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學運、多元成家、青貧!2018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用14部電影深思台灣當代社會

台北電影節作為台灣新銳影人亮相展演的平台,在邁向20週年的時刻,特別規劃「明日‧台灣」單元,蒐羅台灣當代影像創作風景,展現未來台灣電影的能量。本單元選映台北電影獎入選的劇情長片與紀錄片、由公視新創電影的劇情短片、公視紀錄觀點製作的紀錄片,以及獨立導演的短片創作。

 

劇情短片集結的未來寓言,或是對當前社會的批判或反省,台灣電影的人文性傳統在許多短片裡仍有著清楚印記。同時,少數影片的結構實驗或在劇情上的創意,也透露出新導演突破傳統敘事的嘗試。紀錄片關注的不只是議題,透過訪問、鏡頭捕捉與現場陪伴,導演們試圖跨出個人經驗的局限,洞察社會體系與殘酷現實對人的影響。

 

入選今年台北電影獎劇情長片的《十年台灣》,從2016年於台北電影節放映的香港《十年》發展而來,繼阿比查邦監製、今年坎城影展特別放映的《十年泰國》後接力推出, 勒嘎.舒米、鄒隆娜、呂柏勳、謝沛如、廖克發等五位台灣新銳執導, 從核廢料、外籍移工、傳產出走、多元成家、失眠等主題出發,觸及空污、青貧、少子化等社會現象,想像十年後的台灣從城市到鄉鎮、離島,每一個身份的我們可能面對的情境。而台北電影獎紀錄片入選作品的江偉華《街頭》,深刻紀錄了318學運的抗爭者如何策劃、爭執甚而分裂。這是關於離開廣場,走上街頭的年輕社運者們,在「成為大人」的模糊邊界上,通過失敗、選擇、確認自我樣貌的故事。

 

公視紀錄觀點製作的紀錄片,長片有曾以《我叫阿銘啦》、《流浪神狗人》、《行者》等作品驚豔影迷的導演陳芯宜新作《尋找乳房》,透過近30位女性的私密對話,道出關於女性們的身體故事,對於生長、性慾和生育這樣私密的選擇是如何思考,更向觀眾提問了旁人對於胖瘦美醜的竊竊私語、嬉笑怒罵,究竟是誰的價值觀?

 

另外,行之有年的觀點短片,今年也選映了三部作品。以《血琥珀》入選今年台北電影獎紀錄片類的李永超,新作《荃蔴河》將鏡頭對準緬北深山裡的小村落,以一貫的紀實手法貼近緬北人民的生存兩難。在這裡土地不值錢,人們都往鄰近邊界的中國去發財。一對夫妻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小孩,他們必須在繼承父業終日牧羊、與帶著家人離開荃蔴河之間做出選擇。2015年曾入選台北電影獎紀錄片的蘇明彥,新作《伏流》紀錄一群傍水而居的人們,與時間流逝的河邊風景,並將其製作成一部如詩的作品。詹皓中、戴嘉宏《框裡的你》處理台商家庭兩代人的處境,父親離鄉到中國,從最初想像的兩年,至今已過了十八載,視訊螢幕便是日常相見的管道。故鄉和異鄉在時間中模糊了界線,分隔兩地的親人團聚似乎遙遙無期。 

 

公視新創電影出品的劇情短片中, 《暴好人》邀來演員陳以文領銜,飾演逆來順受的計程車司機阿崔,總是生活在他人的行程中。在平凡到不值一提的荒謬日子中,他困於莫名的暴力乘客、沒大沒小的兒子、疑似出軌的老婆相處之間,瀕臨崩潰邊緣。當他決定翻轉命運、復仇決行之際,命運卻開了他一場大玩笑。《最後一次溫柔》描述活屍病毒肆虐台灣,民眾全員撤往金門,總是吵嘴的夫妻貴春與阿火錯過船班,只能躲在海防辦公室,貴春手上更出現咬痕,眼看就要變成活屍……,結合喪屍電影與鄉土親情,巧妙勾勒上一輩人愛在心裡口難開的可愛性格,楊麗音精彩演出妻子阿火更是可圈可點。

 

《無生》則是探討台灣急救醫療體系的佳作,張翰飾演的資深消防隊長酒駕釀禍,面對沒有任何身分證件的重症傷患、質疑警消通報程序的值班員警、拒絕表態進行急救的患者親屬、不願挑戰醫院制度的醫護人員,堅持急救究竟是延續寶貴生命還是贖罪?《年尾巴》將故事時間設定於除夕,小女孩終於能夠見到歌手母親。儘管媽媽在五燈獎五度五關,但親戚依舊對她指指點點。忙碌的通告排到大年夜,母親只能短暫陪伴女孩。面對母親的缺席、父親的離世,好強的女孩只能在夜深人靜時獨自面對,劉引商、丁強、樊光耀、謝盈萱一字排開,透過短短的時間打造張力十足的家庭場景。

 

獨立導演的短片創作同樣不容小覷,《仙草的滋味》描述一對叫賣仙草的小兄弟,生意門可羅雀,直到一位客人隨手將他們的照片放上網分享,仙草推車一夕間大排長龍,卻造成小兄弟間情誼的變質。殘忍的資本遊戲,提早在童稚的笑容上劃下了淚痕。《河邊公寓》描述小寶一家人搬進新的公寓,小寶在隔壁的空屋搭起了秘密基地,懷著期待又擔心從此被忽略的心情,默默倒數妹妹的來臨。這時,從天而降一位神秘朋友,彷彿是未來的自己那樣一位神秘的朋友,與小寶共度一段獨特的時光。

 

入選美國棕櫚泉國際影展與日本東京短片節的《姊姊》敘述九〇年代的美國,和家人初移民的小姊姊梁芬渴望融入新環境,因而迷戀當時女孩間流行的彩色蝴蝶髮夾。梁芬對蝴蝶髮夾的執著,混雜著對俗氣妹妹的厭惡,使得母女三人新生活下隱含的張力一觸即發,更刻劃了在90年代末的模糊、曖昧、壓抑氛圍下,移民家庭母女三人的親情 。《浮草》由馮淬帆、鄧育凱領銜主演,敘述一名少年歷經喪母後,與父親共同陷入了哀傷之中。偶然的機緣下,他在釣魚時結識了一名陌生老者。老者獨居,妻子與少年母親同樣因病過世。兩人惺惺相惜,成了忘年之交,彼此陪伴著走出了悲痛與孤寂。

 

2018台北電影節套票劃位日是6月9日下午一點,在全台的ibon售票系統的機台開始劃位,超級影癡套票則可以提前一天,在6月8日(五)下午一點至二十三點五十九分搶先劃位開幕片或閉幕片一張。單場票則將於6月13日下午一點開賣!

 

今年台北電影節特別規劃20週年主題特展《顯影。破格而出:台北電影節20印記》,並於6月8日至9月30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開展,上百件珍貴物件與創作手稿,期待民眾前來一同爬梳臺灣電影這20年來歷經的風華歲月。6月8日開展當晚七時三十分更將於剝皮寮歷史街區戶外放映魏德聖導演《海角七號》,這部國片史上的票房冠軍,在10年前引領了台灣電影再復興的浪潮,更是影迷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這次包括魏德聖導演、演員范逸臣、田中千繪等「海角幫」也將再度聚首,跟觀眾共度美好的電影之夜。

 

詳情請上台北電影節官網FB粉絲專頁

 

via / 台北電影節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6月正式播出!延續第一季精神,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6月正式播出!延續第一季精神,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將於6月7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在公共電視、CATCHPLAY 電影台61頻道同步首播,晚間10點於串流影音平台 CATCHPLAY+ (台灣、新加坡、印尼)、公視+、愛奇藝國際版、以及首次加入台劇的國際平台 Amazon Prime Video 於海外超過240個國家或地區同步上架。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不但開啟與觀眾、社會的深度對話,也是少數走出台灣、受到國際關注的台劇,觸及全球超過30個國家的觀眾;而2025年,《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再度突破,成為首部登上  Amazon Prime Video 平台的台劇,全球超過240個國家或地區的海外觀眾,將可以在6月7日起,與台灣劇迷同步看到這部指標性的台劇,英文劇名更定為 The World Between Us : After the Flames,延續《與惡》探討的人與人及社會的關係,以一場大火開啟全新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由文策院、公共電視、CATCHPLAY、大慕可可共同出品、大慕影藝製作。(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由文策院、公共電視、CATCHPLAY、大慕可可共同出品、大慕影藝製作。(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正式海報及前導預告中,5位主演周渝民、薛仕凌、楊貴媚、謝欣穎以及于子育正式全體露臉,有人沉痛、有人悲傷、也有人安靜思索,纏繞5個人的,是燒出6個家庭因果糾結的一場大火,而在5人的煙硝上方,由劉子銓飾演的關鍵人物只露出半張臉痛苦吶喊,這個角色也將揭開《與惡II》故事的序幕。而在前導預告中,第一季飾演夫妻的賈靜雯以及温昇豪同步驚喜現身,分別以懷舊造型的新聞主播及名嘴身份出現,帶出了包括「立委互毆導致議事空轉」、及「無差別縱火殺人」等多個令人似曾相識的社會事件,畫面在快節奏中迅速交錯,拉出劇情長達20年的時空跨度,幾位主角也正面對各自的人生難關。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飾演精神科醫生,本身卻在縱火案失去摯愛的周渝民在前導預告中情緒失控:「我不要你們提醒我家裡只剩我一個人!」懷抱改革理想,卻在政壇中逐漸迷失自我的立委薛仕凌橫目怒訴:「是我不甘願乖乖閉嘴聽話!」於此同時,因為一場意外面臨人生巨變的謝欣穎幾度在生死邊緣徘徊,而周渝民悲痛的獨白:「我以為我們能接住所有人,但其實我們甚麼都接不住。」則令人心碎。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對世界同時懷抱著希望與絕望,也期待在各自生命的低谷中,仍然有人能夠看見自己,接住自己。角色充滿故事的主演也有感而發,周渝民認為每天都不容易,也都值得好好被重視:「人都應該要珍惜當下,很可能錯過的一件小事,會導致一輩子也無法重來的遺憾。」首度飾演政治人物的楊貴媚也忍不住感嘆:「人沒有絕對的善與惡,隨著自己年紀的逐步增長,也會慢慢發現,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最終最重要的,其實是要守住自己的心。」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歷經6年時間打磨,穿梭107個場景、動員226名工作人員,足跡遍及台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地,除了大量主次演群之外,更調度了包括近3000人次龐大的臨演群眾。金獎編劇呂蒔媛再度執筆,以第一季相連的宇宙觀,創造出全新的人物與敘事線,《我們與惡的距離II》故事橫跨20年,6個家庭的生命彼此交織,由一場縱火殺人案為始,揭開盤根錯節的因果。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延續第一季的精神,《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將透過綿密的人物網絡及多線敘事展開,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導演林君陽說:「第一季的核心在於『撕下標籤』,帶領觀眾看到隱藏在惡意背後的故事;第二季則是在這個核心上往前推進,希望透過更複雜的角色關係,以及彼此間的因緣牽扯,開展新的《與惡 II》,也傳遞出選擇、修復、理解,與接住的價值。」 編劇呂蒔媛也提及,她想傳達出「接住」的難,難在必須透過許多人的努力來一起完成,這同時也是社會中最難能可貴的集體力量。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資料提供|CATCHPLAY、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5月上映!串聯11部經典動畫世界觀,發掘大師的手繪創作理念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5月上映!串聯11部經典動畫世界觀,發掘大師的手繪創作理念

電影《宮﨑駿的奇幻世界》(Miyazaki, Spirit of Nature)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是首部聚焦於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生平、作品與自然環境深厚連結的紀錄片。《宮﨑駿的奇幻世界》將於5月9日在台上映。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為法國紀錄片導演里奧法維耶致敬這位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之作,去年該片入選第81屆威尼斯影展官方單元「威尼斯經典」最佳紀錄片,就有許多吉卜力迷敲碗期待。

慶幸「趕上手繪的最後時代」

片中引用宮﨑駿11年前獲頒奧斯卡榮譽獎項「主席獎」表揚終身成就時,曾說:「我太太說我很幸運,因為我趕上手繪的最後時代,50年來,我的電影還能只用紙和筆。」宮﨑駿不忘初衷、一生懸命對手繪動畫的堅持,對照近來「AI模仿藝術風格」盛行的現象,在此時推出這部紀錄片格外有意義。

電影《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電影《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串聯11部經典動畫世界觀

宮﨑駿是日本動畫界史上第一個擁有兩座以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紀錄的動畫導演,最新紀錄片《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獲得宮崎駿所有電影的珍貴片段授權,透過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並集結吉卜力工作室三巨頭之一鈴木敏夫、宮﨑駿之子宮崎吾朗及提摩西莫頓等多位國際重量級思想家的深度見解,揭示宮崎駿如何透過作品探討人類與自然及萬物之間的關係,展現他深遠的生態思考,讓觀眾得以從全新的宏觀角度,重新認識並更加親近這位將一生奉獻給手繪動畫的藝術家。

吉卜力工作室製片鈴木敏夫與宮﨑駿相伴近半百人生。(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吉卜力工作室製片鈴木敏夫與宮﨑駿相伴近半百人生。(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經典動畫《龍貓》帶有自傳色彩。(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經典動畫《龍貓》帶有自傳色彩。(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鈴木敏夫共同打造海報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海報由宮﨑駿、鈴木敏夫共同創作打造,鈴木敏夫親筆題字,呈現獨一無二手繪質感。相識合作半百人生的兩人親繪11部動畫要角,海報中間占比最大的就是經常被認為是宮﨑駿本人化身的《紅豬》主角波魯克,周圍圍繞著眾多吉卜力動畫經典角色,包括鈴木敏夫的投射——《蒼鷺與少年》中的蒼鷺,還有《風之谷》乘著滑翔翼的娜烏西卡、《天空之城》亦敵亦友的空中海賊朵拉、《魔女宅急便》魔女琪琪和黑貓吉吉、《魔法公主》中居住在森林的木靈、《神隱少女》無臉男和湯婆婆隨從變身而成的小烏鴉、《霍爾的移動城堡》伸長雞腳前行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中的波妞和水母、《風起》經典的零式戰鬥機,以及《龍貓》中形影不離的龍貓、中龍貓、小龍貓及貓巴士、灰塵精靈登場。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中文版海報(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中文版海報(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