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是家電設計的起點,專訪瑞典精品家電品牌伊萊克斯設計長Pernilla Johansson

「觀察」是家電設計的起點,專訪瑞典精品家電品牌伊萊克斯設計長Pernilla Johansson

現代居家空間裡,家具家飾是營造生活風格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家電更是創造便利生活的重要細節。來自瑞典、現為伊萊克斯設計長的Pernilla Johansson,說到家電設計,皆從人出發,並且以融合斯堪地那維亞設計中兼具實用、美學的思考,期望為人們生活帶來更愉悅的感受。

 

源自瑞典 用觀察創造設計

家電在現代居家空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也以高科技功能和吸睛的外型設計,吸引著人們打造更便利的居家生活。來自瑞典精品家電伊萊克斯的設計長 Pernilla Johansson,帶著工業設計背景,帶領推出超過60項產品,對她而言,好的家電「要能提供簡單、流暢的使用方式,而且能帶給人們愉悅的感受。」

 

曾經在亞太設計中心工作的Pernilla經常往返世界各地,累積了各國家電使用的觀察,談到如何打造出融入生活中的家電設計,Pernilla認為「家電主要提供人所使用,所以在設計上需要以人為中心去思考。」這樣的概念不僅是北歐設計中重要的核心,更是團隊在設計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問題。對Pernilla而言,設計並不是閉門造車的事,而靈感更常常出現在「觀察」裡。「我們透過觀察,了解人們如何使用家電,而且這也讓我們思考未來該提供怎樣的設計給人們。」

 

從出生到求學皆在瑞典的Pernilla,深受斯堪地那維亞設計美學影響,因此帶領團隊在打造伊萊克斯產品時,也將北歐特有的設計精神融合至設計過程中。談到北歐設計,Pernilla認為其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一個是實用性,一個是外在的風格。」在伊萊克斯的產品中,從清潔家電到廚房料理家電,皆特別注重實用性,「為了達到實用的功能,我們透過很多研究來完成這樣的需求。」像是品牌中的大師系列廚電,更是與米其林廚師共同研發而成。除了實用性,Pernilla認為「傳達」也是產品設計中重要的一項關鍵,在伊萊克斯的設計中,常常可以看到俐落的外形和優雅的色調搭配,「我們會思考如何吸引人們的目光,並且讓人們一看到家電的樣子,就可以很直觀的使用這項產品,這也是讓人們感受到實用的其中一種方式。」

 

不斷修正-PURE F9滑移百變吸塵器的孕育過程

每個家電,都是設計者對家的重新想像。Pernilla分享她的居家空間中已有掃地機器人吸塵器PURE i9,也有最新產品─直立式無線吸塵器PURE F9 。談到這款吸塵器的設計靈感,Pernilla認為,如同她一貫的設計思考,先觀察社會、居家生活的趨勢,同時也思考全球設計在未來的發展方向,「想要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方式時,PURE F9的設計概念便慢慢成型。」

 

PURE F9擁有簡約俐落的外型,直立式的設計更方便居家收納,Pernilla以自家為例,目前客廳、臥房各有一支PURE F9,細長的外型分別放在櫥櫃旁和床邊的牆角,在空間上都不會造成擁擠的情形,在視覺上也容易融於居家設計中。而在功能上最特別的是,機身採用可改變重心的滑移設計FlexLift,讓人們在清掃桌底或高處空間時,都能透過滑動主機的方式,更輕鬆地清潔各個角落。

 

而這個滑移設計的問世,其實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這個設計的草稿出來後,有些夥伴會覺得不好用、不必要,過了一兩年後,我們運用好的技術和設計執行出這樣的想法,大家才發現這是一個很棒的設計。」Pernilla分享道。「所以我認為在設計上,有好的想法還不夠多,重要的是如何去『孕育』(cultivate)這樣的想法,讓大家認同之後進而創新,最終轉化成產品。」

 

而PURE F9除了一開始在設計概念上,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在做出產品後的使用測試上,也經歷了一些挑戰。像是原本PURE F9已完成設計,卻因為在使用上,整體重量仍然太重、機身各環節的配重不對,於是又決定多花幾個月重新改造,最後才推出了這項商品。「雖然一開始多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調整,但現在看這個設計,卻是令大家感到滿意、驕傲的產品。」Pernilla說。

 

現在再回頭看催生PURE F9的歷程,Pernilla認為這個產品在各個方面都兼顧到了人們的使用感受,包含低調內斂的色調、充滿質感的金屬材質,特別是使用上的各種細節考量,都圍繞著人為中心而產生。而這樣的設計思考,也正源自於斯堪地那維亞設計精神中,因為需求而生的實用考量,以及帶給人舒適感受的設計美學。「我認為我們非常了解人們生活中的需求,特別是未來大家想要什麼。尤其是產品設計常常需要花費3~4年的設計時間,因此預測人們想要什麼樣的設計,在推出後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將成為品牌的設計關鍵。」正如伊萊克斯不斷強調,家電是為人們生活帶來愉悅的產品,這個來自北歐的品牌也持續從實用和美學的思考,為居家生活注入特別的使用感受。

 

文/Dana Chen

攝影/黑王

圖片提供/伊萊克斯

《華康浪狗狗體 2.0》開放免費下載!華康字型再度攜手三牲工作室,將浪浪身影化為注音符號筆畫

《華康浪狗狗體 2.0》開放免費下載!華康字型再度攜手三牲工作室,將浪浪身影化為注音符號筆畫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即日起於華康官網開放免費下載。另外,此次也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合作,推出「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讓浪浪獲得更多被看見的機會與希望,其收益也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全數捐贈予流浪動物相關公益團體。

《華康浪狗狗體 2.0》誕生

自2021年首度推出以來,《華康浪狗狗體》受到熱烈迴響。當時華康與三牲工作室共同發起「浪狗狗回家字型」企畫,靈感來自三牲長期為中途之家浪浪拍攝肖像的行動,期望打破社會對流浪動物的刻板印象。再進化推出 2.0 版本,華康希望讓「字體」不只是溝通的媒介,更成為一種能被感知的語言——透過筆畫的彎曲、姿態的延展與字形的節奏,感受狗狗的神情與等待。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字型2025年再度與三牲工作室合作,以設計為浪浪發聲,推出全新升級版本《華康浪狗狗體 2.0》。(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融入台灣狗狗的可愛姿態

《華康浪狗狗體 2.0》以華康明體為基礎,本次特別推出兩款全新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注音 小黑」與「華康浪狗狗體注音 小黃」,融入台灣狗狗的可愛姿態與特徵,將浪浪的身影化作熟悉的注音符號筆畫。新版共新增 74 個注音文字與 10 組顏文字(其中藏有浪貓版彩蛋),象徵為 88 隻浪浪爭取曝光機會。字體將於華康官網開放免費下載(限非商業使用),邀請大眾以創意書寫的方式,傳遞對浪浪的關懷。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字型 × 三牲工作室 × 全家雲端列印

三牲工作室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合作,推出「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以《華康浪狗狗體 2.0》為主要視覺,由華康設計 4 款注音文小卡與 2 款顏文字貼紙。民眾只要在 FamiPort 雲端列印平台選購喜愛的設計圖卡,即獲得專屬 QRcode,隨時可在全台任一「全家」店舖的 FamiPort 機台列印出來。本次合作由三牲工作室提供素材、華康提供字型、「全家」支援列印服務,相關收益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全數捐贈流浪動物公益團體。期許透過設計與日常行動的結合,讓每一次列印都成為浪浪的一份希望。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 2.0》不僅是一款字型,更是一場跨界的溫暖合作。從華康字型的專業設計出發,結合三牲工作室的影像故事與「全家」FamiPort 雲端列印的大眾通路,讓設計、公益與日常生活產生連結。因為每一筆畫都藏著浪浪的身影,每一次列印都可能改變牠們的命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圖片提供:華康字型)

《華康浪狗狗體 2.0》即日起免費下載
字體下載請點此
▨ 字體使用|華康浪狗狗體字型檔與圖檔,均僅供個人非商業用途使用
▨  FamiPort 雲端列印「三牲工作室」主題專區
▨ 公益用途|列印收益將由華康字型、三牲工作室捐贈予流浪動物相關公益團體

資料提供|華康字型、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設計翻轉地方,商圈美學再進化: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高雄旗山商圈新面貌亮相!

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之「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自去年開始將美學設計導入商圈發展,成功改造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孔廟商圈」,以及今年剛舉辦完台灣設計展的彰化「小西商圈」。除了商圈識別、指引的重塑,商圈改造也從空間擺設、商品陳列與包裝設計等全面向切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完整的商圈品牌。

今年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持續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形塑商圈品牌,創造地方經濟活力」為核心,串連地方政府與商圈店家,透過設計導入協助商圈轉型與美學升級。

2025年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及高雄旗山等四處商圈作為示範案例,從商圈品牌重塑到與地方空間美學,打造街區整合的公共休憩空間,並引導商圈與店家建立設計思維與經營能力,打造兼具深度與旅遊魅力的地方商圈新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位於高雄旗山商圈的老饕店家「101包子」,透過計畫輔導,統一品牌視覺,量身打造店面展示空間與服務動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祈願文化再詮釋,推動慢遊散策路線

以天燈聞名的平溪,透過符號重塑商圈品牌識別,於平溪火車站一帶起梳理老街立面、掛起寫著「平溪」商圈識別的燈籠,展現地方特色外也與在地商圈共同調整旅遊定位。現地採集的植物——大菁,是製作藍染的原料,設計團隊將藍染應用於商圈的公共空間傢俱設計,透過微型策展、工作坊策劃,期待未來透過共同維護街道的藍染家具凝聚社區意識,融入地方美學的同時,也讓平溪的藍染文化能被延續。希望帶給商圈的發展不只是原有祈願文化的延伸,更多是在地特色的挖掘,並推動平溪獨有的深度小旅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將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現地採集在地藍染原料應用於街道傢俱設計,增加遊客停留的休憩空間。(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時,編輯策劃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串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與在地日常,形塑可閱讀的地方風采。未來也期待交棒給地方商圈自行編撰,讓平溪在熟悉的旅遊印象中持續表達新意,為當地觀光開啟山城緩行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平溪好評》地方刊物,串連老街周邊自然景觀與歷史軌跡,增添旅遊體驗層次。(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從品牌到場域,打造學區與商圈共構的生活街景

位於桃園中壢區的中原商圈,以校園與商圈共生為背景,聚焦「商學共融」的設計策略,改造商圈門面的停車場出入口立面,打造兼具動線導引的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強化旅客感受;並整合店家雨遮帆布與設計公共電箱設施色彩,將品牌視覺延伸至街道,使整體街區空間更具可識別性,傳達中原商圈學區共榮、生活共構的當代城市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建立區域品牌,延伸文化體驗觀光半徑

擁有山城優勢的高雄旗山商圈,這次透過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串連起地方政府、商圈協會與設計團隊打造商圈識別,擷取老街在地符號的紅磚與拱門為題材,運用古典建築圓弧線條與沉穩色系,建立視覺導引系統融入街景,呼應旗山深厚的人文底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理事長提到:「要讓觀光客願意前來,需要重視消費者需求。」為延伸旅客於旗山遊憩的停留時間,公共設施運用高雄獨有的大溝頂空間,於街區打造融合了新舊元素的「無人旅客中心」,以旗山老街為起點導覽旅客,不只能探索附近景點,延伸旅遊半徑,也期待帶動更多人潮、提升商圈整體旅遊發展。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賦能組織經營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彰化小西商圈首年將布業與在地吉祥物「錢鼠」融入設計概念,第二年持續深化改造,於街區增加「金幣」元素,強化商圈入口與走逛點位串聯,營造獨特街區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針對商圈軟體經營與組織賦能部分,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輔導成員創設《小西有囍》商圈刊物,作為地方故事的平台與對外品牌傳播的重要工具。同時策劃主題式消費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推出限定商品,展現創新設計與地方風俗融合的魅力,其中更邀請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及精品甜點品牌法朋跨界合作,進一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實現商圈刊物自主編輯,成為地方文化記憶與商圈品牌傳播的新平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導入商圈店家!更新街區風貌外深入品牌經營

另外,設計導入不僅更新街區風貌,也深入店家空間與品牌經營。在平溪商圈,「平安嚴選」以在地農產與祈福傳統結合,打造具祝福意象的選物品牌;「美玉天燈製作所」延續手工製燈職人工藝,讓天燈文化成為富含儀式感的手作體驗;「六扇門」優化空間動線與商品陳列,營造自在品茗氛圍;「覓石底」整合品牌識別與門面設計,描繪地方特色;「碳場咖啡」保留洗選煤場結構語彙,成為旅人休憩新地標。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菁桐店家輔導:百年建築地標咖啡廳「碳場咖啡」的招牌及店內空間一隅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則以設計帶動商家店面改造,「枝仔冰城」以品牌統一視覺、重整動線聚焦冰品形象;「101手工包子」以木質與暖色營造品牌氛圍,梳理顧客動線;「鮮緹香蕉蛋捲」以裂葉造型與亮色設計體現品牌活力;「迷路麋鹿糖藝舖」融合糖藝工法與琥珀色調,呈現甜而不膩的手作質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串連地方商圈與日常生活的風景

隨著設計導入商圈,商圈不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連結人文底蘊、生活與城市精神的公共平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持續攜手,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期望透過設計與組織賦能,打造更多具品牌識別、觀光體驗與永續經營力的地方典範,讓臺灣商圈能展現自我特色,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景點。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