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1

返回文章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國際知名數位運算大師Michael Hansmeyer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師生合作作品「Muqarna Mutation」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國際知名數位運算大師Michael Hansmeyer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師生合作作品「Muqarna Mutation」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國際知名數位運算大師Michael Hansmeyer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師生合作作品「Muqarna Mutation」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國際知名數位運算大師Michael Hansmeyer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師生合作作品「Muqarna Mutation」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國際知名數位運算大師Michael Hansmeyer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師生合作作品「Muqarna Mutation」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藝術家Diemut Strebe作品「Sugababe」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Amy Kar「Internal Collection」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Rafael Lozano-Hemm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Krzysztof Wodiczko Zoom Pavilion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Bjarke Ingels Gro未來城市概念「Oceanix City」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Bjarke Ingels and Jakob Lange 作品「The Orb」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WOHA 「The Oasia Hotel Downtown」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Hasegawa Ai 「Shared Baby」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倫敦ecoLogicStudio作品「H.O.R.T.U.S. XL Astaxanthin.g 」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倫敦ecoLogicStudio作品「H.O.R.T.U.S. XL Astaxanthin.g 」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The Why Factory /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oroCity」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Yamanashi Tomohiko + Loose Interface Project Team (NIKKEN SEKKEI) 「Loose Interface: The Birth of Another World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Timber Interface」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Oron Catts and Ionat Zurr 作品「Semi-Living Worry Dolls」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XTU Architects 概念作品「X_CLOUD CITY 」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人類未來將如何生活?東京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3D梵谷左耳、華麗鋁管帷幕等創作探索近未來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想像未來」看似飄渺虛幻,其實你每天都在進行,可能是煩惱明日的午餐、計畫著週末的出遊,或預定半年後的機票,但,比這些再更遙遠一些的日子:十年、二十年後的生活樣貌,你曾描繪過嗎?


適逢2020年的到來,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於今年11月為人們揭開一場科技、生活與藝術交織的近未來旅程──《未來與藝術:AI人工智慧、機器人、都市、生命──人類未來將如何生活》(未来と芸術展:AI、ロボット、都市、生命――人は明日どう生きるのか ),透過跨領域的藝術創作,預設新科技如人工智慧、擴增實境、機器人與生物技術進入生活後,人類社會與環境可能掀起的波瀾,也許是美好的共榮樣貌,抑或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惡果,藉此鼓勵大眾思考何為理想的未來──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抵達玫瑰色的彼方?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展覽以「科技催化的近未來」為主軸,延伸五大展區,觀者得以一窺與環境共生的未來城市和新代謝建築,接著將尺度拉近,從3D列印技術對應人造食品、服裝等對日常民生帶來的影響,或者探討生物科技進入醫療體系後,人們面對倫理問題應如何自處,最後則回歸本質,重新審視作為人類,生命與快樂的本質究竟為何。本次展出作品過一百件,跨足當代藝術、建築、生物藝術、設計與產品研發,甚至電影與漫畫等,藉由多樣化的呈現,激盪出更豐富的未來想像。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師生與國際運算大師Michael Hansmeyer合作的「Muqarna Mutation」亦於本次展出,該裝置為逢甲大學ROSO數位製造合作社的工業機器人與其客制化之軟體製造,由40個單位元以及約14,000根鋁管組成,重達2噸,16層堆疊複雜的幾何排列經電腦運算產生,並透過機器人技術降誕於世,懸掛造型華麗而莊嚴。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你也能在展覽中看見梵谷割下的左耳!這個由德國籍藝術家Diemut Strebe發想,擷取梵谷後代的基因,結合基因編輯技術和3D生物列印所複製出的梵谷左耳作品「Sugababe」,民眾可以透過裝置上的麥克風與其說話,並從模擬的神經系統觀察一系列的反應。

不僅展品臥虎藏龍,展覽的標題亦大有學問,森美術館特與IBM Watson AI科技合作,運用人工智慧從過去五十年間的策展文件與展覽標題中,產生出15,000種組合,再逐漸縮小範圍,直至最後確立《未來與藝術》為正式名稱,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提到:「創意總是出自事物與想法的不期而遇,Watson提出的眾多字詞組合,同時也是策展團隊與人工智慧共同創造的結果,將來人類與人工智慧或許就是如此共處。」。展出作品除上述介紹外,也涵蓋新加坡WOHA、丹麥BIG、法國XTU Architects、英國Foster + Partners等全球知名建築團隊,對於未來城市想像之概念創作。


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


未來本是虛幻又難以捉摸的存在,但透過藝術和科技的共演,其樣貌變得逐漸清晰,與我們的距離也縮短許多。2020年的到來有如一個新的里程碑,在這跨越之際,不妨加入森美術館的行列,來趟幻想與思索之旅吧!


未來與藝術:AI人工智慧、機器人、都市、生命──人類未來將如何生活》

Future and the Arts: AI, Robotics, Cities, Life - How Humanity Will Live Tomorrow

時間:2019.11.19 [Tue] - 2020.3.29 [Sun]

地點: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



文字:Carol Chien

Photo: Kioku Keizo

Photo courtesy: Mori Art Museum, Toky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