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入門,那些職人愛用的基本刀具

06.三德刀

對於料理職人來說,「廚刀」總有種親密的情結,你的廚刀可能是放在刀具包,也可能是工具箱、刀具架,或被塞在抽屜裡。料理職人們的刀具組可能是從其他廚師那裡繼承或順手牽羊來的,也可能經歷了麻煩而昂貴的購買手續。無論你是如何取得那些刀,你的刀具組總會不斷變化中。無用的刀子會被扔掉,損壞的刀子可能會被丟棄,也可能被小心翼翼地修好,回到生產線上。

 建立自己的刀具組 

刀具組中似乎總會有一把主刀,也就是最常在你手中的那把刀。基於歷史悠久的法國樣式所打造的經典主廚刀,是我們烹飪傳統中的主刀。這是很合理的,因為大多數高品質的西式廚藝—至少就正式培訓時來說—皆是以法式為基礎的。

主廚刀的弧型刀體能讓你以搖刀切的方式來切碎肉和香菜,刀身的長度足以將厚片的蛋白質切成薄片,刀柄的位置較高,因此切菜時指關節不會碰觸到砧板。讓廚師們引以為傲的是,他們只需用一把刀,就可以在廚房做幾乎任何他們想要的事。

刀具架中次要的刀具是那些能做大型刀具所不能做之事情的刀子。例如:剔骨和切魚就需要更薄、更具彈性的刀片,並且通常會有一把刀專門設計來用在完全不同類型之切割。在廚藝學生今日的標準刀具組中,可能會包括一把主廚刀、一把剔骨刀、一把有彈性的片魚刀,和一把轉削刀。

 賦予刀具意義 

除此之外,大多數廚師都積攢了一些「特別的」刀具。一些獨一無二的特別刀具因為把某件事做得太出色,而令人無法忘懷,受過經典訓練的老派職業好手們通常會有幾個挖球器。糕點廚師身上的這些湯匙形刀具經常被偷走,因為它們能快速地為蕃茄和黃瓜去籽。

每一位職人,肯定都擁有一把經鞠躬盡瘁、操勞過度的刀子,按理說,那把刀應該很多年前就可以退休了。但是真的很難⋯⋯向你曾經喜愛和使用過的工具告別。雖然所有工具都講究效率、功能和適用性,但料理人對於刀具,總是有額外情感的,而也是料理之所以美味,充滿靈魂的原因。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料理職人們常用且愛用的刀具是那些呢?

主廚刀 / Chef`s Knife

製造商:三叉牌(WÜSTHOF)

材質:洛氏硬度56的CROMOV鍛造鋼、聚合物

原產地:德國

用途:一般泛用


三叉牌DREIZACK經典4584系列刀具,可能是所有法式廚刀中最令人嚮往的一把。它們寬於標準尺寸,使刀子變得更重,而在刀喉處則有超過一公分的額外餘裕—適合大手的人。像大多數德國製造商一樣,三叉牌偏愛加入刀枕的設計,如此在長時間工作時,就可更加自在地以「捏握法」來握住刀背。

在進行一般工作時,專業廚師便可用這把刀來切各式各樣的食物,從細切香草、到為雞肉剔骨,再到高速切胡蘿蔔皆可。刀身下切的弧度是由手部的擺動所支配的,這是西式切法的關鍵—刀尖很少會離開砧板—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日式和中式刀具逐漸被接受,西方廚師也開始青睞較寬的刀體,因為它們使「由上而下」的切菜方式成為可能。

02.主廚刀

剔骨刀 / Boning Knife

製造商:THIERS-ISSARD SABATIER

材質:手工製造的碳鋼、以環氧樹脂進行加壓處理的山毛櫸木材

原產地:法國

用途:為肉類或家禽類剔骨

這是一款有著玫瑰木刀柄的碳鋼Sabatier刀具。它的刀柄是採用樹脂浸漬的,因此壽命會比老式的漆器木材長得多。雖然可以用一般的主廚刀來為牲畜的關節剔骨,但是關節骨對於刀刃來說,可能會太硬了。剔骨需要一定程度的鋸切、「洞眼」手術,並且偶爾會運用到刀身上的槓桿作用。因此,剔骨刀通常較短,而整個刀身也被磨得較窄—通常刀枕會比刀刃更加突出。其實廚師本身也很少直接處理屠體工作—由於從屠夫取得的肉往往是已經肢解過的,因此在廚師的刀具列中,很少有超過7英吋長的剔骨刀。這樣就足以讓你把牲畜關節和家禽類切割處理好以供烹飪了。

03.剔骨刀

片魚刀 / Filleting Knife 

製造商:THIERS-ISSARD SABATIER

材質:高碳不鏽鋼、以環氧樹脂加壓過的山毛櫸材

原產地:法國

用途: 切魚或為肉類、魚類或家禽去皮

餐廳通常會提供大型魚類的預切魚片,因此廚師只需定期地把較小的魚去骨切片。對較小的魚來說,使用有彈性的片魚刀來切片最為適合。有彈性指的是刀面可沿著肋骨下切而不會浪費魚肉,也幾乎不太容易把軟骨切破。以同樣的技術,將刀面彎曲,使其抵著廢料,意味著有彈性的片魚刀也是一種出色的剝皮刀,可以平直地對著肉的表面工作,去掉銀色的魚皮或堅韌的結締材料。用片魚刀來處理家禽肉也很棒,這需要更精細的技術。為了擁有最大的彈性,廚房中的片魚刀幾乎毫無疑問地使用了與刀具列中的其他刀具不同的鋼材所製成。

04.片魚刀

轉削刀 / Turning Knife

製造商:雙人牌(J. A. HENCKELS)

材質:冰淬硬化不鏽鋼,熱可塑性塑膠

原產地:德國 

用途:蔬果去皮、轉削和雕刻

蔬菜雕刻正在迅速成為逐漸失傳的廚房藝術之一。只有少數用餐者會真的很高興看到他們所點的蔬菜被雕刻成各式漂亮的造型。然而,由於完美烹飪時間是隨著蔬菜的密度和厚度而有變化,因此,把每一顆蔬果雕刻成各種形狀和尺寸,並使其能完美地烹調在一起,其實並不像首次聽到時那麼蠢。

轉削刀有獨特的設計,它的刀體形狀方便朝向手部方向切割。手指捲曲握妥刀柄,並用拇指將蔬菜推向刀片,做對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如果做反了,並將刀刃朝向自己的拇指回拉,後果幾乎肯定是你不得不去向急診醫生解釋,為什麼會在乾淨整潔的急診室中到處流血了。這位可憐的廚師是在把蔬菜削成一種長而規則的橢圓形,藉由一手轉動一段胡蘿蔔,另一手以彎曲的刀片重覆一次次相同的新月形削切,全部放在盤子上看起來會很壯觀。

05.轉削刀

三德刀 / Santoku

製造商:櫻花牌

材料:結合式鍛造,R2 101層大馬士革鋼,黑檀木

用途:所有用途

三德刀現在是日本家庭廚房中最見的刀具,並且作為一把理想的通用菜刀在世界各地流傳,像是在實習廚師的工具包中,主廚刀旁邊經常會有一把三德刀。SANTOKU這個名字通常被翻譯為「三種美德」或「力氣」,但是沒有人能夠達成完全一致的共識,這名字究竟是在指這把刀可以應用於三種食材—魚/肉/蔬菜,還是指它可用應用於三種切法—剁碎/切片/直劈,亦或這把刀可以提供柳刃、出刃和薄刃等三種傳統刀具的眾多功能。由於三德刀是雙磨的,且形狀受到西方刀具影響,有時會被視為是牛刀的子類型,但就三德刀的刀身形狀而言,它的底部遠遠不像主廚刀那麼有弧度,因此在使用的許多方面,也接近薄刃和中式菜刀。

06.三德刀

想知道更多廚刀材質與應用特點,都在《廚刀之書:圖解料理職人愛用的廚刀文化、工藝與入門知識》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 X 秘製關東派醬汁 X 旬味料理呈獻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壽喜燒割烹 日山」插旗台北!傳承百年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東京人形町名店「壽喜燒割烹 日山(すき焼割烹日山)」以高品質和牛著稱,憑藉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和秘製關東派醬汁,在城中壽喜燒一級戰區圈下一席之地,連續十年摘下米其林一星,並獲日本權威美食網站「食べログ (tabelog)」評選為百大名店。

如今這家「東京預約困難店」不必飛出國就嚐得到!「壽喜燒割烹 日山」進駐台北新光三越A4,和牛及壽喜燒醬汁皆從日本空運來台,忠實呈現本店美味,另透過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厚蛋燒、刺身等豐富旬味料理,呈獻以壽喜燒為亮點的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日山壽喜燒」東京人形町本店。(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歷史「和牛鑑定專家」

1935年開業至今的「壽喜燒割烹 日山」, 主張「肉品即料理靈魂」。這份精神源於創辦人村上禎一的事業背景,他在肉類尚未普及的1910年代,便在廣島從事肉品批發和零售事業,並握有日本最大肉品市場「東京都中央卸売市場食肉市場」的拍賣資格執照,建構起從市場到餐桌的一條龍肉品供應鏈。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來,「日山畜產」所供應的和牛,全數由鑑定師(目利人)在拍賣市場整頭競標而來,這套傳承一世紀的「日山標準」不全聚焦於銘柄牛,而是由鑑定師「眼觀」和牛身形、油脂光澤,感受其油質滑順度、肉質彈力等「觸感」,得標後再送往日山自家工廠經熟成、修清、真空包裝等9道工序後,經空運直送到店。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除此之外,和牛在送到饕客餐桌之前,都經過鑑定師親自試吃,評估和牛各部位的赤身與脂肪比例、旨味釋放方式、脂肪融化的油香等等,以確保肉品品質,更將親測經驗編輯成《日山筆記》供公開查詢,不藏私與饕客們分享!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揭秘「日山壽喜燒」傳承百年的獨門風味!

在人形町尚未成為壽喜燒一條街之前,「壽喜燒割烹 日山」便憑藉「和牛專家」的特選肉品及獨家關東派醬汁闖出名號,更拿下米其林指南星級殊榮。如今插旗台灣,台北分店不僅忠實還原本店百年壽喜燒美味,更結合旬味料理,包含厚蛋燒、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刺身、季節甜品等,端出4款「壽喜燒割烹」套餐,定價落在1,9804,880元區間,以下奉上店中主打的「極上・日山」套餐風味筆記!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專為壽喜燒精選和牛3大部位

先切入正題看套餐最大亮點——「百年之味壽喜燒」,日山以3大堅持於台北再現東京本店原汁原味。首先是和牛定期從日本空運來台,並精選帶有油脂的肋眼、沙朗、上肩肉3大部位上桌,其中肋眼肉質細嫩,帶有赤身與霜降肉的多重風味;沙朗油花分布均勻如大理石花紋,肉質中帶霜降的甜;上肩肉則以薄片彰顯其濃厚風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秘製關東派醬汁、專人桌邊烹調

第二點堅持在於日山傳承百年的關東派壽喜燒醬汁,其甜度恬淡以凸顯和牛及食材原味;為還原本店風味,特別從日本空運來台。最後則是日山專為台北店策劃的體驗,為了精準控制壽喜燒上桌的時間和溫度,日山特別訂製鐵鑄鍋和壽喜燒推車,由專人於桌邊服務涮烤,過程必須恪守東京本店的火力、溫度和順序,相當講究。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旬味料理共織日式宴席,和牛握壽司、刺身等亮點菜色

接著看向旬味料理,「極上・日山」套餐以「精選旬三品」揭開序幕,磯煮鮑魚、山藥細麵、厚蛋燒都是由傳統日本料理轉譯而來,先以溫潤滋味暖胃,讓味蕾準備好迎接後續饗宴。「海之幸 刺身三味」則集結當季新鮮漁護,夏秋之交以黑鮪魚、鯛魚為主,帶來生食、熟成等多重美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山藥細麵/刺身三味。(圖片提供:左|Izzie Pang攝影/右|壽喜燒割烹 日山)

前菜另有多道融入和牛,作為和牛壽喜燒前的風味亮點。像是先付「炙燒和牛塔及真山葵」將和牛以丁狀、泥狀兩種狀態呈現,透過炙燒逼出和牛油脂香氣,拌入信州味噌賦味、點綴海膽堆疊鮮美滋味,再搭配酥炸米餅堆起豐富口感。另一道「和牛壽司」則選用舒肥紐約客部位、和牛絞肉等,藉橙醋、松露與唐辛子辣醬賦味,一盤集結多種和牛吃法。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壽喜燒割烹 日山」台北店

地址|新光三越A4 4樓(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94樓)

營業時間|午餐 11:3014:30/晚餐 18:0021:30

電話|(022758-6858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最年輕台灣茶「台東紅烏龍」三語線上生活誌開站! 聯名法朋、咖啡冠軍林東源新品限時登場

最年輕台灣茶「台東紅烏龍」三語線上生活誌開站! 聯名法朋、咖啡冠軍林東源新品限時登場

你知道台灣茶史上最年輕的新興茶種──「台東紅烏龍」嗎?自10月15日起,「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正式上線,以「單一茶款」為主題,並以中、英、日三語講述在地茶園故事,成為世界認識台灣茶的第一扇門。同時,首款台東紅烏龍氣泡飲同步登場,並與法朋、GABEE.聯名推出全新甜點與咖啡。

認識台東紅烏龍

2008年,紅烏龍誕生於台東。當時,茶改場東部分場為挽救日漸凋零的台東茶區,在茶改場、農會與當地茶農的集思廣益下,根據台東的風土條件,融合了烏龍茶的「萎凋」、「焙火」與紅茶的「揉捻」工藝,創新研發出「台東紅烏龍」新興茶款。

台東紅烏龍風味帶有烏龍茶的花果蜜香,以及紅茶的甘醇喉韻,一共有花香、蜜香、果香、焙香、木質香、奶香6大風味,味道多元討喜;球型茶葉也易於運輸保存,身為台灣茶中極具商業價值的新世代。

台東「允芳茶園」從蟬享茶到頂級精萃極品茶,走在研發尖端,並引領消費者以紅酒杯品茗。(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允芳茶園」從蟬享茶到頂級精萃極品茶,走在研發尖端,並引領消費者以紅酒杯品茗。(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精細得像在挑揀鑽石的挑茶作業,每「克拉」都要大小與色澤一致。(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精細得像在挑揀鑽石的挑茶作業,每「克拉」都要大小與色澤一致。(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2022年起,臺東縣政府以「台東紅烏龍」為城市品牌展開一系列國際行銷活動,從「東京食品展」、義大利「茶香威尼斯」活動、東京「現代臺灣茶精選」展會、到紐約「夏季美食展」(Summer Fancy Food Show)。2024年,台東紅烏龍茶園面積已從原有的100公頃增加至200公頃,年產值逼近新臺幣5億元,年輕世代返鄉製茶,帶入新思維,不僅開展出獨特「茶旅體驗」,也開發出紅烏龍爆米花、乖乖、兒茶素等新商品,使台東紅烏龍化身潮流伴手禮。

「君玉茶園」取山裡的第一道水源灌溉茶園,製茶過程中人正與茶以布巾激烈拉扯、戰鬥著;「林旺製茶廠」(右)從熱愛植物與土地而開始植茶,堅持人工除草、友善種植,並保留了在台東少見的日光萎凋工法。(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君玉茶園」取山裡的第一道水源灌溉茶園,製茶過程中人正與茶以布巾激烈拉扯、戰鬥著;「林旺製茶廠」(右)從熱愛植物與土地而開始植茶,堅持人工除草、友善種植,並保留了在台東少見的日光萎凋工法。(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今年4月起,縣府進一步推動「風土十力 台東紅烏龍培力計畫」,攜手台東10大茶農品牌分別與香氣、咖啡、甜點等6大領域的創作者合作,展現紅烏龍的百搭特性。

例如擁有多個茶樹品種的「碧蘿園茗茶坊」,與以原住民小米酒與日本清酒工藝見長的「望山穗」,合作推出紅烏龍小米氣泡酒,採取低溫萃取與蒸餾的雙工藝設計,保留紅烏龍的細膩花果香與蜜甜韻;自60年代起帶動台東茶產業發展、台東第一家登記有案的製茶工廠「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則與「星忱甜點」主廚陳星緯,以街頭巷尾熟悉的飲料店為靈感,開發紅烏龍奶蓋冰淇淋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10/15開站上線

即日起,以「單一茶款」為主題打造的「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正式上線,以中、英、日三語並行,講述在地茶園故事,成為世界認識台灣茶的第一扇門。

網站首頁。(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網站首頁。(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網站以「來自花東縱谷的純淨風土──新世代的台灣茶」破題,解析紅烏龍從沒落到重生的歷程,並放大講述台灣茶的風土特色。透過活潑的編輯手法,頁面結合動畫效果,展示從茶菁到茶湯的7大製茶技藝,清楚解釋紅烏龍誕生的每個步驟。

製茶介紹頁面。(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製茶介紹頁面。(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台東紅烏龍-全球視野茶生活誌」總編輯與策展人馮忠恬表示:「紅烏龍彷彿天生具有國際感,可以輕易引發外國人共鳴。即使完全不認識它,第一時間都會被紅烏龍那狀似紅茶的茶湯、又似烏龍茶的球型外觀,以及類似咖啡的焙火香氣所吸引。」

為清楚展現紅烏龍的風味魅力,網站也特別把味道視覺化,使用柴火、木頭、蜂蜜、牛奶、鳳梨、白花等元素,拆解紅烏龍的6大風味,使國內外讀者能夠具象理解台東紅烏龍的特色與魅力。這份獻給世界的線上誌,是茶的介紹,更是台灣茶走向國際的敘事入口。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馮忠恬指出,「一個產區要成功,必須具備開闊性,正如抹茶能從高價茶延伸到冰淇淋,紅烏龍也要在大眾日常中展現價值,才能走向國際。」當全球都在談IP經濟,台東紅烏龍正以茶為媒介,開啟台灣與世界對話的新可能。

3款開站聯名商品一次看,即日起~11/15期間限定!

歡慶網站開站,「風土十力 台東紅烏龍培力計畫」推出3款最新商品,讓台東紅烏龍的滋味拓展出更多輕快的體驗管道。首先是全台首款可常溫保存18個月的「台東紅烏龍氣泡飲」,顛覆市售氣泡飲多以香料與糖調味的印象,選用自然農法台東紅烏龍茶葉、水與二氧化碳製成,以天然萃取技術,保留原茶的蜜韻與花香,重新定義對罐裝飲料的想像。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特邀法朋烘焙甜點坊主廚李依錫推出的「台東紅烏龍蜂蜜燒餅」禮盒,靈感來自60、70年代,台灣街頭巷尾小吃攤瀰漫著的甜燒餅,揉和了台東自然農法紅烏龍茶,以及頂級紅柴蜜,將台灣甜美濃縮入餅,從山林走進都市。

咖啡大師冠軍GABEE.創辦人林東源,則開發全新萃取技法詮釋的「台東紅烏龍茶咖啡」,先沖泡紅烏龍30秒,再以茶湯悶蒸咖啡粉,再將茶葉與咖啡共同萃取,第一次注水萃取咖啡前段花香與明亮酸質風味,第二次注水讓紅烏龍風味綻放,順勢銜接尾韻,使「茶咖」風味更加雋永綿長。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資料提供|臺東縣政府、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