創作過程的娓娓道來,再度引得萬千期待。

相信大家對這位攝影師並不陌生,要不熟悉也無妨,以下將從他轉戰電影的簡歷說起,接續揭露即將在台上映的《長椅小情歌》導演、編劇、攝影及演員表演各方面必知訊息和片場趣聞。

奥山由之為新片《長椅小情歌》來台宣傳。(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奥山由之為新片《長椅小情歌》來台宣傳。(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並出席台北電影節,與媒體就創作過程進行分享。(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並出席台北電影節,與媒體就創作過程進行分享。(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首度跨足電影領域,執導作品《長椅小情歌》、《秒速五公分》兩年連發

1991年生的奥山由之,過去活躍於攝影、廣告與影像創作領域,曾獲「寫真新世紀」優秀賞與講談社攝影賞,憑藉寶礦力水得廣告、米津玄師〈感電〉及星野源〈創造〉等人氣MV為大眾所記憶。始終持以從日常細節中提煉詩意影像的長項,奥山由之至2024年首推劇情長片《長椅小情歌》,延續一貫清透溫潤的視覺風格,更邀音樂人安部勇磨操刀配樂,音畫相得益彰。其整體作品風格在真摯與怪誕之間取得獨特平衡,闢出一條有別於鬼才宮藤官九郎、大師濱口龍介等資深電影人的詩意蹊徑。2025年,亦再因接棒執導新海誠知名動畫《秒速五公分》真人版而備受矚目。

奥山由之轉戰電影導演領域,2024、2025兩年兩作《長椅小情歌》、《秒速五公分》陸續公開。(圖片來源:光年映畫、Instagram @yoshiyukiokuyama)
奥山由之轉戰電影導演領域,2024、2025兩年兩作《長椅小情歌》、《秒速五公分》陸續公開。(圖片來源:光年映畫、Instagram @yoshiyukiokuyama)

>> 《La Vie》雜誌曾專訪奥山由之,有興趣的讀者歡迎點此閱讀〈奧山由之的魔幻視覺之外!不停解構自我風格的攝影歷程〉全文。

《長椅小情歌》導演、編劇、攝影解析

▍導演觀點:從一張「長椅」展開的溫柔群像電影

《長椅小情歌》集結10位日本當代一線演員,卻罕見地以「物件」為敘事主視角。電影聚焦東京某條河河岸草地上一張不起眼的長椅,並由此開展多人多篇故事——它雖沉默,卻彷彿城市潛意識的收納器,靜靜見證來來去去的人們,承載著未被說出口的牽掛與記憶。

對此奥山由之親揭,其靈感來源於自家附近的一張長椅,「我常常經過那張椅子,幾年來它都默默佇立在那。不是靠近水邊,也不是巴士站,只是突兀地存在於草地中央。沒有人坐,但也沒有人討厭它。像是對城市變遷的一種固執抵抗,它讓我意識到,若不將它留下,或許哪天它就會不見。」早已超越公共設施的存在,這張椅子成為了導演童年記憶與城市記憶的交匯點,也進一步成為他想說故事的起點。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劇本架構:全片切分5個篇章,由不同編劇共同創作

為了傳達上述情感,全片由〈那些被剩下的〉、〈不旋轉的壽司〉、〈看守的責任〉、〈最後一場戲〉、〈寂寞會延續〉5段交錯的故事鋪陳,且為不限縮於自身觀點,奥山由之找來不同編劇共同創作,展現長椅作為「城市記憶載體」的多種樣貌;希望透過不同角色與情境,讓觀眾能變換角度重新觀看與理解這張靜默的椅子。從久別重逢的青梅竹馬、為瑣事爭執的情侶、嘗試勸回離家姊姊的妹妹、意圖拆除長椅的神祕公務員,乃至以外星語演繹的奇幻片段,《長椅小情歌》從一個個圍繞這張椅子的瞬間出發,勾畫出一幅幅記憶拼圖。

▍拍攝手法:「隱身式」攝影機一鏡到底

各約15分鐘的5段故事皆一鏡到底拍攝,營造如舞台劇般一氣呵成的觀賞體驗。攝影機全程固定不動,宛如場邊一位默默觀察的第三者,捕捉長椅周遭的人物互動與情感流動。奥山由之也特別舉其中一場廣瀨鈴的戲為例:拍攝當下演員因不小心掉了東西而短暫離開畫面,然劇組選擇保留原構圖,並未追拍補位——這些偶發的錯落與停頓,他認為反是演出中最真實動人的部分,亦讓角色與場景的關係更加自然、更加立體。

希望作品能像「有靠背的椅子」般給人力量

談到是否偏好特定的椅子類型,奥山由之笑說自己特別喜歡有靠背的椅子,「那種被支撐的感覺讓人安心。」並補充表示,自己從小就會觀察家具的「表情」,對物品有深厚情感,這也影響他對創作的想像。他比喻,與其拍出會「推你一把」的作品,他更希望自己的電影像一張有靠背的椅子,能讓人在疲憊時感受到那股默默支持的力量,彷彿輕聲說著:「你已經很努力了。」

坐上電影這張椅子的,無非是各擁不同狀態的觀眾,可能有滿心歡喜的,有悲從中來的,有自信篤定的,也有惴惴不安的——然而當電影的光亮起,該作品在那絕無僅有的一刻、之於椅子裡的觀眾而言,無論是長久的現實映照,抑或短暫的美好遁逃,若真能有股從後背隱隱而來、默默相撐的力量,其重要性之大必將難以計量。導演這看似樸實的話語,所含實為最難能可貴的創作真諦。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堅強演員陣容現身說法

將城市裡的日常光景交織成詩,讓每一個細微的故事得以延續

本片出演者廣瀨鈴、仲野太賀(第一篇及第五篇)岸井雪乃、岡山天音、荒川良良(第二篇)今田美櫻、森七菜(第三篇)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第四篇)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紛紛表達了對這次拍攝經歷的感動。主演廣瀨鈴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在拍攝中沒有明顯的『在演戲』的感覺,就像泡在溫熱的澡水中,時光充滿怦然心動。」並大讚拍攝現場幾乎看不到攝影機的自由氛圍。與她搭檔的仲野太賀亦回憶,「奥山導演曾說過,總有一天要在這張椅子上拍電影。當這願望真的實現,且邀請我一同參與,實在太開心了。」

廣瀨鈴,與仲野太賀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廣瀨鈴,與仲野太賀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仲野太賀,與廣瀨鈴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仲野太賀,與廣瀨鈴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作為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的演員,岸井雪乃對劇本給出高評價,「蓮見翔老師寫的劇本,看似無關緊要卻又極為深刻,讓我演起來非常過癮。」岡山天音則說,「這是我第一次對導演產生創作上的嫉妒心,完成品讓我對那張椅子產生了深厚的情感。」

岸井雪乃,與岡山天音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岸井雪乃,與岡山天音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岡山天音,與岸井雪乃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岡山天音,與岸井雪乃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荒川良良(左)亦於第二篇中出演。(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荒川良良(左)亦於第二篇中出演。(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由今田美櫻、森七菜詮釋的第三篇〈看守的責任〉,主要描繪姊妹之間的愛恨錯綜。今田美櫻分享,「情緒像風暴一樣傾瀉而出,卻讓人感受到強烈的愛。」森七菜有感而發道,「我開始思考,每一張椅子、每一個球,可能都連結著某個故事與某個人,這部電影讓我想成為那些故事的延續。

今田美櫻、森七菜共演第三篇〈看守的責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今田美櫻、森七菜共演第三篇〈看守的責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今田美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今田美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森七菜。(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森七菜。(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第四篇〈最後一場戲〉由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共演,草彅剛表達,「這次的拍攝手法,讓我感受到影像創作全新的可能性。」吉岡里帆笑稱,「沒想到會跟草彅先生一起講外星語!這樣的荒唐,可能一輩子就這一次。」神木隆之介感性地說,「能成為導演鏡頭下世界的一部分,是很幸福的事。」

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共演第四篇〈最後一場戲〉。(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共演第四篇〈最後一場戲〉。(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草彅剛、吉岡里帆。(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草彅剛、吉岡里帆。(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承導演之言:「這是一部集結個人願望與友情的作品。每位工作人員都像球隊隊員一樣,抱著純粹創作的熱情聚集到這張椅子旁,一起完成了這部小小的、卻真誠的電影。」2025年7月18日,《長椅小情歌》上映在即——獨自一人也很好、找到總和你在一起編織日常之詩的夥伴那更好,讓我們走進電影院,欣賞奥山由之攜手10位重量級演員呈獻的東京詩篇。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長椅小情歌》中文版電影預告

*更多《長椅小情歌》相關消息可至光年映畫官方臉書官方IG了解。

2025台北電影節現正於台北市中山堂、信義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進行中,頒獎典禮則於7月5日登場,電影迷們務必鎖定。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神隱少女》6/15大銀幕限定放映!吉卜力工作室成立40週年紀念活動,特別場特典推2025下半年曆

《神隱少女》6/15大銀幕限定放映!吉卜力工作室成立40週年紀念活動,特別場特典推2025下半年曆

今(2025)年6月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40週年慶的紀念日,台灣獨家發行片商甲上娛樂宣布,將於6月15日舉辦一日大銀幕限定的《神隱少女》特別場。

《神隱少女》大銀幕限定放映

甲上娛樂先前舉辦「想一刷再刷的吉卜力神作」網路票選,吸引數千名網友響應並熱烈參與投票,最終由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大獎殊榮的《神隱少女》拔得頭籌,片商也宣布將於本週日(6/15)舉辦一日大銀幕限定的《神隱少女》特別場,凡購票即可獲得「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A3海報,年曆由7部票選名列前茅的動畫組成,包括《魔法公主》、《天空之城》、《霍爾的移動城堡》、《龍貓》等作品,當天攜吉卜力收藏品入場,還可獲得40週年神秘小禮物兌換券。

《神隱少女》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大獎殊榮。(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神隱少女》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大獎殊榮。(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A3海報由7部票選名列前茅的動畫組成。(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動畫大師宮﨑駿以《神隱少女》、《蒼鷺與少年》榮獲兩座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肯定,並獲頒奧斯卡榮譽獎項「主席獎」表揚終身成就,成為日本動畫界史上第一個擁有兩座以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紀錄的動畫導演。他與已故動畫導演高畑勳和製片鈴木敏夫等人於1985年6月創辦吉卜力工作室,所推出的動畫電影以細膩動人、高品質著稱,在全球最高日本動畫電影票房榜上佔有一席之地,其中票房排名最高的《神隱少女》也受到台灣粉絲喜愛,在此次「想一刷再刷的吉卜力神作」票選中勇奪冠軍。

千尋找回名字的過程感動人心。(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千尋找回名字的過程感動人心。(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特別場推出2025下半年曆特典

近來《心之谷》適逢30週年重返台灣大銀幕,上映10天全台票房累積賣破1千萬元,由於《心之谷》的誕生是當年宮﨑駿受了《海潮之聲》動畫版的刺激,而加速了少女漫畫《心之谷》動畫化的提案,因此也有不少台粉敲碗希望能在大銀幕看到《海潮之聲》。而這幾部讓鐵粉想一刷再刷的吉卜力動畫作品,皆被選為此次《神隱少女》特別場之限量特典「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中。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全台7家影城一日限定上映

《神隱少女》將於6月15日一日限定上映,凡於全台7家影城:美麗華大直影城、板橋秀泰影城、樹林秀泰影城、桃園新光影城、台中站前秀泰影城、台南新光影城、高雄夢時代秀泰影城購買《神隱少女》特別場電影票1張,即可獲得「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A3海報1張,一人限換4張,當天憑電影票及攜帶任一件吉卜力正版相關收藏品或甲上娛樂特典入場,還可獲得吉卜力40週年紀念小禮物兌換券1張。更多資訊請上甲上娛樂官方臉書粉絲團查詢。

慶祝吉卜力工作室40週年,《神隱少女》將於本週日一日大銀幕限定放映。(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慶祝吉卜力工作室40週年,《神隱少女》將於本週日一日大銀幕限定放映。(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