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全台老雜貨店的寶島壯遊!林欣誼、曾國祥《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

攤開地圖,人家是打道館抓寶可夢,林欣誼、曾國祥是帶著二歲兒子 Uni 環島尋訪老雜貨店,順道採集風土人情。帶著被光陰曬過的故事,《老雜時代》一書誕生了。

 

起初,只是因為攝影師爸爸車行途中看見老雜貨店,總碎唸「好想拍下來啊!」直到 2015 年,還在育嬰假期間的文字記者媽媽,想起這件事便提議不如趁機出發吧。黃口小兒沒地方放,就當成行李一起拎上車。一台車,一台老徠卡相機,一車玩具貼紙童書,一本貼滿標籤的地圖,三口之家就這樣亂哄哄地上了路。

 

你難道不好奇嗎? 

沿著縣道小路,他們往不知名的村落開去,行過農田和魚塭,鎖定廟口、小學和派出所周遭,尋訪老雜貨店蹤影。相中看起來夠「老」的「簳仔店」,通常會派曾國祥下車買水,隨口問句:「這間店開多久了?」老闆若願意回答,就再接再厲,「你們還有在賣這個喔?」此時林欣誼就會帶孩子下車,一同加入閒聊,往往一待就是大半天。結束方式也隨興,有時老闆忙不迭丟一句「我要來去洗身軀」「我要去送米」就落幕了。

 

二歲小兒是不受控的豬隊友,一不注意差點沒掃掉架上一整排沙拉油,偶爾空氣中突然飄來一陣尷尬的屎味;但有時也會神助攻,往往有老闆看小朋友臉面賞些甜食瓜菓,也更容易敞開心胸。有一次,夫妻倆忙著採訪紀錄,一不留神正在顧孫的老阿嬤已經把小兒餵飽了,還不好意思地說「我煎了一顆蛋給他可以嗎?」林欣誼笑說,「現在想起來覺得一起經歷這些蠻有趣的,但當下其實很累。我兒子也蠻辛苦的,一直被喝斥威脅。他真的很坐不住,什麼玩具都撐不久。我不知道是因為他跟我們跑,看我們都跟陌生人聊天才變活潑,還是他本來個性,還會跑去旁邊三合院跟阿嬤聊天。」

 

半年多來,他們足跡遍及北中南東,北到萬里,南至恆春,走過逾百個鄉鎮,訪得 40 間老店,最後在書裡收錄 32 間。「馬武督」「吉貝耍」「鹿麻產」「利澤簡」,一個個聽起來像達文西密碼的地名,浮出台灣地圖化為真實印象。他們也確實像在尋寶解謎:清道光年間的地契、昭和時代「酒類賣上增進」的獎狀、高砂義勇隊的一等兵表彰狀、國民政府時期的義胞新村房屋契約,這些湮沒在時光裡的寶島身世線索一一躍然眼前。

 

「畢竟身在台北文化圈,臉書上刷著同溫層的旅遊照,不免感覺東京比東港還要近,沖繩、捷克、巴黎、佛羅倫斯,都比田中、莿桐、六龜、霧台聽來更像在我家隔壁。我們常想,要是能夠停下來,好好認識這些就好了。」林欣誼說「好奇心」其實就是上路的理由,「你不會想到還可以親耳聽聞這些,二戰時期南洋兵的故事啊,然後唸過蕃童教育所的魯凱族婆婆,活生生出現在你面前。」

 

那麼遠,那麼近

「人人心中都有一間雜貨店,也許是幫媽媽買醬油找零換到的金柑糖,戳空仔抽到的小戲偶,或是颱風夜裡買到的那盒火柴……」對同為六年級生的他們來說,雜貨店的身影還沒離開得太遠。原本以為隨時光淡去的記憶,在他們的筆和鏡頭底下再度鮮活起來,讀著書彷彿也跟著繞了一圈台灣,聽著可親的頭家細數家族過往,人生漂浪。

 

喜愛老物件的曾國祥,尋訪老雜的初衷非常單純,「因為我們知道它會消失,只能選擇盡量保留。」他用老相機為影中人拍下一張張直視鏡頭的寫實肖像照,封存此刻的記憶。對林欣誼來說,書寫老雜也是文字生涯中的挑戰,費了好一番功夫拿捏觀看的位置,「我本來想寫像『人間異語』或『坦白講』的雜貨店版,但用第一人稱實在太侷限。我們後來有個方法,訪完回家的車途很長,小孩睡了,我們就在車上討論回想這間店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用百來字的敘述做為每一篇的開頭,有點像電影畫面,比較中性,又帶點感性,抓出每間店不一樣的地方。」

 

「我不想要太煽情,給人通篇說老東西多好、便利商店好可惡的對立感,」林欣誼說當未來一直來,他們只是想往過去探頭靠近一點,「時代一定有它會淘汰的事情,世代消費習慣不一樣,我們自己也會去便利商店。但我覺得在地的雜貨店,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地方文史的窗口。便利商店店員是流動的,沒有辦法像雜貨店老闆一樣講出三代以前這裡經歷過的事情。」

 

這本書也是一間雜貨店   

除了寫人,林欣誼也將地方文史甚至產業經濟的發展變遷,鉅細靡遺地並陳在故事架上任君選閱。於是,你會聽聞許多身為島民不一定知道的事:昔日被稱為「小香港」的苗栗公館開礦村,不僅曾有油井跟天然氣,還有產量曾是世界第一的香茅產業;以前宜蘭五結利澤簡一帶,農民會坐「鴨母船」航行河面趕鴨、載稻,1980 年代冬山河截彎取直後此景已不復存;南方澳討海人有一種「釣艚仔」的魚法,一艘大船載十來個竹筏出海捕鯖魚跟鰹魚,每艘竹筏只一人徒手拉魚線海釣,風一大便翻覆,經常早上出去,下午碼頭便躺滿整排「鯊魚」(當地人以此代稱被海吞噬的可憐人)。

 

林欣誼也爬梳一間雜貨店的裡裡外外,在「雜貨考」裡明列簳仔店的身世證明:從菸酒牌的來歷,寫到掌櫃桌、犁仔卡等生財工具;從柴米油鹽的販售政策,寫到主婦最掛心的奶粉肥皂。林欣誼笑說原本曾國祥很不看好這個單元,最後卻越看越感趣味,「因為主題畢竟是雜貨,我就一個一個列細項,比如小時候看過老一輩在雜貨店買過什麼東西,再去問老闆,如果老闆不清楚就埋首自己查資料,有時還會走火入魔,為了一個很小的東西一直翻翻翻。」

 

移人之島

曾國祥的外婆家在台北淡水,爺爺家在中壢平鎮,林欣誼的媽媽是台南人,爸爸是南投人,他們選擇在台北成家立業,未來他們的三口之家也將從台北開枝散葉。移,無非是往「禾」「多」的地方去,自四面八方而來的移人們在此開疆拓土,他們為了生活而遷徙流動的軌跡擘畫出島嶼真實的版圖。

 

書裡寫道:被暱稱為「郵差爸爸」的鄔老闆,日治時期祖父為了來挖日本人埋藏的黃金,舉家從龍潭三坑子遷到泰雅、客家混居的關西馬武督;麗花姨從嘉義嫁到台南東山的吉貝耍部落,四十年來陪婆婆顧店,照顧臥床的公公,學會如何包檳榔祭拜阿立母(西拉雅族祖靈);羅大哥的家族從廣東普寧落腳雲林大埤,他阿公入贅虎尾富裕人家,二戰時為躲避空襲,帶著阿嬤到嘉義竹崎的鹿麻產定居。時髦的阿公每天穿白西裝白皮鞋,剁完豬肉還是全身白帥帥;故鄉在泰國美斯樂的小蘭,是雲南孤軍後代,國中畢業就來台打工,十幾年前嫁到萬里龜吼的小漁村,只是以往牽罟捕魚的沙灘後來變成了翡翠灣渡假村。

 

林欣誼在採集故事時有著身為報導者的敏銳,「我們確實有特別意識到移民跟族群這個點,盡量遍訪閩南、客家、外省與原民族群,希望盡可能多元一些。無論台灣這塊土地是你我的故鄉或他鄉,我們都曾如此存在過。」並陳在書裡的一間間雜貨店,也提供了互相參照的座標,讓當下的我們能按圖索驥理解移人背後的軌跡,認清安居樂業是共同的盼望,或許終有機會接納彼此的記憶,鎔鑄成這座島嶼的錨。

 

各取所需的包容

雜貨店到底都賣些什麼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產自銷的農作物,外地批來的民生必需品,遠洋進口的舶來精品,只要能賺錢什麼都賣都不奇怪。客家老闆賣醃菜、做發粿、灌香腸;南方澳老闆娘賣自製飛虎(鬼頭刀)魚丸,菲律賓大男生會來買「莎莎亞」,泰國漁工來買明礬粉。舉凡殺豬碾米榨油,郵政代辦車站接送,只要有人需要的貨品或服務,就會應運而生。這種多角化經營的韌性,跟超商相較也毫不遜色。

 

能在時光中穩住腳步的老雜貨店,經營哲學也泛著傳承數代的謙良光輝:阿投伯相信「做買賣要公公道道,不貪,不求」;楊仔老闆迄今堅守「一打賺兩罐」定價原則;瑞峰叔認為「漲價前要先通知客戶,減少衝擊;漲後若存貨夠,也要給客戶優待;答應要出貨的,就算因漲價不敷成本,也要賣給人家」;卡拿崙的 Hubee 仍讓族人賒帳,颱風天也要點蠟燭營業,「我們家不可以關店,不然居民買不到必需品,沒東西吃怎麼辦?」

 

隨著越來越多老店在地圖上消逝,舊時光裡蘊藏的那些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多體貼少計較的胸懷,彷彿也日漸黯淡了。或許終有一天,便利商店也會被另一種全新的消費模式取代。淘汰是時光的分內之事,但這些仍兀自和時間抗衡著的老雜貨店,一定有什麼值得珍視的寶貴之處吧。一如林欣誼在序裡所述,「我們明白許多事無法天長地久,倒是對於曾經擁有,我們所挖掘和理解的,都還不只萬分之一。任何你想深究的一切,隨時可以開始。」

 

當整座島嶼都急匆匆想抓緊什麼,深怕被大數據和錢潮拋在腦後,林欣誼和曾國祥用難能可貴的慢遊,邂逅一個個老雜與某人,擦亮一個個在時光沉澱下更顯溫潤的故事,輕聲說著:能不能,就把未來揹在背後,把過去掛在眼前,將來時路看得更清楚,然後更具底氣地,一步一步,退進更開闊的未來。

 

via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圖片提供/曾國祥攝影,《老雜時代》遠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台灣設計展在台南!9大主題展覽、5大衛星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展在台南!限時16天,9大主題展覽、5大衛星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展將於10月26日至11月10日登場,此次主題為「是台南,當是未來」,邀請超過百位設計師共同勾勒出臺南的過去與未來,主展區包含臺南市美術館2館、西市場、香蕉倉庫;衛星展區有321 巷藝術聚落、藍晒圖文創園區、愛國婦人會館、臺南車站、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淺草多功能中心則規劃為設計食堂。

2024台灣設計展懶人包!

☖ 主展區

以臺南市美術館2館、西市場及香蕉倉庫為核心,策劃9大主題展覽及相關活動,呈現臺南從傳統產業、前瞻產業及設計導入城市的全面向內容。

2024台灣設計展在臺南,本屆靜態、動態主視覺皆由臺南在地設計團隊操刀,分別出自「Path & Landforms」及「空集設計 Nulls Design」。(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台灣設計展在臺南,本屆靜態、動態主視覺皆由臺南在地設計團隊操刀,分別出自「Path & Landforms」及「空集設計 Nulls Design」。(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1. 南波萬

展示臺南18家隱形冠軍企業如何在艱難環境中崛起,並在全球舞台上綻放的耀眼成就。

「南波萬 No.1-Spotlight Tainan」透過「光」的多樣形態交相輝映,展示台南18家企業在艱難環境中崛起,並在全球舞台上綻放的耀眼成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南波萬 No.1-Spotlight Tainan」透過「光」的多樣形態交相輝映,展示台南18家企業在艱難環境中崛起,並在全球舞台上綻放的耀眼成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1樓

2. 新力

探索臺南新民生、新農業、新生技與能資源四大領域,展現產業邁向前瞻的歷程。​​

「新力」將引領人們探索台南「新民生」、「新農業」、「新生技」與「能資源」四大前瞻領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力」將引領人們探索台南「新民生」、「新農業」、「新生技」與「能資源」四大前瞻領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1樓

3. 生活超展開

與臺南在地企業合作,呈現與日本東京墨田區的國際合作成果,跨越新舊之味,揉合成臺日當代的生活面貌。

從台灣台南到日本墨田,兩座城市因為當代產業的聯手創新,跨越新舊之味,揉合成台日當代的生活面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從台灣台南到日本墨田,兩座城市因為當代產業的聯手創新,跨越新舊之味,揉合成台日當代的生活面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1樓

4. 未來城市想像

透過「我的城市模塊」視覺化的呈現民眾對於城市的想像,提供民眾參與公共規劃的契機。

「未來城市想像」作為參與城市共創的平台,透過「我的城市模塊」視覺化的呈現民眾對於城市的願景與想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未來城市想像」作為參與城市共創的平台,透過「我的城市模塊」視覺化的呈現民眾對於城市的願景與想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2樓

5. [無]平行​​​

呈現疫情解封後完工的建築作品,今年更邀請到法國波爾多建築中心​​​​加入,同步呈現[樹]建築:Arboretum: trees as architecture展覽。​​​​

Non-Parallel: [ 無 ] 平行 2024 實構築展覽,旨在呈現疫情解封後完工的建築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Non-Parallel: [ 無 ] 平行 2024 實構築展覽,旨在呈現疫情解封後完工的建築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10-2025/2/23;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2樓

6. 超COOL

呈現以循環設計路徑,為升溫的地球找出降溫的解方,實踐環境與經濟、設計與日常的永續感動。

呈現以循環設計路徑,為升溫的地球找出降溫的解方。(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呈現以循環設計路徑,為升溫的地球找出降溫的解方。(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4、5樓

7. 踅臺南.造市場

以吃和穿兩條常民生活軸線作為切入視角,打造展期限定的虛擬臺南新品牌。

展覽主題以「吃」和「穿」兩道常民生活軸線作為切入視角,策展方向兵分兩路,飲食、時尚領域的創作者們乘著巴士於台南進行實際的田野研究與採集,協同在地,在百年西市場打造一枚展期限定的虛擬台南新品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主題以「吃」和「穿」兩道常民生活軸線作為切入視角,策展方向兵分兩路,飲食、時尚領域的創作者們乘著巴士於台南進行實際的田野研究與採集,協同在地,在百年西市場打造一枚展期限定的虛擬台南新品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西市場、香蕉倉庫

8. 踅seh西市

以數位融合傳統,透過各式裝置作品並結合歷史場域,從留下的找回失去的,一起看見傳統市場的未來。

以數位融合傳統,透過各式裝置作品並結合歷史場域,從留下的找回失去的,一起看見傳統市場的未來。(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以數位融合傳統,透過各式裝置作品並結合歷史場域,從留下的找回失去的,一起看見傳統市場的未來。(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西市場

9. 西門布市

將西門布市的演變脈絡,發掘淺草商圈到西門商場至今的歲月寶藏。

西門布市從淺草商圈到西門商場演變至今,歷經商業興盛與沒落。藉城市美學計畫打開商場,如手術般調修空間、活化入口及巷弄,創造夜間招牌博物館。(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西門布市從淺草商圈到西門商場演變至今,歷經商業興盛與沒落。藉城市美學計畫打開商場,如手術般調修空間、活化入口及巷弄,創造夜間招牌博物館。(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西門商場

☖ 衛星展區

包括321巷藝術聚落、藍晒圖文創園區、愛國婦人會館、臺南車站、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藉由設計為在地多元場域注入創新能量與活力。

1. 我住台南

2024年臺灣設計展於321巷藝術聚落再次開放,邀請訪客探索不同的老屋空間。透過環境、社區、家空間等系列展覽主題,帶領大家貼近臺南,激發居住生活的想像。

本展區透過環境、社區、家空間等系列展覽主題,帶領大家貼近臺南,激發居住生活的想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本展區透過環境、社區、家空間等系列展覽主題,帶領大家貼近臺南,激發居住生活的想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321巷藝術聚落

2. 座標

坐是生活的標準,生活坐落城市角落,設計定調文化高度,以座標定位品味,以思維拓展格局。

坐是生活的標準,生活坐落城市角落,設計定調文化高度,以座標定位品味,以思維拓展格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坐是生活的標準,生活坐落城市角落,設計定調文化高度,以座標定位品味,以思維拓展格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愛國婦人會館

3. 坐看

大專院校響應活動以「產業預備式」為核心,結合設計學生與業界合作,深入探訪臺南府城的人文歷史,創作街道家具與座具。作品通過導覽、影音、草圖、工作坊等形式,展示學生與產業結合的創意實踐與文化脈絡詮釋。

學生們的創意作品透過導覽、影音紀錄、設計草圖、模型製作以及工作坊等多元形式,這些作品將對外公開展示,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從靈感發想、設計實踐到產業協作的整個過程。(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學生們的創意作品透過導覽、影音紀錄、設計草圖、模型製作以及工作坊等多元形式,這些作品將對外公開展示,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從靈感發想、設計實踐到產業協作的整個過程。(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藍晒圖文創園區

4. 台南・進站中

進站中的臺南驛,全台第2座有洋式旅館的古蹟鐵道車站,進入府城的核心出發點,在新車站建造同時,修復中的古蹟車站也正準備轉變再現風華,微改造以優化服務設施為旨,結合半透或局部的牆面圍籬隱約透露背後的古蹟面貌。

半透材質、露出縫隙的鷹架,讓古樸的古蹟立面微露、優化牆面與照明映出挑高大廳的優雅氣度、施工圍籬與植栽襯托月台棚架的井然結構秩序,新舊併容建築與指標便當服務設施,古都車站出現修復過渡期間綠意花園生活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半透材質、露出縫隙的鷹架,讓古樸的古蹟立面微露、優化牆面與照明映出挑高大廳的優雅氣度、施工圍籬與植栽襯托月台棚架的井然結構秩序,新舊併容建築與指標便當服務設施,古都車站出現修復過渡期間綠意花園生活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臺南火車站1樓

5. 商圈脈動   

「商圈脈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由中央地方、商圈組織、專家顧問、設計團隊共同合作,以設計解鎖台南孔廟與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三處街巷特有的生活樣貌,為地域注入能量與活力。

走進台南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三處街巷,以設計解鎖每個區域特有的生活樣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走進台南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三處街巷,以設計解鎖每個區域特有的生活樣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

☖ 設計響應

串連5項展覽及10項活動,展現臺南從藝術、街區生活、餐飲美食、文學、信仰、永續等豐富主題活動。

2024台灣設計展期間,串連5項展覽及10項活動,展現臺南從藝術、街區生活、餐飲美食、文學、信仰、永續等豐富主題活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台灣設計展期間,串連5項展覽及10項活動,展現臺南從藝術、街區生活、餐飲美食、文學、信仰、永續等豐富主題活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設計食堂

於淺草多功能中心舉辦,邀來意想不到的廚師輪番坐鎮、驚喜上菜,歡迎大家預約體驗。另外,此次也推出主展區散步路線,讓民眾在看展之餘還能享受驚喜美食、盡情徜徉在臺南新舊交融的文化中,發掘城市中的設計能量。

一座像流星一樣帶來驚喜的食堂,有意想不到的廚師,輪番在「不存在食堂」為你上菜。(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一座像流星一樣帶來驚喜的食堂,有意想不到的廚師,輪番在「不存在食堂」為你上菜。(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時間:10/26-11/10;展覽地點:淺草多功能中心

2024台灣設計展全區地圖。(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台灣設計展全區地圖。(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4台灣設計展
展出時間|10.26(六)~11.10(日) (共16天)
官網 | https://designexpo.org.tw
IG@designexpo.tw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小吃老店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2025年台灣設計展將落腳彰化,也順勢為彰化火車站週邊最熱鬧的「小西商圈」帶來嶄新面貌,巷口的公園廣場、馬路上的標線、經整理後的小吃老店面,都為街區注入了不同以往的活力。

位於彰化車站週邊的小西街,在清朝時期曾是連接舊城西門與北門的捷徑,隨著火車站的興建,鐵路運輸便利更讓這裡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當時,小西街一帶聚集了成衣、布料、旅社和酒樓等商家,形成熱鬧非凡的市集景象。

隨著時代變遷與交通改變,這些產業逐漸式微,現在穿梭於小西巷弄間,傳承數十年的老字號小吃攤位和復古風情的建築仍隨處可見,同時也有不少青年進駐開設個性小店,為街區注入新的活力,讓小西商圈逐漸成為融合懷舊與年輕風格的慢遊之地。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漫步小西商圈,有不少青年進駐開設個性小店,為街區注入新的活力。(圖片來源:彰化旅遊資訊網)

小西商圈與一般招牌林立的商業街有很大的不同,光是進入街區的方式就充滿探險樂趣。從彰化火車站前三角公園(中正路口摩斯漢堡旁)隔壁不起眼的巷弄鑽進進入小西街巷(長安街100巷),並一路來到長安街、永興街、陳陵路範圍,行經綠意盎然的生活感巷弄、有歷史故事的屋舍、轉角的藝術裝置,每個角落都有驚喜。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小西商圈一帶有許多乘載歷史故事的屋舍。(圖片來源:彰化旅遊資訊網)

重塑商圈品牌「小西伴線」

小西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台灣設計研究院共同策劃、嶼人設計工作室設計統籌,期望打造出非典型的商圈品牌。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嶼人設計工作室團隊。(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前面提到,小西商圈自古就是彰化市的核心地帶,而如何強化地方與彰化市連結的記憶點,就是嶼人設計工作室最著重的目標。團隊將「小西」加上彰化老地名「半線」,並變化為「伴線」、「拌線」,表達小西不僅是商業街,更是以人情味為本、還有美食好手藝的地方。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全新品牌識別導入街邊旗幟。(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除了源自在地文化脈絡的品牌概念「小西伴線」外,設計團隊也運用地方商家常有的吉祥物「錢鼠」,轉化原先象徵富裕繁榮的意象,將布業的代表物件「線」畫成一隻「錢鼠」Logo,長長的尾巴捲成圓圓的錢幣,帶領旅人進入小西街巷內尋寶。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設計團隊運用地方商家常有的吉祥物「錢鼠」,將布業的代表物件「線」畫成一隻「錢鼠」Logo。(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以「線」為核心概念,貫穿平面意象

「小西伴線」計畫期望強調鄰里生活與商業街共構的環境氛圍,用「線」這個元素,將原本小西商圈裡無形且分散的點,串聯為「有形」且「連續」的生活空間。「線」的概念簡單、好應用,可以勾勒出小西當地知名歷史建物「高賓閣」、代表美食的叉子湯匙、小吃攤等形象,還可以繪製成地面上的標線,在空間中穿針引「線」,邀請旅人隨著指引遊逛街巷。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小西伴線」計畫期望強調鄰里生活與商業街共構的環境氛圍,用「線」這個元素串聯起有形且連續的生活空間。(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前後對比圖。「線」的概念簡單、好應用,可以化為地面上的標線。(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馬路標線不僅呼應全新商圈品牌視覺,更提醒行經車輛注意行人安全。(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3處街角特色空間,兼具遊客與居民需求

「線」甚至還可以3D化,從地面上飄浮起來,在城市空間轉變為實體街道家具,成為街角的多處特色空間,包含火車站出來就能看見的「車站前公園廣場」、小西特色街巷中酒樓遺址與醫生巷交界處的「小西巷微廣場」,以及鄰近歷史建物「高賓閣」的「空地口袋公園」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車站前公園廣場改裝前後對比圖。(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小西巷微廣場。(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空地口袋公園改裝前後對比圖。(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在這三處街道家具的設計概念是「線」從地面上漂浮了起來,變成高高低低的椅子、地圖和指標,並延伸品牌視覺形象,增設拒馬、花台和交通錐等街道設施,提供遊客蒐集地方資訊、居民日常休憩聚集。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線」從地面上漂浮了起來,變成高高低低的椅子、地圖和指標。(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這些公共空間提供遊客蒐集地方資訊、居民日常休憩聚集的場所。(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在材料選擇上,嶼人設計工作室選用了多項環保材,盡可能以新技術達到環境友善,如地面標線使用冷塑型止滑塗料,不含溶劑,施作時不產生額外的碳排放,且抗滑性高、耐磨耗、耐紫外線;而隨著座椅線條一路延伸至天際線的燈具,則採用太陽能板照明。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嶼人設計工作室選用多項環保材,盡可能以新技術達到環境友善。(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7商圈店家重塑空間,老字號小吃視覺更跳脫

除了商圈公共空間的重整外,許多地方商家也響應本次計畫,與設計團隊合作品牌形象與空間規劃。像是彰化限定的古早味老字號「堂記糯米炸」,保留原有的復古的攤車意象加入年輕化的視覺設計,讓街口轉角的小吃更加吸睛;專售手工蛋捲的「⾃然捲⼿感烘焙所」透過視覺阻隔打造「前店後廠」,並優化原本商品陳設空間。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堂記糯米炸。(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堂記糯米炸。(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然捲⼿感烘焙所。(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擁有超過60年歷史的「阿樹擔仔麵」以店內招牌餐點做為新的視覺形象,也規劃新的菜單組合;主打手沖精品咖啡的「桔萬咖啡」選入新的室內家具、改變陳設,讓店面更加簡潔俐落。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桔萬咖啡。(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老店「阿璋肉圓」運用店面對外形象(招牌橫招及帆布等),統一原本分離兩側的店面視覺,也以減法設計重新整理菜單與牆面資訊;建於1937年的「高賓閣」則從建築外立面品牌旗幟強化視覺辨識度,並對一樓場域進行功能重新分配,打造具有整體感的消費環境。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阿璋肉圓。(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新面貌!以「線」串連昔日布業榮景,改造公共空間、老店小吃建立非典型商圈品牌
阿璋肉圓。(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