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攝影師溫浚富眼中的EOS R與RF鏡頭:用於商業拍攝是十分友善的組合

時尚攝影師溫浚富眼中的EOS R與RF鏡頭:用於商業拍攝是十分友善的組合

對於影像品質相當要求的商攝領域中,是什麼樣的相機和鏡頭能讓後起之秀,同時也是知名時尚攝影師溫浚富讚譽有加?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溫浚富怎麼說!

造型設計讓我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

我從小就很喜歡看和“人物型造"有關的圖片,像是服裝設計或妝髮造型都是我感興趣的題材,大二時參加學校的「校園偶像計劃」,需要藉由設計造型和攝影將身邊的同學包裝成偶像,於是便和攝影結下不解之緣,並利用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檔開始攝影的自學之路。這中間也有花幾個月時間到外面攝影公司學習棚拍的相關觀念和技巧,更篤定攝影是自己未來的志向,於是畢業後便直接投入這個行業至今。

Canon EOS R╳時尚攝影師 溫浚富

初次使用就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自己其實一直都是它牌DSLR的使用者,這是初次接觸Canon EOS R和RF鏡頭,對該系統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輕巧且方便攜帶」。因為和長年使用的DSLR相比,EOS R無論是體積或重量上都佔有絕對優勢,以同樣都是全片幅相機而言,EOS R就輕了將近快一半的重量(660g v.s. 1005g),但卻沒有犧牲握感,這點讓我感到相當意外,對於需要長時間手持相機棚拍的時尚攝影師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而當實際將EOS R與RF鏡頭相銜接並用於拍攝工作後,我相當欣賞該系統的影像畫質與色彩表現。尤其是影像所呈現出來的立體感真的讓我太驚豔了!若要打個比喻,就像我們在賣場看到高解析度電視播放4K甚至8K影片的那種視覺感受,還記得當初完成第一次的拍攝後將照片放大到100%檢視時,馬上不自覺得發出:「WOW!」的那種震撼,至今仍無法忘懷。相較自己目前使用的它牌4千多萬畫素DSLR,我真的非常驚豔EOS R與RF鏡頭搭配的表現,無論是銳利度或細膩度的表現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影像所呈現出立體感彷彿Model就站在面前般一樣真實。

 

溫浚富認為和DSLR相比,EOS R顯得更為輕巧而且畫質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需要長時間手持拍攝的攝影師來說很具吸引力。(Canon EOS R + RF 85mm F1.2L USM。F6.3、1/160s、ISO 250)

還原真實色彩,大膽發揮創意

另一個讓我相當有感的地方就是EOS R的色彩表現。由於自己比較喜歡較寫實的發色,EOS R搭配RF鏡頭所拍攝的影像,不僅色彩相當寫真而且還原度也佳,與現場看到的顏色十分接近,可以說顛覆我以往對Canon較為粉嫩偏日系的味道,再加上驚人的銳利度和立體感表現,讓我對於EOS R與RF鏡頭用於時尚攝影工作的效果感到相當滿意且肯定。對了,說到這裡我順便分享一件趣事:「在拍攝之前我特地和化妝師討論要在Model臉上點一顆痣以強加影像個性,但沒想到當用EOS R拍完後放大檢視後卻發現這樣做不妥,因為畫面實在太“寫實"了,導致Model臉上的痣一看就知道是假的。」EOS R搭配RF鏡頭的畫質和色彩表現很深得我的心。

EOS R寫實的色彩表現讓溫浚富讚不絕口,而且與RF鏡頭相銜接後所拍攝的影像畫質,無論是立體感或銳利度都足以勝任商業攝影的要求。(Canon EOS R + RF 85mm F1.2L USM。F6.3、1/160s、ISO 250)

這是將上一張照片進行100%裁切後所得到的影像,可以清楚看EOS R搭配RF鏡頭用於商業攝影的細膩表現,就連Model肌膚上的毛髮都能清楚辨識。

RF鏡頭優秀的光學素質讓他非常喜歡

我平常用於工作的鏡頭有85mm F1.4、50mm F1.4和24-70mm F2.8這幾顆,所以這次以EOS R進行拍攝就決定選用RF 85mm F1.2L USM和RF 28-70mm F2L USM作為主要搭配鏡頭。一般而言要強調Model妝感或局部特寫時會使用85mm鏡頭居多,而拍攝大量服裝型錄時則會換上焦段更富彈性的28-70mm,方便隨時在全身、半身照之間切換取景視角。單就鏡頭的表現來看,我認為RF 85mm F1.2L USM和RF 28-70mm F2L USM都能帶給我滿滿的驚喜,無論是鏡頭的解像力或影像的色彩呈現,都超越自己平常使用的它牌同焦段鏡頭,尤其是RF 85mm F1.2L USM更讓我愛不釋手!與EOS R搭配用於棚拍的成果是我目前見過最為優秀的,影像的細緻程度連Model皮膚上的毛髮都清晰可辨而且極為真實;就算拉到戶外吃自然光拍攝,RF 85mm F1.2L USM在光圈全開下的焦點畫質依然清晰銳利,焦外散景則是非常柔順並且過渡的十分自然。而RF 28-70mm F2L USM讓我驚豔的地方在於作為一顆變焦鏡,但是其銳利度卻可和定焦鏡媲美,尤其是28mm和70mm端的表現甚至比它牌24-70mm F2.8還要好,讓我在沒有帶到定焦鏡的工作場合也可派上用場,以商業攝影的要求而言,RF 28-70mm F2L USM絕對是經得起考驗。

 

溫浚富相當讚賞RF鏡頭的光學素質,尤其特別喜愛RF 85mm F1.2L USM的表現,銳利度一流、散景柔順自然,是他極為推薦的RF鏡頭之一。(Canon EOS R + RF 85mm F1.2L USM。F1.2、1/5000s、ISO 100)

 

對於RF 28-70mm F2L USM的光學表現溫浚富感到非常驚豔,尤其是28mm和70mm端的畫質可與定焦鏡媲美。(Canon EOS R + RF 28-70mm F2L USM。F6.3、1/160s、ISO 200)

EOS R+RF鏡頭是商攝攝影的好伙伴

若問我這兩顆鏡頭用於人像攝影的成像表現,我認為就如前面所述,影像銳利並且極富立體感,色彩也忠實還原現場所見,再加上與EOS R最新ver.1.4.0韌體搭配後,使用AI SERVO對焦模式並開啟“臉部+眼睛偵測自動對焦”拍攝,在Model快速變化肢體動作的情況下,每一張照片中Model的眼睛都相當銳利且清楚,不會有以往使用DSLR那種會跑焦的不確定感產生,可以更專心引導Model以及構圖即可。另外,我發現RF鏡頭前方的控制環是個很方便的設計,以棚拍而言,當測完光並確認光圈和ISO之後,幾乎就會採用固定的曝光參數一直拍下去,而我則會將控制環指定成“調整快門速度",當需要進行一些創意的拍攝時(例如慢速快門),就能藉由控制環快速進行調整,操作相當直覺而且對於拍攝流暢度的掌控也很有幫助。

溫浚富表示EOS R搭配RF鏡頭用於商業人像攝影不僅色彩還原度佳、影像立體感十足,而且最新ver.1.4.0韌體在開啟“臉部+眼睛偵測自動對焦”後的速度與精準度相當值得信賴,每一張照片Model的眼睛都銳利無比。(Canon EOS R + RF 85mm F1.2L USM。F6.3、1/160s、ISO 250)

至於EOS R結合觸發器和棚燈的使用,我認為則與之前DSLR拍攝時無異,閃燈同步速度也有達1/200秒,以商業棚拍的標準是絕對夠用的,反而受惠於EOS R和RF鏡頭的組合,畫質和以往相較有更上層樓的表現。在此我也分享一個EOS R搭配棚燈拍攝的心得:「記得要將“曝光模擬"的選項關閉,才不會在構圖時發現畫面一片漆黑;不過若是在戶外採自然光拍攝時,該功能則相當好用,讓我能夠很精準的抓到理想的曝光結果。」最後若要為EOS R和RF鏡頭作個總結,我覺得以長年商業攝影的經驗來看,這套系統的確顛覆了自己以往對MILC的印象,不僅可靠、快速,而且兩者搭配畫質又出乎意料的完美,再加上更新最新韌體後的AI SERVO和“臉部+眼睛偵測自動對焦”表現,讓拍攝效果更事半功倍!我真心認為EOS R和RF鏡頭用於商業攝影是十分友善的組合。

更多溫浚富的EOS R實拍作品

 (Canon EOS R + RF 85mm F1.2L USM。F6.3、1/160s、ISO 250)


 (Canon EOS R + RF 28-70mm F2L USM。F6.3、1/160s、ISO 200)

(Canon EOS R + RF 28-70mm F2L USM。F2、1/5000s、ISO 200)

(Canon EOS R + RF 28-70mm F2L USM。F2、1/3200s、ISO 100)

(Canon EOS R + RF 85mm F1.2L USM。F1.2、1/5000s、ISO 100)

(Canon EOS R + RF 85mm F1.2L USM。F6.3、1/160s、ISO 250)

(Canon EOS R + RF 85mm F1.2L USM。F6.3、1/160s、ISO 250)

(Canon EOS R + RF 28-70mm F2L USM。F4、1/160s、ISO 400)

(Canon EOS R + RF 28-70mm F2L USM。F6.3、1/160s、ISO 200)

關於 | 溫浚富

出生於1995年,從事時尚商業、藝人肖像拍攝新銳時尚攝影師,其獨特的美感、瞬間眼神的捕捉,造就許多令人驚豔的影像,並擅長結合不同文化產生創意火花,作品風格充滿視覺張力且極富故事感。

目前經營

FB | 溫浚富

IG | @bestow_wen

text:DIGIPHOTO編輯黃暐淇

Via/CANON

黑白的紐約,有灰階生活和彩色的夢: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台北徠卡之家推出台裔英國攝影藝術家Mavis CW個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集結24幅以紐約為背景的街頭攝影作品,藉黑白影像映現城市脈動與人性的光影交錯。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即日起至2025年7月7日展出。(圖片提供:徠卡)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受布列松啟發投入街頭攝影

「街頭攝影充滿即興與不可預測性,每一刻都是獨特且無法重現的。黑白攝影是一種去除雜訊的語言,讓作品回歸光影與構圖的純粹本質,讓觀者更專注於影像的故事性。」Mavis說道,精準點出以街頭為背景、黑白影像為語彙創作的原因。然而,個人風格絕非短時間煉成。Mavis在倫敦帝國理工大學攻讀科學研究期間,意外開啟對攝影的熱愛,那時她專注於靜物和建築攝影,卻在接觸法國紀實攝影大師布列松著作《決定性瞬間》後,毅然投入街頭攝影。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拍攝那一秒是充滿創造力的瞬間,你所建構和表達的是生活本身所賦予給你的,並且你必須憑直覺判斷何時按下快門。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便是攝影師所創作的,就是那一瞬間!一旦錯過,它將不復存在。」——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Mavis深受《決定性瞬間》啟發,她認為街頭攝影不僅能捕捉真實的情感與社會狀態,更具備強烈的紀實意義,同時也鍛鍊了自己對環境的的敏銳度與洞察力。「有時候,一個畫面只有在特定的光線或環境條件下才能成立。黃昏時的斜陽、霓虹燈下的剪影、街角瞬間閃過的一道光,或是突如其來的大雨,這些元素與場景中的人物與氛圍相互融合,便成為了按下快門的契機。」而每個按下快門的決定性瞬間,Mavis透過黑白畫面呈現。她認為,影像去除色彩的干擾後,觀者更能專注於其中的情感與故事,從光影中體會畫面的張力與層次。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在生活與夢想之間,有紐約

Mavis在台北徠卡之家的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展出24幅以紐約為背景的街頭攝影作品,展名靈感來自一句話:「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 there’s New York(在生活與夢想之間,有紐約)。」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紐約是Mavis除了長住的倫敦之外,最常拍攝的城市,在她眼中,「紐約是一座充滿對比的城市——現實與夢想交錯,喧囂與孤寂並存,每個街角都蘊藏著無數故事。」這座大都會多元文化交融、歷史與現代交織,且視覺豐富、生活節奏明快,像是一座流動的舞台,是無數創作者的靈感泉源,Mavis也不例外。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Mavis心中難忘的紐約街頭一幕

談及在紐約拍下最難忘的作品,Mavis選了《電話亭2019》,影像中一位在電話亭內掙扎的男子,與亭外好萊塢明星廣告看板交疊,形成現實與非現實的矛盾對比,也像庸碌生活與夢想成真的對照;然而自2022年起,電話亭正式退出紐約街頭,此景已成為歷史。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Mavis也分享了一段因徠卡相機而發生的美好邂逅。幾年前,她拿著徠卡M6在紐約街頭拍照,途中偶遇一位當地傳奇的街頭攝影師,兩人因彼此手中的相機而開啟對話,還為對方拍了張肖像;五年後,他們再度於紐約街角重逢,以初見面拍攝的肖像照為開場,再次為彼此留下了新的影像。這段奇遇,也讓《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攝影展更添故事性。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不藏私分享!Mavis街拍的徠卡相機 X 鏡頭組合

Mavis與徠卡相機的緣分始於童年,她的母親擁有一台經典徠卡,紀錄了無數珍貴的家庭回憶。當她決定專注於攝影創作,母親送給她人生中的第一台徠卡相機——徠卡M6。現在,Mavis最常用的相機仍是徠卡M6M7,搭配Summicron-M 35mm f/2 ASPHSummilux-M 35mm f/1.4 ASPH鏡頭,這些設備讓她能在不干擾被拍攝者的情況下進行拍攝,捕捉最真實、自然的瞬間。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台北徠卡之家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黑白影像暗藏紐約街頭脈動
(圖片提供:徠卡)

Mavis CW攝影展《Somewhere Between Living and Dreaming

地點|徠卡臺北畫廊(徠卡之家)

地址|臺北市青田街63

展期|即日起至202577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19:00

杉本博司攝影展在文心藝所!集《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系列代表作,叩問時間、記憶與存在的意義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日本攝影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的創作圍繞時間、記憶與存在的本質,並以大畫幅相機的攝影技法來探索多元主題。現正於文心藝所展出的「杉本博司個展」,由文心藝術基金會與杉本博司工作室攜手策劃,展出《過去的存在》、《劇院與歌劇院》、《海景》、《偏光色》等4大系列影像,其中杉本博司不僅挑戰攝影作為記錄的功能,更讓影像成為探索感知與現象的途徑。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提供:文心藝所)

攝影是一種「儲存記憶」的系統

攝影留住了轉瞬即逝的時刻,將我們當下的視覺經驗轉化為具體的影像,杉本博司曾說:「攝影是一種儲存記憶的系統,就像是一部時光機,保存記憶,留住時間。」在他創作中,攝影不僅定格畫面,更是記錄與保存時間流動的方式,甚至成為超越時間的媒介。時間彷彿在他的影像中延續,模糊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引發對記憶與感知的哲學思考。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提供:文心藝所)

模糊藝術名作輪廓,《過去的存在》思索經典之於當代的意義

2013年,杉本博司受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之邀參加一項攝影委託計畫,為中庭花園的週年紀念進行創作,在此他受賈科梅蒂《站立的女人》系列其中一尊雕塑啟發,創作出《過去的存在》系列作品。這組影像捕捉了西方藝術史中的經典雕塑與繪畫,刻意將圖像呈現模糊、失焦的狀態,原作的細節在朦朧之中,只留下輪廓與姿態。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提供:文心藝所)

過去熟悉的大師作品變得模糊,挑戰了觀者的視覺記憶,迫使人們去辨識、確認每一個物體,同時思索這些物體在當代的意義。藉此杉本博司拋出了關於影像記憶的提問:當作品脫離既定的聯想,我們還能憶起其最初的創作構想與本質嗎?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提供:文心藝所)

將電影壓縮的《劇院與歌劇院》

1976年,杉本博司在紐約一家電影院的後方架起相機,根據即將放映的電影設定曝光時間,最後將整部電影壓縮為一張靜態影像,銀幕化為一片耀眼的白光。

杉本博司曾說:「觀看一部兩小時長的電影,無非是觀看172,800幀攝影殘像。我想用相機拍攝一部電影,捕捉影像中的活力與動態,目的是為了將電影再次停格。」作品中央亮光奪目的白色銀幕成了唯一的光源,空蕩蕩的劇院散發出詭譎的氣氛,銀幕宛如刺眼的虛空,又像是閃耀的光輝,彷彿隱射電影觀賞這一集體儀式所代表的某種精神層面。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提供:文心藝所)

杉本博司隨後也在其他不同的電影放映與劇場場域,持續探索這樣的創作手法:在長時間曝光下,《汽車電影院》(1993) 捕捉到露天銀幕背後飛機與星辰的光跡;《歌劇院》(2014) 記錄了歐洲歷史悠久的劇院,給美國靈感仿造出電影宮殿的正是這些劇院;《廢棄劇院》(2015)則揭示美國經典電影院緩緩步入凋零的命運。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提供:文心藝所)

《海景》將內心海景投射於世界畫布

1980年代至今,杉本博司持續在世界各地拍攝不同的海域,創造出海與天各半、看起來像是抽象畫的純粹畫面,《海景》系列消弭了地理環境與文化的差異,這些作品不僅描繪自然風景,更呈現一種超越時空的詩意圖像。為了拍出永恆的海景,杉本博司將大片幅相機架設於懸崖或高地,調整視角讓海與天各佔畫面的一半;構圖中不見飛鳥、船隻或遠方的海岸線等干擾元素,只聚焦於水、空氣及日月光影的交織。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提供:文心藝所)

《海景》如今已是杉本博司窮其一生的創作計畫,為什麼對大海如此著迷?杉本博司說:「海洋的變遷比起陸地可說是微乎其微。所以,當人類從獸類進化到智人,開始擁有自我意識時,海洋的景象或許已深深刻在人類的心靈之中。我能感知那樣的視覺經驗,也能對照自己的記憶與人類初次見到世界的美麗景象。」於是他設想:「有沒有可能,現代人能以原始人的目光觀看一處風景?」一幕幕詩意的天光海景,因此被凝鍊於雋永的黑白影像中。透過此系列,杉本博司不單用攝影描繪世界,也將內心的海景投射到世界這塊畫布之上。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提供:文心藝所)

藉《偏光色》提問:世界的色彩真的只有7種嗎?

受牛頓的劃時代著作《光學》(Opticks)啟發,杉本博司於2009年起展開對光的紀錄。《偏光色》是他首次探索彩色攝影的作品,延續他對時間與存在的關注,揭示色彩之間仍潛藏著人眼難以察覺的微觀層次,並引發對可見世界真實性的思考。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來源:Hiroshi Sugimoto official website)

從牛頓棱鏡實驗中獲得靈感,杉本博司在東京的工作室裡設計了一套設備,組件包括一台老寶麗來相機、一個配有玻璃棱鏡與鏡子的裝置。用寶麗來拍攝的影像,色彩濃郁、鮮明而純粹,細究其中能發現變化無窮的微妙色調。杉本博司以此提出質疑:「我們的世界俯拾皆是繽紛的色彩,為何自然科學堅持只有7種?」提問的對象正是牛頓在《光學》中提出的論據,其推翻了當時普遍認為自然光為純白的看法,證明光實則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7種獨立的色彩所組成;而在杉本博司眼中,「那些被忽略的細微色階,反倒讓我更真實地感受世界。」

「杉本博司攝影展」文心藝所展出中!集結《過去的存在》、《海景》等4大系列代表作
(圖片來源:Hiroshi Sugimoto official website)

《杉本博司 Hiroshi Sugimoto》

日期|2025.04.12-08.31

時間|10:30-18:30,每週二休館

地點|文心藝所(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