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綠意花園讓二進老宅化身城市綠洲

大稻埕風格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_01

蛻變的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以完整的用餐體驗傳遞品牌精神,取用永續精神對待大地環境的食材,展現經營理念與態度,讓用餐不只是進食,更是對飲食文化的五感體驗。

 

進駐台北城內最早開發的商業街區,迪化街的街區建築物仍存留過往的時代氣息,在傳統店舖之間,近年開始有新型態的店家進駐。2014 年搬於此地的孔雀餐酒館,位居於長型街屋的中段,像是探訪秘境般,初來乍到的拜訪者,得穿越前頭的咖啡店店面和露天花園,才能看見孔雀歐亞料理餐酒館的大門。在富有時代感的錯綜空間中,經營者之一的Angel 回憶起十五年前,在印度旅行時的一幕不期而遇的場景:早晨起床後開窗,庭院裡的咫尺眼前,居然有日常難以遇見的孔雀,為了保存這份在旅程中遇上的驚喜,將餐館取名為「孔雀」。


大稻埕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二進老宅化身城市綠洲

 

談起孔雀的初始契機,那年Angel和朋友在師大巷弄內遇見正在頂讓的店面,思考過後決定一同創業,以當時自己最為熟稔的義式料理,作為菜色主軸,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並在不遠處的泰順街,再開了另一間名為「鹹花生」的咖啡館。

 

在師大經營近十年後,本想順勢租約到期便閉店,兩人都不要再做餐飲業,各自發展想做的事。但緣分來得突然,大稻埕商圈的經營團隊此時也前來邀約他們進駐,看過連棟老房裡的空間,當下被那陽光灑落的天井給觸動,或許還能再試一試的想法便油然而生。當決定不是閉店而是搬遷,Angel和團隊重新把孔雀的經營面想得更長遠一點,「我們找了不同朋友加入,有品牌經營、攝影、吧台專長的人,還成立了正式的公司『野行文化』,把自己設定為不僅是餐飲,更希望未來以食物為出發點,做更多不同的事。」


大稻埕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二進老宅化身城市綠洲

大稻埕風格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
 


空間設計融入在地的懷舊情調

從師大到大稻埕,原先在鄰近巷弄裡的孔雀與鹹花生,成為閩式街屋裡前後格局的一進與二進,像大家族同住屋簷下,彼此也能互相照應。正因為對新空間有感,搬家後的孔雀並非全盤複製原貌,更像是重生於新的街區裡,團隊思索屬於這條街的元素為何,有沒有機會將在地風格結合至店裡頭,融入當地氣氛。

 

搬遷過程從空間設計、整修裝潢開始,到設計菜單和建構人事組織,都由團隊內部一手包辦。吧台上方以蒸籠設計的吊燈,和建築洗石子牆面、地板花磚,承襲街上老味道蔓延入內,摩登中帶點復古的孔雀,歷經四個月的重整規劃,在大稻埕裡再度開屏。


大稻埕風格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
 

大稻埕風格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


自學料理之路, 走出自己的風格

一路以來執掌廚房事務的Angel,多年的料理經驗是自學而來,從書本、紀錄片、國外旅行時品嚐當地餐館的體會,一路在生活中,學習吃的口味與文化,如今的孔雀呈現出的料理面貌,比起之前更是自由奔放,不受限於任何的地域與風格,Angel 不太定義自己是做什麼菜的人,從剛開始學習如何做菜,一個模仿者的角度,依循食譜追求所謂的正統作法,而後透過生活歷練的堆疊,加入自己詮釋食材的思量。


大稻埕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二進老宅化身城市綠洲

 

Angel 回歸自己生長的土地和環境,「台灣有自己的飲食文化,可是文化不是很明確,臺菜跟大陸菜系很難分開,究竟什麼是臺菜?」拋出疑惑,也從每季推出的菜單裡找答案,取自街邊的庶民料理,麵攤都會來上一盤的「黑白切」,作為春夏菜單的鑽研對象,Angel 將黑白切類比為生魚片的極簡學問,每道手續都是講究。「食材川燙後切片就呈盤,配上醬油膏、醬汁、蔥花,是看似簡單,但仔細去研究,其實又變化無窮,燙的部位、時間與溫度的掌控,要如何切?切片還是切塊?要用什麼醬汁?鋪薑絲還是蔥花?」吃是最原始的慾望,由解剖日常熟悉的食物,從中取材最貼近生活的動作,並遵照大自然的運行,使用當季出產的食材,成為現在孔雀的依循。

 

酒單裡的獨特, 小甕酒與自然酒裡的風土人文

搬家後的孔雀,Angel 期望能更上一層,不單就餐點口味上,還有對飲食文化的反思。陳列在吧台與廚房之間的層架上,玻璃容器裡浸漬的水果,那是孔雀自家釀的果實酒「小甕酒」,用上小農的當季蔬果,加上高濃度的烈酒,花時間醞釀而成。選擇在地食材的堅持,來自對環境和產業永續經營的本意,「餐廳是一個大的採購商,如果盡量選擇有機、無毒的產品,或在飼養動物時,能注意動物權的廠商,他們的東西確實比較貴,但去買、去支持,那他們也就會願意繼續做下去,這樣正向的產業才有機會做起來。」雖然重視食材是料理的基本,但願意以自身的力量,讓產業能往良善永續的循環前進,則是孔雀的核心理念。

 

蛻變的孔雀注入關懷萬物的理念

大稻埕的新店貌,對過去師大店的常客來說,也許有點陌生,但揮別過往的老巢穴,Angel 覺得不同階段,自然會有不同的轉變。如今蛻變的孔雀,因為餐點價位的提升和街區屬性,與搬家前的來客族群近乎不同,年齡層也比原先高上一些。


大稻埕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二進老宅化身城市綠洲

 

面對長久經營下去的方針,Angel 認為企業理念跟文化很是重要,在營運第十五年,孔雀提出「在生活裡落實永續發展(Live 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想法,透過飲食的行為潛移默化,希望食物不只是好吃,飽腹口慾之時,更對大地萬物懷抱友善與尊重。

 

在食材挑選和經營理念上不輕易妥協,孔雀在貫徹理念的同時,也創造出一套能夠運行的商業模式。「餐廳的價值來自於提供完整的用餐體驗。」從進門開始,建築和環境的樣貌、服務生的應對態度、空間中所播放的音樂,到最後才是上桌的食物,孔雀想給予客人的服務,正是完整的五感體驗。


大稻埕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二進老宅化身城市綠洲

大稻埕風格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


走過14 個年頭,孔雀證實了開店不見得是對於現實的種種妥協,如果你找到自己堅持的核心價值,並透過每一個環節傳達給消費者,絕對有機會將理想轉化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進而獲利,支持你繼續走下去。對於創業,Angel 表達沒有絕對,只有選擇。「這個結果是你要的嗎?是在你控制範圍內的嗎?還是已經超出你的控制?」孔雀有許多對於飲食文化的想法,收攏在我們還未見之處,等待時機成熟,必能見到它綻放出獨有魅力。


 

大稻埕風格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


看更多餐酒館介紹 


孔雀餐酒館 Peacock Bistro(已歇業)

店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97號

電話╱02-2557-9629

營業時間╱ 11:30 am至10:30 pm,週二公休

 

文・王涵葳 

攝影・張藝霖  

圖片提供・孔雀餐酒館 Peacock Bistro

更多風格餐廳的「高回頭率經營法則」,都在La Vie出版叢書《風格餐廳創業學》

完整內容點此收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 X 秘製關東派醬汁 X 旬味料理呈獻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壽喜燒割烹 日山」插旗台北!傳承百年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東京人形町名店「壽喜燒割烹 日山(すき焼割烹日山)」以高品質和牛著稱,憑藉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和秘製關東派醬汁,在城中壽喜燒一級戰區圈下一席之地,連續十年摘下米其林一星,並獲日本權威美食網站「食べログ (tabelog)」評選為百大名店。

如今這家「東京預約困難店」不必飛出國就嚐得到!「壽喜燒割烹 日山」進駐台北新光三越A4,和牛及壽喜燒醬汁皆從日本空運來台,忠實呈現本店美味,另透過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厚蛋燒、刺身等豐富旬味料理,呈獻以壽喜燒為亮點的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日山壽喜燒」東京人形町本店。(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歷史「和牛鑑定專家」

1935年開業至今的「壽喜燒割烹 日山」, 主張「肉品即料理靈魂」。這份精神源於創辦人村上禎一的事業背景,他在肉類尚未普及的1910年代,便在廣島從事肉品批發和零售事業,並握有日本最大肉品市場「東京都中央卸売市場食肉市場」的拍賣資格執照,建構起從市場到餐桌的一條龍肉品供應鏈。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來,「日山畜產」所供應的和牛,全數由鑑定師(目利人)在拍賣市場整頭競標而來,這套傳承一世紀的「日山標準」不全聚焦於銘柄牛,而是由鑑定師「眼觀」和牛身形、油脂光澤,感受其油質滑順度、肉質彈力等「觸感」,得標後再送往日山自家工廠經熟成、修清、真空包裝等9道工序後,經空運直送到店。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除此之外,和牛在送到饕客餐桌之前,都經過鑑定師親自試吃,評估和牛各部位的赤身與脂肪比例、旨味釋放方式、脂肪融化的油香等等,以確保肉品品質,更將親測經驗編輯成《日山筆記》供公開查詢,不藏私與饕客們分享!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揭秘「日山壽喜燒」傳承百年的獨門風味!

在人形町尚未成為壽喜燒一條街之前,「壽喜燒割烹 日山」便憑藉「和牛專家」的特選肉品及獨家關東派醬汁闖出名號,更拿下米其林指南星級殊榮。如今插旗台灣,台北分店不僅忠實還原本店百年壽喜燒美味,更結合旬味料理,包含厚蛋燒、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刺身、季節甜品等,端出4款「壽喜燒割烹」套餐,定價落在1,9804,880元區間,以下奉上店中主打的「極上・日山」套餐風味筆記!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專為壽喜燒精選和牛3大部位

先切入正題看套餐最大亮點——「百年之味壽喜燒」,日山以3大堅持於台北再現東京本店原汁原味。首先是和牛定期從日本空運來台,並精選帶有油脂的肋眼、沙朗、上肩肉3大部位上桌,其中肋眼肉質細嫩,帶有赤身與霜降肉的多重風味;沙朗油花分布均勻如大理石花紋,肉質中帶霜降的甜;上肩肉則以薄片彰顯其濃厚風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秘製關東派醬汁、專人桌邊烹調

第二點堅持在於日山傳承百年的關東派壽喜燒醬汁,其甜度恬淡以凸顯和牛及食材原味;為還原本店風味,特別從日本空運來台。最後則是日山專為台北店策劃的體驗,為了精準控制壽喜燒上桌的時間和溫度,日山特別訂製鐵鑄鍋和壽喜燒推車,由專人於桌邊服務涮烤,過程必須恪守東京本店的火力、溫度和順序,相當講究。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旬味料理共織日式宴席,和牛握壽司、刺身等亮點菜色

接著看向旬味料理,「極上・日山」套餐以「精選旬三品」揭開序幕,磯煮鮑魚、山藥細麵、厚蛋燒都是由傳統日本料理轉譯而來,先以溫潤滋味暖胃,讓味蕾準備好迎接後續饗宴。「海之幸 刺身三味」則集結當季新鮮漁護,夏秋之交以黑鮪魚、鯛魚為主,帶來生食、熟成等多重美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山藥細麵/刺身三味。(圖片提供:左|Izzie Pang攝影/右|壽喜燒割烹 日山)

前菜另有多道融入和牛,作為和牛壽喜燒前的風味亮點。像是先付「炙燒和牛塔及真山葵」將和牛以丁狀、泥狀兩種狀態呈現,透過炙燒逼出和牛油脂香氣,拌入信州味噌賦味、點綴海膽堆疊鮮美滋味,再搭配酥炸米餅堆起豐富口感。另一道「和牛壽司」則選用舒肥紐約客部位、和牛絞肉等,藉橙醋、松露與唐辛子辣醬賦味,一盤集結多種和牛吃法。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壽喜燒割烹 日山」台北店

地址|新光三越A4 4樓(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94樓)

營業時間|午餐 11:3014:30/晚餐 18:0021:30

電話|(022758-6858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最年輕台灣茶「台東紅烏龍」三語線上生活誌開站! 聯名法朋、咖啡冠軍林東源新品限時登場

最年輕台灣茶「台東紅烏龍」三語線上生活誌開站! 聯名法朋、咖啡冠軍林東源新品限時登場

你知道台灣茶史上最年輕的新興茶種──「台東紅烏龍」嗎?自10月15日起,「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正式上線,以「單一茶款」為主題,並以中、英、日三語講述在地茶園故事,成為世界認識台灣茶的第一扇門。同時,首款台東紅烏龍氣泡飲同步登場,並與法朋、GABEE.聯名推出全新甜點與咖啡。

認識台東紅烏龍

2008年,紅烏龍誕生於台東。當時,茶改場東部分場為挽救日漸凋零的台東茶區,在茶改場、農會與當地茶農的集思廣益下,根據台東的風土條件,融合了烏龍茶的「萎凋」、「焙火」與紅茶的「揉捻」工藝,創新研發出「台東紅烏龍」新興茶款。

台東紅烏龍風味帶有烏龍茶的花果蜜香,以及紅茶的甘醇喉韻,一共有花香、蜜香、果香、焙香、木質香、奶香6大風味,味道多元討喜;球型茶葉也易於運輸保存,身為台灣茶中極具商業價值的新世代。

台東「允芳茶園」從蟬享茶到頂級精萃極品茶,走在研發尖端,並引領消費者以紅酒杯品茗。(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允芳茶園」從蟬享茶到頂級精萃極品茶,走在研發尖端,並引領消費者以紅酒杯品茗。(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精細得像在挑揀鑽石的挑茶作業,每「克拉」都要大小與色澤一致。(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精細得像在挑揀鑽石的挑茶作業,每「克拉」都要大小與色澤一致。(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2022年起,臺東縣政府以「台東紅烏龍」為城市品牌展開一系列國際行銷活動,從「東京食品展」、義大利「茶香威尼斯」活動、東京「現代臺灣茶精選」展會、到紐約「夏季美食展」(Summer Fancy Food Show)。2024年,台東紅烏龍茶園面積已從原有的100公頃增加至200公頃,年產值逼近新臺幣5億元,年輕世代返鄉製茶,帶入新思維,不僅開展出獨特「茶旅體驗」,也開發出紅烏龍爆米花、乖乖、兒茶素等新商品,使台東紅烏龍化身潮流伴手禮。

「君玉茶園」取山裡的第一道水源灌溉茶園,製茶過程中人正與茶以布巾激烈拉扯、戰鬥著;「林旺製茶廠」(右)從熱愛植物與土地而開始植茶,堅持人工除草、友善種植,並保留了在台東少見的日光萎凋工法。(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君玉茶園」取山裡的第一道水源灌溉茶園,製茶過程中人正與茶以布巾激烈拉扯、戰鬥著;「林旺製茶廠」(右)從熱愛植物與土地而開始植茶,堅持人工除草、友善種植,並保留了在台東少見的日光萎凋工法。(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今年4月起,縣府進一步推動「風土十力 台東紅烏龍培力計畫」,攜手台東10大茶農品牌分別與香氣、咖啡、甜點等6大領域的創作者合作,展現紅烏龍的百搭特性。

例如擁有多個茶樹品種的「碧蘿園茗茶坊」,與以原住民小米酒與日本清酒工藝見長的「望山穗」,合作推出紅烏龍小米氣泡酒,採取低溫萃取與蒸餾的雙工藝設計,保留紅烏龍的細膩花果香與蜜甜韻;自60年代起帶動台東茶產業發展、台東第一家登記有案的製茶工廠「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則與「星忱甜點」主廚陳星緯,以街頭巷尾熟悉的飲料店為靈感,開發紅烏龍奶蓋冰淇淋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10/15開站上線

即日起,以「單一茶款」為主題打造的「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正式上線,以中、英、日三語並行,講述在地茶園故事,成為世界認識台灣茶的第一扇門。

網站首頁。(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網站首頁。(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網站以「來自花東縱谷的純淨風土──新世代的台灣茶」破題,解析紅烏龍從沒落到重生的歷程,並放大講述台灣茶的風土特色。透過活潑的編輯手法,頁面結合動畫效果,展示從茶菁到茶湯的7大製茶技藝,清楚解釋紅烏龍誕生的每個步驟。

製茶介紹頁面。(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製茶介紹頁面。(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總編輯與策展人馮忠恬表示:「紅烏龍彷彿天生具有國際感,可以輕易引發外國人共鳴。即使完全不認識它,第一時間都會被紅烏龍那狀似紅茶的茶湯、又似烏龍茶的球型外觀,以及類似咖啡的焙火香氣所吸引。」

為清楚展現紅烏龍的風味魅力,網站也特別把味道視覺化,使用柴火、木頭、蜂蜜、牛奶、鳳梨、白花等元素,拆解紅烏龍的6大風味,使國內外讀者能夠具象理解台東紅烏龍的特色與魅力。這份獻給世界的線上誌,是茶的介紹,更是台灣茶走向國際的敘事入口。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馮忠恬指出,「一個產區要成功,必須具備開闊性,正如抹茶能從高價茶延伸到冰淇淋,紅烏龍也要在大眾日常中展現價值,才能走向國際。」當全球都在談IP經濟,台東紅烏龍正以茶為媒介,開啟台灣與世界對話的新可能。

3款開站聯名商品一次看,即日起~11/15期間限定!

歡慶網站開站,「風土十力 台東紅烏龍培力計畫」推出3款最新商品,讓台東紅烏龍的滋味拓展出更多輕快的體驗管道。首先是全台首款可常溫保存18個月的「台東紅烏龍氣泡飲」,顛覆市售氣泡飲多以香料與糖調味的印象,選用自然農法台東紅烏龍茶葉、水與二氧化碳製成,以天然萃取技術,保留原茶的蜜韻與花香,重新定義對罐裝飲料的想像。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特邀法朋烘焙甜點坊主廚李依錫推出的「台東紅烏龍蜂蜜燒餅」禮盒,靈感來自60、70年代,台灣街頭巷尾小吃攤瀰漫著的甜燒餅,揉和了台東自然農法紅烏龍茶,以及頂級紅柴蜜,將台灣甜美濃縮入餅,從山林走進都市。

咖啡大師冠軍GABEE.創辦人林東源,則開發全新萃取技法詮釋的「台東紅烏龍茶咖啡」,先沖泡紅烏龍30秒,再以茶湯悶蒸咖啡粉,再將茶葉與咖啡共同萃取,第一次注水萃取咖啡前段花香與明亮酸質風味,第二次注水讓紅烏龍風味綻放,順勢銜接尾韻,使「茶咖」風味更加雋永綿長。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資料提供|臺東縣政府、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