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大空襲》到國慶視覺!台灣設計團隊迷走工作坊翻玩自由社會裡的創意政治力

你發現了嗎?從探討長照議題的有趣桌遊,到以在地「茄芷袋」發想的國慶主視覺,近年來政治不再是「冷議題」,反而一躍成為社群熱點。不斷催生的創意政治企畫,正是讓政治接地氣的箇中關鍵。

 

說到近年正夯的桌遊產業,曾推出「台北大空襲」、「動物大逃殺」等話題桌遊的「迷走工作坊 Mizo Games」,可說是本土桌遊扛霸子。少有人知的是,迷走工作坊創辦人張少濂,近年來也活躍於政治企畫領域。這段歷程,可以從2014年太陽花運動說起。當時張少濂在flyingV群眾募資平台上登高一呼,讓台灣公民力量躍上《蘋果日報》、《紐約時報》頭版,為政治群募締造經典案例。2014年,推出柯文哲競選桌遊「翻桌吧!溫蒂妮小姐」,締造1個月完售1萬套佳績;這兩年,他陸續參與以「茄芷袋」為發想的國慶主視覺案,以及邀請設計師廖小子為總統府設計新年賀卡的企畫;今年初,更以桌遊「人生一瞬」,帶領不同世代理解長照2.0。一個個精彩的政治企畫,不只讓大家耳目一新,也刺激政界與社會的對話。

 

Q:當初是在什麼契機下,開始參與政治活動的企畫呢?

A:我直到洪仲丘事件才第一次上街頭,接下來則參與了太陽花運動。2014年時,我想將網路上年輕人的想法傳達給大眾,便先在批踢踢發文,問大家願意出多少錢,把資訊登上《蘋果日報》頭版,後來也在flyingV募資,3小時便募到697萬元。可能也是到了那時候,「政治群募」的可能性才開始被大家理解和接受。

 

跟flyingV合作時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聶永真主動傳訊息,表示願意無償設計。但是當時還不認識他的我回答道:「我們美編已經找到了,謝謝你。天佑台灣。」結果我跟當時的夥伴談起這件事,才發現聶永真是一位「紅到甚至有維基百科資料」的設計師。剛好當時爆發「324佔領行政院事件」,經過團隊討論,我們決定買《紐約時報》頭版,才再請聶永真幫忙。

 

Q:相較於傳統宣傳手法,經桌遊設計過的溝通模式有哪些特質?

A:桌遊是在好玩前提下,跟玩家溝通一件事,讓他們思考並引起興趣。它可以吸引平常不是目標群眾的人,去注意業主想傳達的議題。但是如果品牌形象已經跌到谷底,是無法再用桌遊包裝的;或政策只是為了粉飾太平,也很難做成遊戲。畢竟遊戲很誠實,大家只要玩過,就會了解它想表達的理念。所以業主跟遊戲製作者都要誠實,才能讓在意政策的人買單,甚至進一步吸引原本不那麼支持的群眾。

 

Q:邀請設計師或團隊加入政治類活動時,會考慮哪些面向?

A:邀請設計師時,首先希望幫彼此加分。像是邀請網路插畫家「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與柯文哲合作,是因為當時民調顯示柯文哲女性支持率較低,而「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粉絲多為都會女性,希望吸引更多女性選民注意。再來,也希望藉由跨界合作,在大眾美學上有不一樣的嘗試。像是國慶主視覺,如果讓它變成像是金馬獎、金曲獎主視覺一樣,每次發表都能讓大家驚豔,甚至變成傳統、形成標竿,會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Q:相較於其他商業委託,政治類企畫有哪些特別需要注意的眉角?

A:商業委託以營利為目的,政治企畫的目標則是跟民眾溝通理念,首先要先和業主持續溝通,確認想法、風格都是業主希望的。另一點則是要考量業主和受眾的特性。畢竟,同一件事不同人講效果就不同。有些人講這句話很好笑,有些人講這句話卻被告。理解案子的個性,並跟業主個人特質結合是很重要的。

 

Q:近年台灣的政府或競選企畫,逐漸導入設計概念。你認為,這股趨勢是在甚麼樣的背景下形成呢?

A:這股趨勢其實是建立在創作自由的土壤上。去年是解嚴30周年,也就是說,30歲以下的人沒有感受過戒嚴的壓迫。這股自由風氣,奠基出滋養創意的土壤,帶創作者到更多他們想去的地方。我覺得這部分可以對比對岸。他們有非常多文案高手,但是在言論緊縮的社會裡,他們會選擇比較迂迴、反諷的創作方式。

 

而對政治界來說,我覺得他們看到票倉正在移轉。2015年時,蔡英文的競選團隊舉辦了「小英動漫見面會」,在批踢踢、巴哈姆特等論壇上都有不錯迴響。這可能是政治人物第一次發現,原來動漫圈有這麼多選票開發的可能。之後蔡英文競選主題曲〈亮點〉日文版也登上日本niconico動畫平台排行榜第三名,這也顯示出他們看到更多可能性。

 

About | 張少濂

輔大財經法律系畢業後,原任職於金融產業,後因熱愛桌遊,於2010年開設實體店「桌遊列國」,並於2016年成立桌遊開發公司「迷走工作坊 Mizo Games」。作品兼及歷史、動保、政治、性別領域,如「壬辰之戰」、「台北大空襲」、「動物大逃殺」、「敢愛就來」等。也曾參與太陽花運動《紐約時報》群眾募資,以及2017台北燈節、國慶主視覺、2018總統府新年賀卡企畫等,是跨足桌遊、政治、社運等多領域的創意人。

 

文 / 郭慧

攝影 / 張藝霖

圖片提供 / 迷走工作坊Mizo Games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8年9月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Logo、主視覺亮相!大阪世博設計系統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以圓與圓環致敬過去、演繹未來

「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Logo、主視覺亮相!大阪世博設計系統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以圓與圓環致敬過去、演繹未來

2025年「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主視覺與Logo,由2025大阪世博設計系統的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其將今年的主題「つなぐ、つながる、大みそか。(連結、相連、除夕)」,以圓與圓環的意象呈現,既保有紅白歷史所象徵的傳統與經典感,也融入能展現未來紅白可能性的現代、洗鍊設計。

隨著先前NHK公布今年紅白主題與主持人將由女演員綾瀬遙、搞笑藝人有吉弘行、女演員今田美櫻,以及NHK主播鈴木奈穂子擔任後,近日最新亮相的主視覺與Logo設計,也讓人再次對這場日本跨年盛事充滿期待。而關於背後的設計理念,設計師引地耕太也在X社群平台進一步分享他的創作想法。

紅白以「連結、相連、除夕」為主題

引地耕太提到,今年的紅白是為「NHK放送100年」畫下句點的節目,同時也是「大阪世博之年」的收尾,能在如此重要且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被指派這樣的重責大任,他感到非常榮幸。而今年正逢「戰後80年」,國內外依然面臨各種隔閡與分裂。因此,紅白歌合戰希望成為跨越時代、世代、性別、語言、人種界線的節目,讓彼此能「連結、相連」。這也與今年大阪世博、世博設計系統的「こみゃく」概念相呼應,引地耕太也透過設計將這份理念傳遞給大家。

編註:こみゃく(Co-MYAKU)是在大阪世博的設計系統中,作為象徵「生命」的ID元素而誕生的暱稱。原本它只是設計系統的一部分,但在網路上逐漸被自然地稱作「こみゃく」,並受到眾多創作者與藝術家的喜愛。每一個「こみゃく」都有不同的外形與姿態,在大阪世博會場的各個角落,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為空間注入生命力。

更多完整內容 → 2025大阪世博設計系統解析!專訪創意總監引地耕太,以生命為中心聯動會場設計、藝術與聲音景觀

從連結中誕生的嶄新未來

而這次紅白Logo的設計概念是「從連結中誕生的嶄新未來」,並向過去紅白的傳統Logo致敬。透過紅與白、世代、性別、語言、人種等多元的不同事物彼此相連、共同合作,從而創造新的未來。看似是由圓與圓環組成的Logo,也代表地球、世界與未來的永續循環。這個簡約卻具延展性的全新Logo,將成為未來紅白的象徵。

「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的主題為「つなぐ、つながる、大みそか。(連結、相連、除夕)」,並由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本屆Logo與主視覺。(圖片來源:NHK)
「第76屆NHK紅白歌合戰」的主題為「つなぐ、つながる、大みそか。(連結、相連、除夕)」,並由創意總監引地耕太操刀本屆Logo與主視覺。(圖片來源:NHK)

事實上,引地耕太起初也考慮過更奇特、更搶眼,或帶有「強烈設計感」的提案,但他最終認為,這不適合紅白這個歷史悠久的國民節目,更不適合NHK放送100週年這個特別的時刻。因此,他選擇呈現更為正統、王道感的風格,以明確的概念,盡可能抑制設計師的自我、避免過度設計,追求簡潔且具備概念性的作品。這不僅是對紅白傳統的致敬,也是進一步構思該如何演繹接下來一百年的未來樣貌。

本屆紅白Logo的概念是「從連結中誕生的新未來」,並向以往紅白的Logo 致敬。(圖片來源:引地耕太 X@kouta_hikichi)
本屆紅白Logo的概念是「從連結中誕生的新未來」,並向過去紅白傳統的Logo 致敬。(圖片來源:引地耕太 X@kouta_hikichi)

致敬過去,也孕育未來

他進一步補充,這次的設計靈感來自經濟學家熊彼得(Schumpeter)對「創新本質」的思考,也就是把從未組合過的事物相互結合的「新結合」(New Combination)概念。紅與白象徵彼此不同的存在,包括時代、世代、性別、語言、人種……,它們各自獨立、互相尊重;但正因為這些差異能相互連動、協作,新的未來才有可能誕生。另外,日本自古以來,也擅長將自身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融合,創造出新的面貌。他也希望在NHK放送100週年的此刻,以紅白的設計傳遞「致敬過去,也孕育未來」的理念。

充滿活力的主視覺設計

而這次的紅白主視覺則以Logo元素為背景,在保留經典正統感的基調下,希望觀眾第一眼便能感受到紅白特有的歡樂與期待。因此,引地耕太採用了更具流行感的視覺風格。在攝影師宮原夢画的鏡頭下,主持人們的燦爛笑容,加上富有躍動感的畫面,也讓整體氛圍更加鮮明有活力。

本屆紅白主視覺以Logo元素為背景,打造出主持人們洋溢著生命力、彷彿為光輝未來獻上祝福的主視覺。(圖片來源:NHK)
本屆紅白主視覺以Logo元素為背景,打造出主持人們洋溢著生命力、彷彿為光輝未來獻上祝福的主視覺。(圖片來源:NHK)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微軟Office圖標新設計!流動線條、明亮漸層營造動態感,呼應人與AI流暢合作的產品體驗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最近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程式,有沒有發現它們悄悄換上了新圖標(icon)?近日微軟(Microsoft)針對旗下10個主要Office應用程式,進行了2018年以來首次的圖標再設計,其保留原版大致架構,融入流暢曲線、鮮明的漸層色調,並簡化視覺元素,透過微小卻精妙的調整,呈現更易辨識、更具彈性和親和力的新形象。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AI如何影響設計?微軟用這組圖標回應時代

電腦上的軟體圖標(icon)雖小,卻是完整使用者體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計精良的圖標,不僅得以將產品/服務功能、品牌識別等要素化繁為簡,更能在使用者心中留下難忘的視覺印象。然而隨科技飛速發展,人們生活及工作模式變動之快,圖標能否貼合時代脈動及使用者需求,也考量品牌及設計者的策略和功底。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上回推出新圖標已是2018年,距今推出的2025最新版已過7年。這期間AI技術發展極快,大大改變人們的工作模式,微軟也從中觀察到使用者對Office產品體驗的期待有所轉變,因此於2023年推出AI智能助理「Copilot」,提供內容協作、跨應用程式整合等服務,盼能透過人與AI之間流暢合作,達到提高生產力、激發創意等目標。時隔兩年再推Office新版圖標,則可視為將「人與AI流暢合作」此概念視覺化的設計行動,藉此反映出AI對設計及產品開發的實質影響。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以「連結」為設計關鍵字

作為微軟Office宇宙中的「串連者」,CopilotLogo以彩色環帶般的視覺,象徵流動、整合、連結等特質,其有機線條及繽紛色彩,也成了Office圖標再設計的一大靈感來源。在新版圖示中,微軟汲取Copilot Logo意象,並以「連結」為關鍵字發展設計,其不僅意指視覺之間相互「連結」所達成的一致性,更體現了微軟Office體系無縫「連結」人與AI及各軟體,所帶來的流暢使用體驗。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弧線 X 曲面 X 鮮亮漸層共組動感圖標

設計團隊秉持「進化,而非革命」的設計精神,不對圖標做大幅調整,而是透過精妙微調傳遞理念。2025新版圖標保留了原版既有的字母區塊,如代表WordWExcelX等,以確保即刻辨識度;並沿用原版大致架構,巧妙做了點「減法」,像是把Word圖標中原有的4個矩形調整為3個,減少視覺上的干擾。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相對容易觀察到的改變在於「線條輪廓」和「色彩」。新版圖標以曲線取代銳利邊角、將形狀邊緣柔化,用曲面代替原先厚重且靜止的形體,讓整體視覺變得更加俏皮可親。用色方面,每個軟體沿用其代表色,像是Word的藍、Powerpoint的橘、Excel的綠等,但色彩變得更加飽和鮮亮,並擅用漸層創造視覺上的靈動感和立體度。透過這組動感又俏皮的新icon,微軟向世界遞出一封邀請函,邀人們打開Office一同激盪腦力和創造。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微軟Office圖標迎新版設計!流動線條、鮮亮色彩共織動感視覺,呼應人與AI流暢協作的產品體驗
(圖片來源:Microsoft Design)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